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千阳》读后感128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灿烂千阳》读后感1284.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灿烂千阳读后感 从 13 号开始翻开书扉,到昨天晚上读完最后一页。两天的阅读时间里,眼中几乎一直噙满泪水。读这本书的感觉,就象在观看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人物和情节在脑海中逐帧流动。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心到底是跟随纸上的文字,还是虚拟的影像一起去痛苦、怜悯、恐惧,甚至窒息。这是卡勒德.胡赛尼在继追风筝的人之后,献给阿富汗女性的悲壮之歌。就如各大媒体的书评所说,灿烂千阳不管在人物的刻画和故事的编排上,都比追更胜一筹。我也有同感。在温暖的书名之下,作者讲述的是一个悲苦揪心、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长年的战争和专制(书中从苏联侵略战争一直过度到圣战、内战以及塔利班政权)让阿富汗成为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度。两个出身
2、迥异、成长环境截然不同的女孩,因为家庭的变故、战争的摧毁,因为与同一个恶魔般的男人联结而走到了一起。玛丽雅姆是富翁一与其仆人的私生女,她刚出生,便被亲生父亲的家族赶到了山上的泥屋里,与心里充满怨恨的母亲一同生活。从小,母亲便把自己所经受的歧视与侮辱转嫁在她的身上。她被母亲视为“笨手笨脚的小哈拉米,一种丑陋的可恶的如蟑螂般的东西。”妈妈对她的告诫是:“象你和我这样的女人,这辈子只需要学会一种本领就好了。那就是忍耐。”“如果你要去学校,他们会嘲笑你的。肯定会。他们会叫你哈拉米。他们会用最恶毒的言语来辱骂你。我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虽然妈妈是爱她的,但这份爱被妈妈自身的遭遇和认知摧毁得残缺不堪。她
3、不相信也从没祝愿过自己的女儿会获得幸福。小时候,玛丽雅姆只有在每周一次与父亲的短暂相处中,才会获得女孩所本该拥有的宠爱与快乐。在父亲面前,她也曾任性活泼、充满期待。但对未来渺茫又执着的希望,在她 15 生日之际私自下山寻父、母亲自尽身亡过后彻底化为幻影。相比之下,比玛丽雅姆年轻了近 20 岁的莱拉有个幸福、丰富得多的童年时代。她有着爱她的父母、有亲密的女伴,还有一个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如哥哥般保护她的男孩。但是,战争一旦开始,任何一个家庭和个人都不再受到眷顾。这两名相遇后曾水火不容的女孩,又会开始一段怎样的命运呢?胡赛尼吸引读者的不仅是极具感染力的叙事能力,还有他那诗一般的语言。是的,不管是表
4、现战争之恶还是人性之恶,胡赛尼都用其绚丽的文字进行描述和渲染,就象在风中飘零而落的花瓣,柔美凄凉却不失一丝力度地直击人心。尤其是,越是人物痛苦绝望的时分,他反而会运用一些温暖的色彩和美好的场景描述进行反衬对比,给予读者不一样的强烈震撼。当莱拉一家被火箭弹击中、莱拉被炸飞到空中的时候,“觉得自己似乎能看清每一块在她周围飞舞的碎片,慢慢地、一块接一块地不停翻动,每一块碎片上面都有阳光在闪耀。像是细小而美丽的彩虹。”被处于极刑的前几天,玛丽雅姆在监牢里听狱友说起自己含冤的故事,她想起多年以前的一个早晨,当时沙菲德山上寒星点点,天空中飘过几抹粉红色的云朵。除了语言的美感和力量,对时代的拷问、对人生意义
5、的挖掘和对情感的抛磨是作者更深远厚重的追求。追风筝的人里,“赎罪”是作为作品的主题来清晰呈现的。而在灿烂千阳一书中,战争和时代是不可宽恕的主要因素。尽管这样,这部作品里同样涉及到个体的“赎罪”。不仅包括本该如此的扎里勒在信中对女儿的忏悔,甚至于玛里雅姆和莱拉,这两个因家庭和战争遭受了种种磨难的女性,她们也分别在某个时候,因自己年幼时期曾对父母的不理解而心生愧疚。有慈悲之心的人才会自省,主动去检视自己曾经的“罪过”。这样的检视虽然会给自己带来痛苦,但唯有正视和忏悔过后,灵魂才会走向高贵,才能获得安稳常存。或许是已经为人父母的原因,在书中我最欣赏钦佩的人物是莱拉的父亲哈基姆。这个瘦弱的知识分子,炽
6、爱自己的祖国,也以宽广的心襟爱着自己的家人。除了对喜怒无常的妻子自始至终包容着,在妻子因两个儿子离家参加圣战而万分悲痛、无心照顾家庭的漫长岁月,他深藏痛苦,给予了莱拉足够的教育、呵护与赏识。他对女儿说道:“但我还有你,这让我很高兴。每一天,我为了你而感谢真主。每一天。有时候,在你妈妈心情最糟糕的那些日子里,莱拉,我觉得你就是我的一切。”虽然他为了保护家人而不得不选择离开国土,但他告诉莱拉:“我知道你还小,但我希望你现在就明白并且记住这个道理,婚姻可以等待,教育却不行。你是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女孩。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如愿以偿,莱拉。等到战争结束,阿富汗将会象需要它的男人一样需要你。如果一个
7、社会的女人没有受到教育,那这个社会就没有进步的可能.”正是因为他对莱拉那份温柔又深沉的父爱,才让莱拉能在母亲的忽略之下,仍然得以生机勃勃地成长。虽然后来身陷绝境、历经苦难,尽管她失去了父母兄长、失去了亲密的好友,“失去”了青梅竹马最爱的人,但她从未放弃过求生的欲望,也从未在内心丢掉过自己的尊严。当然,最让人爱怜、震撼的还是玛里雅姆。她那短暂又悲渺的一生或许是战乱国家中众多女性的真实故事,她内心深处所蕴藏的能量,是一张张布满灰尘、皱纹和创伤的脸庞背后仍然没有被摧毁的女性之光。尽管她屈从了自己的命运:被亲人抛弃、被丈夫常年凌辱与暴打、被战争中凄苦的生活早早夺去了青春,但善良的人性之光从未在她心里熄
8、灭过。这个卑微、软弱、其貌不扬、受尽折磨的传统女性,以她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力量,支撑着莱拉和孩子们。正是由于她的陪伴与爱,以及最后关头的勇气和果敢,才把莱拉从危机之中彻底解救出来,重获自由与幸福。死去的玛丽雅姆再也无法亲眼见证莱拉后来的生活,但莱拉觉得,“玛丽雅姆离得并不遥远。”“她就在那儿,在这些他们重新粉刷过的墙壁之中,在他们种下的那些树苗之中,在那些给孩子保暖的毛毯之中,在那些枕头、书本和铅笔之中。她就在孩子们的笑声之中。她就在阿兹莎背诵的诗句和她朝西方鞠躬时念出的经文之中。”早上,在朋友圈看到星雨发的图文,注意到其中一张阳光洒满枯叶的照片。她配的文字是:邂逅这光影下的八角金盘,枯萎的残
9、叶,因了朝阳斜照,即使仅有那么短短的一瞬,也是触动心扉的生命光华.我立即备份了这段文字,觉得这恰好是对玛丽雅姆无心插柳的注脚。这个几乎没有体验过幸福的女人,从 15 岁起就品尝绝望、任随自己的一生随命运而枯竭的女人,终于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最后几分钟里,在恐惧之后,“当她闭上双眼,她心中再没有懊悔,而是充满了一阵安宁的感觉。”“她想到她进入这个世界的身份,一个低贱的乡下人所生的哈拉米,一件人们不想要的东西,一次可怜的、后悔莫及的事故。一棵杂草。然而,当她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是一个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的女人。她以朋友、同伴、监护人的身份离开这个世界。以母亲的身份。她终究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重要人物。”是的,对莱拉而言,玛丽雅姆变成了如血浓于水的亲人,会永远伴随她一生。在莱拉心中,玛丽雅姆无时不刻地散发出一千个太阳般灿烂的光芒。不管世界如何黑暗残酷,人性和希望之光总会透过缝隙照射进来,唤醒生命的力量。爱、善良、坚毅,这就是胡赛尼的作品能如此打动人心的主要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