人教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0034676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3.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人教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pptx(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人教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概念概念: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可能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可能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第1页/共47页如何辨别自然灾害如何辨别自然灾害D.楼上一块广告牌被一阵瞬时的大风刮落,正好砸在楼下的两辆汽车上。A.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田地里很多西瓜砸烂了。B.化工厂废水泄露,水田被污染,有刺鼻的臭味。C.一游客违反规定在林区吸烟,乱扔烟头,引发森林火灾。第2页/共47页n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分布自然灾害自然

2、灾害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地质灾害害干旱,洪涝,台风,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寒潮等地震,滑坡,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泥石流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海冰、赤潮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海冰、赤潮等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第3页/共47页干旱干旱洪涝洪涝台风台风寒潮寒潮1、气象灾害、气象灾害第4页/共47页干旱n长时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形成干旱。第5页/共47页2012年6月底,淮河江苏段水位降至11.36米,低于“死水位”(12.50米)1.14米。部分河段断流,干涸的河床上杂草丛生。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我国自然灾

3、害频发第6页/共47页广西河池因干广西河池因干旱旱“死死”去的去的梯田梯田黄果树瀑布在黄果树瀑布在长期干旱的侵长期干旱的侵袭下,失去了袭下,失去了往日的雄壮风往日的雄壮风采,只剩下狭采,只剩下狭窄的细流。窄的细流。第7页/共47页洪涝n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涝。第8页/共47页江西中北部地区 遭受洪涝灾害 从2012年4月下旬至5月初,江西遭遇进入主汛期以来最大暴雨袭击,南昌、九江、宜春3市6县18.4万人受灾,200人紧急转移安置;100余间房屋倒塌或严重受损,近200间一般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10.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900余万元。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第

4、9页/共47页第10页/共47页台风n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形成灾害。第11页/共47页台风云图台风云图台风台风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12级级以上以上第12页/共47页 2012 2012年年8 8月月8 8日早晨,日早晨,台风台风“海葵海葵”登陆浙江绍兴市区登陆浙江绍兴市区 8月8日早晨,第11号台风“海葵”登陆浙江绍兴市区,瞬间风力达到10级以上,并伴有大暴雨。许多建筑物外墙、广告板等等均被吹翻、打落,绍兴街头一片狼藉。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第13页/共47页第14页/共47页寒潮n n寒潮是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的大范围

5、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形成灾害。第15页/共47页 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我国气象部门规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我国气象部门规定:若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定:若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 10 以上,而且最低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气温在 5 5 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可见,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可见,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称为寒潮。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称为寒潮。第16页/共47页2.地质灾害地震地震滑坡滑坡泥石流泥石流第17页/共47页地震地震第18页/共47页地震会导地震会导致房

6、屋倒致房屋倒塌,交通塌,交通和通信中和通信中断,人员断,人员伤亡等伤亡等第19页/共47页19761976年年7 7月月2828日河北省唐山日河北省唐山7.87.8级大地震级大地震唐唐山山大大地地震震第20页/共47页这是这是5月月13日拍摄的四川省北川县县城被地震摧毁的建筑物日拍摄的四川省北川县县城被地震摧毁的建筑物第21页/共47页414玉树地震 2010年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7.1级强烈地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遇难2698人,失踪270人。居民住房大量倒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损毁,部分公路沉陷、桥梁坍塌,供电、供水、通信设施遭受破坏。农牧业生

7、产设施受损,牲畜大量死亡,商贸、旅游、金融、加工企业损失严重。山体滑坡崩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7个县的27个乡镇受灾,受灾面积35862平方公里,受灾人口246842人。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第22页/共47页第23页/共47页滑坡滑坡n滑坡是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迹象。第24页/共47页第25页/共47页泥石流泥石流n泥石流是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包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第26页/共47页2010年年8月月7日日22时左右,甘南藏时左右,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族自治州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特大暴雨,降雨

8、量达97毫米,持续毫米,持续40多分钟,引发三眼峪、罗家峪等多分钟,引发三眼峪、罗家峪等四条沟系特大山洪地质灾害,泥石四条沟系特大山洪地质灾害,泥石流长约流长约5千米,平均宽度千米,平均宽度300米,平米,平均厚度均厚度5米,总体积米,总体积750万立方米,万立方米,流经区域被夷为平地。流经区域被夷为平地。第27页/共47页第28页/共47页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第29页/共47页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1.种类多,分布广。种类多,分布广。2.2.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3.3.同一地区,不仅会出现多同一地区,不仅会

9、出现多种自然灾害而且不同的自然种自然灾害而且不同的自然灾害有时还会连续发生灾害有时还会连续发生。第30页/共47页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第31页/共47页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区主要分布区形成原因形成原因洪涝洪涝干旱干旱台风台风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 东南沿海东南沿海 该地区降水集中、丰富。该地区降水集中、丰富。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从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从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至消失。减弱以至消失。寒寒潮潮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寒潮的影响。寒潮影响较为频繁的

10、地区寒潮的影响。寒潮影响较为频繁的地区是华北、西北是华北、西北第32页/共47页第33页/共47页地质灾害类型分布成因地震 滑坡、泥石流 东部、西南东部、西南部部东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东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处西南部: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西南部: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横断山区(云贵横断山区(云贵高原)高原)四川盆地边缘,四川盆地边缘,东部山地东部山地地形坡度较大,降水较多且地形坡度较大,降水较多且集中集中第34页/共47页灾害监测和预报灾害监测和预报自然灾害防御自然灾害防御救灾救灾三、防灾减灾防灾减灾防灾减灾第35页/共47页 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

11、够比较精确的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够比较精确的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灾害监测和预报灾害监测和预报防灾减灾防灾减灾第36页/共47页 1979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东北(三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三北防护林(绿色万里长城),以求能锁住风沙,减轻自然灾害。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自然灾害防自然灾害防御

12、御 为防御自然灾害,我国修建了为防御自然灾害,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大量的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防灾减灾防灾减灾第37页/共47页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年12月月08日发布日发布国家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年)。规划。规划提出,我国将建设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提出,我国将建设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多灾易灾地区的省、市、县各级人民心。多灾易灾地区的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实际需要建设本级生活类救灾物政府按照实际需要建设本级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库,形成分级管理、反应迅速、布资储备库,形成分级管理、反应迅速、布局合理、种类齐全、规模适

13、度、功能完备、局合理、种类齐全、规模适度、功能完备、保障有力、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央保障有力、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央省省市市县四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县四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救灾救灾 我国建设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以保我国建设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以保证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供应救灾物资。证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供应救灾物资。防灾减灾防灾减灾第38页/共47页救灾救灾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我国政府能及时调动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我国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从而能有效减轻灾害的损失。救灾人员,从而能有效减轻灾害的损失。雅安“4.20”地震四川消防官兵抢救生命防灾减灾防灾减灾第39页/共47页6060页活

14、动页活动-了解避灾方法了解避灾方法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开间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的墙角。地震逃生地震逃生遇地震,先躲避,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余震蹲在开阔地。防灾减灾防灾减灾第40页/共47页42哪里可以迅速找到活命三角区?如果你来不及逃到室外,这里都可以是:最好躲在支撑多空间小的卫生间第41页/共47页6

15、060页活动页活动-了解避灾方法了解避灾方法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泥石流逃生泥石流逃生防灾减灾防灾减灾第42页/共47页评价园地评价园地评价园地评价园地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寒潮寒潮 B.地震地震 C.洪涝洪涝 D.车祸车祸2下列现象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下列现象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16、()A.地震地震 B.滑坡滑坡 C.台风台风 D.泥石流泥石流3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A 春夏季节我国江淮地区常见洪涝灾害春夏季节我国江淮地区常见洪涝灾害 B一个地方发生旱灾后,不会再发生其他自然灾害一个地方发生旱灾后,不会再发生其他自然灾害 C 地震是指地上建筑物的震动或倒塌地震是指地上建筑物的震动或倒塌 D不同自然灾害有时会连续发生不同自然灾害有时会连续发生DCB第43页/共47页评价园地评价园地评价园地评价园地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B.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的不

17、稳定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的不稳定 C.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干旱的多发区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干旱的多发区 D.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是泥石流的多发区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是泥石流的多发区5下列关于防灾减灾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防灾减灾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灾害预报,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通过灾害预报,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B.地震发生时,应该躲在家里不要出门地震发生时,应该躲在家里不要出门 C.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方法可以有效避灾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方法可以有效避灾 D.减灾防灾是大人们的事情,与我们无关减灾防灾是大人们的事情,与我们无关AC第44页/共47页2、尝试解释我

18、国其他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1)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我国西南多地震的原因。(2)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和降水分布特点,解释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3)结合我国降水分布特点,解释我国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5858页活动页活动 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46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区 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 地震西南为多发区 西南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滑坡、泥石流 中西部山区,尤其是西南地区 地形崎岖,多山,坡陡,相对高度大,降水历时长,多暴雨。洪涝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雨季长,多暴雨和连续性降雨。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第45页/共47页第46页/共47页感谢您的观看!感谢您的观看!第47页/共4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