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语文论文 疑”字当头 “新”在其中(共4页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 语文论文 疑”字当头 “新”在其中(共4页DOC).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疑”字当头 “新”在其中孔子很早就提出了“每事问”的主张,强调质疑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后来,教育家陶行知在一首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他用十分简练的语言概括说明了质疑意识的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问题是接生婆,能促使新思想的诞生,质疑不仅是思维的定向成为探索活动的前提,而且是发明创造的前奏,不仅是自主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而且是“好奇、想象、冒险、挑战”等创造性人格特质的显露。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探究精神,是实施语文教育创新,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要途径。一、质疑与质疑意识质疑是指提出疑难问题或对习以为常的,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疑问
2、。有关专家根据问题来源,将问题分为低级型、中级型、高级型三种,前两种问题是他人呈现出的问题,高级型问题是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不仅靠记忆和推理,还常常运用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学生质疑应属于高级型问题,是使思维的定向成为探索活动的前提。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质疑品质,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善于质疑。质疑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倾向。学习中经常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突发奇想的状态,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易使认识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体现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在国外,家长所关心的不是孩子考了多少分,而是问了哪些问题,特别重视学生在学习
3、过程中的发现、探究和交流等活动。二、学生质疑意识的基本特征1、好奇心。善于质疑的学生一般对自己还不了解的事物或感到困惑的地方,能够自觉集中精力,并产生及时弄清的心理愿望。这种愿望就是所说的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常常表现为: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没有什么顾忌,好强好胜,不甘落后,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学习朝气蓬勃,讲求效率,而且虚心,勇于承认错误。2、主体性。质疑要求学生自己提问题,本身就把学习的权力和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一旦重视了学生的质疑问题,教师自然也会以学定教,不仅考虑教材特点,还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相机变通,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去指导学生学习,从而打破了
4、教师一问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局面。3、创造性。学生刚开始学习提问,问题的深度、价值都不会很理想。但这种活动时间一长,质疑的经验不断丰富,方法不断改进,质疑能力不断形成,不仅能抓住问题的要害,而且所提的问题富有创造性,能看出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提出别人提不出的问题,这样的学生思维敏捷,常常处于无拘无束状态,不循规蹈距,不怕失败,有主见,勤于动脑,善于假设,富于想象,敢于实验,急于求新,自理能力强。三、培养学生质疑意识的主要策略(一)营造气氛,使学生敢于质疑1、民主平等气氛。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及由这种关系营造的一种活泼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基本条件和前提。陶行知先生说:“只有
5、民主才能解决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所以,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视学生为朋友,平等相待,态度和蔼可亲,提倡学生上讲台,提倡学生七嘴八舌,提倡学生标新立异。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独特的思路和见解,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只有当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人际关系时,学生才有“安全感”,学生的思维才可能敏捷,他们才可能去质疑,去创造,真知灼见,创新火花才会迸发。2、自由探究气氛。要使学生勇于质疑,还必须树立“不惟书、不惟上”的探求精神,使学生进入自由、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并为他们提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实践
6、证明,只有当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能自由而充分地发展时,创新意识才有可能产生,才可能提出极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春晓一诗中“花落知多少?”这句诗时,一位学生提出“知多少”的“知”是“知”还是“不知”?有的学生认为:因为一觉醒来不知掉了多少花朵,所以“知”就是“不知”;也有学生说,“知”是“知道”,由于“夜来风雨声”,诗人一夜没睡好觉,所以诗人知道花落了很多;还有学生认为,“知”是“知道”,又是“不知道”,因为诗人听到了“风雨声”,所以知道花落了,但究竟“落多少”却不知道,也无法知道。学生在自由探究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具有思考探究价值的问题,并且分析得那么透,真是了不起。尤其最后一种理解不
7、仅丰富了诗的意境,而且富有创造性。3、愉悦合作气氛。首先,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师生关系的转变。我们既不支持“专制主义师生观”,也不赞成“放任主义师生观”,教师“主导”不忘尊重学生“主体”,学生“主体”又自觉接受教师启发,才可以促进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在一次师生学术讨论中,钱学森和他的导师冯卡门发生了争论,他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毫不退让,令导师十分生气。事后,这位导师经过思考,认识到他的学生是对的,于是第二天一上班,年过花甲的冯卡门来到钱学森的办公室,恭恭敬敬地给钱学森行礼并诚恳地说:“昨天的争论你是对的,我错了。”这件事告诉我们,冯卡门与他的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对共同研讨的重要性,
8、朱棣文教授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愉快合作、共同研讨是培养创新意识极为重要的环节。其次,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有愉快合作精神。如学生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根据课文写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这一特点,从学生的个性及阅读需求(你最喜爱哪个季节的美景)出发,将全班学生分成了四个学习小组,分别命名为春天队、夏天队、秋天队、冬天队,在充分自由探究的基础上,组织了竞说比赛(“我认为季的景最美,因为”),整节课学生特别兴奋,都竭尽全力地为小组争光,时刻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另外,还可以利用科学史上科学家们的典型事例和成功经验启迪学生,使学生敢于质疑,逐步消除创造的神秘感,并深切体会到,敢于质疑是走
9、向创造的第一步。(二)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情境是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事物所具备的条件,超过人们已有知识经验范围而构成的问题的条件。创设情境并不神秘,关键是让学生看到、感觉到,能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感觉到问题的存在,并进入质疑问难的思考状态。著名心理学家爱希尔博士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很小的,主要表现为所具备的心态是否积极。然而这种小差异往往会造成巨大的差异,那就是成功的最大动力。而创设问题情境又是培养学生积极心态的主要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地创设利于形成积极准备心态,促使学生质疑问难的情境。教材中一些常识性说明文,像蛇与庄稼、激光等,内容比较枯燥,必须设计一
10、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导语,才能激起思维的火花,从而带着好奇心去思考、去探索。例如:在教学激光一课时,笔者用有关激光的故事导入,为学生设置悬念,取得了较好的质疑效果。很多课文要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从而创设质疑情境,必要时,可以配上适当的音乐。有时,学生的发言,教师给予引导,也能创设问题情境。(三)掌握方法,使学生善于质疑。学无定法,而且无处不可以质疑,所以质疑的方法错综复杂、无从说起。下面仅从质疑的不同角度谈谈笔者实践的体会。1、从质疑自身入手。如果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先让学生分析问题情境,看看在自己的脑子里会产生哪些疑点,这是独立认识活动的第一阶段。接着要“看
11、出”问题实质,抓住问题关键,必要时要进行筛选、整理、提炼。最后用比较准确、精炼的语言概述问题。这是一个认识过程,不一定每次质疑都必经上述三步,有时灵感来了,常出现顿悟现象。2、从教学过程入手。(1)课前按预习要求或自学提纲进行自学,自学后写出疑难或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预习鸟的天堂一课时,一学生提出了“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见到一只鸟,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却惊叹道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是怎么回事?”等问题。(2)课中进行深入性质疑。在预习质疑的基础上,教师要诱导学生对课文的重难点疑深、疑透,在大胆多疑的基础上,不忘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根本任务“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问题进行选
12、择,提出本课学习最有价值、最有争议的问题。例如:在学鲸一文时,学生提出“鲸为什么是哺乳动物?鲸既然是哺乳动物,为以会生活在海里?”学生能提出这两个问题本身是件不简单的事,可是第二个问题不属于语文学科解决的范畴,应筛掉,但要充分肯定学生敢于质疑。否则,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3)课后进行延展性质疑。记得一位学生在学完丰碑一课后紧扣“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支队伍,会属于谁呢?”这句话提出:还有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也是说明胜利一定会“属于这支队伍”的?这个问题一提出就像原子弹爆炸了一样,将学生带入了战争年代,一阵讨论过后,个个学生对“这支队伍”中的光辉形象肃然起敬,如同细雨滋润着课文的重难点。3、从教学内容入手。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归纳为:围绕文眼质疑,学生见到鱼儿游到了纸上这个题目就会提出“为什么说鱼儿游到纸上了?”等问题;紧扣词句质疑,在一次阅读教学观摩课上,一学生对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产生了疑问:“老师,诗人不用升起的升字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二年四月五日2022年4月5日星期二1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