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通用1590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线检测通用15903.pdf(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湖南省火电建设公司 作 业 指 导 书 编制单位 工程名称 单位工程 项目编码 版 次 名称:射线检测 编 写 日 期 审 核 日 期 会 签 工程部 日 期 质保部 日 期 安监部 日 期 批 准 日 期 作业指导书控制页:配置发放签收表 配 置 配置岗位 电子版 纸质版 签 收 项目总工 项目工程部 项目质保部 项目安监部 项目专工 项目主管工程师/班长 *班组工程师 施工组长 *注:班组工程师负责每项目上交一本已执行完成的、并经过完善有完整签名的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技术措施)级别 重要 签 名 一般 技术交底记录检查 项目总工程师 专责工程师 重大方案执行情况 项目总工程师 项目生
2、产经理 重要工序过程监控表 序号 重要工序名称 执行情况 质检工程师签名 1 2 3 作业指导书(技术措施)修改意见征集表 建 议 人 日 期 修改建议:回收签名(日期):目 录 1 编制依据及引用标准.1 2 工程概况及施工范围.1 2.1 工程概况.1 2.2 施工范围.1 2.3 主要工程量.1 3 施工作业人员配备与人员资格(注:按 600MW 机组配备).1 4 施工作业所需机械装备及工器具量具、安全防护用品配备(注:按 600MW 机组配备).2 4.1 仪器设备要求.2 5 施工条件及施工前准备工作.2 6 作业程序、方法及要求.3 6.1 作业程序流程图.3 6.2 作业方法及
3、要求.4 6.3 专题技术措施.11 7 质量控制及质量验收.13 7.1 质量控制标准.13 7.2 中间控制见证点设置.14 7.3 中间工序交接点设置.14 7.4 工艺纪律及质量保证措施.14 8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要求和措施.14 表 8-1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计划表(RCP).16 表 8-2 环境因素及控制措施.18 1 1 编制依据及引用标准 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1.2 DL/T869-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1.3 DL/T821-2002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 1.4 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1.
4、5 GB/T 3323-2005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1.6 DL/T754铝母线焊接技术规程 1.7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1.8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1.9 公司质量、安全健康、环境管理手册 1.10 公司焊检中心管理制度 2 工程概况及施工范围 2.1 工程概况(略)2.2 施工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常规的板状试样、压力容器的纵焊缝、环焊缝封头拼装焊缝、管道对接焊缝及小径管的对接接头射线检测。不适用于角焊缝射线检测。除非设计图纸或甲方合同另有规定,检测比例应按照 DL/T869-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执行。2.3 主要工程量(略
5、)3 施工作业人员配备与人员资格(注:按 600MW 机组配备)人 员 配备人数 人员资格要求 RT级及以上检验员 3 人 须取得环保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证,必须持电力行业或技术监督部门无损检测人员射线级以上的资格证 书。RT 初级检验员 6 人 须取得环保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证,必须持电力行业或技术监督部门无损检测人员射线级以上的资格证书,熟悉所使用的 X 射线机或 射线机的操作规程。辅助工人 12 人 必须经安全考试合格,掌握基本的射线探伤知识。2 人 员 配备人数 人员资格要求 底片管理员 1 人 与评片人员一起收集、归类底片,负责底片的保管。4 施工作业所需机械装备及工器具量具、安
6、全防护用品配备(注:按 600MW 机组配备)名 称 配备数量 型号 250KV 射线机 6 台 日本理学 250EG 系列 300KV 射线机 1 台 日本理学 300EG 系列 射线机 3 台 Ir192 装置 1 套、Se75 装置 2 套 观片灯 3 台 南韩 DF-2C15 黑白密度计 1 台 TD-210 烘片箱 2 台 HD-2000 安全防护用品 各 1 件/组 自锁器、高音喇叭、报警器、辐射监测仪、手电筒或应急灯、警戒线等 安全防护用品 各 1 件/人 安全帽、安全带、专用工作服、绝缘鞋等 4.1 仪器设备要求 4.1.1 200KV300KV 定向便携式工业 X 射线机,I
7、r192、Se75 活度小于 120Ci 的 射线机。4.1.2 黑白密度计为计量器具,必须定期校验(检定周期为 12 个月)。4.1.3 观片灯应应有足够的亮度,要求透过底片的光强不低于 30cd/m2,最大亮度应大于105cd/m2。5 施工条件及施工前准备工作 5.1 完善现场安全设施,安全通道、脚手架的搭设,照明的布置;警戒区域的划分与警告牌、警戒线的设置等。5.2 暗室应具备装片、冲洗底片的条件;按说明书配置药水。5.3 按检测对象工艺卡的要求做好检验器材、装片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5.4 评片环境条件 5.4.1 评片室应与其他工作岗位隔离、单间布置,室内光线应柔和偏暗,但不必全黑,
8、一般与透过底片光的亮度相当。5.4.2 照明应避免直射人眼或在底片上产生反光。5.4.3 观片灯两侧应有适当台面供放置底片及记录。黑度计、评片尺、直尺、放大镜、3 记号笔等工具应靠近放置、取用方便。6 作业程序、方法及要求 6.1 作业程序流程图:不合格焊口跟踪 出具合格通知单 整理记录、签发报告 技术交底 受理委托单 前期准备工作 暗室装片 现场透照 暗室处理 底片质量合格否 否 底片评定 底片复评 焊口合格否 缺陷位置标示 否 是 出具不合格通知单 返修后 4 6.2 作业方法及要求 6.2.1 受理委托单 6.2.1.1 检测人员接到委托单后,应对委托单进行确认,确认的内容包括:被检测对
9、象规格、材质、热处理状况、检验项目、比例或数量,同时还应对委托单填写的规范性、内容齐全性进行确认。6.2.1.2 委托单由 RT级及以上检验员签收。签收后的委托单应妥善保管。6.2.2 前期准备工作 6.2.2.1 暗室布置 暗室应充分遮光,通风良好,装片区和洗片区要隔开。暗室要采取可靠的温度控制措施(如装空调、使用自动冲片机等),以确保冲洗胶片的药液温度控制在 20左右。6.2.2.2 配药 射线检验用显影、定影药均使用套装药液,每套均可以配置 40 升。配置时应先在配药容器中装 20 升干净的水,然后按顺序依次将原液倒入,充分搅拌,待前一种原液完全溶解后方可倒入后一种原液。最后用水补充到
10、40 升,静置 12 小时后使用。6.2.2.3 装片 1、装片之前,应先将暗盒袋、铅箔、裁剪刀擦拭干净。2、检查铅箔表面铅层是否损坏,如有应及时更换。3、装片过程中,手指应尽量避免触及胶片中间部分。4、铅箔的前后屏应按序放好,不得搞错。5、已装片暗盒内不得夹有纸张。6、胶片不得折叠。6.2.2.4 检测胶片 1、应使用双面药膜增感型工业用射线胶片,使用前应对每箱胶片取样测定胶片的固有灰雾度,其数值 DO0.3。2、根据被检工件对底片的质量要求,以及透照工艺条件选择合适类型的胶片,一般选用中等感光速度的 J2 型胶片,如利维那 D7,阿克发 T7 等。3、对管径小于等于 89mm,壁厚大于 6
11、mm 的焊接接头,采用 X 射线透照时应采用两种感光度不相同的双胶片,以扩大检测范围。6.2.2.5 增感屏 5 1、只允许采用铅箔增感屏。2、铅箔增感屏厚度的选用应根据射线能量,按下表规定的参数选用:射线能量 前屏 mm 后屏 mm X 射线 120KV 以下 无 0.10 X 射线 120250KV 0.0250.125 0.10 X 射线 250400KV 0.050.16 0.10 射线 Ir192 0.050.16 0.10 射线 Se75 0.020.20 0.020.20 3、应保持增感屏表面的清洁及平整,不得有明显的划伤。装片前应用脱脂药棉擦拭以防止产生影响底片图像影像的伪缺陷
12、。6.2.3 现场透照 6.2.3.1 透照方法 1、管道对接接头的透照(1)管道公称直径大于 89mm 的对接焊接接头,应采用双壁单影法分段透照,当 源可紧贴管外壁且距离不大于 15mm 时,可分不少于三段透照;当 源无法紧贴管壁且距离大于 15mm 时,或采用 X 光射线机进行透照时,均应分为至少四段透照。当管径与壁厚之比小于 4 时,应根据允许 K 值查表,确定分段透照次数。(2)管道公称直径大于 76mm 且小于等于 89mm,应采用双壁双影法,且至少分两次透照,每次透照方向应偏转 90。(3)管道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 76mm 时,允许采用双壁双影一次成象法,但应采用高电压短时间的曝光
13、工艺,以提高焊口的检出范围。2、容器焊缝的检验 按照射线源的种类,工件的检验部位和胶片的布置位置,三者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透照方式可分为单壁单影法、环缝外透法、环缝内透法、双壁单影法和双壁双影法五种。3、平板和钢结构对接焊缝的检测 平板工件的透照方式应选用单壁单影法分段透照。6.2.3.2 象质计的选择与放置要求 1、象质计的选择(1)外径大于 76mm 且小于或等于 89mm 的管子,其对接接头透照应采用6 DL/T821-2002附录 B 规定的 I 型专用象质计。(2)外径小于或等于 76mm 的管子对接接头透照应采用 DL/T821-2002 附录 B 规定的型或 I 型专用象质计。(
14、3)其余管道、容器、板状工件的焊缝透照均应选用 GB5618-85 中规定的 R10 系列象质计。(4)象质计指数应根据透照厚度 TA、检测级别进行确定。A.透照厚度 TA 按下表确定:透照方式 透照厚度 TA 双壁单影法 2T+h 单壁单影法(单面焊)T+h 单壁单影法(双面焊)T+2h 单壁单影法(单面焊加垫板)T+h+Tb 注:T 为试件壁厚,h 为焊缝余高,Tb 为垫板厚度 B 管径等于或小于 89mm 的对接接头,按下式计算透照厚度TA:TA=0.8*(D-T)*T0.5+T 式中 D 为管子外径,T 为管子壁厚 2、象质计的放置要求(1)R10 系列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侧的工件表面上
15、被检焊缝区的一端(被检区长 度的 1/4 部位)。金属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垂直,细丝置于外侧。当射线源侧无法放置时,也可放在胶片侧工件表面上,但象质指数应提高一级,此时应附加“F”标记以示区别。(2)型专用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管子正中的表面上,金属丝应横跨焊缝并于焊缝方向垂直。(3)型专用象质计的金属丝应置于焊缝中心,围绕全周。(4)当透照管排,使数个焊缝透照在同一张底片上时,象质计应放在最外侧的管子上。(5)采用中心透照法时,象质计应每隔 90放置一个。6.2.3.3 射线能量的选择 1、射线能量的选择 7 根据透照工艺中的透照厚度按下表选择 源的种类:射源种类 平均能量 MeV 透照厚度
16、 TAmm Se75 0.21 10TA40 Ir192 0.35 20TA100 射线的曝光参数根据源的活度、透照厚度和焦距,用曝光计算器或计算尺计算出。2、X 射线能量的选择(1)X 射线能量的选择取决于透照方式和透照厚度 TA。因衰减常数 值随着射线能量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在保证穿透工件和检测范围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较低的射线能量。为了保证底片灵敏度,曝光量应不低于 15 mA.min,防止用短时间和高管电压而引起的不良影响。(2)对于管径小于和等于 89mm 的对接接头,由于透照工件的厚度差较大,为扩大检测范围,要求采用高管电压、短时间的透照工艺,曝光量应选择在 7.5 mA.min 以
17、内,以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3)X 射线能量的选择,应满足 JB4730.2-2005 标准中图 1 的要求。X 射线透照的曝光参数根据所使用射线机的曝光曲线来选择。6.2.3.4 透照几何条件 1、为确保几何不清晰度 Ug 值满足要求,应按检验级别确定射线源至工件表面 L1的距离,L1 的选取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A 级 L17.5d*(L2)2/3 B 级 L110d*(L2)2/3 C 级 L115d*(L2)2/3 式中 d 为有效焦点尺寸 mm,L1 为射源至工件表面距离 mm,L2 为射源侧工件表面至胶片距离 mm,小径管焊缝透照 L2=D+2。2、有效检测范围 板状工件、容器和管
18、道纵缝的分段透照,每张底片的有效检出范围应小于 1/2 透照焦距。6.2.3.5 标记 透照底片上应有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8 1、定位标记 当板状试样分段透照时,应有中心标记和分段标记。对管道环缝透照时,可采用标距尺作为定位标记。管道小于或等于 89mm 的对接接头透照,只放中心标记,或者用字码标记代替中心标记。2、识别标记 底片上一般应有部件编号、焊缝编号、焊工代号和透照日期等标记,小径管透照若标记过多可省去焊工代号和透照日期。3、其它标记 对局部返修焊缝的复检,应加返修标记(R1、R2),对割口返修的焊缝应加割口返修标记(GR1、GR2),加倍的焊口应加 JB 标记。4、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
19、均应离焊缝边沿5mm。5、工件标识(1)为便于缺陷返修定位,应在工件表面用油漆笔或记号笔作出醒目标示。(2)小径管透照标识 透照时应根据透照方向在焊接接头射源侧做箭头标识,箭头标在焦点所在的一端,且为焦点与管接头垂直的中心线上,箭头指向焊缝。(3)大、中径管分段透照标识 大、中径管分段透照时,应在工件上标示分段标记、深度对比块、象质计所在位置,并标上分段段号。分段段号的确定原则:吊焊焊接接头以平焊接头为 1 段的中心位置,顺介质流向按顺时针方向为分段的方向,段号依次增加;横焊焊接接头以北方为 1 段的中心位置,顺介质流向按顺时针方向为分段的方向段号依次增加;其它焊接位置,也应做好标识。6.2.
20、3.6 深度对比块 深度对比块的选用,应根据检测对象分别采用 GB3323.2-2005 附录 H 中专用对比块和沟槽对比块。6.2.3.7散射线的屏蔽 在暗盒的背面衬一块23mm 的铅板,防止背散射线的影响。为检查背散射线的影响,可使用背面附“B”铅字的暗盒。6.2.4 暗室处理 9 6.2.4.1 显影液、定影液应严格按照胶片说明书推荐的配方配制。并存放在适宜温度的环境中。6.2.4.2 暗室应保持严密的遮光性,暗室所使用的红灯应经过试验,确认安全,不会使胶片曝光。6.2.4.3 底片冲洗前,应先将暗盒袋、工作台、处理盆擦洗干净。6.2.4.4 底片冲洗一般采用盆洗和槽洗,推荐使用槽洗,当
21、采用槽洗时,一次不得超过25 张,当采用盆洗时,一次盆显的胶片不得过量,一般不得超过10 张。6.2.4.5胶片冲洗前,应先检查药液的性能,并测量温度,采用温控装置,确保药液的温度控制在 20左右。6.2.4.6 胶片暗室处理应严格按显影 停影 定影 水洗 干燥的顺序进行,胶片在显影、定影液中应经常不断抖动。6.2.4.7 严禁在显影时用红灯观察来延长显影时间,以弥补曝光量的不足,用以增加底片黑度。6.2.4.8 显影后要在停显液中停显,不允许将显影后的胶片直接放入定影液中。6.2.4.9 定影后的胶片要充分水洗和进行除污处理,然后用 1%的洗洁精溶液漂洗、晾干,以防止产生水迹。6.2.4.1
22、0 胶片手工冲洗的温度和显影、定影时间关系如下表:冲洗顺序 显影 停影 定影 水洗 温度()1822 1822 1822 时间(min)46 1 1520 3060 方法 胶片抖动 胶片抖动 流水冲洗 6.2.5 底片评定 6.2.5.1 底片评定应在专用评片室内进行,评片室内的光线应暗淡,光线不足在底片表面产生反射。6.2.5.2 底片必须干燥后才可进行缺陷评定,未经干燥的底片不得做为评定结果的依据。6.2.5.3 底片评定区的黑度、灵敏度、几何不清晰度必须满足标准的要求,不得存在影响底片评定的伪缺陷,不合格底片不得作为评定焊缝质量的依据。6.2.5.4 底片评定人员应熟悉标准、工件规格、射
23、线检测工艺及底片初评和审核人员的职责,了解焊接工艺和母材状况,以利于对底片的正确评定。对难以判断的影象可以采用10 重新透照或者辅以其它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判断。6.2.5.5 底片应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缺陷进行定性、定量、定级,且力求准确,不漏判,也不误判。对于不合格焊口,应签发试验室不合格通知单。6.2.5.6 底片评定人员遇到疑难影象,应查看焊口实际外表状况,提高评片准确性。6.2.5.7 评片时应使用规范的术语 1、缺陷性质:在底片上未发现缺陷时,应记为“未发现缺陷”;圆形缺陷,分别记为“气孔”、“夹渣”和“夹钨”;条状缺陷,包括条状气孔和条状夹渣,分别记为“条孔”、“条渣”;面状缺陷,
24、分别记为“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内凹,在记录上记为“内凹”。2、缺陷数量和尺寸 只记录评定框内的缺陷尺寸和数量。圆形缺陷记为,如“21”;条状缺陷只记录缺陷的长度,如“L=10mm”;面状缺陷、内凹只在相应的位置画“”;对于不计点数的圆形缺陷,除非评定框内有其他应记录的圆形缺陷,否则应记为,如“0.5”;对于评定框内圆形缺陷数量较多的,点数超过级的,可直接记为,如“6 点”;3、质量等级:应记为、级。4、备注栏一般只记录“咬边”、“焊瘤”等,且一般不参与质量等级评定。5、评片人员应将评定结果记录在夹片纸上,签好名交复评人员进行复评,复评结果应由复评人员在评定记录上签字。6、底片评定完
25、后,应对结果进行统计,包括委托情况、未完的工作情况、片质不合格的底片情况、不合格焊口台帐、焊口跟踪表,便于跟踪与追溯。6.2.6 底片保管要求 6.2.6.1 底片应由专人负责保管,当底片专管人离开工作岗位时,应委托他人代管,并报告项目负责人批准。6.2.6.2 底片应保存在专用的底片柜中,底片保存柜应放置在干燥通风处,防止高温、潮湿、虫咬及化学污染,并配有防盗锁。6.2.6.3 底片管理员应将底片妥善保存,按部件、焊接接头编号分装,总体应做到分类清楚,排列有序。6.2.6.4 未经底片管理员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取用已保存的底片。11 6.3 专题技术措施 6.3.1 管道对接接头的中心全周透
26、照 6.3.1.1 管道公称直径大于 89mm,在焊缝附近开有透视孔的焊口,可采用 射线通过导源管进入管内圆心进行中心全周透照,整圈焊缝一次曝光完成。6.3.1.2 在固定 J 形导源管时,绑扎牢固,定位准确。尽量减少射源进入管内后的径向偏差和轴向偏差。防止因径向偏差过大而使底片黑度偏差超过标准规定;因轴向偏差过大而使焊接缺陷投影位移,影响对缺陷定位的准确性。6.3.1.3 应在透视孔附近暗盒外覆盖一层 23mm 厚的铅板,以避免射线源进入管内时射线在透视孔附近从暗盒后面对胶片额外曝光,而影响底片的对比度和清晰度。6.3.1.4 应采用严格的工序控制措施,当整个焊口检验合格后,才能封堵透视孔。
27、6.3.1.5 焊缝的探伤时机,一般情况下应在焊缝热处理前进行,待透视孔封堵以后,封堵焊缝与整个焊缝一并热处理。图1:中心全周透照法 6.3.2 壁厚大于或等于 70mm 的管道对接接头的中间检验 根据 DL/T869-2004 焊接规范的要求,为确保厚壁管道焊缝根部质量和满足返修的需要,壁厚大于或等于 70mm 的管道焊缝应进行中间检验。透照方式见(图 2)。12 图2:透照方式及胶片的布置透视方向透视方向 6.3.2.1 探伤时机应选取在根部焊蜂焊至 20mm 厚时进行。6.3.2.2 透照方式分两种:1、胶片在内,射线源在管外。2、胶片在外,射线源在管内。6.3.2.3 根层焊接缺陷的评
28、定,应按管子公称为依据,而不是根层焊缝的厚度。6.3.2.4 当根部焊缝检验合格后,才允许继续施焊。6.3.2.5 当胶片放置在管外壁时,应采用同根层焊缝一样宽度的胶片,紧贴焊缝,减小几何不清晰度。6.3.2.6 根部透视,因所有标记只能放在焊缝上,为了扩大检出率,只贴分段标记和简单的识别标记。6.3.3 铝母线对接焊缝的检验 6.3.3.1 铝母线对接焊缝的检验应执行 DL/T754铝母线焊接技术规程中的规定。6.3.3.2 射线能量的选择应查出铝合金的等效系数换成钢的厚度后再选择。6.3.3.3 象质计的金属丝应为铝制材料制成。6.3.3.4 焊缝质量等级的评定应按 DL/T754 规程中
29、的规定进行评定。6.3.4 其他透照技术措施 6.3.4.1 尽量用主射线透照,确因位置限制时可采用偏心距透照。13 6.3.4.2 当管壁厚度大于等于 6mm 时,应采用 射线透照,如采用 X 射线透照时,应实施双胶片技术。6.3.4.3 当管壁厚度大于等于 8.5mm 时,如采用 X 射线透照,应在射线窗口贴 3 至 6 层0.1mm 铅箔,一提高射线线质。6.3.5 小径管评片注意的问题 6.3.5.1 针孔评定:对于黑度较大的单个气孔,尽管其尺寸没有达到判废,但黑度太大,应直接评为不合格。6.3.5.2 接头未熔合评定:对于影象类似“(”形状的,若有明显的黑线,且没有黑度过渡区域的,一
30、般应定为未熔合;若无明显黑线,且有黑度过渡区域的,一般定为内凹或焊道高低差。6.3.5.3 位于椭圆长轴两端的焊缝区域,要认真对待,谨放遗漏缺陷。6.3.5.4 对于管径小、壁厚大的焊缝的评定,应特别注意根部突出尺寸的测量,一般根部突出不得大于2mm。7 质量控制及质量验收 7.1 质量控制标准 7.1.1 底片质量控制要求 7.1.1.1底片尺寸要求规范。7.1.1.2 底片应具有完整的工件影像图像(小径管的开口间距为315mm 且不得有明显的畸变),且像质指数必须满足检验标准的要求。7.1.1.3 底片上必须显示与象质指数相对应的最小线径号。型象质计应显示 3 根及 3 根以上。7.1.1
31、.4 底片上应清晰地显示出深度对比块和各种标记,且摆放位置正确。7.1.1.5 底片上有效评定区域内不应有防碍评定的假缺陷。7.1.1.6 底片有效评定范围内的黑度,X 射线应在 1.53.5、射线应在 1.53.8 范围内。7.1.1.7 底片编号正确且与检测的实际位置相符合。7.1.1.8 底片表面应干净,无化学污物,无显影时留下的底片搭接影像和定影不透时的影像。7.1.2 焊缝质量评定控制标准 7.1.2.1 管道和管子对接接头按 DL/T821-2002 第 6 章进行评定,验收标准遵照14 DL/T649-2004 规定。7.1.2.2 钢结构对接接头按 GB/T3323-2005
32、质量分级章节进行评定,验收标准遵照DL/T649-2004 或技术协议规定。7.1.2.3 压力容器对接接头按 JB/T4730.2-2005 质量分级章节进行评定,验收标准遵照DL/T649-2004或技术协议规定。7.2 中间控制见证点设置 7.2.1 在现场透照环节,检验组长在布置胶片、摆机完毕后进行确认,标记及检测器材的摆放是否符合要求,否则应重新布置。7.2.2 级检验员在底片评定前应按 7.1.1 相关相关条款的要求对底片质量进行确认,质量不符合的不得继续评定。7.2.3 底片评定后,由另一名 RT级及以上资格的人员对评定的结果进行重新评定(复评),复评完毕,方能出具检测报告。7.
33、3 中间工序交接点设置 7.3.1 需热处理的焊接接头应在热处理后进行检验。7.3.2 受理委托 7.3.3 出具合格(不合格)通知单 7.4 工艺纪律及质量保证措施 7.4.1 严格执行现行的标准、规程、规范。7.4.2 坚持持证上岗制度。7.4.3 透照时,各种标识选用、摆放位置正确。7.4.4 采取有效的散射线屏蔽措施。7.4.5 曝光参数选择准确。7.4.6 严格按说明书配置药水,经常检查药水的情况,及时更换,确保药水有效。7.4.7 冲洗胶片时,严格控制药液温度和冲洗时间。7.4.8 严禁评水片。7.4.9 底片保管应干燥防霉,用纸隔开,放在专用的底片袋中。8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管
34、理要求和措施 8.1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现场安全规定。8.2 射线探伤前,先将探伤地点、时间、范围和警示办法书面通知各相关单位和部门。15 8.3 根据环境辐射计量测试数据,确定现场辐射控制区和管理区。在管理区附近,必须用警戒线圈出射线探伤现场,通往射线探伤现场主要路口悬挂标有“射线危险、禁止通行”、“当心电离辐射”等字样警示牌和警灯声光警示,并有专人看护。8.4 射线操作人员应配备有效防护的用品,现场应有铅房或其它有效的距离或物体屏蔽;操作时应穿铅衣,佩带个人射线剂量仪。8.5 射线操作人员进入现场作业,必须携带两个以上射线报警器;进入现场以前应对射线报警器的状态进行确认,以确保有效监测是
35、否有射线辐射及辐射的剂量。8.6 操作人员要做到统一行动,待摆源及贴片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后,方可透照。坚持组长开机制。8.7 透照工作结束时,操作人员必须检测工作区域,确认放射源已退回到储源罐内。并重复检测三遍确认无误方可结束工作。8.8 射源储存室采用双锁制管理,分别由保卫值班人员、专管人保管。8.9 领用射源时应对探伤机表面剂量进行检测,确认源处于密封位置,作好记录和签字后方可运走。8.10 在 射源领用期间,射线组长对 射线源的安全负全部责任。8.11 射源工作时的防护应按照时间、距离、屏蔽三大防护要素进行自身的防护。8.12 射源使用完后,射线探伤组长应及时通知专管人和保卫人员,在专管
36、人和保卫人员监护下,对表面剂量进行监测,确认源处于密封位置,将 射源送回储存室并做好记录和签字。8.13 射线源的报废和更换必须报中心批准,办理有关手续后按规定进行处理。8.14 加强对主要危险源的预测预控。8.15 工作完后,及时清理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8.16 爱护现场的已装设备和金属外护,严禁乱踩乱踏。8.17 在施工现场不得流动吸烟和嚼槟榔。8.18 射线检验的废液(显影液、定影液)应集中存放回收,不得倒入下水道。16 表 8-1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计划表(RCP)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计划表(RCP)施工单位:施工班组:金试班 作业项目:射线检测 序号 危险/危害因素
37、控制措施 控制方法 控制时机 措施执行人 签名 检查/监督人 签名 备注 1 触电 1、操作装置、开关电源等接触带电体的活动中,应穿绝缘鞋,保持衣物、手干燥。2、保证相关的工器具绝缘或外壳防护良好,接地,隔离可靠。包括:漏电保护器的可靠情况,高压电缆、电源皮线的破损、漏电情况。3、严禁钩挂电源刀闸。4、在密闭容器或狭小潮湿的空间施焊设专人监护。5、学习并掌握触电事故的处理急救措施。6、暗室不得有裸露的电源线 1.H 2.H 3.A 4.S 5.R 6.H 1.P 2.Z 3.P 4.T 5.P 6.Z 组长及施工人员 班长/安全员 2 高空坠落 1、正确着装,衣着灵便,穿软底平跟鞋。2、现场的
38、高空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3、确认高空作业时搭设的架子、围栏符合要求。4、不随意挪动平台上的孔洞盖板,不随意拆除架板、架管及架管扣件。5、攀爬架子,上到高处时,工器具等应用绳索吊上去。6、厂房内、平台上行走时,注意周围的环境,悬挂的隔离、防护标示,不熟悉的环境不应随意穿行。7、作业时,还应密切注意周围的施工环境,避免其它作业的干扰、破坏,如附近的吊装作业等。1W 2.W 3.H 4.A 5.A 6.A 7.A 1.P 2.P 3.P 4.T 5.T 6.T 7.T 组长及施工人员 班长/安全员 3 落物伤人 1.进入施工现场,应时刻戴好安全帽。2、起重、吊装作业时,及时避让,勿在起重臂或吊物下
39、方停留。3、架子上作业时,使用的工器具、材料等应放置平稳,防止跌落伤人。4、勿在堆放不稳的材料、设备、经常投放垃圾的通道附近作业、停留或经过。5、在作业的上、下方同时有其它施工活动时,应做好可靠的隔离措施,并相互取得联系,注意保护。6、禁止随意朝下方抛掷余料。1.W 2.A 3.A 4.A 5.H 6.A 1.P 2.T 3.T 4.T 5.P 6.T 组长及施工人员 班长/安全员 17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计划表(RCP)施工单位:施工班组:金试班 作业项目:射线检测 序号 危险/危害因素 控制措施 控制方法 控制时机 措施执行人 签名 检查/监督人 签名 备注 4 辐射伤害 1、射线检验人
40、员必须佩戴个人剂量仪。2、在主要通道口设围栏、悬挂警告牌,用喊话器警示,必要时设红灯警示,并设专人监护。3、坚持“射线组长开机制”。4、遵守探伤工作时间。5、充分利用现场的屏蔽条件。6、特殊场合制作铅防护屏和铅房进行屏蔽。1.H 2.A 3.A 4.A 5.A 6.H 1.P 2.T 3.T 4.T 5.T 6.P 组长及施工人员 班长/安全员 5 其它 1、下班前及时收回设备、关电源闸刀。2、夜间工作,照明必须良好。1.A 2.A 1.D 2.D 组长及施工人员 班长/安全员 注:控制方法:W:见证;H:停工待检;S:连续监护;A:提醒;R:记录确认。控制时机:P:作业开始前:D;每天至少一次:Z 每周一次(4Z 每月一次,12Z:每季度一次):T:活动连续过程或中断后重新开始作业 18 表 8-2 环境因素及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及其控制措施一览表 施工单位:施工班组:金试班 作业项目:射线检测 序号 作业活动 环境因素 目标和指标 控制措施 措施执行人 签字 检查/监督人 签字 备注 1 射线探伤 废弃的药液 100%回收 责任人及时处理和回收 组长及施工人员 班长/安全员 2 射线探伤 废弃的 射源 100%回收 相关单位回收,办理相应备案手续 组长及施工人员 班长/安全员 注:重大危险/危害因素要确定目标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