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棉纺织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卫生防护技术措施评价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棉纺织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卫生防护技术措施评价 .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一、设计时间与地点 1 二、设计目的与要求 1 三、课程设计题目 1 四、前言 2 五、课程设计内容 3 1、棉纺厂主要生产工艺过程 . 32、其主要职业危害有: . 33、作业场所各有害因素浓度及其可能对职工造成的危害评判 . 34、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 12六、参考文献 13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一、设计时间与地点本学期第 16 周,地点 9 号楼 A506;二、设计目的与要求为爱护作业场所劳动者身体健康,通过对不同行业相关工厂的生产工 艺、流程与设
2、备的现场调查,明白生产过程与职业危害因素,并依据卫生防 护设施和劳动者个体爱护情形,判定接触者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劳动 爱护措施;三、课程设计题目这次课程设计,我被分到第四组;设计题目为:棉纺织厂职业危害因素 识别与卫生防护技术措施评判;主要包括:(1)生产工艺过程及设备分析;(2)主要职业有害因素识别(包括工人作业场所粉尘、臭气、废气、噪声、废水、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3)作业场所主要有害因素浓度(强度)监测结果与评判(列出监测 指标、现场实测值与评判标准);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4)卫生防护
3、技术措施评判;(5)工人健康监护检查及评判;(6)企业重大危急源应急救援措施与体系四、前言职业卫生及其工程掌握技术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它着眼于 人的健康,立足于削减职业危害,旨在爱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随着我国国 民经济的快速进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职业卫生及其工程掌握技术 作为企业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正日益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市场准入的必要 条件而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正由于如此,职业卫生及其工程掌握技术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进展;许 多高校相继开设职业卫生及其工程掌握专业,国家也出台了各项有关职业病 防治的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职业病预防措施,设定了作业场所中有毒有 害物质的职
4、业接触限值;以此确保职工在进行作业过程中尽可能削减各种有 毒有害因素的损耗,工业生产安全、有序进行;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五、课程设计内容1、棉纺厂主要生产工艺过程棉纺厂主要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原棉处理、纺纱、织布、整理、漂染等工艺过程;2、其主要职业危害有:1 粉尘:在原棉处理、梳棉、粗纺等过程中,均可产生大量粉尘,除粉尘 外,仍含有沙土、种子壳、棉桃外壳、霉菌孢子等;长期收粉尘影响,工人常易患慢性鼻炎、哮喘,甚至棉尘病,仍可使人发生过敏,表现为发热、咳嗽等;2 噪声:机器运转时刻产生噪声,其中以织布车
5、间最为严峻,布机梭子往 返高速运动时,梭心与梭壳撞击而产生的噪声频率高达 10002000Hz,属高频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很大;3 高温、高湿:由于工艺的需要,防止车间要求达到肯定的温度、湿度,加上机器散发的热量,可使车间温度上升;印染过程中的烧毛、煮炼、干燥、印染等工序,均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进行操作,夏季车间内气温可达到 400C 以上,易引起中暑;3、作业场所各有害因素浓度及其可能对职工造成的危害评判1 棉尘 棉尘在纺织过程的各个阶段均会产生,是对纺织工人危害较大的一种有害因素;有长期棉尘接触史的职工易患棉尘病;名师归纳总结 棉尘病棉尘病是由长期吸入棉花、软大麻和亚麻纤维等植物性粉尘后引起
6、第 4 页,共 15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的一种呼吸道堵塞性疾病;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通气功能障碍;主要 见于在棉纺厂从事处理棉花的各道工序的工人,轧棉籽厂和废棉加工厂的操 作工,麻纺织行业的打麻工、梳麻工等;这些工种可导致碎裂的棉纤维、短 绒等植物残片与细菌、霉菌、粉尘联合作用,引起棉尘病;棉尘病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从事棉尘作业的工人,在开头作业的第一个 工作日或车间生产几小时以后显现胸部紧束感、胸闷、气急或咳嗽;连续接 触棉尘一段时间后,可进展为慢性呼吸疾病,致通气功能损坏,脱离接触后 症状有明显改善;棉尘病的首发症状是胸部紧
7、束感或气短,进而进展为干 咳、连续咳痰等呼吸道刺激症状;该病的临床分级情形是这样的 :观看对象,有时有胸部紧束感和 或胸 闷、气短等特点性呼吸系统症状,显现第一秒最大呼气量下降;棉尘病 I 或胸闷、气短;棉尘病 级,在每个工作周第 1 天均显现胸部紧束感和 级,在棉尘病 I 级反复发作基础上,显现呼吸系统症状连续加重并伴有慢性 通气功能损害,第一秒最大呼气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班后与班前比较减 少;在正常情形下 , 吸入粉尘量不大 , 尘粒无毒 , 气管、支气管、纤毛上皮、吞 噬细胞不受损耗 , 清除过程顺当进行 , 就肺内的尘粒基本上可全部清除掉 ,但如吸入粉尘量过大或长期吸入粉尘, 鼻粘膜
8、、气管、支气管纤毛上皮受损吞噬粉尘的巨噬细胞数相对不足, 或巨噬细胞吞噬过多的尘粒而不能移动,这是清除功能被破坏的第一个缘由;其次个缘由是巨噬细胞吞噬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尘粒 , 细胞在其毒副作用下移动缓慢, 或细胞很快崩解死亡;游离名师归纳总结 二氧化硅尘粒从死亡的细胞中逸出, 再被有活力的巨噬细胞吞噬;此过程可第 5 页,共 15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反复进行 , 肺内粉尘沉积量逐步增加 , 使肺部产生进行性、充满性的纤维组织增生 , 将显现呼吸机能和其它器官障碍的全身性疾病;棉尘中存在游离二氧化硅, 含量最高的开清棉车间超过10%,
9、假如棉尘浓度超过 2mg/m 3, 就会发生尘肺;因此, 开清棉车间棉尘最高答应浓度是2mg/m 3, 而纺织工业部 1985年制定的棉纺织工业企业设计技术规定 FJ102-84 试行 中规定开清棉车间的含尘浓度标准为3mg/ m 3;所以在未治理的开清棉车间工人得尘肺病的可能性极大 , 对此必需引起足够重视;棉尘作用于呼吸道粘膜 , 早期引起局部机能亢进 , 毛细血管扩张 , 分泌大量粘液, 以阻留更多的棉尘 , 这是爱护性反应 , 久之形成肥大性转变 , 最终由于粘液细胞养分供应不足而致萎缩, 形成萎缩性转变;此外 , 棉尘仍能吸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 , 随空气侵入人体内部 , 引起纺织
10、厂常见的过敏性或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消化道、皮肤和眼睛的疾病;棉尘肺发病率和空气含尘浓度有关;从表 1资料可知 , 含尘 15 m以下 浓度1.0mg/m 3时, 发病率不高 , 含尘浓度超过 3mg/m 3后, 棉尘病发病率激增;在最新颁布的 GB Z220025工作场全部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 , 首次采纳了 8h工作班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C-TWA 表1 棉尘发病率名师归纳总结 含尘浓度 mg/m315 m以下 棉尘病发病率 % n 第 6 页,共 15 页0.2 0.5 1.5 212 0.5 1.0 2.8 108 1.0 2.0 9.9 1259 2.0 3.0 0.5 1226
11、 -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0 4.0 34.0 465 4.0 5.0 55.0 246 5.0 15.0 27.5 92 纺织业从业人数众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与噪声,以往主要采 用定点采样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分析评判,但纺织厂机器设密 集,挡车工操作位并不固定,一个挡车工负责在一台至数台同型机器间巡回 操作,因此本次采纳随工人操作位移动的个体采样法检测评判挡车工的职业 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对象与方法 对象对某纺织厂挡车工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检测;挑选粉尘采 样对象 44名,并挑选粗纱、细纱、络筒、布机个工种,每个工
12、种抽取名 工人,依据工人巡回操作范畴依据区域布点法进行定点检测;方法粉尘按 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的要求,每名采样对象佩戴个体粉尘采样器,采集粉尘,测算时间加权 平均浓度 CTWA ;检测结果与评判生产性粉尘检测结果粉尘检测点的合格率为56.8 ( 25/44 ), 19名挡车 工 的 粉 尘 时 间 加 权 平 均 浓 度 CTWA不 同 程 度 超 过 国 家 职 业 接 触 限 值1mg/m 3),其浓度为 1.44 8.14mgm 3,各工种粉尘检测点的合格率见表 1,合格率最低为布机挡车工,其次为络筒和并条挡车工;某纺织厂粉尘 CTWA检测结果名师归
13、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工种人数 CTWA合格率 清花 0.26 0.96100.0 梳棉 0.46 2.1360.0 精梳 0.43 6.2466.7 并条 0.39 5.10 40.0 粗纱 0.18 801450.0 细纱 0.22 2.1357.1 络筒 0.57 1.8233.3 倍捻 0.22 0.35100.0 布机 2.19 2.99 整经 0.58 0.69100.0 2噪声 噪声的定义:凡是使人感到厌烦的、不需要的或者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噪声具有一切声音的特性,是声音的一种;生产性噪声是生产
14、过程中产生的声 音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的声音;噪声是影响范畴很广 的一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在很多生产劳动过程中都有可能接触到,当人们长期处于肯定强度的噪声时,噪声就可以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随着工业的不断进展,噪声在生产过程中越来越明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不断涌现出来;噪声可对人体四大系统产生危害:1、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噪声会使人显现脉搏和心率转变,血压上升或 降低,心律不齐,传导阻滞,心脏病加剧,外周血流变化等,加速心脏衰 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另外,突发生的噪声也会令人过度紧急而导致心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15、- - - - - - 血管疾病; 2、在神经系统方面:噪声长期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会使 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失调,条件反射反常,使人显现头痛、头晕、易疲 倦、失眠、心悸、心情担心、易怒、自卑、记忆力减退和留意力不集中等神 衰症,也可造成脑电图慢波增加,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等,严峻者可产生精 神错乱; 3、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噪声会使人肾上腺分泌增加,导致内分泌 反常,显现甲状腺机能亢进、基础代谢率上升、性机能紊乱和月经失调、流 产率增加等危害; 4、在消化系统方面:噪声会使人唾液、胃液、胃酸分泌 削减,胃蠕动减弱,胃功能紊乱,食欲不振,引起胃溃疡,消化机能减退,从而导致胃病或胃溃疡发病率的增
16、高 噪声仍对人体的听觉系统产生重要影响,是早期引起影响中最主要的生 理转变,在此之后才会显现病理性变化;噪声对听觉系统影响主要表现为听 觉减退或听觉丢失,一般由临时性听阈位移逐步进展为永久性听阈位移,永 久性听阈位移又可分为听力缺失或听力损耗以及噪声性耳聋;噪声的来源可以分为三类:机械噪声、空气动力噪声和电磁噪声;在棉 纺厂,噪声的来源主要是机械噪声;本次采纳随工人操作位移动的个体采样法检测评判挡车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接触水平,同时将噪声的个体检测结果与噪声定点检测运算岗位工人的 8h等 效连续声级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对象与方法 对象对某纺织厂挡车工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检测;挑选噪声暴
17、露测量对象 36名,并挑选粗纱、细纱、络筒、布机个工种,每个工种抽取 名工人在进行个体噪声检测的同时,依据工人巡回操作范畴依据区域布点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法进行定点检测;方法噪声按 GBZT189.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部分:噪声的要求,每名测量对象佩戴美国QUEST公司生产的 Noisepro 个体噪声计量仪,测量 8h等效连续声级( LEX,8h),使用 Noisepro 的专业软件通过 红外传输将个体噪声检测收集的数据作进一步分析;定点检测是依据每名工人巡回操作范畴依据区域布点法挑选检
18、测点,用CEL450倍频程声级计对每个噪声检测点在岗位工人耳高度水平测量 min等效声级,依据噪声能量平均的原就,运算各岗位的8h等效连续声级,并比较个体噪声检测与定点检测的结果;采样检测过程做好质量掌握,噪声测量前后对 CEL450倍频程声级计和 Noisepro 个体噪声计量仪分别进行声校准;结果与评判生产性噪声检测结果噪声检测点的合格率为8.3 (3/36 ),个工种 33名挡 车 工 噪 声 接 触 水 平 ( LEX, 8h ) 不 同 程 度 超 过 国 家 职 业 接 触 限 值85dBA,噪声暴露水平最高为布机挡车工,其次为细纱挡车工和粗纱 挡车工;某纺织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
19、果工种人数 L 清花 83.6 86.625.0 梳棉 87.2 88.6 精梳 87.2 88.7 并条 86.2 88.7 粗纱 87.8 92.4 EX,8h合格率(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细纱 92.1 97.1 络筒 86.2 89.1 倍捻 89.8 91.3 布机 99.3 101.2 整经 76.276.8100.0 个工种噪声个体与定点检测结果比较细纱、粗纱、络筒和布机个工种噪声个体检测结果均高于定点检测,但差值均 1dBA,个工种噪声个体检测收集的数据输入电脑分析结果各工种在个
20、工作日内噪声暴露的等效连续声级波动范畴很小,一般3dBA 个工种噪声个体检测与定点检测结果比较工种个体检测定点检测噪声强度差值 粗纱挡车工 87.887.40.4 粗纱挡车工 88.788.10.6 粗纱挡车工 88.488.10.3 细纱挡车工 92.692.20.4 细纱挡车工 95.995.00.9 细纱挡车工 93.292.50.7 络筒挡车工 86.886.10.7 络筒挡车工 86.285.60.4 络筒挡车工 88.988.40.5 布机挡车工 101.2100.30.9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21、- - 布机挡车工 99.899.30.5 布机挡车工 99.398.50.8 3高温、高湿 依据环境温度及其和人体热平稳之间的关系,通常把 35 0C以上的生活环 境和 32 0C以上的生产劳动环境作为高温环境;高温环境因其产生缘由不同可 分为自然高温环境和工业也高温环境;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显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运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 说,高温作业指有热源的生产场所中散热量大于2 0C及其以上的作业;一般来84KJ/ (m 3h),或工作地点的气温在冰冷地区超过32 0C,酷热地区超过 35 0C,或工作地点气温在30 0C以上且相对湿度超过 80%的作
22、业;热源散热量大于 间;23W/(m 3h)即可成为高温车高温作业通常分为三种,棉纺厂车间内作业属于高温、高湿作业;其特 点是高温、高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 气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在棉纺厂印染车间,有蒸煮工序,车间气温可达到35 0C以上,相对湿度常达到90%以上;如通风不良就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不良气象条件,亦即湿热环境;高温、高湿作业队人体造成的影响主要有:1)体温调解障碍在高温环境中,体表血管反射性扩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增高,通过辐射和对流使皮肤的散热增加;汗腺增加汗液 分泌,通过汗液蒸发是人体散热量增加;人体出汗量不仅受
23、环境温度的影 响,而且受劳动强度、环境湿度、环境风速因素的影响;高温黄静中人体只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能同通过排汗来散热,但假如环境湿度很高,就会影响排汗,致使体温升高,人体产生闷热感;主要表现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留意力不集中等;2)水盐代谢紊乱在高温下从事体力劳动,排汗量会大大增加,每天平均排汗高达 38L;由于汗的主要成分为水,同时含有肯定量的无机盐 和维生素,所以大量排汗的同时也排出了大量盐分,同时对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代谢也产生肯定的影响;3)循环系统负荷增加在高温条件
24、下,由于大量出汗,血液浓缩,同时高温使血管扩张,末梢血液循环增加,加上劳动的需要,肌肉的血流量 也增加,这些因素都可使心跳过速,而每博血输出量削减,家中了心脏负 担,血压也会有所转变,长期影响可使心肌肥大;4、职业卫生防护措施1为解决棉纺厂棉尘危害,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在棉纺车间内安装除尘器,降低车间内空气中棉尘浓度;2)加强通风,用室外的清洁空气来冲淡室内棉尘浓度;2 为解决棉纺厂噪音危害,可实行以下措施:1)掌握噪声源,削减零件摩擦,调解机械运转速度,封闭噪声量大的 机组,改善通风系统等;2)采纳噪声小的机器设备;3)衰减噪声源的振动,阻隔振动源,使用阻尼物质,加装减振设备,减小共振面积
25、等,具有生产性噪声的车间应尽量远离其他非噪声作业车间、行政区和生活区;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4)对于噪声大的机器设备,尽量将噪声源与操作人员隔开;工艺答应 远距离掌握的,可设置隔声操作室;5)严格制定和执行卫生标准;6)加强个人防护,可采纳有效地个人防护措施,如防护耳塞、防护耳 罩、头盔等,减弱噪声的危害;7)定期对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发觉听觉系统损耗的职工,应尽快脱离 岗位,进行治疗;3高温、高湿环境应对措施 1)增大车间的通风量,将余外的热量尽快排出;2)增大车间内空气气流流速;3)工艺流程的设计宜
26、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同时依据其详细条件实行 隔热降温措施;4)在车间内工作一段时间后,应支配短暂的休息时间;防止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长时间连续工作;5)高温作业车间应设有员工工间休息室,并供应茶水;六、参考文献名师归纳总结 1 吴超,吴桂香 . 职业卫生与防护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22 第 14 页,共 15 页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02.5.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分类与目录 2002 4 梁友信 .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2 -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5 林大泽,韦爱勇 . 职业安全卫生与健康 . 地质出版社 . 2005 名师归纳总结 6 张东普 .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危害掌握.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4 第 15 页,共 15 页7 林明清 . 工业生产安全学问手册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1984 8 顾强. 噪声掌握工程 . 煤炭工业出版社 . 2002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