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5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说课的内容是九义教材第四册P106P108统计。 2、教材简析 这局部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一些简洁的统计图表学问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统计学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讨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统计思想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统计学问作为小学数学根底学问的重要组成局部并特殊强调让学生体会统计的过程,和对统计结果的简洁分析,让学生早些把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既有利于提高应用所学学问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从中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又能使学生从局部数据动身,经过分析从中找出
2、规律,逐步培育处理信息的力量。同时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经受一些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把握处理数据的技能等等的要求。 3、教材构造 分析教材内容可以看出,本节课包含四个学问的内容。即调查入学时的体重状况填写统计表;收集现在(二年级)的体重状况填写统计表;把入学以及现在的体重状况统一填写到同一个统计表中;整理、分析表内信息答复简洁的问题。但从本地学生状况实际动身,以及条件的限制,所以本人对教材内容进展了略微的调整,将调查入学时的体重状况填写统计表改为统计本地区天气状况,也与现实生活严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根据教材的规律性将学问整合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中。 4、教学目标 (1)学
3、问目标:能运用信息的手段、新的学习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简洁的复合式统计图。 (2)情感目标: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洁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结合实例有机地进展家乡情的教育。 (3)力量目标:培育学生观看、分析和操作的力量;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 5、教学重点是: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6、教学难点是:能对数据进展合理有效的分析;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多媒体设置生活情境引入法。借助计算机这一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工具,结合日常生活中鲜活的实物、实例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实际操作发觉法。让学生亲身参加测量体重的活动中,通过小
4、组沟通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为教学增加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的熟悉不仅仅停留在外表,积极组织学生人人参加,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严密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估量、推断力量为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根底。 2、沟通互补法: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相互争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3、练习促进法:通过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到达举一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1、填写单
5、式统计表 (1)我给学生供应了一组数据,我们班在一年级时每位体重状况,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忙下,学会统计每段重量的学生数,并教给学生简洁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2)向学生供应我们班在二年级时,学生的体重状况的数据,学生仿照统计一年级时的体重方法,整理和统计二年级时每重量段的学生数。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简洁整理数据的方法。 2、学生在能填写单式统计表的根底上,学会填写和分析复式统计表 (1)让学生学会怎样填写复式统计表。 (2)会读复式统计表,并能分析。 3、练习,我一共设计了三个小题第一小题是能直接依据数据填写统计表,是对本节学习学问的直接运用。其次题依据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第三题分两组统计本班喜爱哪
6、些体育活动的人数,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进展简要分析。熬炼学生的综合力量。 五、教学反思 课上完后,反思许多,在本节课中我重视训练学生,能教给学生学习整理统计数据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缺乏,现反思如下: 1、更应当注意指导学生统计数据的方法。在完成第一张统计表时,我应当把整组数据出示出来,应指导学生完成体重在15千克以下有哪些数据,1620之间有哪些数据,我应帮忙学生怎样找15千克重以下人数,1520千克间的人数,帮忙学生完成第一张统计表。 2、应当教给学生怎样分析单式统计表。在填写完成第一张统计表后,我应当引导学生学问统计表中数字表示的意义;即一年级体重在15千克以下
7、的有_人,体重在1620千克之间的有_人。让学生能按这种句式说。 3、应当培育孩子发觉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力量,完成第一张统计表后训练孩子发觉信息,提出问题的力量,应问学生,你看完统计表后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尽可能让学生多说信息。然后再问学生,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环节能训练孩子的思维力量,同时,为孩子在分析复式统计表时,打下根底。 4、应当明确复式统计表的优点。在教学中我应提出,假如,我想直接看出,我班在一、二年级学生的体重的比照数怎么办(cn-)或为了更便利,我们把两份统计放在一起怎么办。引导学生观看发觉,两份单式统计表的一样点、不同点,完成孩子从熟
8、悉单式统计表到熟悉简洁的复式统计表的过程,明白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并告知学生复式统计便于比照,更便于观看分析这一优点。 5、应当把重点放在分析简洁复式统计表上,我应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一、二年级比照的角度,发觉信息,提出问题,并用填空式的题卡,让学生自主解决这些问题。一年级时()最多,到二年级又()最多,一年级对体重在1620千克人数是()人,到二年级体重在1620千克人数变为()人,到二年级体重在1620千克的人数增多(或削减),对学生进展分析复式统计表的方法训练,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我应当注意让学生体验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应当将练习环节中的统计每组学生
9、喜爱体育工程的学生数这个环节,放在熟悉复式统计表这一环节后面,在活动前提前提出问题,两组中,喜爱哪种体育活动工程的人多或少等,并要求每组有两名或几名负责统计,统计整理数据后,然后再活动。并要求负责统计的学生说一说统计的过程,这样既让学生学到学问,同时也体验了统计过程,训练了学生的力量。 7、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数学语言的训练,能用最简洁的话说明要表达的意思,训练学生用最直接的数学语言进展数学问题的描述。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平均分 二、教材简析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根底上的,因此平均分这局部学问就充分显示
10、出它的根底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 (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受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存丰富的感性学问,从而顺当地理解除法含义。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11、、合作沟通的力量。 3、在实践探究中培育学生的公平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根底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熟悉和计算作预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受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楚的表象。 三、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表达如下教法: 1、采纳主题式教学,以详细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通过屡次的动手操作,
12、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加,经受数学的建构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对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意共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详细的情境中经受“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制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时机,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意学生问题解决力量的培育,根底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做了自己适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个教学流程来展现我的教学: 1、通过安排奖
13、品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安排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安排礼物,在经受平均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说出结果。 3、通过推断练习,稳固平均分的特点,引导学生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变成平均分 4、再次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汇报沟通时,进展分法的优化,渗透除法的计算。 5、开放创新的综合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为演出服选择纽扣式样和数量”,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平均分学问敏捷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下节课包含除作预备;同时,
14、能在最终的结果中发觉“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规律,并注意学生审美意识和统筹安排力量的培育。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中的一个内容,它编排在“乘法的初步熟悉”中“5、2、3、4的乘法口诀”之后,让学生通过乘加乘减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口诀的意义、学会口诀记忆的方法。 5、2、3、4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都相比照较简洁,后面6、7、8、9的乘法口诀理解、记忆的难度则大大增加,所以教材在此安排了乘加乘减的教学,目的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总结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6、7、8、9的乘法口决和理解记、
15、忆口诀打下根底。所以,本节课的成败会影响到学生表内乘法的学习及今后的数学学习生活。 教材通过“小熊掰玉米”这一主题情境图,将计算教学、解决问题和口诀记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忙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从中理解并把握相邻两句口诀的记忆方法。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表达“深挖教材,突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思路。运用数形思想、假设思想和转化思想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力量和解决问题的力量,从而查找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6、7、8、9的乘法口诀和理解记忆口诀打下根底。 教学目标: 1、通过主题情境,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
16、、运用乘法的意义,探究出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渗透转化思想,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力量; 3、初步归纳总结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的意义,探究出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 教学难点: 渗透转化思想,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力量。 教学过程: 一、情境质疑,直观理解。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经受从形到数的抽象过程,表达算法多样化。 分两个环节进展。 1、情境质疑,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1,质疑: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3+3+3=12,4+4+4=12,34=12 2、再次质疑,理解方法。 出示情境2,再次质质疑。质疑:你能结合刚刚的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
17、题吗?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教师引导学生进展小组争论、汇报,说说为什么?以明确计算方法,并进展报分类板书: 抽象 3+3+3+2 33+2 3+3+3+31 43-1 二、动手操作,理解算式的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摆图形。经受从情境图到直观图的抽象过程。 指导学生以四人小组按教师给出的算式摆出图形,进一步理解算式的意义,渗透假设的数学思想,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力量。详细分两个层摆图形。 第一层次: 3+3+3+2 33+2 42+3= 其次层次: 3+3+3+31 43-1 三、抽象算式,勾通算式之间的联系。 1、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
18、式有什么不同? 3+3+3+2 33+2 3+3+3+31 43-1 2、小结提醒课题:我们以前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日这种有 假设这里放一个,算完后减去。(假设小熊没有把玉米掰走) = = 11(个) 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板书) 四、运用转化,引导争论,找到记忆两句相邻口诀的方法。 1、计算:52 + 5= 53 5= 2、观看思索:52 + 5=35= 15 53 - 5 = 25= 10 你发觉了什么? 四人小组争论并汇报,找到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 3、质疑:假如我知道54=20,但记不清55=?怎么办? 4、练习:42 + 4 = 4 ( )= 1
19、2 33 + 3 = 3 ( )=( ) 43 - 4 = 4 ( )= 8 34 3 = 3 ( )=( ) 5、小结:这里运用转化思想,找到了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就为理解和教学6、7、8、9的乘法口诀和学生口诀记忆打下了坚实的根底,同是降低了学生记忆口诀的难度。 五、稳固练习,内化学问。 稳固练习局部我设计有层次和陡度的练习,以到达内化学问,形成力量的目的。 1、看图填等式(仿照练习)。 引导质疑,完成练习:你的算式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34+2=14 35-1=14 2、算算写写(稳固练习)。 3、P58 、4(稳固练习)。 先质疑: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
20、多少人?) 然后独立解决?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4+3=15 44-1=15 4、P58 、5(独立练习)备用题 让学生先提出数学问题?然后独立解决? 六、总结升华 总结是本节课的点睛这笔,为此我安排了两个环节总结本课,再次强化学问,突出重点。 1、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进展小结。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以上就是我对这乘加乘减的熟悉,在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或许他把教师教给他的学问全记了,或许教师教给他的学问在生活中根本用不了,但是,数学的灵魂(思想和方法)肯定会永久扎根于他的脑海深入,影响他的一生,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内
21、容 教学内容:教科书94、95页上的内容 2、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洁的统计图表学问,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熟悉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洁的统计表,并能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洁的数学问题。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熟悉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和上一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每一格代表2个单位或者多个单位。内容联系学生
22、生活实际,学生应当比拟感兴趣。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熟悉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 (3)过对学生身边好玩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力量。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熟悉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 二、说教法 1、多媒体设置生活情境引
23、入法。借助计算机这一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工具,结合日常生活中鲜活的实物、实例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实际操作发觉法。让学生亲身参加测量体重的活动中,通过小组沟通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为教学增加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的熟悉不仅仅停留在外表,积极组织学生人人参加,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严密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估量、推断力量为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根底。 2、沟通互补法: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
24、让学生开动脑筋,相互争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1、收集数据 (1)我给学生供应了学生喜爱的动物卡片,要求学生记录喜爱各种动物的人数,学会统计喜爱每种动物的学生数,并教给学生简洁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2)依据喜爱动物的学生数,制成统计图。目的是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感知格子不够时,发生了冲突怎么办? 2、学习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 3、练习。我安排了两个练习: (1)课件出示P96第1题,让学生依据图中的信息完成统计图。 (2)、完成。P97第2题,天气状况与我们的生活亲密相关。(课件出示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的气象标记。)这几种气象标记谁熟悉?说给
25、大家听一听。再学生完成统计图。 五、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严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动身,创设生动好玩的情境。“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敬重学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关注学生的阅历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卡通素材引入新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给予抽象的教学学问于丰富的现实背景,学生玩得快乐,学得舒心。数学课成了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真正到达了“寓教于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1、 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章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
26、乘法的开头,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根底。学生在学习乘法的意义后,学习乘法口诀的连续。让学生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把握乘加、乘减问题的根本构造和数量关系,明确乘加、乘减试题的算理及计算方法。通过观看思索发觉规律,把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2、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后,对乘法有了肯定的熟悉。一说乘法,学生会不由得想到几个一样的加数相加。在这节课里,既要让孩子明确,通过苹果图,列出乘加乘减的算式,有肯定的难度。学生结合图,能理解先算乘法。关键的是如何理解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也可以用乘加乘减的式题表达,学生理解有肯定的难度,更需要多媒体的帮忙理解。 3、教学目标: (1
27、). 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2).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自主感受解决乘加、乘减的不同方法,明确算理 (3). 培育学生从不同角度观看思索问题的习惯,表达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4). 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想象、操作等力量 4、 教学重点: 理解乘加、乘减先算乘法的道理。 5、 教学难点: 如何列出乘加、乘减算式 二、 说教法: 从学生已有的学问水平和熟悉规律动身,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的教学重和难点,我采纳了一下教学方法。 1、 利用苹果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图片横看竖看,理解几个几加减几,从而引出新知,并解决。 2、 让学生观看比拟,与以往学习内容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对 乘加乘
28、减的理解,并且明确计算过程。 3、 运用迁移,通过本课学习,培育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力量。 三、 说学法: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观看、比拟,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沟通、主动提问。 四、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复习旧知、探究新知、习题稳固、反应总结。 (一) 复习导入 从学生已有的学问入手,找准新学问起点,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出示苹果图,先出示1列3个苹果, 再出示其次列, 列式3+3=6(个) 32=6(个) 学生明确1个3+3 再出示1列苹果,引出新知,学生类推 (二) 探究新知 1、乘加与乘法口诀的联系 3列苹果图 学生明确并说出2个3+3就是3个3 列式33=9
29、(个) 或32+3=9(个) 先算3乘2等于6,再加3等于9. 都用口诀三三得九 在此根底上,学生类推33+3也就是43。 为了呈现横着看,又设计了放大一行行的苹果。 学生知计算乘加可以先算乘法,也可用口诀计算。 (先练习类似的口算题,再类推乘减的式题就更好了) 2、不能直接用口诀的(转化为口诀)乘加乘减 最终增加1列只有2个苹果。 学生自然地得出: 4个3+2 列式43+2 (课程中,有孩子想到此过程,先让孩子说,再出示这个图就更好了,即表达学生的主导地位,又那么自然) 为了引导学生列出乘减的式题,设计了借一个苹果,又还去,借来的苹果,变成虚的苹果,学生更好的借助图,理解乘减式题的由来,也能
30、呈现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性。学生理解了算理,进而算法迎刃而解。 先借1个苹果, 列式44 再还1个苹果, 列式44-1 五、说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1个3+3 就是2个3 2个3+3就是3个3 3+3=6(个) 33=9(个) 32=6(个) 32+3=9(个) 3个3+3 就是4个3 4个3+2 33+3=12(个) 34+2=14(个) 34=12(个) 44-1=14(个) 六、反思 原来使用多媒体,自己就不娴熟,再加上自己不会制作,多数状况下直接下载使用,往往用的不顺手,且不适合学生的口味。为了得到乘加乘减的算式,以及如何理解乘加乘减的算理,我费了好大的劲做的这张苹果图,一列列的呈现,让学生知道相邻口诀间的联系,又能得到乘加的算式,还理解了算理。同样横着看图,列出同样的算式的道理。丰富了学生同样算式的理解。下一步重点引导学生得到乘减的算式,通过借还苹果的环节,再把此过程呈现,为了学生的理解,变成虚线的苹果,学生更能把握乘减算式的由来,算理自然得到。这样,孩子的意识中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元化。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