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管理者暨班主任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管理者暨班主任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中小学管理者暨班主任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优秀班主任、治理者,我们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你参与高级研修班有什么感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小学治理者暨优秀班主任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大家一起来看看。 一总感 校长是一个学校进展的引领者。校长把自己的办学理念通过民主程序转变化为治理制度,从而在学校建立起客观、完善、系统的治理评价机制。学校的治理机制以及在制度制约下长时间形成的以爱施教、敢于担当、擅长创新、协同共进、布满正气、乐于奉献的教职工的团队精神即构成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就是学校之灵魂。 从根本上讲:校长对学校实施治理的过程,就是构建学校文化
2、的过程,也是铸造学校之灵魂的过程。 简洁说:用制度唤醒良知,以良知促进展为,让行为成为自觉。这就是学校文化构建的过程,这也是学校灵魂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运作和掌控及其成效的达成即是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治理者的职责所在。 上述思想就是我于2023年12月23日29日在苏州参与培训的学习心得之概要。 2023年12月24日上午,倾听了原上海中国中学校长孙占林教授所作的品牌建立视角下的学校文化治理的报告,不但受益匪浅,而且有终遇知音的感觉。孙占林教授在学校治理中关于评价制度的构建的理念和关于学校制度与学校文化的辩证关系的认知定位上与我的想法根本全都。 鄢陵县试验中学组建两年多来,在学校内部评价机制、
3、学校文化的认知定位和构建打造的过程中,我作为校长虽然坚持了下来,但是我迷茫过、动摇过、彷徨过尤其是学校组建之初,人心不齐、理念不一,教职工中“懒、闲、慢、散”的作风流行,我所主见的“从严、从细、从实”的治理制度遭不少人诟病,甚至抵触。例如推行的考勤制度,就有不少的人埋怨太严苛。曾在许昌参与校长培训时与市直的个别校长沟通中当说到严苛的考勤制度时,就有市直的校长说:“现在的学校还靠啥严格的制度治理呀,我们学校都是靠文化治理的。”(其言下之意有二:一是说严苛的考勤制度有粗暴之嫌,应依靠或引导人的道德自觉去工作,方显出治理的和谐与人性化;二是说他们学校已到达可以“用文化治理学校”的高度或进展阶段。)这
4、让我在很长的时间陷于苦恼之中。直至此次参与苏州培训听了孙占林教授的报告并与其当面沟通,让我遇到了知音,找到了学校治理理论的支撑点,也坚决了我原有的办学理念和信念。 二对孙占林教授报告品牌建立视角下的学校文化治理中的主要观点的认知和点评: 观点1.用文化管人是比拟靠谱的。然而把文化和制度对立起来,明显,失之偏颇。如何正确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处理好“刚”和“柔”的关系,是当下无法回避的问题。 笔者:赞同孙教授的观点。文化治理是治理的手段与成效的终极水平和目标,但文化和制度肯定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亦是刚柔相济、互为保障、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学校治理机制的定位中,是“刚”多一点儿还是“柔
5、”多一点儿,要据不同的校情而定,要据学校所处于的进展阶段而定。 观点2.突出文化治理在于强调文化的引领作用,在于如何把人性化的诉求浸润到规章制度中去,用制度的刚性来保证大多数人的话语权,用看得见的方式来践行民主。 笔者:赞同孙教授的观点。即文化的确具有引领作用,但文化的引领作用的发挥需要用制度来表达,且需有刚性的制度作保障。离开了制度刚性作用的保障,文化的引领作用及连续也会失去。 观点3.人们在通常意义上的理解:文化治理是基于情感(感性)的无关原则的关爱(柔性)。制度治理是基于制度(理性)的关乎原则的约束(刚性)。这明显是走进了熟悉的误区。其缘由:一是认为文化治理是人性化治理,片面理解人性的需
6、求,侧重于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关心,满意于外表融洽关系和气氛的营造。无视人自我进展的心理需求以及对公正、民主的精神需求。二是认为传统文化从和谐的整体动身,推崇的群体合作精神建立在“人际关系”的网络上,排斥制度环境的建立。在熟人社会的圈子里,“面子”高于一切,用模糊和微妙性以冲淡组织中的冲突冲突,到达一团和气。三是传统文化中的“讳文化”的影响,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简言之,在权力和地位面前,只有利益而没有是非。制度永久都是对下不对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 笔者:人们在通常意义上的理解:文化治理只是基于情感的柔性治理,而制度治理只是基于理性的刚性治理。这明显是把二者割裂或对立开来。文
7、化治理中也须有制度的因素,且制度本身就是文化。 观点4.文化治理的特征:一是文化治理以敬重治理对象的人性为基点。敬重是现代人性化治理的根本动身点。受人敬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是人性至深的本质。“盖人道之极,莫过爱敬”。(三国刘劭人物志)“渴求别人重视是人类的天性。”(约翰?杜威)二是人生活在简单的社会关系之中,成认、敬重并维护彼此的尊严,是人们相互合作的人性根底。就社会整体而言,有尊严的生活意味着社会公正与正义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敬重、相互成认的良好社会秩序。当今实现人的有尊严的生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定要求。由此可见,公正(公正正义)、民主、尊严是人性需求的核心价值。三是善解人性、善通
8、人意,是现代人性化治理的根本特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换位思索,是“善解人性、善通人意”的法宝。四是文化治理又必需以标准、有序为最根本的前提和底线。而标准、有序的载体就是规章制度。民主方式则是实现公正正义,保障被治理者的话语权,维护他们尊严的有效途径。五是文化治理从人的需求和行为特点入手,关注人的情感因素。把提倡主流价值观的文化浸润在制度之中,用表达民意民智、符合客观规律、便于遵守执行的制度(良法)来进展民主的治理。在机制和秩序形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制度约束内化为一种大家认同的自觉习惯,营造出安康和谐的组织文化气氛。六是文化治理的根本思路:以人性需求为着力点。用“己
9、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理解人意,用广泛参加的方式通达民情,用严格的制度执行保障权益,用持之以恒的过程养成习惯。 笔者:从孙教授阐述的文化治理的特征来看,制度与文化不仅不是割裂和对立的,而且是高度辩证统一的,而且制度在和谐文化的构建中还发挥着根底性的成效。 观点5.文化主要指的是一种群体的价值观,它是不行直接观看到的。我们只能通过群体中个人的行为和态度来推想。换句话说,特定文化环境中人们推断事物的标准、习惯了的方式,就是文化的核心。 习惯隐含着一种态度推断,这个态度推断是否符合某种特定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或社会风俗,则往往被人忽视了。所以,习惯有好坏之分。 制度本身并不具有价值推断的意义,但它在人
10、的行为中,却具有可熟悉和推断的意义。 但是,我们的任何制度都受到某种文化(观念)的制约和影响。观念是主导我们工作的价值导向,是治理中的文化表达。有什么样的文化,就得有什么样的制度来支撑。所以,文化与制度应高度统一。 笔者:是的。文化主要表现为一种群体的价值观,是内化于群体中并共同遵守的概念和习惯。之所以文化与制度必需高度统一,有什么样的文化就得有什么样的制度来支撑,是须用制度来保卫和保持文化所引导的人们良好行为规章的底线。否则,便会有个体在观念、习惯和行为上突破底线,违犯规章,走向反面,破坏文化。 观点6.单个制度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以某个特定任务为目标,形成一个系列的制度,各制度之间相互补充
11、,环环连接,才能更好地发挥单个制度的作用。系列的制度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工作秩序。这就是制度生成机制。 机制是为了某个特定的任务目标而形成的系列制度的集合。这些制度的集合不是简洁的凑合,需要从任务流程的每个环节入手,以环节统辖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认真讨论流程环节之间的无缝连接,最大限度地消退流程中的责任空白和责任穿插现象。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秩序。 秩序的形成需要机制,秩序的稳定需要坚持,只有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在秩序中养成习惯。习惯是一种实现了的默认的规章。当某种习惯被一贯坚持和熟悉,并被冠以了价值推断的意义,那么它就具有规约性和道德意义。这就是秩序养成习惯 笔者:是的。秩序的稳定需要制度的集合
12、生成的机制作保障,有秩序才能养成好习惯,好的习惯就是好的规章,好的规章养成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内涵着正确的价值推断,从而彰显出规约和道德的评价意义,并最终鼓励人们对正确的行动做出选择。这就是文化。 观点7.教师权益视角的制度分类。学校最大的财宝是教师,有了好教师就有了一切。从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角度入手,端详学校的制度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安排制度。安排制度如同冰山的一角,教师感受最直接的是安排制度,全部冲突的爆发都来自于安排。所以安排的价值导向应是:优质优酬、多劳多得与和谐共享,并要关注和调整好它们之间的比例与构造。安排制度要充分表达“公正”“公正”“公开”,用制度把“公正”让大家看得见。
13、二是评价制度。支撑安排制度的是评价制度。全部安排的冲突都来自评价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不科学。评价是为鼓励供应依据,鼓励的动力来自成就驱动和利益驱动,要关注如何平衡两种驱动力的评价制度。三是根底制度。根底制度供应评价数据,评价数据来自标准数据采集的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粗放式的治理必定导致过程的精确数据的缺失或模糊,导致工作流程环节之间的责任缺失或责任空白。在此根底上生成的各种数据自然就得不到教师的信任与认可。所以标准根底制度与流程是完善安排制度的基石。 笔者:只有在科学、细致、公正、精确的根底制度的根底上所产生的评价数据才是客观的。只有客观、精确的评价数据才能保障评价的客观性和安排的公正性与合理
14、性。所以,没有标准的根底制度,评价制度与安排制度的公正性便无从谈起。 观点8.制度建立的阶段性目标。第一阶段:依据学校内部治理机制的系统,梳理每个系统的现有制度,查漏补缺。侧重于制度和机制的“有没有”。依据是学校的每项详细工作有没有相应的标准、标准和要求。学校文化的表述有没有详细工作的支撑。其次阶段:在制度梳理的根底上,从制度分类、机制建立等角度入手,进一步梳理制度的系统集成程度,侧重于制度和机制的“全不全”。特定机制依据某项工作的运行、操作、推动是否顺畅、自然、简便、高效等,即“流程再造”。相关工作的联系和照顾是否和谐和配套。第三阶段:在学校制度体系初步完善的根底上,从机制和制度的价值导向的
15、角度,完善制度和机制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侧重于制度和机制的“好不好”。依据是有关制度和机制的执行是否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能够转变为教工的工作自觉,对营造学校文化有着积极的正面作用。 笔者:是的。要高度重视制度建立的过程,遵循制度建立的规律和要求,即通过从“有没有”到“全不全”再到“好不好”的阶段性递进程序,查漏补缺,集成系统,注意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并得到多数群众的赞同。这是一个“用制度唤醒良知,以良知促进展为,让行为成为自觉。”的过程。从而,构建起安康向上的学校文化。 三试验中学学校文化初步构建的过程反思 (一)文化背景 我们鄢陵县试验中学是2023年8月新组建的一所县直公办初中,现有42个
16、教学班,在校学生2300多人、教职工182人。刚组建时学校状况简单:教职工是从不同的学校整合而来的,原校际之间的教师素养差异很大,学校的治理理念和教师的工作作风、敬业精神、遵纪律守法规的意识都差异很大。详细表现在:一是新组建的学校班子成员之间的思想熟悉不全都、办学理念和治理理念都需要磨合并重新构建。有的受原学校的治理理念、治理制度和治理方式方法的惯性影响,敢于治理、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意识欠缺,老好人思想严峻,缺乏对新组建学校的整体观念、核心愿识和团结协作合作精神;有的不顾学校的全局工作和整体形象对工作推诿扯皮、敷衍应付,要权要利的意识强,讲工作、讲责任、讲奉献的意识弱。这势必在教职工群体中造
17、成对学校治理工作的思想熟悉和执行落实混乱不一,致使执行力不够,效果不好。二是有个别教职工在原学校已长期形成了“懒、闲、慢、散”等不良习惯作风,其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水平、依法执教的观念和人文素养都有待提升;三是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执业观念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价值观的定位目标的追求意识教育都亟待进展并的确也必需一个过程。四是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总体素养偏低。 (二)文化举措 为了办好这所新学校,为全校师生顶层设计美妙愿景,并早日实现美妙愿景,力争缩短试验中学创立品牌学校的年限历程,我们立足于科学规划学校进展、精确定位学校进展和精准治理学校进展的目标,特推出了如下举措: 1.以“拓荒”思想确立校
18、园精神。为凝心聚力,学校组建之初马上“拓荒精神”确立为试验中学的校园精神,即“从零起步,不怕吃苦,齐力担当,开拓新路,砥砺前行,战胜荒凉。”在2023年8月,我给全体教职工所作的第一个报告的主题是拓荒敢问路在何方?。至今,“拓荒”思想和“拓荒精神”已经成为试验中学的主流思想和核心校园精神。 2.以校训引领师生进展品位。试验中学建校时即立校训,我们的校训是:“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其释义为:“有思想,才有幻想;有思想,才守规章;有思想,才敢担当;有思想,才懂感恩;有思想,才懂安全;有思想,才懂合作;有思想,才会做人;有思想,才会生活。有思想方有大气度;有思想方为大丈夫。” 3.以先进的理念确立学校
19、办学目标。我校的八大办学理念:以先进一流的硬件设施保障教学环境;以严格的师生治理制度标准教育教学行为;以科学精细的标准班分层教学提升教学成绩;以浓郁的教研气氛和独特的教研模式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和教学水平;以优越的食宿条件和安保措施保障师生生活安康和生命安全;以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打造学生的共性特长和心理安康;以主题独特、内涵厚重、立德树人、激扬正气的学校文化气氛引领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打造试验中学的核心校园精神;以全方位的爱心和效劳让师生们享受到工作、学习的欢乐和生活的幸福。我校的办学档次品位目标初步定位:鄢陵排头,许昌一流。我校的办学进展历程目标定位:两年打好根底,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创开新
20、路,八年铸就品牌。 4.以精准的“治理”理论定位学校治理。我校在治理上突出两个字:一是“严”,二是“细”。这是我校最主要的治理特点。我们认为:所谓“治理”,就是不仅要“管”,而且要“理”,且重在“理”,首先在“理”。理是管的前提,不理而管,是盲管、滥管;管是理的目的,理而不管是枉理、空理。管固然要定制度、靠制度。那么,理是要做什么呢?首先,理就是要理事务的背景、理时间、理空间、理数量、理次序、理情势、理人物、理人的心理等。其最重要的是要理清人的心理:理清人的安康心理和不安康心理,由于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任何制度的制定和治理一旦不以人的群体的心理作为根底都将成为脱离实际的虚无而脆弱无力的摆设;
21、其二,理就是要计算,要量化。我们是将师生工作、学习活动的过程及对其成效结果的考核全部数字化,数字化就是量化,即建立起全方位的日常考核评价数据库(亦即孙占林教授所说的根底评价制度)。我们的理论是:没有计算就没有治理。 5.以标准的机制即“量化”制度集合落实“依法治校”,立足校情,打造“量化”文化。 有人说:三流治理靠人治;二流治理靠制度;一流治理靠文化。这与孙占林教授的报告中的话相近。(孙占林教授的报告:俗话说,人管人气死人,制度管人糊弄人,文化管人管住魂。)现代是民主社会、法制社会,靠人治确定行不通。但是,我们认为也不能不顾校情和学校进展的现实阶段,随便妄谈我们学校已经到达了可以靠文化治理的高
22、度和水平。 我校的建校时间短,摊子较大,且校情简单。我们固然不能实行人治的方法。建校之初,我校既有最大的优势,也存在最大的劣势,且二者是相伴而生的。最大的优势是:不少教师是在全县范围内选拔来的较优秀的教师,业务力量强;最大的劣势是:多数教师在工作中各自为战,单打独斗,不能做到相互沟通和协作,且严峻缺乏集体观念、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将学校视为一个整体并自觉维护学校整体利益和整体形象的大局意识;不少教师只顾自己所教的那一学科的成绩,而全然不顾学校的全局工作。我们认为:关键问题是教师受原学校治理的惯性影响。办一所学校不简单,办好一所新学校更不简单。假如没有严格的制度,班子松散、治理混乱,后果不堪设想。
23、在对“学校文化”概念和文化治理的认知上,我们认为:搞学校文化建立固然需要定口号、刷标语、挂横幅、制版面、办橱窗、喷彩绘,搞硬化、绿化、美化和净化,这些都是重要的,也是不行或缺的。但是,这些都是校园文化的外显和外表。依据我校处于建校之初的进展实际,现阶段只有制度建立才是学校文化建立的关键点;只有在制度支撑和维护下的教师团队精神才是学校文化内涵的真正核心、本质和灵魂。所以,当前办好这所学校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制度建立。我校只能先走靠制度建立和制度治理的路子,由于只有科学、公正、合理的治理制度才能支撑和培育出教职工团结协作和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制度治理阶段是根底,学校不经过良好的制度治理阶段,就不行能上
24、升到一流的文化治理阶段。只有先走好制度建立和制度治理这一步,学校才能向更高阶段的靠文化治理的一流水平迈进。 这与孙占林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学校制度本身就是学校文化,制度与文化是高度辩证统一的,学校制度构建的过程也是学校文化构建的过程。 我们认为,这一过程就是:用制度唤醒良知,以良知促进展为,让行为成为自觉。“自觉”即成学校文化。为此,我校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和建议的根底上,通过教代会走民主程序制定了鄢陵县试验中学教职工治理方法、鄢陵县试验中学教职工量化积分嘉奖方案和对学生全方位治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将教职工的德、能、勤、绩、廉等在学校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成效全方位纳入到制度的管控和考核之中,并将考
25、核数据结果作为教职工的平常考核等次、评优、评先、绩效工资发放、职称晋级、岗位设置和竞聘上岗等事项的最主要依据;同时将学生的言行、学习、生活、服饰、发式、安全等也全部归入制度的制约和评价之中。 6.以“梦”为主题,打造校园“梦”文化。为了使校园的外显文化(标识文化)与学校的文化内涵相统一,我校首先从校园建筑的命名开头,将办公楼命名为“启梦楼”,两幢教学楼分别命名为“寻梦楼”和“追梦楼”,女生公寓楼命名为“慧梦楼”,男生公寓楼命名为“铸梦楼”。 “启梦楼”:取启智开化、启迪幻想、引领幻想、达成幻想之意。意指对学生的启智、启迪和引领既是对教师的功德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职责要求或教师自我实现的追求,这个
26、梦既是学生的,也是教师的。 “寻梦楼”和“追梦楼”:取寻找幻想、为梦拼搏之意。意指学生建立幻想、为梦起航、畅游学问海洋,做到静、思、专、注,为梦拼搏之所。 “慧梦楼”:取才智、聪明、淑慧、蕙质兰心之意。意指知性女子的成梦之所,兼有休息之地的意思,一语双关。 “铸梦楼”:取钢铁、顽强、锻造、敢担当之意。意指英勇伟岸的男子的成梦之所,兼有休息之地的意思,一语双关。 校园“梦”文化的创意即通天接地,又蕴含着学校的办学愿景。上通“中国梦”这一民族复兴的国家意志,下接教师们教书育人、学生们笃学成才的人生价值追求,中含学校的办学品牌目标定位。同时还与学校的校园精神(拓荒精神:从零起步,开拓新路)和校训(做
27、一个有思想的人:有思想,才有幻想)内涵相契合。“中国梦”“教育梦”“我的梦”,三梦相通,梦意一样,共处一脉,相辅相成。 (三)文化成效 建校两年多来,我们立足校情,直面问题,脚踏实地,建构机制,高位引领,标准进展。在创立品牌的奋进中,我校的文化建立已初步取得如下成效: 1.校训确实立: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对师生的价值引领,品尝高远,不落俗套,已成为全校师生自觉的价值追求。 2.校园精神,即“从零起步,不怕吃苦,齐力担当,开拓新路,砥砺前行,战胜荒凉”的“拓荒精神”已成为全校师生砥砺奋进,创立品牌的精神动力。 3.“梦”文化的校园气氛已激发全校师生主动将“我的梦”融入“教育梦”“中国梦”的大盘之中
28、。 4.制度建立的框架和内涵根本形成,评价机制日臻完善。民主、公开、公正、公正的信度根本确立,“用制度唤醒良知,以良知促进展为,让行为成为自觉”文化建立的成效已经初显。 5.领导班子的分散力初步形成,执行力显著提高。 6.全体教职工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转变向好,“懒、闲、慢、散”的行为习惯根本消退。正能量得以激发,正气正在上升。 7.从严、从细、从实的学生治理标准集成系统,养成教育成效凸显。阳光少年、灵动校园、安康校园的目标初步实现。 8.独具特色的大教研模式轮换式集体提炼备课模式已经形成,使精品课堂成为常态。定位于“把工作室建成推动教学的力库,让语文教学回归语文的本真”的学校语文名师工作室,
29、在县域内起到的教学教研引领辐射作用已经突显,对本校“引进压力、逼迫上位、沟通互学、协同共进、打造名师、培育专家”的机制已经形成。 9.调适学校外部环境的力量得以提升。家长学校的建立和家委会制度的实行构成家校共建的桥梁,学校与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已经形成。让家委会参加学校治理、监视学校治理、支持学校治理和爱护学校治理的机制根本成熟。 10.学校的办学举措广受关注,办学成效得以确定,信度确立,评价向好,在社会上的良好口碑初步树起,品牌效应初显,品牌权重正在提升。 四结论 1.学校建校时间短,刚走向创立品牌的路上,我们绝没有资格妄自尊大,但我们也绝不能妄自菲薄;我们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盲目跟
30、风;我们既要目标高远,又要心接地气;我们既要开门办学,学习吸纳人之所长,又要认清自己,立足校情,找准问题,解决问题,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办学之路。 2.学校还缺少积淀,但我们正在沉淀;学校还缺乏历史,但我们正在制造校史;学校没有办学模式,我们正在制造模式;学校没有理论,我们就制造理论;校园没有故事,我们正在演绎故事;学校没有特色,我们正在制造特色。学校没有文化,我们正在制造文化。 3.学校在创立品牌、构建机制的路上绝不能脱离自己的进展阶段。文化内含制度,制度即是文化。制度形成机制,机制即是文化。 4.至今,由学校各项制度生成的治理机制及其所打造出的以爱施教、敢于担当、擅长创新、协同共进、布满正气、乐于奉献的师生团队精神就是我们的学校文化,也是我们的校园之灵魂。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立足校情铸校魂是品牌学校创立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