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教师资格深度自测题型9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全国教师资格深度自测题型99.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在创造性的培养上有一种“头脑风暴法”,以下不属于这种方法的是()A.百家争鸣B.自由辩论C.抢答D.“胡说八道”【答案】 D2. 【问题】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形成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没有改变细胞的染色体数目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的发育C.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来处理种子可提高发芽率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答案】 C3. 【问题】 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下列不属予基本结构的是()A.基本概念B.基本原理C
2、.基本方法D.基本知识【答案】 D4. 【问题】 下列关于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操作,正确的是()。A.制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B.取材时用牙签在舌头上轻刮C.盖盖玻片时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D.染色时稀碘液滴在盖玻片上【答案】 C5. 【问题】 (2022上半年真题)关于幼儿言语的发展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言语理解先于言语表达B.言语表达先于言语理解C.言语理解与言语表达平行发展D.言语理解与言语表达独立发展【答案】 A6. 【问题】 教师就自己设计的一个教案在生物学教师论坛上征求同行的意见,其利用的资源属于()。A.社区资源B.网络资源C.学生资源D.教师资源【
3、答案】 B7. 【问题】 培育马铃薯脱毒苗所采用的生物学技术主要是()。A.组织培养B.体细胞杂交C.显微注射D.胚胎移植【答案】 A8. 【问题】 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 A9. 【问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光合作用意义的是()。A.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B.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C.吸收CO2放出O2D.生命的基本特征【答案】 D10. 【问题】 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
4、原理不相符的是()。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B.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增殖【答案】 B11. 【问题】 关于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答案】 C12. 【问题】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改变NaCl溶液的浓度只能使DNA溶解而不能使其析出B.在沸水浴中.DNA遇二苯胺
5、试剂会呈现蓝色C.用电泳法可分离带电性质、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蛋白质D.用透析法可去除蛋白样品中的小分子物质【答案】 A13. 【问题】 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由于植被茂盛,物种独特,登岛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初生演替的结果B.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C.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多样性增加【答案】 C14. 【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大兴,()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A.儒、墨B.儒、道C.法、墨D.道、法【答案】 A15. 【问题】 叶绿体和线粒体是
6、植物细胞内两种重要的细胞器,在光合条件下,它们各自产生的部分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C.D.【答案】 B16. 【问题】 对某地区新引进的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进行了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C.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答案】 C17. 【问题】 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一组是()。A.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B.狗辨主客、尺蠖拟态、鹦鹉学舌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D.婴儿吮吸、蜘蛛织网、孔雀开屏【答案】 D18
7、. 【问题】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A.B.C.D.【答案】 A19. 【问题】 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对此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是()。A.碳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B.碳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C.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都含有碳D.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答案】 D20. 【问题】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可将迁移分为()。A.正迁移与负迁移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般迁移与具体迁移【答案】 C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教师的职业形象主要包括()A.教师的道德形象B.教师的文化形象C.
8、教师的人格形象D.教师的教学形象E.教师的外部形象【答案】 ABC2. 【问题】 属于操作技能的特点有( ).A.外显性B.简缩性C.展开性D.客观性【答案】 ACD3. 【问题】 布鲁纳认为学习新知识过程的具体环节包括()A.新知识的获得B.知识的转化C.对知识的评价D.知识的储存E.知识的呈现【答案】 ABC4. 【问题】 教师的劳动特点主要体现在()。A.群体性B.复杂性C.示范性D.创造性E.显效的长期性【答案】 ABCD5. 【问题】 对师生关系的多重理解是( )A.教学内容上的授受关系B.人格上的民主平等关系C.社会道德上的促进关系D上下级关系E.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答案】 ABC6
9、. 【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的对象是()A.适龄儿童B.儿童C.适龄少年D.少年E.适龄青年【答案】 AD7. 【问题】 孔子的教育主张包括()。A.兼爱B.有教无类C.学而时习之D.教学相长【答案】 BC8. 【问题】 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有( )。A.导向作用B.激励作用C.评价作用D.筛选作用【答案】 ABC9. 【问题】 根据研究结果,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哪方面存在差异( )A.课前计划B.课堂教学过程C.课后评价D.课后检查E.课后总结【答案】 ABC10. 【问题】 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有()。A.全面和谐的教育理论B.掌握学习的理论C.自然和自由的教育D
10、.结构课程理论E.实验教学理论【答案】 ABD11. 【问题】 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主要有()。A.生产力B.社会C.知识D.儿童E.政治【答案】 BCD12. 【问题】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E.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答案】 ABCD13. 【问题】 运用说服时要注意的要求有( )。A.明确目的性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C.注意时机D.以诚待人E.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答案】 ABCD14. 【问题】 下列技能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阅读技能B.运算技能C.记忆技能D.运动技能【答案】 ABC15. 【问题】 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对课
11、程的制约作用体现在()A.课程设计目标B.课程设置C.教材编制D.课程的类型E.课时安排【答案】 ABC16. 【问题】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有()。A.讲明道理,疏导思想B.因势利导,循循善诱C.表扬为主,正面教育D.做到理想与现实相结合E.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答案】 ABC17. 【问题】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A.普及性B.免费性C.基础性D.强制性【答案】 ACD18. 【问题】 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三个阶段,即( )。A.认知阶段B.动作的定向阶段C.联结阶段D.自动化阶段【答案】 ACD19. 【问题】 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有()。A.全
12、面和谐的教育理论B.掌握学习的理论C.自然和自由的教育D.结构课程理论E.实验教学理论【答案】 ABD20. 【问题】 根据课程任务可以将课程划分为( )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学科课程E.活动课程【答案】 ABC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已知方程组:有惟一解当且仅当行列式不等于零请回答下列问题:(1)行列式的几何意义是什么?(2)上述结论的集合意义是什么?【答案】(1)(2)2. 材料: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在赚工资。”第三个工人却唱着歌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结果,前
13、两个人终生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问题:请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答案】从材料可知,教师需要在专业发展中注重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1)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发展的巨大动力。具有专业理想的教师对教学工作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会对教学工作抱有强烈的期待。教师专业理想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精神内涵,也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材料中的前两个工人并不具有正确的专业理想,从而对自己工作的认同感和投入度不强烈。(2)教师专业态度和动机是教师专业活动的动力
14、基础。教师在这个方面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专业理想、对职业的态度、工作积极性高低以及职业满意度等。材料中的前两个工人应该改善专业态度和专业动机,这样对自己的工作才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才能将自身内部的潜质和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汇成专业方面的智慧,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多的工作价值。3. 材料:某教师对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在选材、提取、过滤、色素分离等方面进行了以下优化改进,且实验效果良好:(1)用女贞叶替代菠菜叶;(2)用95%乙醇替代丙酮;(3)过滤时,原来的做法为“将研磨液倒入有脱脂棉的小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优化后的做法为“不用过滤,用尼龙布覆盖在研磨液上面”;(4)色素
15、分离时。原来的做法为“先用铅笔在滤纸上画定位线,再用毛细管吸取滤液,沿铅笔线画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重复23次”,改进后的做法为“用2片盖玻片,外面包裹2层纱布直接在尼龙布上蘸取滤液,印到滤纸上一次即可”。问题:(1)分析该教师改进实验的理由。(12分)(2)根据材料归纳实验教学优化的一般原则。(8分)【答案】(1)教师改进实验的理由:女贞叶替换菠菜叶是由于女贞叶不易散失水分,更易保存;丙酮易挥发且有毒,换成95%酒精更安全;改进后,叶绿素提取液不用倾倒在脱脂棉的漏斗中,减少提取液损失,使操作更简便;用毛细吸管划线的环节,操作不方便极易出现错误,改进后用盖玻片蘸取滤液印在滤纸上会减轻学生的实际
16、操作负担,能更好地将注意力放在观察实验现象及其总结归纳上。(每点3分)(2)随着社会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提升,高中生物实验将会迎来重要的发展阶段,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会随之大量涌现。不论是眼下的应试环境还是素质教育培养,高中生物实验课程都将进一步发挥它的教学效果。未来生物实验必将成为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实验思维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优化的一般原则包括: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关注实验安全问题,减少对学生造成的伤害。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规范操作,以引导学生思维为出发点,以探究性学习为实验过程的手段。探究的程度与步骤可能是全面的,也可能是只有其中的几步。有据可依原则。以教学大纲
17、为教学的知识目标,以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学方向,深入了解学生合理处理实验。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的条件,主要考虑材料的可获得性,实验步骤的可操作性,实验整体的可行性,从而考虑设计的实验是否可行。保证实验效果良好原则。4. 幼儿园小班上计算课,作业内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2”。老师讲完后,带小朋友一起练习。老师问一个小朋友:“你数一数,你长了几只眼睛?”小朋友回答:“长了3只。”年轻老师一时生气,就说:“长了4只呢。”那小朋友也跟着说:“长了4只呢。”老师说:“长了5只。”那小朋友又说:“长了5只。”老师气得直跺脚,大声说:“长了8只。”小朋友也跟着猛一跺脚说:“长了8只。”老师
18、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小朋友还以为对了,也咧开嘴天真地笑了。问题1简答题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什么样的心理特点?问题2简答题教师的做法对吗?请做简要分析。【答案】1.在该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了好模仿的性格特点。2.本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欠妥,理由如下:首先,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好模仿的特点与以下因素有关:幼儿好模仿的特点和他们的能力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幼儿的模仿也和他们的受暗示性有关。幼儿往往没有主见,常常随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受暗示性强。幼儿的模仿还和他们的自信心不足有关。根据幼儿好模仿的特点,教师可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通过本案例可以认识到,教师一定不能在幼儿面
19、前做出错误的榜样,否则将会引起极其不良的后果。正确的做法是,教师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要通过教育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幼儿形成善于学习正确榜样,以及不去模仿不良行为的性格特点和习惯。5. 某校初二有几个调皮学生,成绩不好,还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班主任多次批评教育仍无效果。校长跟体育组张老师说:“这几个调皮鬼就交给你管了!”接到任务后,张老师将几个学生叫到一起。张老师:听说你们都挺活泼的,也都喜欢体育,是这样吗?学生七嘴八舌:我们确实都喜欢体育!但班主任总说我们是“捣蛋鬼”。张老师:那么你们愿不愿意跟我学足球?学生异口同声:愿意!张老师:那好!那从今天开始,下午
20、课外活动时间来跟我练足球!开始时,张老师说:“踢球要动脑筋,没有文化知识照样踢不好球。”一周后,学生们练得热火朝天,劲头十足。这时,张老师进一步提出要求:“你们每天上课都必须认真听讲,不许捣乱!否则就不让你们踢球了!能做到吗?”学生异口同声:“能!”几周下来,这几名学生说到做到,学习情况明显好转。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后,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上升到了中上游水平问题:(1)张老师是如何借助体育手段来教育学生的?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2)作为体育教师,结合案例阐述开展校园足球的重要意义。(9分)【答案】(1)张老师充分利用了学生喜爱足球运动的这一爱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
21、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个性优势。从而树立起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开展校园足球不单单是针对足球运动的社会地位,更主要的目的是帮助青少年全面发展。把足球踢进校园,把足球踢进课堂,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参与足球运动,能为学生带来愉快的体验,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还能增强体质,使他们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校生活中,要想增强学生体质,最重要的途径是参与体育活动。另外,意志品质并非与生俱来的,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团队合作等优秀品质,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而这种教育的最佳方式就是让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足球是一项体育运动,体育充满着理性和哲学思维,长期进行足球运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在实践中会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知与行为,使自己具备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