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平度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预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山东省平度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预测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渺远mio明晰x 羁绊jpnB恬静tin 蓦然m烧灼zhuC淋漓ln n 瞳仁tng颤栗zhn lD冗杂rng耳畔bn 磅礴png b2、下面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A衰竭皱褶蜿蜒历历在目B墩实烁烁懈怠浩浩苍苍C豁然磅礴瞭阔精雕细刻D砾石静穆挪动穿流不息3、【2017届内蒙古包头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第二十六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在包头举办,来书博会主会场参观的大庭广众络绎不绝,扩大了鹿城的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B夕阳的余晖洒在金色的孟加拉湾,“联合动力号”油轮连接着两支输油臂,静静地停泊在波澜不惊的
3、码头边。C我们总说防患未然,然而又有多少单位能够真正做到彻底排查隐患,坚持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答案恐怕不容乐观。D明末清初,很多士大夫热衷于叶子戏,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有学者认为,西方扑克牌正是在叶子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条件。B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C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近的如“一二一”,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都属于云南人民的。D吉利公司推出的首款电动车“知豆DI”初步定价大约在4至6万元左右。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默写夜
4、阑卧听风吹雨,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海日生残夜,_。(王湾次北固山下)非淡泊无以明志,_。(诸葛亮诫子书)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_,若出其中;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我们学习要按时复习,就会有新的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正如十二章中所说:_,_。(十二章)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
5、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北冥有鱼)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B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石壕吏)D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经
6、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齐谐者,志怪者也()(2)去以六月息者也()(3)教然后知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故曰:教学相长也。4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5乙文多用对偶句,这样的表达有什么效果?试举一例加以分析。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廊亭桥陈从周廊“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
7、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隔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扬州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至于千步长廊,闿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亭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
8、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月。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笠亭如盖,半枕山腰。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至于亭的形式,真
9、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等多种。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翚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桥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晶莹如雪的玉带桥,一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
10、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托了四时佳景。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山高水阔,而水平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蕖,益得情趣。苏州拙政园是以动观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庭妙运,思致相同。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着至此,往往留步。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世界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特光彩。(略有改动)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它们在形式
11、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2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3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
1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乙】山雨(宋)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能:忍能对面为盗贼虽有千里之能(马说)B见: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C足: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D恶:娇儿恶卧踏里裂货恶其弃于地也(大道之行也)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3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政协委员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者,
13、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4甲诗中诗人在第一节描绘秋风破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5同样表现下雨,甲诗和乙诗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从正面侧面描写手法,或者抒情方式任选一方面,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被压扁的沙子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题意要求完成一篇作文。从小到大,许多传统习俗伴随我们成长。如端午节佩戴香包、中秋吃月饼、春节不能扫地倒垃圾,如祭祀时求平安符、焚香烧纸,如不能分“梨”送“钟”、搬家要挑吉日等等。你也许感受到它所传递的情感,也许发现它值得保存的内涵,也许察觉到它不合时宜的地方请就个人生活见闻,以“传统习俗”为话题,写下你的故事经验或想法。要求:(1)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全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