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预测预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预测预测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喧哗(xun)融化(lng)目眩神迷(xun)B驿道(y)犹豫(y)五彩斑斓(ln)C矗立(ch)远眺(tio)徘徊不前(hu)D蘸水(zhn)硕大(shu)无病呻吟(yn)2、下列各项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落弟托词宽恕颔首低眉B奥秘滞留犀利不修边副C遨游褪尽广漠冥思暇想D拨弄胆怯心靡海誓山盟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交流,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B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高瞻远瞩,为发展中国家热烈欢迎。C中国诗词大会影响巨大,上
3、海复旦附中武亦姝现场的不俗表现至今让人记忆犹新。D“五一”假期里,同学们结伴出游,既畅玩了景区,又享受了天伦之乐。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就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们向“年轻精神”饱满的青年朋友们学习,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B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C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必须加强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D古文明的魅力,时有衰退,平和与自信正日益成为其有力的支撑。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课文默写。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_。(诗经关雎)_,不亦说乎? (论语八则)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长江悲已滞,_。 (王勃山
4、中)_,相失万重云? (杜甫孤雁)出淤泥而不染,_。 (周敦颐爱莲说)_,出门俱是看花人。 (杨巨源城东早春)今夜月明人尽望,_? (王建十五夜望月)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落红不是无情物,_。 (龚自珍己亥杂诗)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列诗文,完成下面小题。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5、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1)溯洄(2)为坻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日光下澈清澈见底B斗折蛇行气冲斗牛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D潭中鱼
6、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翻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_,_。(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翻译:鱼儿静止不动,_,_,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4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选文蒹葭小石潭记写法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情感为全诗营造了一种_的氛围,烘托了_环境和感受结合,含蓄表达了贬谪后无法摆脱的落寞。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瘟疫并不是历史的配角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瘟疫是历史的配角,其实瘟疫一直是历史的主角,大瘟疫的每一次到访都深刻地改变历史进程。由此产生的信仰
7、、巫术,更是长时间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瘟疫为何如此可怕?在于强大的传染性、变异性,病毒的变化速度惊人,而人类进化出抗体的速度相对缓慢,瘟疫爆发,大规模的族群死亡,对于任何人都将带来强大的冲击和震撼。这种刺激,是任何人为的战争、酷刑、惩罚都无法比拟的。(一)古代中国人为何不爱去南方?因为瘟疫,古人称呼为瘴气。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著名的黄帝炎帝大战都是在今天的山西和华北地区开展。这里气候干燥,四季分明,不利于病毒的快速繁殖,是那个时代最为合适的生活区域。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曾经提到“江南卑湿,丈夫早夭”,也就是江南气候潮湿,人不能长寿。从史料上看,被派往南方的官员往往任期很短,而且死亡率高得
8、出奇。造成人员大量死亡的显然不是潮湿的气候,而是居住在潮湿环境中的病菌。在黄河流域,天气帮了人类大忙,寒冷的冬天杀死了大量病菌,而在温暖的江南,病菌可以一年四季肆意繁殖,长年累月,这里就充斥着大量北方人从未经受过的疫病,比如登革热、疟疾等等,它们就在这里等候北方移民自投罗网。所以自古被发配到南方都被认为是有去无回的,极有可能病死他乡,因为北方人没有适应当地的各类病菌,而当地人已经很好地适应了。三国曹操赤壁大败很大的因素就是北方士兵到了长江流域,大量染病,瘟疫流行,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这次打败而回幸存的士兵也因此有了抗体,所以经过几十年的适应,当再次伐吴时,瘟疫不再发挥作用,晋军得以顺利进军。北
9、宋时 62 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目的就是要让当地的瘴气将其置于死地,还不会背上杀才士的骂名。(二)战胜病菌才能统一中国由于病菌的阻隔,南北融合的过程一直很缓慢,唐代以前南北文化、语言、经济差异显著,如果就这样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形成两个各自进化的中国。随着永嘉之乱,大量人口被迫开始南迁。但是直到唐代,也就是 8 世纪左右,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人口密度都不高,到了400年后的南宋,成千上万的农民才遍及华中和华南地区。可以想象,移民的过程是缓慢且痛苦的,人们要面对从未经受过的疾病,然后在漫长的调适期里和它们逐渐适应、共存
10、。所幸,中国人完成了这个艰难的融合。(三)瘟疫塑造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过去几千年里,人们虽然无法用科学解释瘟疫,但对瘟疫的观察,却让我们总结出一套远离瘟疫的方法,以仪式的方式流传下来。比如,有的宗教禁食猪肉的宗教习俗,本质是建立在对疾病的恐惧之上,它可以减少病从口入的几率。除此之外,另一个宗教仪式沐浴,则能够避免因皮肤接触导致的感染。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中都有沐浴仪式。但讽刺的是,年深日久,这些仪式最初的功能在传播中逐渐被人们淡忘,再后来,仪式被彻底神圣化,反而成了疾病传播的途径。比如,为了庆祝宗教节日,成千上万的朝圣者聚集在一起集体沐浴,这就为疾病寻找新的宿主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另外两大宗教,佛教和基
11、督教,在宗教文化上也或多或少受到了疾病的影响。佛教源自印度,与寒冷地区相比,传染病在印度的发病率显然更高;基督教形成于耶路撒冷等城市,人口密度比较高,传染病的发病率也肯定高于人口稀疏的地区,所以从一开始,两种宗教都把突如其来的疾病看作理所当然。他们都劝导人们说,死亡是对痛苦的超脱,是进入极乐世界或者天堂的必经之路,在那里,生前受到的所有不公和痛苦都将得到补偿。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疫病,基督教和佛教才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痛苦、疾病和乱世的思想和情感体系,收获了大量的追随者。(摘自知乎)1结合第一部分内容,给这部分拟一个小标题。2选出对上下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大瘟疫的每一次到访都深刻
12、地改变历史进程”,“深刻”是指每一场瘟疫都可以夺走成千上万人的性命,更甚者可以毁灭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从而改变历史进程。B瘟疫可怕的原因在于人类环境的恶化,研制疫苗的周期很长,速度很慢。C“它们就在这里等候北方移民自投罗网”,“自投罗网”比喻自己去送死,这里是指北方移民很容易感染登革热、疟疾等疫病,写出了这些疫病的凶险。D永嘉之乱后大量人口被迫开始南迁,到了南宋,成千上万的农民才遍及华中和华南地区。3第三部分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4结合选文和资料链接,谈谈你对“瘟疫塑造了我们的精神世界”的理解。(80100字)【资料链接】凡不分青红皂白张嘴就骂武汉人如何如何的,我劝您与之保持距离。这种人最缺乏
13、同理心,思路也不够清爽,今天可以因一个病毒恨不得与武汉划清敌我界限,明日便可因其他的事视你如敌人,对你落井下石。同样的还有因为怕病毒传染顺着窗户把自己养的猫狗扔出去的人,除了不讲科学,他们遇到别的事,恐怕也能果断扔掉“一些东西”。一个病毒筛出万般人品。疫情绝不是什么好事儿,但从中也未必不能获得一些东西。至少你可以了解,比起低级的病毒,有些人性未必高级到哪去,由此可以捋清楚自己的交际圈,通过触及生存的问题更明白自己做人的底线,清理一票不可交之人,了解跟谁可以交往到什么程度。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
14、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节选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B“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C选文中,诗人由自身处境联系到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D诗人遭受夜雨的痛苦,期盼广厦与民,将苦难加以升华,情绪含蓄压抑。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六、语言表达(共10分)【典型技法】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了各拉丹冬壮美的景色。如“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各拉丹冬气候的变幻无穷。【片段训练】请你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至少用两种),写一段景物描写,表现景物特点。100字左右。七、作文(共40分)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