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任丘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模拟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河北省任丘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模拟模拟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殷勤徘徊隳突(su)琼楼玉宇(qing)B号呼宫阙燕然(yn)死者相藉(ji)C婵娟武敛绮户(q)哗然而骇(hi)D孀妻莅事始龀(ch)汪然出涕(t)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祭祀箫索应酬置之不理B黛色鄙夷伶利朦朦胧胧C瓦楞撬开愕然十拿九稳D找茬别墅糟踏郑重其事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诗歌与散文不同,一般是分行书写的,有些押韵,有些不押韵。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诗句在形式上和谐呼应,抑扬顿挫,便于诵读和记忆,如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而艾青的诗不拘泥于形式,很少注意诗句的
3、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又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读起来气韵通畅。分行造成了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空白,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读现代诗要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ABCD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B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C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艾青诗选,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D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名句填写(1)气蒸云梦泽,_。(孟浩然望洞
4、庭湖赠张丞相)(2)月下飞天镜,_。(李白渡荆门送别)(3)杜甫的望岳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_,_。(4)家在哪里?崔颢在黄鹤楼中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则说“_?_”。(5)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描写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反映作者博大襟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_,_;_,_。(6)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劝勉友人友情可以破解时空阻隔的名句是:_,_。(7)读一读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渡头余落日,_”,让我们徜徉在宁静和谐的田园之间。(8)十八大以后,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大力弘扬勤俭节约之风。爷爷对这个举措赞不绝口,他语重心长
5、地说:“兴家犹如针挑土,_,兴国与兴家的道理一样,我们应该艰苦奋斗、厉行节约。”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欧阳修醉翁亭记丰乐亭记选段,完成问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
6、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伛偻提携杂然而前陈者掇幽芳而荫乔木遂书以名其亭焉(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
7、也。(4)结合选段,你认为滁州百姓能安居乐业的原因是什么?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魔 季张晓风我沿着草坡往山上走,春草已经长得很浓了。唉,春天老是这样的,一开头,总惯于把自己藏在峭寒和细雨的后面。等真正一揭了纱,却又谦逊地为我们延来了长夏。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还是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我慢慢走着,绿在我里,我在绿里。那边,清澈的山涧流着,许多浅紫、嫩黄的花瓣上下飘浮,像什么呢?我似乎曾经想画过这样一张画只是,我为什么
8、如此想画呢?是不是因为我的心底也正流着这样一带涧水呢?我们已把窗外的世界遗忘得太久了,我们总喜欢过着四面混凝土的生活。我们久已不能想象那些溪畔草地上执竿的牧羊人,以及他们仅避风雨的帐圈。我们同样也久已不能想象那些在垄亩间荷锄的庄稼人,以及他们只是容膝的茅屋。我们不知道脚心触到青草的恬适,我们不晓得鼻腔遇到花香时的兴奋。真的,我们是怎么会疾驰得那么厉害的!忽然,走来一个小女孩。如果不是我看过她,在这样薄雾未散尽、阳光诡谲闪烁的时分,我真要把她当作一个小精灵呢!她慢慢地走着,好一个小山居者,连步履也都出奇地舒缓了。她有一种天生的属于山野的纯朴气质,使我不自己地想逗她说几句话。“你怎么不上学呢?凯凯
9、。”“老师说,今天不上学,”她慢条斯理地说,“老师说,今天是春天,不用上学。”啊,春天!噢!我想她说的该是春假,但这又是多么美的语误啊!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去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去速记风的演讲,又数骤云的变化。春天春天,春天来的时候我们真该学一学鸟儿,站在最高的枝柯上,抖开翅膀来,晒晒我们潮湿己久的羽毛。那小小的红衣山居者好奇地望着我,稍微带着一些打趣的神情。我想跟她说些话,却又不知道该讲些什么。终于没有说我想所有我能教她的,大概春天都已经教过她了。11慢慢地,她俯下身去,探手入溪。花瓣便从她的指间闲散地流开去,她的颊边忽然漾开一种奇异的微笑,简单的、欢欣的、却又是不可捉摸的
10、笑。我又忍不住叫了她一声我实在仍然怀疑她是笔记小说里的青衣小童。我轻轻地摸着她头上的蝴蝶结。12“凯凯。”13“嗯?”14“你在干什么?”15“我,”她踌躇了一下,茫然地说,“我没干什么呀!”16多色的花瓣仍然在多声的涧水中淌过,在她肥肥白白的小手旁边乱旋。忽然,她把手一握,小拳头里握着几片花瓣。她高兴地站起身来,将花瓣住小红裙里一兜,便哼着不成腔的调儿走开了。17我的心像是被什么击了一下,她是谁呢?是小凯凯吗?还是春花的精灵呢?抑或,是多年前那个我自己的重现呢?在江南的那个环山的小城里,不也住过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吗?在春天的时候她不是也爱坐在矮矮的断墙上,望着远远的蓝天而沉思吗?她不是也爱
11、去采花吗?爬在树上,弄得满头满脸的都是乱扑扑的桃花瓣儿。等回到家,又总被母亲从衣领里抖出一大把柔柔嫩嫩的粉红。啊,那个孩子呢?那个躺在小溪边打滚,直揉得小裙子上全是草汁的孩子呢?她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18啊,春天多叫人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最初的一季呢?他想来应该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家了,当他的神笔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他把光与色给了世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啊,春天,这样的魔季!(选自张晓风自选集,有删改)1阅读全文,概括文中实写的两幅画面。2请结合句子赏析加点的词语的表达效果。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
12、潮了。3结合语境,理解第段画线句的深刻含义。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4文章标题为“魔季”,为什么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个小女孩?5第17段用了十个问号,可是读起来一点也不显得单调,反而别有韵味。仔细阅读这节文字,说说这样表达的作用,并分析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有何作用?2请
13、自选角度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加以赏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读书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探源人: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采蜜人: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七、作文(共40分)写作。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令我们感动的事例有很多很多。有时是一个不经意的细微的动作,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