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人教版).docx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79887485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一、生字(组词) 懂dng(懂行、懂得、似懂非懂) 兰ln(玉兰、兰花、义结金兰) 箩lu(箩筐、稻箩、兜箩) 婆p(外婆、公婆、老太婆) 糕go((蛋糕)、糕点、年糕) 饼bng(糕饼、大饼、画饼充饥) 浸jn(沉醉、浸泡、浸透) 缠chn(缠绵、缠身、胡搅蛮缠) 茶ch(茶叶、茶水、茶余饭后) 捡jin(捡柴、捡起、捡破烂) 二、多音字 盛chng(盛饭)shng(盛开) 担dn(担忧)dn(重担) 挑tio(选择)tio(挑战) 三、(近义词) 家乡一家乡盛开一开放观赏一欣赏 姿势一姿态担忧一担忧 四、(反义词) 盛开一凋谢认真一马虎担忧一放心 完整一残

2、缺新奇一陈旧 五、理解词语 指教导点: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 姿势:姿态;样儿。 缠着:缠绕、纠缠。 迷人:使人沉醉;使人沉迷。 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剧烈的风暴。 纷纷:(很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文中指桂花往下落的样子。 香飘十里:形容香气浓郁,传得很远,很香。 六、词语搭配 桂花(盛开)(指教导点)地告知 (布满)阴云(用劲)地摇(纷纷)落下来 七、词语扩展 AABB式词语 : 指教导点支支吾吾唠唠叨叨沸沸扬扬躲躲闪闪絮絮叨叨推推搡搡忙劳碌碌星星点点明明白白断断续续端端正正 八、(句子)解析 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势。不开花时,只见到满

3、树的叶子;开花时,认真地在树丛里查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将桂花树的样子与梅树进展比照,突出桂花树没有梅树姿势优雅,再从“不开花”“开花”两个方面来说明桂花的平淡无奇,然后笔锋一转,点出“我”宠爱桂花的缘由香气迷人。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一个“浸”字写出了桂花的香气不是一缕,而是充满在空气中,人们似乎就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浸”字将桂花香无处不在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句话表达了宠爱桂花的感情。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此处的“浸”说明桂花迷人的缘由是它不仅可以闻,还可以吃,一年四季带给全村人

4、花香和甜美。桂花的香气不受季节的限制永久甜在人们的心里。使村子里的人的生活更加甜蜜。 4.于是,我又想起了在家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家乡的桂花,是跟童年的欢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入了她的生命,成为她幸福童年的最美妙、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九、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爱桂花、摇桂花、收桂花和读中学时赏桂花、带桂花等事。 莫非杭州一山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 2.什么叫“桂花雨?为什么要以桂花雨为(文章)标题? 所谓桂花雨”,就是在桂花盛开的季节,人们抱着桂花树用劲地摇,那

5、桂花纷纷落下就像下雨一样。由于桂花雨是留在记忆中关于家乡以及童年最美妙、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以桂花雨为文章标题,借描写桂花雨表达了对家乡和童年时间的思念之情。 五年级语文必备上册学问点 我会写: 蝴:蝴蝶、蝴蝶结、蝴蝶花 蝶:蝴蝶、蝶泳、彩蝶、招蜂引蝶 蚂:蚂蚱 蚱:蚂蚱、蚱蜢 樱:樱桃、樱花 拔:拔草、拔剑、选拔、拔河、出类拔萃(cu) 瞎:胡闹、瞎忙、瞎想、眼瞎、黑灯瞎火 铲:铲地、铲平、铲土、铲菜、铲除、铁铲 割:割草、割掉、割断、割舍、忍痛割爱 承:成认、担当、承载、承重、继承、承包 拴:拴马、拴住、拴牢、拴线、拴束 瓢:水瓢、瓢泼、瓢虫、瓢饮 逛:游逛、闲逛、逛街、逛公园 形近字: 蝴

6、(蝴蝶)、湖(湖水) 拔(拔草)、拨(拨打) 瓢(水瓢)、飘(飘落) 多音字: 晃:hung明晃晃 hung摇摆 结:ji结果子 ji完毕 近义词: 美丽漂亮 闪耀闪烁 故意有意 特殊特别 随便任凭 阴凉凉快 反义词: 新奇陈腐 美丽丑陋 成认否认 黑暗光明 随便拘束 阴凉酷热 理解词语: 【明晃晃】光亮闪耀。 【闪耀】(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马马虎虎】形容做事马虎、任凭。 【光线四射】指强光向四处照耀。也形容人或事物光荣照人,极具影响力。 【随便】任凭自己的意思。 词语扩展: ABB式: 胖乎乎 圆滚滚 明晃晃 毛嘟嘟 蓝悠悠 静静静 黑沉沉 香喷喷 亮晶晶 课内词语: 蝴蝶、蜻蜓、

7、蚂蚱、樱桃、榆树 锄头、成认、水瓢、随便、阴凉 圆滚滚、明晃晃 句子解析: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 “样样都有”可见花园里昆虫种类许多,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孩子扳着手指头给人显示她的富有,那种满意、得意、炫耀的神态跃然纸上。 2、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描写了蝴蝶、蜻蜓、蚂蚱等昆虫的颜色丰富。 3、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运用比方修辞,把蜜蜂比作小毛球,形象地写出了蜜蜂的形态。“胖乎乎,圆滚滚”生动表现了对蜜蜂的宠爱

8、和自己满心的欢乐。 4、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奇美丽。 这句话写园子留在记忆中的颜色。 “明晃晃”一词改为“五颜六色”好不好? 不好。“明晃晃”一词是园子留在记忆中的颜色,这颜色光明,安康,活力四射。从这个词中可以看出对园中事物的满心宠爱。假如改为“五颜六色”,只是表现颜色的丰富多样,则不能传达出这种感情。 5、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由于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由于所以”这一句式表现了孩子的天真得意,喜爱事物的缘由就是这么简洁。结果子的喜爱,不结果子的似乎不存在。 6、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

9、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先呼叫”说明榆树高大,树大招风,只要一刮风,枝叶猛烈摇动发出呼呼声;“先冒烟”是雨点落在纸页上,雨珠成线就像冒烟那样。这里运用拟人、比方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榆树的高大。 7、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耀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写阳光下的榆树叶子,闪光发亮,布满活力。 从哪些角度描写了大榆树的高大? 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入手,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描写大榆树的高大和布满活力。 8、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胡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

10、飞了。 “我”跟随祖父在院子里栽花、拔草、种小白菜。“我”并非真正地劳动,而是(儿童)的天性爱仿照,甚至还很调皮,把菜种踢飞。这些行为表现了“我”的天真稚嫩、顽皮得意。 9、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由于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由于我太小,祖父拔下锄头杆,让“我”单拿着“头”铲地,表现祖父体谅我,不愿让“我”太劳累,表现他对“我”的疼爱。 10、我并不细看,我又观察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 这一段中运用“摘、丢、追、采、捉、绑”等

11、动词,从“我”这些动作中,写出了“我”在园子中一刻也不停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对园中的一切都布满了奇怪心,都特别宠爱。 11、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运用拟人、排比修辞,写出园子里的花、鸟、虫是自由欢乐的,是无拘无束的。 12、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其实也到处表现了“我”的自由拘束。 段落大意: 第一局部(13):写园子里的昆虫和树。 其次局部(415):详细表达“我”和祖父在园子里一起劳动、玩耍的情景。 第三局部(1620):写园子里的动物、植物还有人和谐相处,一切都

12、可以自由拘束地活动和成长。 问题归纳: 1、花园里面有什么昆虫?从哪些方面描写这些昆虫的? 答:花园里有蝴蝶、蜻蜓、蚂蚱、蜜蜂。不仅着眼于它们的颜色“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势,进展细致入微的描写。 2、十七段中反复消失的词语是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这一段中反复消失的是“情愿”“就”这两个词。反复运用这些词语,外表上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果、玉米生长和蝴蝶飘舞得自由拘束,无拘无束,其实是把自己的自由欢乐、无拘无束的心情寄予在这些事物上面,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欢乐的童年生活,借景抒情,清爽自然。 3、“我”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呢? 答:(1)园

13、子给了“我”自由。“我”可以在这里自由拘束、无拘无束地玩耍,即使是胡闹也不会受到责怪。 (2)园子给了“我”欢乐。这里有“我”喜爱的昆虫、花鸟、植物,这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活力的,是“我”喜爱的环境。 五年级语文上册会考学问点 多音字: 斗:du星斗 du斗争 燕:yn燕国 yn燕子 近义词: 孤独孤独 陪衬衬托 气派气概 希望期望 清澈清亮 宽阔宽阔 平凡寻常 不行胜数不计其数 反义词: 简单困难 清澈浑浊 宽阔狭窄 平凡宏大 不行胜数屈指可数 理解词语: 【陪衬】附加其他事物使主要事物更突出;衬托。陪衬的事物。本文是其次种意思。 【不行胜数】不能数完,形容数量特别多。胜:尽。 【顶天立地】形

14、容形象高大,气概宏伟豪迈。 【恍然大悟】突然间明白过来。恍然:形容突然醒悟。 【烟波浩渺】形容江湖水面非常宽阔。烟波:烟雾覆盖的江湖。浩渺;宽阔无边。 【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乐此不疲】因喜爱做某件事而不知疲乏。形容对某事特殊(爱好)而沉醉其中。 【相映成趣】相互对比衬托,显得很有情趣,很有意思。映:衬托。趣:意趣。 【诗兴】作诗的兴致。 【油然】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萌动】(事物)开头发生。 【晶莹】光亮而透亮。 【清澈】清亮透亮。 【离乡背井】离开了家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漂泊】比方流落在外,四处流浪。 【旖旎】严厉

15、美妙。 【无垠】没有边际。 【碧波】碧绿色的水波。 【雄伟】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宏伟。 【雄奇】宏伟奇怪。 【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耄耋】指老年:高龄。素:七八十岁的年纪。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妙。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良辰美景】美妙的时间,美丽的风光。良辰:美妙的时间。 词语扩展: 形容数量多的四字词语: 不行胜数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不胜枚举恒河沙数 句子解析: 1、每个人都有个家乡,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家乡的月亮。 开篇点题,点明主旨:爱家乡。开头简洁、自然。 2、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家乡望月,

16、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的家乡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小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不知道山为何物,所以无法理解诗句描写的景象。 3、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看到天空中的明月,清光四溢,看到水中的月亮与之相映成趣,心中萌动的肯定是对明月的赞美,是对家乡的歌颂。 4、不管我离开我的家乡多远,我的心立即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久忘不掉你! 这段话通过世界各地的月亮与家乡的小月亮作比照,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段落大意: 第一局部(1):简洁阐释“月是家乡明”这句思乡名句的含义。 其次局部(24):回忆

17、家乡和童年的生活。 第三局部(56):写离开家乡后的生活,表达对家乡的一片深情。 第四局部(7):抒发对家乡月亮的思念之情。 问题归纳: 1、你对“月是家乡明”这一题目有哪些了解? 答:“月是家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对家人的思念。 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家乡明”,从而突出了对家乡的感怀。由于杜甫的这句诗特殊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2、回忆了幼年时在家乡的哪些趣事? 答:写了两件件趣事:第一件事是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其次

18、件事是在古柳下面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3、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还要写那些童年趣事呢? 答: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围着月亮来写的,数星星、捉知了、赏月等都跟月亮有关,通过写这些铭刻在记忆中的童年趣事,表达出他对家乡的眷恋、思念之情。 4、本文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 答:(1)通过对家乡的月亮及月下趣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拿世界各地见到的月亮与家乡的月亮作比照,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3)直抒胸臆,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课文主题: 本文以“月亮”为线索,深情回忆了童年记忆中的家乡月景和月下玩耍的趣事,以及离开家乡后在世界各地漂泊看到的很多美景和月亮,通过家乡之月与他乡之月的比照,表达了对家乡之月的宠爱,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与眷恋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