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方案篇.doc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79736513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方案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方案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方案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方案篇.doc(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方案7篇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绚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故事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解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借助解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相互理解的真挚友情。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醒课题。 1、教师讲伯牙绝弦的故事,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弦”的读音。学生

2、试读“弦”。 3、解题质疑,理解“绝弦”,并提问学生通过什么知道的。渗透依据解释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4、让学生说一说读了课题后有什么疑问,伯牙为什么绝弦?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课件出示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流利。 2、指名读课文,适当让学生评议。 3、范读课文。感知课文节奏。 4、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出节奏。 5、齐读课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三、读懂课文,理解文意。 1、通过几遍读下来,我们已经知道课文中有两个人物。让学生找出来,指名说。板书:伯牙、钟子期。 2、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爱好呢?在课文找一找。指名读第一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善”的意思。板书“善鼓琴”、“善听”。 3、从

3、课文中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自己读课文,把你读懂的沟通一下。 4、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其次、三句话。提问学生这里的 “善”表示什么呢?还可以怎么说?用自己的话替换一下。并视频展现伯牙和钟子期相识局部。提问: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刚刚的视频 吗?学生汇报。 5、是啊,伯牙所想到的,钟子期就能从琴声里听出来,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读一读,品一品。 6、故事的结果是怎样的呢?谁知道?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沟通,视频展现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内容,感悟何为知音,板书:知音。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哀痛情感。 四、深入体会,品尝文情。 1、

4、我们都知道伯牙是音乐家,在遇到钟子期以前他的得到的只是外表的赞美,浅薄的赞美。体会伯牙遇到钟子期时,心情怎样?学生自由说。 2、无奈知音已去,朗读课文最终一句话,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3、有记载,钟子期死后,伯牙在钟子期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歌,课件出示诗歌,学生读诗歌,进一步感受伯牙的哀思心情。 五、回味内容,升华中心。 1、善鼓的伯牙为什么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让学生说说缘由。2、学完了课文你能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吗? 3、学生沟通,指名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内容。 4、如此动人的故事,你们想不想背下来呢?自由朗读,试背课文。 5、这确实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依据这个故

5、事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音乐。 6、让我们再次在音乐声中诵读全文。 六、作业: 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方案篇2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它叙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终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话。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高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顺理成章。它所折射的艺术美感那种含蓄肤浅、清雅自然的风骨,直达“大音希声”、“大

6、璞不雕”、“大美无言”的境地,满意了我们对于这个千古绝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全部期盼。读伯牙绝弦,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诗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在这里,伯牙子期又该经过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 教学本文,我期盼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连续渗透文言文的根本阅读方法,在借助解释、联系上下文的根底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绽开联想和想象进展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7、。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尝、比拟、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根底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解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根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 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肤浅,受到传 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预备】 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的阅读根底,由于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简单理解。固然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叙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我期盼呈现学生从无到有,从未知到已知的学习提升过程,因此,课前不让学生预备任何对

8、课文的预习,只凭借学生已有的学习阅历和情感体验,循序渐进地推动学习。教学中,我预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洁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尽情吟诵识知音。 (一)读题解题。 1、读好课题,强调“弦”的读音。 2、齐读课题。 3、理解“绝弦”、“伯牙绝弦”的意思,质疑导入。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读好语气词“哉”、“兮”,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理解“谓”

9、、“乃”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 3、齐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一)翻开语言。 课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又真的善听”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理解句子意思,渗透借助解释、联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补充的古文阅读方法。 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 运用词语、诗句联想的方式丰厚语言,饱满形象,指导朗读。在此过程中渗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这两个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 (1)读着这个峨峨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泰山?把这样的感觉读出来。

10、 (2)江河在古文里边特指“长江”和“黄河”。想到长江与黄河,你的脑中又跳出了哪 些诗句? (二)体验“知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体会“异字同义”的语言现象。 2、聚焦“志”,循序渐进地感受体会“知音”的内涵。、 (1)理解钟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灵上的沟通,志向、情怀的悦纳。 (2)补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内心的孤独与孤独,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练笔感受伯牙得遇子期,会有怎样的感慨。 (4)拓展阅读列子汤问中伯牙的原话,理解后借助成语体会“知音”的境地,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师生协作朗读、同桌互读,感受伯牙得遇知音

11、的欣喜与欢乐。在相互协作朗读的过程中直观感知文本前四句语言“对仗工整、琅琅上口、情感扶摇直上”的特点,为熟读成诵打下根底。 三、破琴绝弦祭知音。 (一)痛失知音。 从“子期死”这一文本留白处入手,体验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二)想象补充。 出示:“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想象补充,感受伯牙痛失知音。 (三)尽情朗读。 四、朗朗读歌怀知音。 (一)提领一顿。 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从今,人们不断地在传奇和吟诵着它! (二)熟读成诵。 借助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并诵读全文。 板书设计:伯牙绝弦 知

12、音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方案篇3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依据解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存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解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根底上记诵积存。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观赏的纯真友情。 高山流水的乐曲 课件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1、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嬉戏,教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缓缓 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 炊烟袅袅 ” 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都是描写漂亮的自然景物) 2、师:平常假如有意识地积存这些词语,对写作肯定有帮忙。有一个故

13、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意,它就是我们今日将要学习的文言文伯牙绝弦。 3、师生共同释题。 伯牙:晋国上大夫,琴艺超群。绝:断绝。弦:琴弦。 4、质疑:一代琴师为何从今不再弹琴?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依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留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根底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根底上读流畅。 三、读懂课文内容 1、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解释;联系上下文;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意思等) 2、师:

14、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4、通过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的?不懂的可以同学再沟通。 (在生与生的沟通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连续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5、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个“善”字在文中消失了几次?意思一样吗?这句话告知我们什么? 6、质疑:后面的“善哉”中的“善”可以怎么说? 相当与现代的什么?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第一次是擅长;后面表示赞美。 7、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含义了吗? 8、课堂练习:选字填空(善的不同用法)。 伯牙绝弦教

15、学设计方案篇4 一、吟咏古诗,揭题导入 1、出示有关友情的诗句,生齐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揭题导入:读完诗句,你肯定被诗中浓浓的情意所打动。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和友情有关的古文伯牙绝弦。(板书课题,生读。) 二、初次读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3遍,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读,师:他读得怎么样?评议字音精确和发音的清楚。再读一读,不但字音要准,每个句子都要读通顺,尤其要留意断句。 2指名读,订正断句错误的句子。 师:谁来评一评?出示难读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

16、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范读,生再读。) 师:再把课文读一读,读出古文的意味。 3生齐读,要求文从字顺。 三、合作探究,感悟知音。 1、链接资料,边读边想 俞伯牙:晋国上大夫,衣着华贵,羽扇纶巾 钟子期:楚国的打柴樵夫,青布包头,两截布衫 (思索、沟通:读完资料,你有什么疑问?) 2、探究课文。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何以见得? (2)生找有关句子,师出示句子,生理解。 (3)假如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哪个字表现出了雄伟?他观察的是雄伟的泰山,你又观察了什么样的山?你哪个字表现了“高耸入云”?齐读。 师:是呀,一个“峨”字竟然表达出来了这

17、么多的意象,古人讲话真是简约而不简洁。 还有哪一句能说明子期善听?出示: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理解此句。怎样读才能读出江河的宽广(浩浩荡荡)(你抓住了“洋洋”二字来读出江河的宽广。 师:听的出你是在真心诚意地赞美伯牙,那伯牙只是在用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指名答) 师:读着读着,我眼前就出现出了一副画面,你观察了吗?生想象伯牙鼓琴,钟子期倾听的画面吗?(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弹、怎样听?) 生补充伯牙善鼓的资料。 (4)师:既然伯牙是个闻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确定不止是高山流水,还会表现什么呢? 生想象、沟通。 师追问:这全部的一切,子期明白吗?子期理解

18、吗?子期通晓吗? (5)师:是呀,高山也罢,流水也罢,哀痛也罢,开怀也罢,真所谓, 伯牙所念 生: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之) 师:此话怎解?指导理解这句话,“念”做何解?为什么“必得之”?强调“肯定”“必定”! 生:当伯牙志在高山,子期必得之且赞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当伯牙志在流水,子期必得之且赞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当伯牙志在思念、志在哀痛、志在开怀,子期都能理解,这就是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可见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 生:是知音。(板书:知音) (6)师:伯牙当时是楚国闻名的宫廷乐师,名满每天,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生答) 师补充资料:伯牙在楚国做宫廷

19、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特别投入,把琴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首高山流水。这时,楚王君臣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又生气又难过,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艺术竟然遭到如此的践踏。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毕竟有没有知音? 是呀,虽然听者很多,但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可以想象,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没有人能向子期那

20、样赞曰 当他鼓琴志在流水时,没人赞曰 所以他一个人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孤独,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却能听懂他的琴声。 伯牙苦苦寻找的知音找到了,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他最想对子期说什么?(引导学生说文言文。) 师:是啊,知音相遇,是心灵的交融,让我们读课文的前4句,感受他们的欢乐。学生齐读前四句。 (7)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身亡。出示句子,指名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生理解句子。 (8)子期死了,这对伯牙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无人能明白。意味着

21、他要回到以前孤独孤独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这种苦痛,所以最终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9)他把自己的欢乐、自己的前程都绝断了,他万念俱灰,恨不得追随子期于地下,又哪里在乎这琴这弦呢? 四、资料链接,课外拓展 1、哀思欲绝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歌,出示诗歌师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难过难过复难过,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师:他用这种“为知己者死”方式悼念知音,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地伤痛和悲怆读最终

22、一句。(指导学生读出哀思、悲怆的气概。) 2、有关交友的典故、名言和成语。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方案篇5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 “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叙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珍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地,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学情分析】 学习文言文伯牙绝弦,学生已有了杨氏之子作为根底。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解释

23、、结合上下文了解文章大意;指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揣摩表达方法,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观赏的纯真友情;在此根底上,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文言文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解释、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观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存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解释读通、读懂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观赏的真挚友情,习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体会文言文的无穷魅力。 2教学难点:体

24、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设计理念】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小学文言文传统教学方法是小学文言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算学习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对浅显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我采纳情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体会感情双线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讲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引导中完成学习内容。语文课首先要有语文味,古文更是如此。伯牙绝弦一文布满着浓浓的语文味,所以需要教师敏捷多变而又扎扎实实的朗读指导,多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展读、思、议、悟,要读得充分,读得入情,读出韵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本课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

25、朗读中理解语言、品尝语言、积存语言、运用语言,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领悟语言规律,把握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时效,体会文言文的无穷魅力。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醒课题 1故事导入,引入课题。 讲警世通言中伯牙和钟子期偶遇的故事导入,指导学生看插图,猜猜文中人物。 设计意图: 故事导入让学生快速过渡到学文中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2板书课题,指导“弦”的读音和写法。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绝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绝弦?)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表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读通课文,感知文意 1

26、由杨氏之子导入文言文学习方法。读通课文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明确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沟通:读文言文给你什么感觉? 3检查预习。学生个人读后指导。教师范读,留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读熟课文的根底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4领读,留意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设计意图: “书读百遍,其义自

27、见”。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动身,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教师以富有韵味的领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学生喜爱阅读文言文的热忱。 三、读懂课文,领悟情感 1课文读通了,还要把课文读懂,大家说,有什么方法?(结合解释、结合上下文)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方法,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大意。读懂课文,是文言文学习的其次步。 2学生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大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比解释,揣摩句意,理解文本,课文的文言形式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 3沟通。 (1)从哪里看出二人是知音? (2)引出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体会古文的一词多义。抓住“善哉”指导学

28、生理解子期的由衷赞美,并指导读。 课件出示句子,透过文字看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山和江河?读出你的感觉。 揣摩表达形式,抓住“峨峨兮” “洋洋兮”体会古文用字的精炼。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共性化的行为。此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共性化的阅读来理解文本,丰富想象。 (3)对啊!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不管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伯牙所念,仅仅是这些吗?角色转换,假设我志春风你看到了什么?用上文中句式说一说。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存,而且能够集中学生的留意力,易于教学的绽开。为

29、课文的拓展做好了铺垫,帮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的说话训练铺好路。 (4)课件再次出示二人资料。质疑:伯牙当时已经是闻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沟通) 最终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是啊!知音团聚,情投意合,将是何等的其乐融融!再读课文,感受知音团聚的融洽与欢乐。 (5)故事过渡。二人相见恨晚,结为兄弟,并相约一年后中秋之夜再在这里相聚。其次年中秋,伯牙兴冲冲前来赴约,假设你是伯牙,你会给子期带些什么礼物呢?(沟通后起音乐)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

30、复鼓。”课件再次深化二人资料。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充分利用文本插图,身临其境感悟人物心情,理解人物内心的感情。 (6)深化情感。 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观察了怎样的画面?(沟通) 教师深情渲染:是啊!再也没有了知音团聚,只有一座孤独的坟墓;再也没有了其乐融融,只有一块冰冷的墓碑。假设你是伯牙,站在知音的墓前,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沟通) 设计意图:透过文字看画面,让学生进展想象和课堂小练笔的拓展练习,读写结合,既提高了课堂实效,又让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与钟子期是人生知己。 在子期墓前,伯牙留下了一首难过欲绝的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

31、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难过难过复难过,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际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警世通言)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思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苦痛无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慨,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 4回归课题。伯牙为什么“绝弦”?知道了吗? 设计意图:润物细无声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到达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积存古文,尝试背诵 1放高山流水,请同学们伴着这首曲子,想象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再把课文读一遍,把你的感受读进去,读出知音团聚的乐,读出破琴绝弦的痛

32、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在指导朗读时,师生融入课文中的角色,师生形成了“知音”式的对话沟通,入文,入情。 2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努力让学生理解文意,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从而产生深厚的兴趣,能够把对传统文化的汲取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学生从读通到读懂,最终熟读成诵,到达了“其词若出吾口,其情若生吾心”的境地,课堂实效就要在不断训练中提高。 五、拓展文本,推举阅读 课外推举阅读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此环节旨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作业设计】 1娴熟背诵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伯牙绝弦课

33、文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译 绝 :断绝 善 :擅长,擅长。 鼓 :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慨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高 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 :像一样。 洋洋 :广阔。 念 :心里所想的。 必 :肯定,必定。 之:他。 谓 :认为。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愿,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 :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

34、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雄伟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美道:“好啊!这琴声就像雄伟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美道:“好啊,这琴声犹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精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朗读停顿 注:“/”为停顿处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5、【介绍】 吕不韦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闻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集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忧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 【练习题】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断绝穷尽走不通的独一无二的极、最 伯牙绝琴( )斩尽杀绝( )绝处逢生( ) 奇

36、妙绝伦( )绝大多数( )陡崖绝壁( ) 善:擅长、擅长好和善简单,易于办好、弄好 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心怀不善( ) 多愁善感( ) 善始善终( ) 勇敢善战( ) 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方案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解释读懂课文。 3、通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

37、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2、通过学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伯牙学琴故事导入 2、学生谈感受。 3、板书课题,解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层指导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读出节奏和韵味 自由读评议读范读有节奏地读 2、回忆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感悟文本 1、挑疑,引出“知音”。 2、划出能表达钟子期视伯牙为知音的句子。 3、了解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

38、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擅长”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美之义。指导读好赞美的句子,深化理解。 4、拓展运用:引导学生想象他的琴声还可以表现出哪些场景,怎么赞美? 5、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感悟“知音”。 6、引导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有许多人赞美伯牙,那些人会怎样赞美伯牙?钟子期又是怎样赞美的呢?通过比照,深化“知音”。 7、指导朗读。 8、学习知音之死局部,出示句子感悟知音难觅,珍惜知音。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四、拓展延长,升华情感 1、引入短歌,配乐朗读。

39、2、朗读课文,再次感受知音相聚的“喜”和知音死的“悲” 3、伴随高山流水,感情读文。 4、背诵课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方案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绚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解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观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妙。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

40、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学生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 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状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联系解释,读懂文意。 1.指导学生联系解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学生叙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尝文情。 思索:伯牙为何绝弦? (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沟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精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局部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简单情感。 比照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2.学生争论,教师点拨。 3.师生诵读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