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预测预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预测预测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伫立(zh)收揽(ln) 虐待(n) 哗众取宠(hu)B犀利(x)钢盔(kn)诡谲(ju)金碧辉煌(hung)C瘦削(xio)蓦然(m)污秽(hu)喃喃自语(nn)D踌躇(ch) 羡慕(xin)童谣(yo)蹑手蹑脚(sh)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诘难笼统吹毛求疵轻描淡写B藻饰附丽全神惯注开卷有益C滞碍谚语狂妄自大高谈阔论D渲染苟安铢两悉称心旷神怡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匠心独运,值得一读。B元旦联欢会上,全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
3、天伦之乐。C这也许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法,但似乎也无可非议。D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用品,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分发到各社区。B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C这篇文章集中分析了形势,辩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的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用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D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第II
4、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用原文填空。(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2)表明鲁庄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3)曹刿解释为何追逐齐军的句子是“_”。(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乙夏日绝句南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释】公元1127年(靖康
5、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后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丙京师节女者,长安大昌里人之妻也。其夫有仇人,欲报其夫而无道径,闻其妻之仁孝有义,乃劫其妻之父,使要其女为中谲。父呼其女告之,女计念不听之则杀父,不孝;听之,则杀夫,不义。不孝不义,虽生不可以行于世。欲以身当之,乃且许诺,曰:“旦日,在楼上新沐,东首卧则是矣。妾请开户牖待之。”还其家,乃告其夫,使卧他所,因自沐居楼上,东首开户牖而卧。夜半,仇家果至断头持去明而视之乃其妻之头也。仇人哀痛之,以为有义,遂释不杀其夫。君子
6、谓节女仁孝厚于恩义也。夫重仁义轻死亡,行之高者也。(选自列女传)【注释】谲:欺诈,玩弄手段。户牖(yu):门窗;门户。1阅读甲乙丙诗文,根据你的理解和积累写出两个成语。_2请概括丙文中的事件,并说说这一事件证明了甲文中的什么观点。3下列选项中,你认为对“遂释不杀其夫”中的“释”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A根据卖油翁中“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可以解释为“放下”。B根据成语“涣然冰释”可以理解为“消散、消失,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C根据康熙字典“释,解也。以言自解”可以理解为“解释”的意思。4对上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理解:诗人因为国中叛乱,途径乌江,情不
7、自禁,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于项羽乌江自刎的无限遗憾:也许当年项羽肯过江东,历史将会被改写。B女计念不听之则杀父,不孝;听之,则杀夫,不义。理解:此句为节女的心理活动,她想如果不听丈夫仇人的话,导致父亲被杀,则是不孝;如果听了他的话,导致丈夫被杀,则是不义。这个句子表现出节女矛盾而复杂的内心和两难的选择。5小智同学在阅读文章时遇到了困难,请你仔细阅读甲乙丙三文,帮助小智同学完成题中的任务。(1)小智同学在读到“仇家果至断头持去明而视之乃其妻之头也”时不能读通,请帮助他划分这个句子的停顿(限断三处)。(2)甲乙丙三文中都谈到生与死的话题,对于这一话题,同学们有着不同看法,请结合文章材料帮助小智同学写
8、出他的看法。小仁说:“丙文中的节女不够明智,如果以稻草人伪装丈夫,等仇家来了再抓住仇家,取其性命,便可永绝后患,保全自己。”小义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项羽如果肯过江东,留下性命,养精蓄锐,说不定还可以东山再起,乌江自刎,太不值得了。”小智说:_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让人,乃众妙之门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
9、径。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
10、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
11、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B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C让人,并不是懦弱。D让人,乃众妙之门。2选文第段中加点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3选文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4选文第段有什么作用?5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宋词,完
12、成下面小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序交代了作词缘由,说明此词是醉归遇雨抒怀之作。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B面对突来风雨,东坡是“莫听”、“吟啸”、“徐行”,可见醉意之深,行动之狼狈。C“竹杖芒鞋”是东坡平民人格的真实写照。“任平生”表现了东坡的从容、镇定、达观D词人对“雨”与“晴”的感悟与辨思,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意相通。2划波浪线三句描写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六、语言表达(共10分)仿照示例,任选事物,用语言解释其特点并阐发一定的道理。示例:蜡烛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为不能照亮所有的黑暗而流泪。仿写:选取事物:_七、作文(共40分)培根在谈读书提道:“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两句综合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鲜明有力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请你使用其中任意一种论证方法写一个片段,谈一谈你对读书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