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邳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预测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江苏省邳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预测模拟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贮藏(zh)提防(d)空穴来风(xu)B褴褛(ln)蓓蕾(li)人才济济(j)C贸然(mo)狭窄(zi)相形见绌(ch)D创伤(chung)笨拙(zhu)一泻千里(xi)2、下列各项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落弟托词宽恕颔首低眉B奥秘滞留犀利不修边副C遨游褪尽广漠冥思暇想D拨弄胆怯心靡海誓山盟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张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B妈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C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D
3、老张一辈子都勤勤恳恳地工作着。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B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C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并且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D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用诗文原句填空。(1)蒹葭苍苍,_。 (诗经)(2)采菊东篱下,_。 (陶渊明饮酒)(3)会当凌绝顶,_。 (杜甫望岳)(4)_,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5)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6)出
4、淤泥而不染,_。 (周敦颐爱莲说)(7)在追求“中国梦”的今天,我们要像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_,_”,把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8)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_,_” 体现的正是这样的生活哲理。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5、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记)【乙】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江雪一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水尤清冽尤:_(2)心乐之乐:_(3)佁然不动佁然:_(4)悄怆幽邃邃:_(5)千山鸟飞绝绝: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甲】文第段写景采用了_、
6、_等写作手法。4【甲】【乙】所表现的环境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分别有何相同点?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大自然的语言(节选)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
7、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8、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
9、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大自然的
10、语言”指什么?文章为什么以此为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后者比前者早九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指开花日期,“前者”指抽青日期。C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3“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的原因是什么?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作用?这种现象
11、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5本文的说明层次十分严密,请你加以分析。五、诗歌鉴赏(共5分)小苏:我们一起来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宋词,探寻古人笔下的苏州吧。【甲】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 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乙】点绛唇有怀苏州吴文英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梦游熟处。一枕啼秋雨。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心期误。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1请你帮助小吴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写鸿“惊起”“有恨”“拣尽寒枝不肯栖”,独宿荒冷沙洲,是诗人自身的写照。B“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
12、”,见月兴怀,月色令词人追思当年苏州美好回忆。C“一枕啼秋雨”抒写梦醒后的伤感,泪水像秋雨一般湿透了枕头,比喻贴切新奇。D“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词人回忆梦中场景:身在苏州看雁飞过秋天的青山。2小吴:我发现这两首词有不少相似之处,如都有鸿雁、月亮等意象,环境也都给人以清冷之感。但是我觉得情感却有所不同:(1)_小苏:不错,不仅情感不同,抒情方式也有不同:(2)_六、语言表达(共10分)观察下面的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1)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漫画的主要内容。_。(2)这则漫画批评了一种怎样的教育现象?_。七、作文(共40分)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
13、互比较,从而使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把事物的本质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彻。请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课文片段在线】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写法分析】以上选段通过对比手法,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解读了名人和凡人的差别。运用对比手法,可以使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两个不同的方面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彼此补充,相得益彰,互相映衬,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比与对偶、对比与反衬的不同。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比的两种事物并无主次之分,反衬是“乙衬甲,甲为主体,乙为衬体,有主次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