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部德语译本.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9587202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经》第一部德语译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道德经》第一部德语译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德经》第一部德语译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第一部德语译本.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道德经第一部德语译本道德经第一部德语译本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德国学者所处的德意志文化圈决定他们的老子思想研究具备独特的问题视角和精神内涵,老子思想的客观载体道德经之德文译本成为沟通德中思想交流的重要媒介。史陶斯1870年翻译并做注的道德经是学界公认的最早和最佳的德文译本,本文以该德文译本作为研究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其他德译本以及德中两国老子思想研究者的研读经验,以“道”这一概念的翻译为例具体剖析了史陶斯译本的特点及翻译中的难点。立足19世纪末期的时代前沿,史陶斯这部开创性的中国古典思想译著为德国社会、尤其是“一战”后迷茫的德国人带来慰藉精神的一剂良药。 关键词:史陶斯;道德经德译本; “道

2、” 自16、17世纪跟随传教士远渡重洋,老子及道德经便逐渐走进了西方的学术视野中。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当今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之外便是道德经了。在崇尚哲学思辨精神的德国,老子思想更是引发了持续的研究热潮。迄今为止,仅在德语国家就已有100多个不同版本的道德经译本,研究老子思想的相关著作也多达上千部。尽管在传入欧洲的最初二、三百年间,老子思想研究仅限于学者与文人圈之内,如今却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几乎每三个德国家庭就拥有一本道德经,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成为引领欧洲、尤其是德国大众精神取向的另一座灯塔。 德国汉学家顾彬(Wolfgang Kubin)在参加凤凰卫视访谈

3、节目时也讲到,除了孔子之外,老子和庄子在德国的地位都非常高。顾彬特别提及,老子思想影响了20世纪的德国哲学,更影响着20世纪的德国文学,没有德文版的道德经,德国可能不会出现阿尔弗雷德德布林(Alfred Dblin,18781957)。因为老子的道德经,德布林创作了德国首部现代小说王伦三跳(Die drei Sprunge des Wang-Lun)1。 德国学者所处的德意志文化圈决定他们的老子思想研究具备独特的问题视角和精神内涵,老子思想中蕴含的辩证法、人生哲学与处世态度为德国学者带来很多启迪,这种对异质文化的分析实际上也为德国人重新审视自我、理解自我寻找了新的途径。此外,道德经精悍简练的语

4、言和深邃悠远的意蕴能够创造无限想象与阐释的可能性,这种“自由地阐发”是老子思想令德国人着迷的缘由之一。 1.较早对老子思想进行哲学诠释的德国学者包括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谢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von Schelling,17751854)、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等。20世纪存在主义大师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1969)和海德格尔(Ma

5、rtin Heidegger,18891976)也曾深入研究老子思想。事实上,大多数德国学者对道德经的研究并非出自严格意义上的汉学兴趣,中国古典思想只是一面映照自我精神的鏡子。许多德国学者并不懂汉语,德汉两种语言的障碍是必须逾越的首要困难,因此,道德经的德文译本对他们来说是研究老子思想的重要基础资料。雅斯贝尔斯在大哲学家(Die groen Philosophen)一书中谈到自己在研究老子思想时对道德经德语译文的切身体会2: 译文毕竟不像使用自己的语言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透过含混不清、雾气腾腾或过于直接让人领悟的中间媒介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况且,单音节的汉语语言以及汉语文字的特征,对于我们来说

6、都是极为陌生的,因此不是汉学家的人是不可能确定其确切性的。(参阅:如哈克曼) 翻译不仅是两种或几种语言之间的转化,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互动,译文最基本的作用是实现思想的传递与理解,深入传达原文的内在意蕴则是译者的更高追求。然而这一点很难完全实现,原文和译文之间总有隔层纱之感:原文是不朽的,译文却不是永恒的。尤其是德语与汉语这两种完全属于不同语系的语言之翻译,需要逾越的困难自然更多,汉字特殊的造型结构、汉语单音节的语音系统、汉语灵活多样的语法构成等对母语为德语的人来说都是陌生而新奇的。德国非汉学家的研究者获取关于中国的知识必须借助这些有时看起来“含混不清”的汉译德的二手文献资料,准确清晰的德语

7、译文作为沟通中德文化的中间媒介,具有举足轻重的桥梁作用。 第一部道德经德译本是由德国学者普兰克内尔(Reinhold von Plaenckner)和史陶斯(Victor von Strauss,18081899)于1870年在莱比锡分别出版的道德经:通向德行之路(Lao-tse Tao-te-king, Der weg zur Tugend)和老子:道德经(LAO-TSES TAO TE KING)3,之后陆续出现了格利尔(Julius Grill,18401930)1910年的德译本以及卫礼贤(Richard Wilhelm,18731930)1915年的德译本等。至今道德经德译本已多达1

8、00多种,大多数译者不仅翻译道德经原文,还依照自己的理解加上注释及补充,不同译者经过再创造再加工之后所翻译的道德经更蕴含了不同的思想内涵及哲学精神。如此“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译本为德国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雅斯贝尔斯在研究道德经时建议“对于那些不是汉学家的人来讲,对这本书的研究只能通过为数众多的译本及评注加以比较来进行”4,他还规劝大家,“只读唯一的一种译本是不可取的做法”5,博采众长才是严谨治学应有之态度。 道德经德译本的翻译质量不仅取决于译者的汉语及德语水平、哲学背景及知识体系、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理解把握能力、翻译的时代与环境等,译者所使用的道德经原始中文注释版本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多数

9、情况下,译者并不是直接翻译道德经原文,而是借助某种注释本来阐释理解,道德经的汉代河上公注、西汉王弼注、南宋范应元注等不同的注释版本都蕴含着注释者自己对老子思想的理解,再经德语译者转译,有时甚至出现在理解基本概念时南辕北辙的偏差。雅斯贝尔斯在大哲学家一书中列举了德语译本在道德经第六章出现意义偏差的典型例子6: 各译本在意义上有时偏差非常之大最典型的例子在第六章,在哥罗特7的译本中所论及的是调节呼吸,而其他译本所谈到的则是宇宙之根源、“谷神”、“玄母”;此外(史陶斯)依据列子的说法,这整个一章是老子从一部古老的、他手头就有的著作中摘录下来的,就像老子平时常常从诗歌中摘引诗句一样。 道德经第六章原文

10、为“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8大多数中国传统阐释都将“玄牝”理解为“玄妙的母体和母性”、“生养宇宙的道”等。“玄牝”一词原本就是不好翻译的,在德语语境之中便更是难上加难,这些难以解释的词可以在注释中去了解。 2.维克多冯史陶斯(Viktor von Strauss,18091899)所翻译和评注的道德经是目前学界公认的最早及最有价值的德文译本,该译本采用的中文原典是西汉河上公本,史陶斯为西方介绍河上公之第一人。自1870年初版之后,史陶斯的译本已再版11次之多,足见其广泛的影响性和受欢迎程度。1987年在苏黎世发行的第八版的引言和前言是由美国学者唐恩(W

11、.Y.Tonn)执笔的。唐恩认为“鉴于我们时代对中国伟大的文化和思想的非常大的兴趣”重新出版是适宜的。在世界文学、尤其是古老精深的中国文学领域,史陶斯的翻译工作是开创性的壮举,由于他伯乐似的独到眼光才使道德经 能够以德语形式展现在欧洲读者眼前。 史陶斯为何在19世纪70年代将翻译视野投向中国古典哲学经典道德经?他与道德经有哪些渊源?他在翻译过程中使用怎样的策略和方法?学界对他的译本作何评价?伴随这些问题意识,一位富有研究热情和求索精神的译者形象呈现在人们眼前。 史陶斯不仅是位政治家,更是优秀的神学家、翻译家和诗人。他出生于德国,曾先后在埃尔朗根(Erlangen)、波恩(Bonn)和哥廷根(G

12、ttigen)大学攻读法律本科,1832年加入政府部门工作后他很快与Albertine von Torney 结婚,1864年史陶斯将妻子的姓Torney加在自己名字之后Victor von Strauss und Torney。史陶斯自1836年起开始系统学习完整的神学课程,并逐渐由自由派转向保守党的阵营,他在1848年大革命中成为Schaumburg-Lippe9的保守党领袖。1851年史陶斯被授予奥地利贵族头衔。但由于1866年投票支持反对普鲁士政权,他不得不辞职终结自己的政治生涯。1869年史陶斯移居埃尔朗根,1872年迁至德累斯顿(Dresden),被授予德累斯顿“荣誉公民”称号,1

13、882年他在莱比锡(Leipzig)获得神学博士学位。 整个欧洲世界在经历1848年大革命之后进入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期,德意志也逐步走向统一的民族国家之路,过去遥远的远东地区不再是停留在欧洲人想象中的幻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已融入欧洲发展的一部分,这样的社会背景要求欧洲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知识。据史陶斯回忆,与翻译家、出版家Louise zu Stolberg-Stolberg10伯爵夫人 (17991875)的通信是激发自己研究中文原典道德经最初动因,正是在这位伯爵夫人的启发、鼓勵及帮助下,他才有勇气和毅力坚持完成道德经的译介,在艰辛的翻译过程中更为老

14、子思想的魅力深深吸引和折服。11史陶斯的道德经译本于1870年在莱比锡出版,其时他已隐退生活在埃尔朗根,不再参与任何政治活动,自然也便有了静下心来钻研学术的时间与心境。 史陶斯在1870年5月27日写作的道德经德译本序言中首先分析了欧洲人研究中国古典思想的背景12,诸如莱布尼茨、黑格尔、谢林等这些著名思想家对中国的关注并非是毫无缘由的。研究者最大的兴趣在于,作为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东方大国,中国是如何从古代开始就能够隔绝外来世界的影响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甚至封闭保守的一套思想体系?欧洲新发展的语言学已经意识到中国思想的重要性,语言学家试图从汉字构造中认识人类最古老语言的构造模式。如果这种观点合理

15、,那么中国古典思想古籍也应该对人类哲学、宗教、法律、习俗等有举足轻重的意义。13欧洲学者认为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蕴含着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在公元前那段古老的时代,封闭保守的中国何以能够创造灿烂的思想文明?中国是如何在公元前便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国古典哲学为何产生了极其丰富的思想成果,例如诸子百家等?如果这些发生在现今,人们还是必须追溯至古老中国的历史发展。 尽管译介工作存在缺乏规划、选题片面、翻译书目数量少等不足,但英国与法国的汉学家很早就致力于为本国翻译中国古典哲学经典,德国则略显滞后。因此,史陶斯在翻译过程中主要参考的是与自己同时代、最富盛名的法国汉学家儒莲(Stan

16、islas Julien,17971873)于1824年出版道德经法文全译本。14史陶斯建议,不仅是对汉学感兴趣的学者应该研究中国古典思想,哲学、宗教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也应该关注这些知识。15汉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在跨语言跨文化及跨学科的基础上,多种思想文化才能相辅相成、融会贯通,汉学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3.史陶斯一直深信,即使缺乏深厚的中国古典宗教与哲学的知识底蕴,自己也能够理解道德经在最基本层面所传达的含义,因为他具备另一种资源和优势使得中国古典思想在欧洲世界产生全新的闪光点。史陶斯坦言,由于汉语与德语及欧洲语言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道德经的翻译困难尤为突出。16尽管过程艰辛,史陶斯

17、的德译本还是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勃罗克豪斯百科辞典(Brockhaus Enzyklopdie)将其称之为道德经的最佳德译本,雅斯贝尔斯也根据自己研读的切身体验对这部道德经译本大加赞誉17: 研习的基础乃是由史陶斯翻译并作注的老子道德经。史陶斯所作的注释在于把读者引向翻译中的难点问题,中文原句的意义以及词句的多种含义。此外,他受过传统的德国哲学训练,因此他的阐释透彻、审慎,有时也带点奇怪的哲学味道。即便是译文晦涩难懂,也会在注释中找到他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在使用这一杰出译本同时,我还参照了其他新出的一些译本。在发现这些新译本跟史陶斯的译本有偏差时,在读史氏的注释,真是令人信服不已,他会告诉你他之所以这么译的理由,并且他常常事先就能认识到后来才出现的异议。史陶斯这本乍读起来令人费解的译本,也许正因为此才是最好的译本。这一译本不易读懂,需要借助于注释的帮助才能理解那简短、含蓄的背后所隐藏的真意。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