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提分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提分卷.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给予(j)阔绰(chu)过瘾(yn)B恐吓(h)愕然()隔膜(m)C嗤笑(ch)栈桥(zhn)煞白(sh)D脚踝(hui)髀骨(b)惘然(w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灰烬喉咙形消骨立惟余莽莽B秘诀沉醉金戈铁马荡然无存C坟墓禅师自惭形秽富丽堂煌D羡慕凝望一代天娇鸠占鹊巢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放榜时正值桂花盛开,故又称“桂榜”。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
3、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青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D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B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C水浒传生动地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D博大精深的红楼梦不仅堪称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也达到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
4、)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醉能同其乐,_,太守也。(欧阳修醉翁亭记)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欧阳修醉翁亭记)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欲渡黄河冰塞川,_。(李白行路难(其一)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水调歌头中词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的句子是“_,_”。岳阳楼记中,从时间上写尽湖山景色的语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文言节选,完成下面小题。【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
5、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选自范仲淹罢宴)【注】邠(bn)州
6、: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缞绖(cu di ):丧服,这里指穿着丧服。亟(j):急迫地。赗(fng)敛:下葬入殓的衣服。怃(w)然:形容失望的样子。彻:同“撤”,撤去。赒(zhu)给:救济。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2)是进亦忧_(3)先天下之忧而忧_(4)乃寓居士人卒于邠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微斯人,吾谁与归?(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3【甲】文中的“古仁人”指什么人?“古仁人”与一般的“迁客骚人”有何不同?4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语句。5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记”是一种文体,属于散文的范畴。甲文是一篇融写景、议
7、论和抒情为一体的优美散文。B甲文将“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览物之情进行对比,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不屑。C乙文“公亟令询之”中,一个“亟”字表现了范仲淹体恤百姓、关爱百姓的急切心情。D乙文最后坐客感叹泣下,既是被范仲淹的行为感动,又是对客死者的同情。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明月清泉自在怀贾平凹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后
8、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造访田园,登临名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 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
9、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 ,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
10、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时得逞又能怎样?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根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
11、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唯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他“休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选自阅读与鉴赏,有删改)1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2文段中“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一句点出了王维诗歌创作的特点,请用一个四字
12、短语概括出来。3仿照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顺其思路,在横线上续写两句。月夜听泉,古刹闻钟,_,_,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4结合文章内容思考,下面的语句应还原到文中第几段的开头最恰当?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5读诗也是读人,作者从王维的山居秋暝中读出了他怎样的人品呢?请用文段中连续的三个双音节词回答。6文章结尾说“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那么,作者心中“精神的明月清泉”是什么呢?请用文段中的原话来回答。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五、
13、诗歌鉴赏(共5分)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土地上永远不会灭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以上是二班同学搜集的某名著中的选段。本选段的作者是_,作者用散文诗的形式传达出极为深厚的_。六、语言表达(共10分)水浒传中梁山英雄一打二打祝家庄都失败了,三打终于成功。梁山英雄三打祝家庄的成功可以带给我们哪些启示?七、作文(共40分)我们有时会站在岔路口,面临选择。散步中,“儿子”选择有意思的小路,而“我”为了母亲选择平顺的大路。未选择的路中,“我”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人迹更少的路,虽然一直怀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但绝不回头。故乡中,鲁迅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告诉我们也可以选择一条从未被开辟的道路,自己去创造。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要求: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