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考研人格心理学笔记许燕版TangDi.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9689048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考研人格心理学笔记许燕版TangD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3年考研人格心理学笔记许燕版TangD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考研人格心理学笔记许燕版TangDi.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考研人格心理学笔记许燕版TangDi.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格心理学1人格的含义1-1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1-1-1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性,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1-1-2性格和人格互相联系又区别,性格是个人的品行与其有道德评价含义的心理品质,是人格的下位概念,强调人社会层面和价值观的成分较多。1-1-3詹姆斯对人格的层次性定义认为自我是内在的人格,第一层次是物质的自我,第二层次是社会的自我,第三层次是精神的自我、第四层次是纯粹的自我。1-1-4阿尔伯特在人格中收集

2、了50条人格定义分为集合式定义、整合和完形式定义、层次性定义、适应性定义、个别性定义、代表性定义六种。1-2人格的基本性质: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社会性、共同性。1-2-1人类文化学者把同一文化所陶冶出来的共同人格特性成为群体人格或众数人格。在人格的独特性与共同性中,人格心理学家更注重的是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稳定性反映在人格的形成方面、表现方面、特性方面。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教育目的就在于提高健康人格的功能性,使人的生活中获得积极的行为结果。2人格心理学的流派与应用2-1精神分析流派2-1-1经典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人性观:具有独到

3、且略显偏执的特点:第一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第二弗洛伊德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第三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潜意识本能的支配,而本能与社会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人格界定:没有对人格进行明确的界定,他认为潜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体。潜意识是某些被排斥于意识之下的心理内容和过程。潜意识是意识的基础,决定人的大部分行为,在初期,弗洛伊德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潜意识。 人格结构:人格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间包含着彼此关联且互相作用的部分。地形学模型将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部分。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映,是人清醒知觉

4、的思想和情绪,是随时可以观测到的心理现象。前意识指没有浮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潜意识也称为无意识,代表的是深藏于内心的、不可接近的部分,是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潜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的中心概念。 结构模型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本我是原始的潜意识的本能,是基本的驱力源,遵循快乐原则。自我从本我分化而来,是人格中有组织合理的现实的取向系统,遵循现实原则。超我从自我中分化而来、道德化了的自我,有良心和自我抱负两部分,遵循道德原则。 人格动力:弗洛伊德将本能视为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人的所有行为都受潜意识的本能的支配。他将本能分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前者代表心理活动的性欲

5、成分后者代表破坏成分。与生的本能相联系的一切能量成为力比多。 人格发展: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重要是性本能的发展,他的理论是被称为心理性欲发展理论,人格的发展过程是性心理的发展过程,身体快感作为五阶段划分的指标,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两性期。 研究主题:梦心理学,梦改装欲望的工作方式重要是四种:凝缩,置换,象征,润饰。焦急:焦急的唯一功能是向自我发出危险信号,三种焦急:现实焦急,神经质焦急,道德焦急,相应的根源是现实本我和超我。自我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防御机制是个体无意识地采用的非理性的、歪曲现实的应付焦急、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方式,是自我的机能。初次系统的整合防御机制的心理学家是

6、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概括防御机制有五个重要特性:1)具有控制冲突及情感的作用。2)在潜意识层面进行。3)在各种机制之间互有差别。4)尽管防御通常带有精神病状的特点,但它是可逆的。5)既是适应性的也是病理性的。重要防御机制类型:压抑、投射、反向形成、转移代替、合理化、否认、升华。 理论应用个体心理治疗、儿童治疗、家庭治疗、催眠。 理论评价: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对人格进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学家,1)他将潜意识作为其研究的核心,使人们进一步结识了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多维性,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2)他强调本能的作用。3)他对性的研究,也冲击了传统的,陈旧的性观念。4)他的“人格三结构”理论是

7、第一个完整的人格理论。5)注意到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每个阶段生理基础以及教育和训练在个发展阶段中的作用。 理论缺陷:一方面对于人性悲观负面的见解;另一方面,不少学者批评他的性心理发展阶段学说。过度夸张性在人格形成发展中的决定行动力作用,忽视社会以及文化冲击对一个人的影响,最后,研究心理学的方法严谨性受到质疑。2-1-2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 人性观:人性观比较积极,认为潜意识也具有积极的力量,涉及智慧。对人类的前程并不悲观,相信人是成长的,人类能把握自己朝向平衡、完整方向发展,最终达成和谐宁静的心理状态,他对人性持乐观的态度。 人格界定:认为人生来就有一个完整的人格,人生的目的就是在原有完整人格的

8、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其多样化、连贯性和和谐性,而避免分散性和互相冲突,在荣格的著作里,他将心灵作为人格的专用语。 人格动力:他认为,人的整个人格和精神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且不断变化的动力系统。人格动力的源泉来自心理能,荣格称其为力比多,他将力比多解释为普遍生命力,涉及生殖、生长、其他活动,认为力比多是一种能,是所有精神方面的能,能被用于满足更重要。关于心里能,他提出等值原则、平衡原则、反相原则。 人格结构:由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构成,意识处在最外层,是个体所能觉察到的心理过程,以自我为中心重要功能适应环境,中间层是由一些被遗忘或压抑个体经验构成,重要是一些情节构成,最深层是物种进化和文明

9、发展所形成的心理积淀物,是经遗传而继承下来的祖先的经验与行为方式。 1)意识和自我,荣格认为意识是人心中唯一可以被个体直接知晓的部分。意识自我由意识的直觉、记忆、回想和感觉所组成。2)个体潜意识和情结,情结是个体潜意思中聚集在一起的一组一组的具有情绪色彩的心理观念。3)集体潜意识和原型,集体潜意识是指人类在种族进化中所遗留下来的心灵印象,是千百亿年人类集体经验的沉积物,是对外在世界做适当反映所需的潜能。其重要内容是原型,即对某一外界刺激做出特定反映的先天遗传倾向。最重要的有四种人格面具:是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于表现出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的认可。阿尼玛和阿尼姆

10、斯阴影自性;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作用是协调人格的各个成分,使之达成整合统一,即自我实现。4)人格结构的互相作用:补偿作用,起到一种平衡作用,不会产生不协调特性对抗作用,对立的人格成分会产生冲突,由此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成为生命的本质联合作用,对立的人格成分不仅对抗,同时也会互相吸引、联合。 人格发展:荣格认为人格发展过程是一个人心灵个性化的过程,个人逐渐变成一个心理独立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个体个性化的目的在于尽也许充足结识到自己或达成一种自我意识,把人生重要分为三个阶段:童年、青年、中年。童年阶段(出生到青春期):是在人生的初期,力比多指向于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青年阶段(由青春期到四十岁左右):必须

11、努力开拓他们在生活中的位置。中年阶段(大约四十岁以后)个体更关心智慧和人生意义。 人格成因:1,父母的作用2,教育的作用3,社会影响。 研究方法:荣格理论依赖的是临床观测法1,语词联想技术2.释梦技术(放大法、绘画疗法) 理论应用:临床心理、文化领域。 研究主题:1)心理分析,在荣格看来,神经症症状是个体的心灵尝试自我调节的一种努力,是来访者在潜意识深处先后获得更完整人格的一种外部表现,而症状往往表现为情结,要使人格得以发展必须把情节和人格整合起来。荣格将心理学治疗分为四阶段:宣泄、阐释、教育、个性化。围绕荣格心理学治疗四阶段则有许多具体技术涉及:释梦、移情、反移情分析、积极想象,象征放大技术

12、等。2)梦心理学:建立在集体潜意识基础上指出梦的理论取决于其潜意识假设,认为梦是集体潜意识表现形式,梦是潜意识心灵的真实描述。 梦结构:展示、发展、高潮、结束。 释梦方法:综合建构法 3)人格类型:两种人格倾向:内倾外倾;四中心理机能:思维、情感、感觉、直觉;八种人格类型:2乘4 理论评价:是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超越,是近现代新伦理学的先锋;将力比多看作是一种普遍的心理能量或生命力,摆脱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倾向。对于集体潜意识和原型的研究几乎涵盖了人类一切文化精神现象,完全超越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促进了民族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宗教心理学的发展。理论缺陷:荣格学说浓重的神秘与宗教色彩、晦涩难懂

13、的行为招致了很多批评。思想陷入了假哲学漩涡中。原型理论是形而上学的,无法验证概念种族遗传观点错误,心灵发展的概念不清。2-1-3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人性观:认为人类行为是受到社会驱力的激励,而非性驱力,行为是有目的导引的,以及人格的核心是意识而非潜意识。他所持有的自由意志人性观,强调个人的行为能根据其目的自主表现。人的意识并非受制于本我潜意识内盲目的本能冲动。阿德勒持一种行为目的论的观点即所有人的行为都具有目的。 人格界定:他将人格定义为一个人为了尝试去适应他所居住的环境而显现出的特殊风格。强调个体与社会其他部分互相作用的重要性。突出强调人的整体性、统一性和社会性。 人格动力:早/后期理论

14、里认为,对器官缺陷和生/心理自卑的补偿,是人格的原初动力。因此,阿德勒理论把自卑感看做是所有人类的正常心态,也是人类奋斗想上永恒的原动力,追求卓越,克服自卑感,是人生主导动机,也是人的天性。人格结构:没有完整人格模型,提出基本概念1)生活风格,划分为四种:统治支配型、索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2)发明性自我,即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遗传和环境的塑造,而是会发明性地运用遗传和环境所提供的素材,依照自己独特的方式加以组合,从而形成独一无二的自己。3)社会爱好:是指个体觉知到自己是人类社会的一分子,以及个体在解决社会事务时的态度。发展的三阶段:习性,能力,简洁动力。社会爱好的充足发展有赖于三

15、个重大问题的圆满解决:职业选择,社会活动,婚姻爱情。人格发展与成因1)父母教养方式2)出生顺序 研究主题:心理补偿与自卑,社会爱好。理论应用:教育作用、心理征询。 理论评价:奉献:理论平实易懂,积极乐观,易被人接受;提出了人本主义的人性观,看懂人类利他本性和行为倾向;认为意识是中心,充足了解自我实现意义,计划指导个人行为;人行为受社会激励推动,社会爱好是人格形成的要素;强调人格独特性和整体性;首发明性自我概念;对当代治疗实践奉献大。缺陷:原创性基本假说行为难以描述;某些基本观念定义不明确;将复杂观念过度简化,另一方面,补偿作用乃为反抗自卑感而来,解释太过悲观,最后阿德勒虽然重视社会环境对人格的

16、影响,但只论述了家庭环境这一有限的社会环境,过于局限,并未触及社会的本质。2-1-4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 人性观:对人的本性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她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发展自己的独特潜能,但人格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强烈影响,因此,当我们积极成长的内在力量受到外界社会力量的阻碍时,病态的行为就有也许出现。 人格结构:把人格当作是一个完整动态的自我,自我即人自身,自我的三种基本的存在形态,现实自我、真实自我、抱负自我。现实自我指此时此地所拥有和表现的一切存在的总和,真实自我(也许的自我)指个体的潜能,是个体得以生长发展的重要内在力量。抱负自我(不也许的自我)是指个体为了逃避内心的冲突寻求合理统一而

17、凭空在头脑中设想的一个不合理的形象,是纯粹虚构的。抱负自我事实上是一种病态自我,他认为它是形成神经症或变态人格的重要因素。研究主题:基本焦急和安全感的追求:基本焦急是一种独自面对严重问题且完全无助的感受。基本神经症理论:每个人的人格都有建设性和破坏性的力量,但在神经症患者的人格内,破坏力量占优势,表现为神经症需要和神经症冲突。神经症需要具有四个特性:逼迫性的,被过度夸张的,极端化的,永远无法满足的。神经症人格:亲近别人与顺从型人格,反抗别人与袭击型人格,逃避别人与退缩型人格。人生取向:自谦、夸张、退却。神经症冲突:真实自我与抱负自我之间的冲突,行为方式的冲突。 心理顺应方式:盲点、间隔区划、合

18、理性、极度的自我控制、外化、武断的对的、逃避、犬儒主义(通过否认事物的价值而为自己的放弃做开脱的防御方式)。理论应用:女性心理学、健康人格模式、精神症治疗。理论评价:奉献:它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开创者,它使精神分析式的思维从纯粹的强调生理、解剖和个体转移出来,转而关注一个温暖的以及社会和文化硬性的重要性,开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道路,也使精神分析治疗更加广泛而有效的满足了现代人适应生活的需要。 他对女性心理的理论的论述更加符合现代的观点。超越了传统精神分析的窠臼,创建了社会文化学派。 缺陷:发明性不够,他的理论和前人相似,人们认为他照搬了经典精神分析和个体心理学的诸多概念。过于强调神经症,忽略了

19、正常人格的结构和发展。理论在内部一致性存在明显的不完善之处,强调社会文化对于神经症的作用,却没有指出社会文化作用于人格的具体机制是什么,也没有社会改革的规定,只是一味地关心个人如何顺应这种文化,未突破弗洛伊德的局限性。2-1-5弗洛姆的人格理论 人性观:弗洛姆坚持从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取向,从人类生从的特殊状况来了解完整的人格,超越了人受本能和生物性支配的论断,他具有积极的人性观,他心目中的抱负人格是一种富于发明性能积极发挥潜能与别人关系良好的性格,这些经由社会变革达成。他认为,人类最基本的驱力之一是趋乐避苦,尚有爱,爱增进喜悦和快乐,也有些人会以病态的方式去体验幸福。 人类需要:关联、归根

20、、超越、认同、方向架构、献身、刺激和被刺激的需要。 人格类型:接受型被动凡事依赖;剥削型通过抢夺欺诈操控手段从外界获取所需事物;囤积型通过囤积和节约获取安全感,通过保护自己领地的秩序和清洁防止外部世界的侵袭;市场型过度在意别人的见解;官僚型,个体完全被权力和官僚体系控制,自己也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利,用政治手段宣泄自己的敌意;建设型,充足发展和发挥自身具有的潜能。研究主题: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逃避自由、疏离、机器人化)、社会变革论理论应用:抱负人格模式,精神疾病治理,宗教。 理论评价:奉献:拓宽了精神分析和心理学研究的视野,他从个体的小圈子中跳出来,关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社干活状况,以现代人的

21、精神危机和困境作为关注的核心,把心理疾病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广泛用历史文献作为研究论据,释梦、自由、集权主义的理解颇具独到之处,男女平等的观点比弗洛伊德进步,对生理驱力的认可比阿德勒完全否认行为的内在决定性更合理,他发出的能源危机、饥荒、核战三大威胁的警告。 缺陷:社会改革理论陷入了空想主义,提出的改革开放方案空乏,著作缺少定量分析与研究,很难发现结论与治疗之间的相应关系,他的理论相对来说没有衍生出多少质性研究,未提出一个完整的人格理论。2-1-6沙利文的人格理论 人性观:乐观,强调人格的人际性 基本概念:人种假设,人际需要,紧张减少模型(因素:生理化学需要和睡眠需要、焦急、温柔)、动力机制、

22、经验模式(过程:分离模式的经验、并列模式的经验、综合模式的经验) 人格结构:人格化:个体会以人际经验为基础形成对自己和别人的习惯性印象,人格化的形象受到自我系统特性的影响。人格化的不合理方面在刻板印象上表现的尤为明显。自我系统,也叫自我动能,是指以个体的人际经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自我形象,基本作用方式减少焦急,满足自身需要,它是社会道德规范和文化的产物。选择性忽视,有害无益,妨碍个体从威胁中学习经验教训的能力。非我,有焦急导致,在潜意识里与自我系统分离,他常是无意识的。 人格发展:把人格发展提成七个阶段,婴儿期(从出生到讲清话)强调的是母亲的温柔和焦急对婴儿的影响,有哺乳的动作是婴儿与别人最

23、早的交互作用为婴儿提供了第一次人际关系经验。儿童期(讲清话到寻求玩伴)儿童开始与同性玩伴交往,学习扮演角色,接纳社会文化规范,自我系统结构开始清楚,潜在问题:孤独。少年期(小学阶段)综合模式经验为主导,开始发展社会性行为,产深刻板效应,该时期最重要的是社会化过程,建立起可以和别人一起生活的信念标志着该时期结束。前青春期,强调的是一个特定的同性个体或密友的密切关系。青春前期:生理变化剧烈,性欲动力成熟引发对异性追求。青春后期,关注的是发展满意的性活动,同时也必须承担日益增长的社会责任。成人期,代表着成熟和人格发展的完毕,理性状态是个体已经拥有了丰富的人际关系资源,并具有真爱的能力。 研究主题;人

24、格发展及精神分裂症,理论应用:精神病理学,精神疾病治疗 评价:奉献:强调人际关系和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将精神分析研究中心转移到社会学方向化倾向;关于精神分裂症的阐述,对精神病领域影响非常深远;关于焦急的论述更完整细致;强调研究可观测行为。 缺陷:理论缺少清楚性和朴素性;紧张减少模型受到批评,动力论被指责为类似于弗洛伊德的性舆论和阿德勒的自卑论;将自我系统的形成归因于重要别人赏罚的结果,忽视了孩子自己的错误认知,导致了歪曲;理论没有延伸出多少了实证研究。2-1-7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 人性观:认为人们有能力克服人格和社会缺陷的危机,从而获得成长。 人格动力 认为人由生到死是受到生理,心理,社会

25、三因素的影响。1)生理过程:力比多和性欲,强调的是自我和社会力量在人格塑造中所起的作用2)自我过程 同一性和掌握感 (个体性,整体性和整合感,一致性和连续性,社会团结性)3)社会过程,社会和文化4)身体区域和行为方式 人格发展 1口唇期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0-1岁2肛门期 自主羞愧和怀疑 1-3岁3生殖器期 积极自发和罪恶 3-6岁4潜伏期勤奋和自卑6-12岁5两性期 同一性角色混乱 12-20岁6青年期密切和疏离 20-25岁7成年期 生长和停滞 25-65 8.成熟期自我统整和希望 研究主题 自我和心理历史理论。理论应用:精神疾病及其治疗,教育和心理健康领域。 评价:奉献:拓展了精神分析理论

26、范围,一方面强调人格发展中社会和文化影响的作用,另一方面,强调健康和适应性的自我机制,是精神分析拓展到正常个体的研究;再次,把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发展阶段拓展到整个生命周期。对了历史人物的心理研究和人类学研究都颇具特色,是第一个对儿童进行游戏治疗的分析师。 缺陷 在理论立场上调和矛盾的态度,削弱了自我心理学的影响,提出的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的思辨性多与科学性。该理论轮没有得到证据的完全支持,对社会因素的重视远远不够,对社会改革和创新提出切实可操作的建议2-1-8客体关系理论 基本概念:客体关系理论是从自我心理学中衍生而来的。强调个体与别人形成关系的方式。所谓客体是指我们身体以外的人,事物或观念。

27、人格结构:客体涉及内在客体和外在客体。客体关系是自我与内在客体或者外在客体之间的互动。 人格动力:1建立关系是发展的动力2内化机制 人格发展: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最早的客体关系单元是一个共生的自我客体。 研究主题:客体关系理论非常重视自我心理学。1关系自我2自我中心人格2-1-9新精神分析共同特点:强调自我的自主性及其整合与调节功能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重大影响强调自尊心的培养和对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强调对儿童初期经验的观测与研究。 新精神分析把潜意识理论的开拓性研究推向了新的里程碑,扩展了新的理论领域,加强了相关学科的联系,丰富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发展了精神病学中心医学理论和方法。其缺陷是

28、没有脱离精神分析的理论主题,对未来社会的乌托邦式构想,理论仍具神秘色彩。2-2行为主义流派2-2-1行为主义学派产生历史背景及其评价: 社会背景: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需要;进步主义运动产物。哲学基础:实证主义;实用主义;新实在论。自然科学背景:别赫切列夫思想;巴甫洛夫学说。心理学背景:意识心理学危机;心理学发展客观化趋势;动物心理学发展是行为主义产生重要前提;行为主义的产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发展的必然规律 理论特色:实验研究取向:可研究许多被试;可合用于所有的心理机能的普遍规律;研究者可直接操纵、控制自己感爱好变量 行为主义学评价:奉献:奠定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行为治疗实用性;行为主义研究领域

29、广泛性;行为主义简洁明了。缺陷::错误将人类等同于动物;行为评估信度、效度质疑;对人格描述过于窄化;忽视人格稳定性。2-2-2华生的人格理论人性观:把人当作环境中种种刺激的反映者,其空洞有机体人性观认为人性无善恶,人格取决于其从刺激与反映间学习到的联结。人格界定:人格是一个人在反映方面的所有“资产和债务”人格是一切动作的总和或者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人格发展:华生认为人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改变的,他强调童年期人格变化的重要性。他认为改变一个人的人格的唯一方法就是改变他所处的环境。华生第一个提出异常行为是通过条件反射而习得的学者。人格研究方法:研究一个人受教育的情况、成就、业余爱好、在生

30、活情景中的情绪表现、运用各种心理测验。评价:华生批判传统心理学192023提出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史上一场重要的革命。行为主义促使心理学走上客观化道路,扩大了心理学研究领域,推动了心理学的应用。缺陷:从机械唯物论出发,全盘否认意识和本能,贬低生物和遗传的作用及脑和神经中枢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2-2-3斯金纳的人格理论 人性观:和华生观点一致,认为人性无善恶好坏之分,是中性的。人以后所获得的善或恶是行为的结果,每个人人格中所谓的意欲、倾向,素质都是习得的。 人格概念:认为人格只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而形成的一种惯性行为方式。他的人格概念突出了行为

31、特性,涉及:操作性行为与反映性行为;反映泛化(类化或概括化)和分化(辨别)。 人格结构:强调情境特殊性,比较重视外部环境中的刺激。认为个体行为是由外部刺激所引起反映,反映就是行为结构性单位。认为只要用操作性方法就可以预测和控制可被接受行为。 人格形成、改变:认为人格形成与改变的关键成分是强化,强化可以决定行为的形成、改变和消失,只要控制了强化就能达成塑造和改变行为,继而塑造和改变人格目的。强化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强化物来源: 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强化程序: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部分强化)间歇强化-分为间隔强化(固定、变动时距强化)比率强化(固定、变化比率强化)。 人格发展:强调强化程序在行

32、为获得或表现中的重要性;强调受特殊环境强化物影响的特殊反映形态。 人格异常:因素:不良强化经历导致行为缺失;有缺陷强化程序导致各种适应不良行为;线索辨别失败导致各种精神疾病;人格异常的人习得一套不适宜反映。 研究主题(强化+行为消退)解决不盼望行为合适方式是消退而不是处罚。因素是处罚不能指引对的行为。处罚要有及时性,处罚具有副作用。理论应用:行为评估,行为塑造,行为治疗。 评价:奉献:强调环境与情境变量对行为影响作用;注重实验室实验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扩展了理论应用范围。缺陷:忽视对人的内部心理过程探讨;由动物研究结论简朴推广到人类,行为治疗局限性。2-2-4多拉德和米勒人格理论 基本概念:1)

33、学习四要素:认为人格是习得的,学习有以下4元素组成A内驱力:促使有机体行动的任何一种强烈刺激。认为原始内驱力是建构人格的重要基石,是所有二级内驱力的基础和条件,二级内驱力是在原始内驱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社会文化决定B线索:决定有机体何时何地做出反映以及做出何种反映刺激,内驱力驱使行为,线索则指导行为采用适当方向。任何一种刺激是否具有内驱力性能取决于它的强度,而是否具有线索性能却取决于它的特异性。C反映:由内驱力和即时线索诱发出来的旨在减少或消除内驱力强度的行为或心理活动。D奖赏:是强化,指任何可以使得某一特定刺激或线索所引发的反映频率增长的东西。2)潜意识意义:强调潜意识对行为的决定性作用,

34、在他们看来,所谓的潜意识或压抑都是习得的,压抑是潜在的痛苦思想在进入意识之前被消退了的习得反映。 人格结构:与斯金纳一致认为反映是人格重要结构性概念,认为刺激和反映之间有联结,并且彼此形成的刺激-反映联结物。他们将刺激和反映之间形成的稳定联结成为习惯,认为人格结构大部分是由习惯或刺激-反映联结物构成,假如有机体习得这些习惯间关系就形成人格结构。 人格发展:就是习惯的习得,而这些习惯彼此又互相关联形成一种有层次的组织或重要性顺序。 人格适应:赞同精神分析冲突是适应不良的重要特性的观点,用实验方法和严谨的数学推理来进一步分析和证实。A冲突类型:接近-接近冲突(双驱冲突);回避-回避冲突(双避冲突)

35、;接近-回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接近-回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B冲突原则:越接近目的趋向正向目的的倾向越强烈;越接近目的避开负向目的的倾向越强烈;随着目的的接近避开负向目的的倾向比趋向正向目的的趋向强烈;驱力强度的增长将加强趋近或避开某一特殊目的的倾向;任何时候当两种反映竞争时较强的反映都会出现。 研究主题:挫折-袭击假说(1939年)基本观点:袭击是挫折的一种后果,袭击行为发生总是以挫折存在为先决条件。挫折到底在多大限度上能引起袭击行为:a挫折感强度b受挫折范围c遭受挫折次数d对袭击行为后果预期。模仿:是一种社会学习,这一学习过程离不开报酬与强化,但是以强化为基础。三形式:相同行为;仿同

36、-依附行为;翻版行为。理论应用:初期教育,神经症的治疗。评价:奉献:用学习原理说明心理动力过程,搭起动物学习实验和临床心理治疗的桥梁。重界定刺激、反映,加入社会文化变量和文化人类学资料,产生一种得以改变人格理论本质融合体。提出人格是习得的且对人格发展及其适应做具体说明。分析变量及各种因素,推动行为治疗进一步发展。缺陷:过度强调原始驱力在人类行为中的决定作用,相对忽视自我意识对行为的影响;过度强调受环境刺激所规范习得性行为,轻视遗传因素。2-3认知学派2-3-1凯利的个人建构主义 理论观点:人性观:凯利的人性假设是,人即科学家。他对人性的几点见解:把人当作是朝向未来的。人对环境有积极形成表征的能

37、力,而不只是被动的反映。人是自由的又是被决定的。在人格的独特性与普遍性方面,凯利采用中立的立场。 人格概念:人格的核心是建构。建构或构念,是人们用来理解世界、分析世人的观点,是人们用来对事件整理分类的一种概念,也是人们看待并控制事件的思维模式。 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是由一组独特结合的建构群所组成的复杂系统。凯利对各种建构的分类:依据建构的作用:核心建构和外围建构依据建构的通透性:可渗透建构和非渗透性建构依据建构的可变性:紧缩建构和松散建构依据建构的表达方式:言语建构和前言语建构依据建构的层次:主导建构和从属建构 基本假设与推论:基本假设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是由其预测事件的方式所引导的。在这一假设下

38、提出了11种推论结构推论:是指一个人通过对事件的反复建构来预测事件。个性推论:是指人们在事件建构上的互不相同。组织推论:是指为了顺利预测事件个体会发展出一个包含各种有序的独特的建构群二分推论:是指个人建构系统由有限的二分性建构所组成选择推论:是个人在二分建构中作出选择,是拟定建构还是扩展建构范围推论:是指一个建构只合用于预测特定范围内的事件经验推论:是指个人建构系统随着个人连续对事件所作的解释而改变调节推论:是指个人建构系统的变化会受限于该建构的通透性片段推论:是指个人可以连续使用各种不同的、不关联的建构系统共同推论:是指个人可以运用与别人相同的经验的限度,代表其心理过程与别人的心理过程相似社

39、交推论:是指人们解释别人建构系统时,就也许要在包具有那个人的社交活动中扮演角色。 人格动力:在凯利看来,人生来就是有动机的,主线不需要其他什么。凯利认为,个体碰到新的情景时,所产生的行为具有CPC循环的特性,CPC是循环过程的三个周期即详查期:人们在开始接触事物时,会谨慎的考虑各种也许性,提出各种建构反复尝试。预断期:通过尝试各种建构,选择出对情境最适合的建构。控制期:将所选择的建构付诸行动。 人格发展:凯利认为人格的发展就是建立在建构系统上的发展之上。个体的发展就是要不断提高对世界预测的准确性。 研究方法:1.角色建构测验即CRT或REP测验2.固定角色疗。研究主题:1.认知复杂性简朴性2焦

40、急与威胁。 理论评价:奉献:丰富了人格理论的认知向度;发展了有效的人格评价工具;研创了独特的认知心理疗法。缺陷:忽视了人格中的非认知因素;角色建构测验的使用局限;理论系统中的未决问题2-3-2罗特的社会认知论 理论观点:人性观:在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议题上,罗特倾向于选择自由和行动;大部分人类行为是学习的结果;对人性持乐观态度 罗特的人格理论: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的行为是机体内部的认知过程和外部强化决定的,是在社会情境中习得的。罗特认为:一种行为在特定的情况下发生的也许性,是由当事人对该项行为会引发某种强化的预期和强化物的价值共同决定的。人格结构:他提出两种类特质,也叫问题解决的类化预期:人际信

41、任和控制观。问题解决类化预期是个体在过去独特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比较持久的解决问题的预期倾向。人际信任是指个体对别人言语承诺的信赖限度。控制点也称为强化的内外控是指个体平常生活中对自己与周边世界关系的见解。 人格发展:罗特认为,人们的心理需要是习得的。习得的需要本质上是社会的,由于它的满足和强化要依赖于别人。罗特认为,人格的发展在很大限度上依赖于人际交往经验的范围、丰富性和性质。 研究方法:访谈,访谈是可以用作探查人格特质的方法。2投射测验3控制性行为测验4行为观测技术5问卷。研究主题:1控制点与归因风格2控制点与学业成就3控制点与社交行为4控制点与身心健康5控制点与职业发展6控制点与家庭教养

42、。 理论评价: 该理论既强调认知变量又考虑到动机性变量,赋予社会认知论强烈的动机色彩发明性的把两者有机结合并纳入到其理论系统内。 罗特提出的概念界定清楚且验证性强 罗特的理论对后来的社会认知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3-3班杜拉的社会认知论理论观点:人性观:认为人的行为是主客观交互的结果,形成了交互作用论。行为的外在决定因素与内在决定因素都是交互影响中的一部分,不仅各自影响行为,也会互相影响。班杜拉将环境区分为,对某种情境中的所有人都相同的潜在环境,和由个体行为所发明的实际环境。班杜拉认为大部分行为都是学来的,与先天因素作用不大,但也认为遗传影响人们所接受的强化。理论要点:班杜拉强调认知在行为获

43、得与保持中的作用,将自己的理论称为社会认知观,人格发展基于人类的学习上,补充了观测学习和替代学习:观测学习是指通过对别人行为的观测而产生学习。观测学习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有积极思考。涉及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观测不仅习得行为,也观测到行为产生的结果。这种经由观测别人行为而习得情绪反映的过程称为替代学习。 自我的作用:自我调适和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能成功表现某种行为所具有的能力的一种预期或主观评估,其来源有操作失败、替代经验、言语劝说。研究主题:自我效能、暴力行为的效仿。理论应用:人格适应、行为改变与治疗技术。评价:理论奉献:班杜拉明确区分了人类学习的两种基本过程,

44、即直接经验的学习和间接经验的学习,突破传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框架,把强化理论和信息加工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自我效能理论填补了某些认知人格学者对个体内在动机因素的忽视。以实验方法来证实其理论观点,也为其增添了信服度。理论局限:不适合解释说明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学习和复杂高难度的机能训练的过程。忽视了遗传和成熟的作用,其交互作用观有待进一步探索。2-3-4米歇尔的社会认知论理论观点:人性观与班杜拉基本一致强调人的积极性,对特质提出质疑,不主张人格特质的普遍性,认为除了情境因素和观测学习之外还需关注社会社会认知学习的个人变量。涉及:能力、编码策略和个人建构、预期、主观价值、自我调节系统和计划。米歇尔提出

45、人格的认知-情感系统理论认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正是内部稳定而有机的人格结构的反映。评价:理论以实证研究结果为基础,重视个人对行为环境的了解建构,从个人认知的内涵去了解其行为再而界定其人格,提出的认知情感系统理论将认知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并体现了理论的系统性。2-3-5社会认知论评价优点:重视实验研究,指向人类社会行为,强调认知因素,强调情境中的人格。局限性:与精神分析比社会认知论忽略或不太强调某些重要的人格功能,显得有些狭隘。许多学者批评其对个体的发展缺少系统化的注意。2-3-6认知信息解决论人性观:认知信息解决论重要是探讨人们如何组织并陈述其经验。卡弗和斯切瑞指出理解人类行为的三

46、个假设:一是了解人类行为就是要了解人们如何解决周边环境提供的信息,二是人们在其生命中要面对许多需要做决定的事项,三是人类行为本质上有其目的。原型就是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图示是一种有助于人们知觉、组织、解决并运用信息的假设性认知结构。脚本是指某一情境中一套或一系列被认为适当或合乎规定的行为。人格表征:内隐人格理论、自我图示。研究方法:出声思维方法、思维列表技术。理论应用:压力与应对,心理疾病的治疗评价:奉献:人格与认知的有机结合、研究人格的重要层面、对临床领域的重要奉献。缺陷:以电脑为理论模型的问题、忽略情绪与动机、治疗作用不明。2-3-7对认知理论的总体评价:奉献:将实验研究技术带

47、入人格研究,将人格与认知问题有机结合。缺陷:人格研究的去人格化倾向,认知理论范式缺少系统性。2-4人本主义流派2-4-1马斯洛的人格理论人性观:对人性的见解是非常乐观的,认为人天性善良,至少是中性的不是生来就坏的,但人这种天性容易受到外界克制和影响,这种天性很少会消失,即使被忽略也会不断努力发展。人格动力-需要理论,马斯洛强调人的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他把需要分为两类即基本需要也叫缺失性需要和心理需要也叫成长性需要。他最初将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后把认知和审美归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形成五层次说。需要是有层次的,是一种由低到高

48、的逐级上升的过程,呈金字塔形式排列,在满足较高层次需要前,必须先部分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高峰体验是指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后,达成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短暂的,豁达的极乐的体验,是一种趋于顶峰超越时空和自我的满足与完美的体验。理论应用:在教育中的应用:认为学生是自由的,可以自我选择、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教育应重视研究提高学生的精神生活,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条件,发展满足学生高层次需要从而达成自我实现。在管理中的应用:认为在管理中必须考虑到员工多方面的需要,不仅满足低层次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员工高级需要,有助于使公司保持持久活力。 评价:奉献,马斯洛是人本主义重要发起人,和罗杰斯一起发起了美国心理学第三思潮,把心理学的注意力集中在许数年来一直被忽略的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