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江都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江苏省江都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考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糜子(mi)贮藏(zh)白羊肚手巾(d)B柳林铺(p)脑畔(pn)慰藉(ji)C哺育(f)外溢(y)一气呵成(h)D惬意(qi)差使(chi)米酒油馍(m)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领域洪亮危险张灯结彩B虚惊华贵观赏富贵荣华C锵然燎原褪色人情事故D神龛怅惘仿佛斗方大字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让更多普通百姓的家底厚起来,让中等收入群体成为社会的主体,这是一幅人民群众公平分享世外桃源的绚丽画卷。B在鸳鸯湖和彩虹桥之间,宽阔的柏油公路蜿蜒伸展,沿途阡陌相连,绿山相接,炊烟袅袅,鸡犬相闻。C由于受到
3、H7N9禽流感疫情的影响,沪、宁、杭等地的家禽生意无人问津, 土鸡十元一只也没人买。D通过两周的学习培训,我真是豁然开朗, 不仅学到了创业的基本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重新燃起了拼搏的雄心和对胜利的渴望。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城市景观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C新一届学生文联代表大会广泛采纳并征求了与会学生关于如何办好文学社团的意见。D“神马都是浮云”“鸭梨”“围脖”等网络词语一下子蹿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结果。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
4、、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诗经关雎)溯洄从之,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蒹葭)_ ,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_,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前四句。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5、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报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
6、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注释】璞:含玉的石头。刖:读“yu”,古代一种断脚的刑罚。奚:为什么。理:治理,这里指对璞石进行雕琢。1阅读两篇古文后,小华对文言词语进行了以下推断,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成语“吉人天相”中的“相”意思是“保佑、帮助”之意,与“厉王使玉人相之”中的“相”意义不同。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中的“之”的用法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这与“奉而献之厉王”中的“之”字意义相同。C现代汉语中的“安”是“安静,安全”之意,而“安求其能千里也”和“安得广厦千万间”中的“安”意思是“怎么”,所以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D“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用法,“驱使”的意思,“
7、而刖其左足”中的“刖”也是这种用法。2小华阅读【乙】文时发现有一个句子标点符号不太清晰,有碍于理解,请你选择以下断句正确的一项帮助他()A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B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C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D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3小华在阅读中对下面这个句子的句意不理解,请你写出来。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4小华认为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而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样
8、的,但是具体哪里不同却说不上来,请你帮他解答疑难。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
9、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2)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
10、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3)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
11、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4)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
12、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5)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
13、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1“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根据文意,这句话所处的最恰当的位置应是()A处B处C处D处2本文在“描写”“意境”“哲理”“语言”四个方面都实现了作者梁衡“主动进行艺术上创新”的美学追求,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在景物描写方面,视角独特,层次分明。略写雨季的壶口瀑布,采用俯视视角:详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B随着视角的变换,景物的意境有所不同。俯视龙槽,重在“奇”;仰观河面,重在“险”;看河水冲跌而下,碎为水雾,重在“雄”。C作者紧扣河水在壶
14、口展现出的多种形态,联想到人生的五味杂陈;由水浸巨石,认识到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进而引申到“历经磨难,方显个性”的哲理。D本文语言的突出特点是畅达自然与典雅凝练相得益彰。3结合选文内容,对下列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这样的短促急骤的句式,突出画面的动态。B“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其中“势如千军万马”是总体描绘波浪,“挤着、撞着”则突出波浪不仅数量很多,而且密度很大,“推推搡搡”是横向的动态,“前呼后拥”是纵向的动态。C“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一句,用“
15、跌”字形容河水的急坠,“来不及”更显急坠的突然。D“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一句中,“散”“钻”“觅”“如”“淌”“夹”等动词描写水势,精准传神。4对本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鲜明的形象性。把瀑布比作“一卷飞毯从空抖落”和“一卷钢板出轧”,形象地写出瀑布平展、宽厚的形态和凝重、猛烈的气势。B善用拟人,移情于物。如“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以人的行为动作和情感态度来写水,把水的形态、精神表现得栩栩如生。C主要运用骈句。如“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从空抖落”,长短句使节奏大起大落,有力表现河水奔流而下的壮观景象
16、。D在文学语言中,吸收古诗文的精华,使其语言格调高雅、凝练蕴藉。如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勇往直前”等四字短语,简练整饬,含意隽永,富有古典韵味。五、诗歌鉴赏(共5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注】坼(ch):分裂。1按诗歌体裁分,两首诗都属于_。都是_(朝代)写洞庭湖的名篇。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波撼岳阳城”“乾坤日夜浮”中的“撼”“浮”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3元代方回语:“洞庭湖天下壮观,孟杜二诗尽之矣。”两首诗皆为写洞庭湖的佳作,但所抒感情却不相同,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伯乐和千里马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_七、作文(共40分)以“家乡的节日”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任选一个角度立意;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