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市南塬唐墓发掘简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固原市南塬唐墓发掘简报.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古与文物2 0 0 7 年第5 期 宁夏固原市南塬唐墓发掘简报 宁夏文物考古研 究所 固原 市原 州区文管所 为配合 银 ( 川 )一一 武 ( 汉 )高速公路 同 (心 )一 一 沿 (川 子 )同原 段 施 T 建 设 , 2 0 0 3 年 1 1 1 2 月 及2 0 0 4 年34 月 间 ,宁夏文 物 考古研究所 在固原 市原 州区文管所 的配合 下 , 对 同原市南塬开发 区一带 的路 基沿线进行 了钻 探 ,面积3 万多平方米 ( 图一 )。在市农校 西约 4 0 0 米处 的路基地段 ,先后共发掘墓葬4 3 座 。其 中东汉砖室墓2 座 ,北 朝及 隋墓7 座 ,中小型唐
2、墓3 4 座 ( 其 中唐砖室墓2 座 )。该墓地西南 的小 马庄 、王涝坝一带 即为隋唐史 氏及梁氏墓地 。 墓 葬群所处湿 陷性 黄土地带 ,地势 为东北 高 、西南 底的丘状坡地 ,地层堆积分 三层 : 层 :深灰色黄土耕土层 ,厚约0 2 00 3 5 米 。 层 :棕褐色黄土层 ,厚0 3 50 8 5 米 ,土质较松 软 ,内含少量植物根 系 ,包 含遗物较少 ,仅有 个别墓葬 的地层有少量 的宋代瓷片 。原始黄 土生土层 :土色呈浅黄 色 ,土质较软 。墓道开 口即在该层 面上 。现将此 次发 掘墓葬形制保存 较好 ,且 出土遗 物相 对较 多 的唐墓 M1 、M9 、 M1 5
3、 、M2 9 、M3 6 简报如下。 一、2 0 0 3 GNM1 ( 一 )墓葬形制 M1 为穹窿顶单 室土洞墓 ,平面形状呈 “ 刀 把 ”形 ,坐北朝南 ,由斜坡式墓道 、过洞 、天 井 、甬道 、墓室五部 分组成 。 以墓道 中线 为基 轴 ,墓向1 6 5 。 ,墓全长1 2 2 0 米 ( 图二 )。 墓道开 口于 层下 ,平 面形 状长 方形 ,由 斜坡 和台 阶及 甬道 前 的一 段长 1 1 0 米 的平 地组 成 ,台阶共五级 ,斜坡从入 口处 开始至过洞结 束,斜坡长6 2 0 米,坡度1 4 。 墓道开 口长8 7 5 米 ,南端入 口处宽0 7 8 、北 端开 口宽0
4、 6 6 ,底宽0 7 8 0 6 6 米 。 过 洞 位 于墓 道 与天 井 之 间 ,为 土 洞拱 形 顶 ,东 西 宽 0 5 8 、南 北 长0 4 0 、底 距 洞 顶 高 1 8 02 2 8 米 。 天井 位 于过 洞 与 甬道 之 问 ,平 面呈 长 方 形 ,南北长1 9 5 、东西宽0 6 5 、深3 1 4 米 。 甬道连接 了天井和墓 室 ,为土洞拱形 顶 , 东 西宽0 5 8 、进深0 8 0 、高 1 5 5 米 。与墓室地面 平 。 墓 门用 土 坯 封 堵 ,系 以 土坯 顺 向平 铺 而 成 ,所 用绝大多数为残块 ,完整者少 。土坯残 长0 2 30 3
5、0 米 、宽 0 1 40 2 3 、厚0 0 7 米 。封 门宽0 6 0 、厚 0 2 40 3 5 米 ,封砌 高度 1 1 0 米 。 封门土坯现存9 层 ,未封砌到顶部 。 墓 室 平 面 略呈 梯 形 ,东 、西 两 壁南 北 长 2 6 6 、南壁东西宽1 9 0 米 、北壁东西 宽1 5 7 米 。 四壁较直 ,残 高1 5 0 米 。墓底 为平底 ,距地表 4 2 0 米 。墓 门居于南壁偏东处 ,东西宽0 5 8 、高 图一 固原南塬 隋唐墓 地示 意 图 31 维普资讯 http:/ 图二Ml 平剖 面图 ( 1 1 0 0) 1 陶盏 2 马俑 臀部 3 、7 武士俑4
6、 陶罐 5 、l 0 残漆盘 6 兽面镇墓兽 8 人 面镇 1 1 跪拜 俑 1 3 、1 4 铜 钱 1 5 驼 俑踏 板1 6 马俑 踏板1 7 驼 俑头1 8 马俑 头 1 5 4 米 。墓 顶 已 坍 塌 , 高 度 不 明。 因该 墓 盗 扰 严 重 ,棺 木 痕迹 难 以辨 明 。墓 内 人 骨 已 不 在 原 位 ,根 据 其它 多 座 墓 葬 的埋 葬 方 式 ,人 骨应 呈 头 南 足 北状 ,死 者 为 男 性 , 年 龄 3 5 4 0 岁 。 (二) 出 土 遗物 墓 内 出 土 遗 物 大 多分 布 在墓 室 东半 部 ,有 陶 俑7件 。其 中武 士 俑 2件 、镇
7、 墓 兽 2件 、跪 拜 俑 1 件 、驼俑 、马俑 各 1 件 , 陶 罐 1 件 ,铜 钱 3枚 以 及漆器等 。 32 图三武 士俑 、天王 俑1 M1: 3 2 M3 6: 2 维普资讯 http:/ (1 )陶 罐 l件 ( M1: 4)。位 于墓 门 处 , 泥 质 灰 陶 , 侈 口 , 方 唇 , 平 沿 微 凹 ,短 颈 ,溜 肩 ,鼓 腹 , 小 平 底 。 口 径 1 4 6 、底 径 1 0 1 、通 高 3 6 8 厘 米( 图 四 , 1 )。 ( 2)陶盏 1件 ( M1:1 )。出土在 墓 室 西 南 角 , 泥 质 灰 2 3 图 四出土 遗物 1 陶罐 (
8、M1: 4) 2 陶罐 ( M3 6: 4) 3 陶 马头 ( M1: 1 8) 陶 ,尖唇 ,饼足 ,斜腹小平 底 , 口径 1 1 5 、底 径4 、高3 7 厘米 ( 图一 0,1 )。 ( 3)武士俑2 件 ( M1 : 3 、M1: 7)。基 本相 同,其 中一件完整 ,另一件残缺右腿 。 标 本M1: 7 ,武士 矗立在 平踏 板上 ,通 高 6 7 厘米 。武士俑 头戴兜鍪 ,身着 明光铠 ,兜 鍪 顶部 有独 角 ,独 角 的顶 端 塑一 右 手臂 直 立 高 举 ,手心 向前。 圆脸无须 ,怒 目圆睁 ,长眉紧 蹙 。颈部 围着项护 ,两肩至两臂 有披 膊 ,两臂 弯 曲 ,
9、左 右手 握 拳 并 向 前 伸 出 , 两 拳 中 心 有 孔 ,原 来 似 乎是 握 着 某 种武 器 ,现 在 已失 。武 士俑 的胸 甲从 中 间分 为 左 右 两 部 分 。两 侧 皆 圆 形胸 甲 ,胸 甲用 上 部 的 带 扣 来 固定 ,胸 甲 的 中 央与 颈 部 的项 护 纵 延 下 来 的 甲带相 连 , 甲带 又 与胸 甲下部 的横 带 在一 圆环 上 相交 叉 , 甲带直 延 展 到腰 带 的部 位 , 甲 下 饰 流 苏 。背 面 缠有 横 带 和腰 带 ,腰 带 以下 为 战袍 ,共 有 三 层 , 中层 比外 侧 长 ,最 内层 的一 直 延 至 膝 盖部 位
10、。足 登 靴 ,两腿 直 立 ,脚踩 踏 板 武士俑 面部及 上身通体施 赭石色 ,面部用 墨 描成麻 点纹 。粉面红唇 ,腰带 以下绘 方格状 甲片纹 ( 图五 ,2 ;封底 )。 标本M1: 3 与M1: 7 造型基 本相同 ,残缺右 腿 ,身高为5 9 厘 米 。所不 同的地方是头顶 塑左 手臂 ,直立高举 ,手心 向后 ,手臂稍偏 向左侧 ( 图五 ,1 ; 图三 ,1 )。 ( 4)镇 墓兽2 件 ,有人 面镇墓兽和兽面镇 墓兽两种。 k : : = : 一 i 图五武士 俑1 M1: 3 2 Ml: 7 ( 1 7) 33 一 如 = = 一 维普资讯 http:/ 3 4 3 2
11、 图六镇墓 兽 上 :兽面镇 墓兽 ( M1: 6) 下 :人 面镇 兽 ( M1: 8) 4 维普资讯 http:/ 图七镇 墓兽 ( 1 6) 1 人面 镇墓 兽 ( M1: 8) 2 兽面镇 墓兽 ( M1: 6 ) 人面镇墓兽 ( M1: 8 ) 后无尾 ,其头戴兜 鍪 ,耳部外 翻 ,作 踞蹲状 ,前足直立 ,足 为三 趾 ,头生五角 。头顶贴 塑左臂及手 的造 型 ,握 拳上举 ,手心 向后 ,其两 侧各有两个 向上弯 曲 的角 。圆脸 ,双 目圆睁 。通 高4 0 厘米 ( 图七 , 1 ;图六 ,下 )。人面镇墓兽 的兜鍪及后背施赭 石色 ,然后用墨点 画麻 点纹 。脸部及前胸
12、涂 白 色 ,再在脸部用 墨点成麻 点纹 ,口部涂红 ,唇 下用 墨画一撮小胡 须 ,眉 弓和眼球涂黑色 。前 肢上部两侧用墨 画出向后斜 向的数道鬃 毛 ,正 面用 墨色画成长椭 圆形 的 甲片状 ,足爪尖端涂 黑色圆点纹。 兽面镇墓兽 ( M1: 6) 除去 兽 面这一点外 ,基本 与前述 人面 镇墓兽 相 同。为蹲坐状 ,两肩 有 贴塑 的鬃毛 ,头生五 角 ,头顶 部 贴塑左 手臂 的造 型 ,握 拳上举 , 手心 向后 。其两 侧有两 个 向上 弯 曲的尖 状角 ,面部朝 向正前方 , 大嘴微 闭 ,门牙 和獠牙突 出 口 外 。两 目圆睁 ,眼球 圆鼓外 凸 , 眉 弓用泥条贴 塑
13、 的较 为高 突 ,鼻 面较大与吻部平齐似猪嘴猴脸 。 眼睛凝 视前方 ,下 巴有 三道 泥塑 2 的长胡 须 。体 部 通 高3 9 5 厘 米 (图七 ,2 ;图 六 ,上 )。兽 面镇墓 兽的后背及头部用墨点 画 有稀疏 的圆点纹 ,眉 毛用墨点画三个 圆点 ,鼻 梁上画一横线 ,眼球 为黑色 ,脸部两侧用墨 画 出数道 向后斜 向的鬃 毛 。前肢上部两侧用墨勾 画 向后斜 向的数道鬃 毛 ,其正面用墨勾 画长条 纹 ,三趾爪的足尖用墨涂 圆点。 ( 5)跪拜 俑 ( M1:1 1 ) l 件 。跪拜 俑 出 土位置在墓室东部 ,位于兽 面镇墓兽之后 。其 头戴黑色幞头 ,身穿长袖袍 ,
14、腰束带。双臂双 膝着地 ,脸 面朝 向左侧 ,右耳对地作伏 听状 。 长2 9 、高1 3 厘 米 ( 图八 ;图九 ,2)。 图八跪拜俑 ( M1:1 1 ) 35 维普资讯 http:/ 1 图九 1 驼俑头 ( M1: 1 7) 2 2 跪 拜俑 ( M1: 1 1 ) ( 皆1 6) ( 6)驼俑 ( M1: 1 7) 1 件 。 残存 头颈 部,其余均为碎片,有平踏板 ,不可复原。残 高2 2 厘米 ( 图九 ,1 )。 ( 7)马俑 ( M1:1 8 ) 1 件 。 残存头及 臀部 ,有 平踏板 ,不 可复原 。头残 长1 5 5 厘米 ( 图四,3)。 (8 )铜 钱 3枚 。
15、均 为“ 开 元 通 宝 ” ( M1:1 4 一 ),钱径2 4 5 厘米 ( 图一一 , 1 ) 。 另有残漆盘 2件及铁皮残块 。 二 、20 0 3 GNM9 ( 一 )墓葬形制 M 9为 穹 窿顶 单 室 土 洞 墓 。 平 面 形 状 呈 “ 刀把”形 ,坐北 朝南 。 由斜坡式墓 道 、2个 36 图一 0出土遗物 ( 1 2) 1 陶盏 ( M1: 1 ) 2 铜合 页 ( M9: 2) 过洞 、2 个天井 、甬道和墓室五部分组成 。墓向 1 6 8 。 ,墓全长1 1 9 0 米 ( 图一二 )。 墓道开 口于层下 ,距地表0 7 5O 9 3 米 , 平 面形 状 呈长 方
16、形 ,口小 底 大 ,南 北水 平 长 8 3 米 。墓道 上 口南 端宽0 6 0 、北 端宽0 4 5 、墓 道底宽0 6 5 米 。斜坡墓道坡度 为1 32 8 。 两个 过洞 。第一 过洞 ,位 于墓道与第一 天 井之 间,为土洞拱形顶 。南北长0 9 、顶高1 3 、 上 窄下宽0 7O 7 5 米 。第二 过洞 ,位 于第一 天 井 与 第 二 天 井 之 间 ,南 北 长 O 9 4 、 宽 O 5 O O 7 O 米 。 两个 天井 。第一 天井 ,位 于第 一过洞和第 二过洞之 间 ,平面呈长方形 ,南北长1 3 、上 口 2 4 一 5 6 7 图一一 “ 开 元通 宝”拓
17、本 ( 原大) 1 M1:1 4 一 2 M9: 5 3 M1 5: 2 一 4 M1 5: 2 一 5 M2 9:1 一 正 背6 M2 9:1 一 7 M2 9: 2 维普资讯 http:/ 图一 二M9 平剖 面图 ( 约 1 9 0)1 铜镜2 - 4 铜 合页5 铜 钱 东西宽0 5 0 0 5 3 、底宽0 7 5 米。第二天井 ,位 于第二过洞和甬道之间,南北长1 6 3 、上口宽 0 4 7 、底宽0 7 1 0 6 5 米 。底 呈斜坡状。 甬道位 于第 二天井与 墓室之 间 ,为土洞拱 形顶 ,南北长0 7 5 、宽0 6 5 、高1 4 5 米 。 封 门土坯墙位 于第二
18、 天井与 甬道之 间 ,封 门宽0 6 5 、高0 9 1 、厚0 5 7 米。封门土坯墙分为 内外两排 ,外侧土坯共有7 层,土坯大多已残, 完整者 为0 3 5 X 0 2 0 X 0 O 8 一O 1 O 米 ( 参 见 图一 二 )。 墓 室平 面 略呈 梯 形 。东 壁 和西 壁 分 别 长 2 。8 O 、南壁宽1 8 3 、北壁宽1 5 0 、墓室四壁残高 1 3 0 米左右。墓室东壁与甬道 、墓道东壁平齐 在一 条直线上 。墓底距地 表4 1 0 米 ,墓 顶 已塌 落。在靠近北壁上部发现一圆形盗洞。 在墓 室西侧放 置木棺一具 ,木棺南北 向 , 已朽成灰状。骨架扰乱严重 ,
19、尚能看出棺内两 具人骨为头南足北仰身直肢的夫妇合葬墓。木 棺底板长2 2 6 、棺头宽0 9 4 、棺尾宽0 7 5 、板厚 0 0 2 0 0 3 、残存高度0 。 1 1 米。由于木棺紧靠墓 室西壁放置,据木棺痕迹测棺头高0 9 9 、棺尾 高0 9 2 、棺长2 3 米 ,棺内西侧人骨为女性,年 龄3 O 3 5 岁,东侧男性死者年龄在5 O 6 O 岁 。 ( 二 )出土遗物 由于该墓早年被盗 ,墓内出土遗物仅有铜 镜一面 ,铜合页三件,以及 “ 开元通宝”等。 ( 1 )铜镜1 面 ( M9:1 )。出土在墓室南 部的棺头东侧。为仿汉规矩纹铜镜,八瓣葵花 形 ,圆钮 ,四叶纹钮 座
20、,座外双线方栏 ,栏 内 钮侧有两小乳钉 ,栏外为八乳规矩纹间列鸟 纹 。外 围两组双 弦间以横齿 纹 ,宽缘上饰一周 锯齿 纹 和一 周 双 线波 折 纹 ,间以一 道 弦 纹相 隔。铜镜合金成分含锡比例较大,呈银 白色, 径 1 0 9 、缘 厚0 4 、缘 宽 1 8 厘 米 ( 图 一 三 ,封 三 ,下 )。 ( 2 )铜合页3 件 ( M 9: 2 4 ),出土在 墓 室东侧 ,合页两端正面呈 椭圆如意形 ,中间 图一三铜 镜拓本 (1 2) 37 ( = 国 维普资讯 http:/ 转轴为铁质 ,可以转动 ,背面铜片为半椭圆 形 ,用三个铜铆钉铆制而成 。长4 8 、宽2 5 、
21、厚 0 9 厘米 ( 图一 o,2)。 ( 3)铜 钱1 枚 ( M9: 5),为 “ 开元 通 宝 ”,出土在棺 内死者盆骨位。径2 5 厘米 ( 图 一一,2 )。 三 、20 0 3 GNM 1 5 ( 一 )墓葬形制 M1 5 平 面形状 呈 “ 刀把 ”形 ,坐北朝 南 , 由墓道 、甬道 、墓室三部分组成 ,墓 向1 6 5 。 , 墓全长6 7 0 米 ( 图一 四 )。 墓道开 口在层下 ,距地表 1 1 1 米。南宽 北窄 ,南北水平长4 4 0 米。南端入 口处宽0 9 4、 北端宽0 8 0 、深 1 6 5 米 。墓道前半部为斜坡 ,坡 度2 5 。 ,后 部是 沿斜
22、坡 陡直 下挖深0 6 0 米 后一 段1 8 O 米长的平地连接甬道 。 甬道 为 土 洞 拱 形 顶 ,东 西 宽 0 8 0 、进 深 0 4 0 、高0 7 6 米。 封 门 土 坯 墙 东 西 宽 0 8 0 、 残 高 0 2 0 、 厚 0 5 4 米。从残存土坯来看 ,封 门是用长0 3 5 、宽 0 1 5 、厚0 0 6 米的土坯砌置而成。 墓室平 面形状 近南北长方形 ,东壁南北 长 1 8 O 、西 壁南北长2 0 、南 壁东西 宽 1 3 7 、北 壁 东西宽 1 3 0 米 。墓 门开在墓 室南壁 东侧 ,东西 宽0 8 0 米。墓室东 壁基本 与墓 道东壁 平直在
23、一 条直线上。在墓室西侧有与墓室南北 同长 的生 土棺床 ,棺床南端宽0 6 5 、北端宽0 6 9 、棺床高 于墓室地 面0 5 0 米 。墓底 为平 底 ,低 于 甬道底 部0 4 0 米 。在 棺 床 与墓 室东 壁 之 间保 留有 夹 道 ,夹道 是用于摆放 随葬品的 ,夹道 ( 墓室地 -38 面 )东西宽0 6 50 5 0 米。墓室 四壁较直 ,残存 高度为0 9 8 、底距地表3 1 5 米 。墓顶已坍塌 ,结 构及高度不 明,从墓室平 面形状看 ,可能 为洞 室结构 的拱形顶 。 棺 床位于墓 室西壁下 ,在棺床 之上清理 出 骨架1 具。因该墓盗扰严重 ,人骨散乱 , 但尚
24、能 看出为头南足北 的仰身直肢葬 ,死者为女性 , 年龄在1 5 1 8 2 : 间 。 ( 二 )出土遗物 由于该墓早年被盗 ,随葬 品所剩无 几 ,仅 出土有 2枚铜钱 ( 开元通宝 )和1 枚波斯银 币以 及 陶罐残 片等。 (1 )铜钱 ( M1 5: 2 一 ) 2 枚 。出土 在人骨腰部 ,均为 “ 开元通宝”。M1 5: 2 , 钱 径2 3 5 厘米 。M1 5: 2 ,钱 径2 3 5 厘米 (图 一一,3 、4)。 (2)波 斯 萨 珊 卑 路 斯 银 币 (M1 5:1 ) 1 枚 。出土在人骨胸部。银币面呈黑灰色 ,外轮 廓不甚规则 ,银币正反两面主体图案的外周环 绕
25、以联珠纹 ,圈框 已磨蚀 近似弦纹。银 币正面 是 王者 头冠 像 ,不 甚 清 晰 ,面 向右 ,鼻挺 眼 圆,头像后 面由小 圆点组成如梅花 的飘 带似 由 肩部 出来 ,王冠 中间为雉堞形饰 物。冠 顶为一 新月抱托一 圆球 ,圆球叠压 于外周联珠纹 圈框 上 ,冠前有一新月 ,冠 的底部有联珠球 一列。 由王像左 边下角开始 的钵罗婆字母 的波斯铭文 已模糊不 清 。背面图案的 中央是琐罗亚斯德教 的祭 火坛 ,祭坛 底 座 为三 级 台座 ,中心 柱较 细 ,有条 带在柱的西侧 ,柱顶部三层逐层外展 扩大构成 坛面 ;坛上火焰 以椭 圆形小点 四层共 十粒堆积 呈三角状 ,火焰纹右侧
26、一月纹 ,左侧 一五角星纹 ,互相对称 ,祭坛两侧各有祭 司一 图一四M1 5 平 剖面图 (1 5 0) 维普资讯 http:/ 图一五M 2 9 平剖面图 ( 1 6 0 ) 1 铜钱 ( M 2 9: 1 一 ) 2 铜钱 ( M 2 9: 2 ) 人 ,相对侍立 ,双腿似 以连珠缀 成。祭司头部 与双臂不甚 明晰 。竖立 的椭 圆形冠 帽饰 顶 出联 珠纹圈框之外。右侧祭司身后的铸币地点的古 波斯钵罗婆纹和左侧祭司身后的纪年铭文虽有 字母 ,但 已模糊不清 ,己不 能辨认 ,边 缘最大 空 白处 穿透有 径 1 毫 米 的一 个孔 眼 。银币直 径 2 5 52 8 、 厚 0 4 毫
27、 米 , 重 3 0 7 克 (封 三 , 上 )。 四 、2 0 0 3 GNM29 ( 一 )墓葬形制 M 2 9 平 面形状 呈 “ 刀把 ”形 ,坐北 朝南 , 由墓道 、墓室两部分组成 。墓向1 6 0 。 ,墓总长 7 8 米 ( 图一五 )。 墓道位 于墓室南侧 ,开 口于层 下 ,距 地 表1 1 2 米 。平 面形状 呈长方形 。墓 道上 口水 平 长5 2 、宽 0 6 00 6 7 、深 2 9 米 ,底 呈 斜 坡 状 ,坡度2 7 。 ,墓道底距地表深4 0 7 米。 墓室位 于墓道北侧 ,平面略呈梯 形 。东壁 长2 2 2 、西壁长 1 9 4 、南壁宽1 3 、
28、北壁宽 1 米 。 四壁较直 ,残高0 71 4 5 米 。墓 门开在墓室南 壁偏东 处 ,宽0 6 0 米 。墓 室东壁 与墓道 东壁连 成一线 ,墓底距地表4 1 米 。 墓室西半部 有两具人 骨架 ,均被 盗扰 ,两 具人头骨 已被移置 到墓 室的东北角 ,根据遗存 迹象来看 ,尚能辨明是头南足北仰身直肢的双 人合葬墓。在墓室内发现有少量的棺钉出土 , 墓 内原有木棺现 已朽 ,朽木 痕迹 散乱 。墓室东 北角 的北侧 头骨为男性 ,年 龄在3 04 0 岁 ,女 性死者年龄在3 0 岁左右 。此墓的合葬者经人骨 鉴定均为自种人 。 ( 二 )出土遗物 铜钱3 枚。均 “ 开元通宝”,M
29、 2 9: 1 一 ,钱径2 5 厘米 ;M 2 9: 2 ,钱径2 4 厘米 ( 图 一一,57)。 五 、2 0 0 4GNM3 6 ( 一 )墓葬形制及结构 M3 6 为 穹 窿 顶 单 室 土 洞 墓 ,平 面 形 状 呈 “ 刀把 ”形 ,坐 北朝 南 , 由墓 道 、过 洞 、天 井 、甬道 、墓室五部分组成 。墓 向1 6 5 。 ,墓 总 长1 7 米 ( 图一六 )。 墓道开 口在层下 ,距地表深1 2 0 米。南北 水 平 长 1 3 2 0 、宽 0 6 0 米 。底 呈 斜 坡 状 ,坡 度 1 3 度 。 在距墓道南端3 米处的墓道西壁 ,有 向内掏 挖 的壁 龛 。
30、其平 面呈长方形 ,南北 宽 1 、进深 1 0 4 、高0 8 0 米。龛内殉葬羊一只,羊骨完整, 摆放 自然 ,头 向东 ,左侧 横卧在壁龛 中。应为 埋葬死者后 ,杀生殉葬作为祭奠 。 过洞有2 个 ,第一过洞 ,位于墓道与第一天 井之间,平面长0 8 4 米 ,为土洞拱形顶 ,顶高 1 8 02 0 、宽0 5 8 米 。第 二过洞 ,位 于第 一天 井与第二天井之间,过洞东西两壁较墓道稍 窄 ,宽0 5 8 、顶 高2 2 52 4 2 米 。底 距 地 表 深 5 0 55 3 4 米 。 2个天井 ,平面呈长方形。第一天井南北长 2米 、东西宽0 6 0 米 。第二 天井南 北长
31、2 0 、东 西 宽0 6 0 米 。在第 二天井北 端 即甬道 处发现有 一盗 洞 。 封 门土坯墙位于 甬道 口,宽0 6 0 、厚0 5 6 、 高 1 4 米 。 甬道 宽0 6 0 、进深0 9 0 、高 1 4 0 米 ,为土洞 拱形顶。 3 9 维普资讯 http:/ 图一六M3 6 平 、剖 面图 ( 约 1 1 5 0) 1 陶罐2 天 王俑3 陶罐 残片4 铁环 形开脚 钉5 铁钉 墓 室位于 甬道后 ,平面略呈梯 形 ,东壁 长 2 9 0 、西 壁 长 2 8 0 、南 壁 宽 2 3 0 、北 壁 宽 1 9 0 米 。墓 门居 于墓室南 壁东侧 ,东 西宽0 6 0
32、 、高 0 7 0 米 。墓室 四壁平直 ,保 存较好 ,现存高度 为 1 9 0 米 。墓室 东壁 与墓道 东壁基本平 直在一 条直线上。墓顶已塌落,顶高不明。 墓 室西壁下有南北 向的长方形生 土棺床 , 棺 床北 、西 、南 三面与墓室的北 、西 、南三壁 相连 。棺 床依墓 室形状 也略显 梯形 ,南宽 1 4 4 、北宽 1 2 2 、南北 长2 8 0 、高0 0 9 米 。棺床 之上置木棺一 具 ,棺木 已朽 ,仅残存底部棺板 痕迹 :棺长2 0 4 、棺头宽1 2 4 、棺尾宽 1 1 2 米 ; 棺 头和棺尾 为双层棺 板 ,板厚0 0 3 米 ;木 棺左 右两侧棺板 为单层
33、 ,板 厚0 0 4 米 。木棺 四周棺 钉较多 ,均锈蚀残断 ;木棺底板有4 条板组成 , 其 板材宽 为0 20 3 2 、厚0 0 4 米 。因墓 内早 年 被盗,棺内人骨已被扰动 ,不见随葬品,仅在 棺头外侧 的墓 室南 壁下发现一件陶罐 。棺 内有 两具人骨架 ,头南足北 ,为仰身直肢夫妇合 葬。部分骨骼已散置在棺外的扰土中。棺内东 侧死者为女性 ,年龄在4 O 岁左右 ;西侧男 性年 龄在3 5 4 O 岁之间 。在清理墓 内东侧人骨时发 现在其下肢骨部位有黑色布纹残块。 ( 二 )出土遗物 该 墓早年盗掘严 重 ,在墓 室上部扰土 中发 现有牛 的肩胛骨 ,兔 的头骨 和鸟类 骨
34、骼 。墓 内 出土遗物均分布在墓室东侧 ,出土遗物有天王 40 俑 、棺钉 、陶罐等。 ( 1 )陶罐2件 ,一件完整 ,另一件为残 片。M3 6:1 ,泥质灰 陶,侈 口,方唇 ,平沿 , 矮径 ,溜 肩 ,圆腹 ,小 平 底 , 口径 1 1 、底 径 8 8 、最大腹径2 0 6 、通高3 l 厘米 ( 图三 ,2)。 M3 6: 3 ,陶罐 口沿残 片。 ( 2)天王俑1件 ( M3 6: 2 )。天王俑 身 着明光铠 ,头戴盔 ,头盔顶部有扁 圆球 凸起 。 腰 以上的半身扭转偏 向左侧 ,嘴大 张 ,怒 目圆 睁 ,鼻下两侧 捏制八字胡须 。唇下有一撮小 胡 须 。有项 护 、披
35、膊 ,两 臂 向前 伸 出 。右 手握 拳 ,中心有孔 ,原来 似乎是握着武器 ,现在 已 i I , j 一一 - l -一一一一一一j 图一 七 ( M3 6: 2 )天 王俑 ( 正 、北 面1 1 6) 维普资讯 http:/ 失 ,左手叉腰 。天王俑 的胸 甲从 中间分 为左右 两部分 ,下部 围有膝裙 。膝裙 共有三层 ,最外 层膝裙在前 面敞开并不衔接 。护在腰 的两侧有 用墨勾画出来的鳞状 甲片。中层膝裙比外侧的 长,其周围有纵向的衣褶。最内层的膝裙直至 膝盖前面 ,在膝盖以上的高度围合,左后侧最 长 。天王俑足蹬靴 ,左腿踩在 卧羊的尻部 ,右 腿稍向后侧直立踩在底座上。天王
36、俑经修复后 通高 1 2 0 厘米 ,除去底座 ,身高 为1 0 7 厘 米 。天 王俑头盔前面边缘翻折部分为红色。头盔顶部 凸起 的圆球为翠绿色 ,头盔外 表用墨勾画后似 为虎皮色 。披膊肩 甲的中心部 位用红色和黑色 勾画草叶纹 ,胳膊肘到手腕 的臂护涂红褐色 , 胸 甲中间用黑色勾 画草 叶纹 ,固定胸 甲的系带 为红 、绿相间 的颜色 。腰带 为红 、绿 、黑相 间 的三种颜色 ,腰带 的椭 圆形扣 结用红色勾勒梅 花 ,用黑色点缀花蕊 。外层膝 裙用红 、翠绿 、 黑绘制莲花纹和草 叶纹 ,中层 膝裙施草绿色 , 内层膝裙为浅红色 ( 图三 ,2 ;图一七 )。 六、结 语 固原南塬
37、这批 隋唐墓葬 ,除有两座单 室砖 墓外,其余均为洞室墓。方向基本南北向,墓 室居北 ,墓道在南 。墓葬平 面形制 以直刀或折 刀把形为多 ,铲形墓次之 。斜坡 墓道 ,个 别有 浅竖井斜坡或阶梯墓道 ;墓室南北 宽窄不一 、 平面多呈梯形者多为拱形顶 ;墓 室为方 形或近 方形者 ,墓顶为穹窿顶 。小龛少见 ;葬具不 显 ,一般能辨有木棺残迹 ;洞室 墓门以土坯封 门。 依 刊 布 的一些 中原 一 带 有 关 唐 墓 发 掘 材 料 ,刀把形 墓 ,铲形墓 自初唐至 晚唐都有 ,而 斜坡 墓道 、无 龛 的中小型刀形 、铲形单 室土洞 墓 一 般 主要 还 是 盛 行 于 初 唐 、盛 唐
38、 时 期 。 N 3 6 棺床设置在墓室西侧 ,有略高于墓室地面 的生 土台 ,墓 葬在墓室西侧设置棺床 的习俗 , 是盛唐时期 的一个较为突 出的特征 。这类墓 葬 的等级 ,其墓主身份主要为四品一一九品以下 的中低级官吏和无品的庶人 。 这批墓 葬被盗扰者较 多 ,遗物 较少 。只有 M1 、M 3 6 出土有陶俑。M1 的武士俑、镇墓兽等 个体较小 ,M 3 6 仅一件天王俑。俑类没有三彩 俑 ,全部是红 陶外加彩绘 面饰 、衣饰 ,且彩绘 脱失严重。由墓葬规制特点和陶俑种类出现的 时代特征 ,M1 应属初唐时期墓葬。M 3 6 天王俑 系修 复而成 ,是历年来 固原 出土的俑类 中属最
39、 高 大 的一件俑 ,据其适 型特征 ,属盛唐时期之 物 。 M9 出土 的一 面八瓣葵 花形规 矩纹铜镜 ,银 白光洁,合金成分含锡比例较大,颇具特色。 按 已有报道 的资料 ,发现最早 的一面葵花形 镜 是 出土于唐玄宗开元十年 ( 7 2 2)杏园卢 氏唐墓 M1 1 3 7 之 中 。从镜的形状来看 ,葵花形镜 出现 于 盛 唐 时 期 ,主 要 流 行 于 唐 玄 宗 天 宝 年 间 ( 7 4 2)至唐德宗贞元末年 ( 8 0 5)中唐时期 ; 以镜背纹饰而言 ,规矩纹镜盛行 于西汉 晚期 至 东 汉 初期 ,东 汉 晚期 至魏 晋这 种 纹 饰逐 渐 消 失 ,隋唐时期的四神镜背
40、面装饰在内区布局有 “ 规矩配 置 ”即 由大方 格和V 纹分成 四区 ,这 种镜 背纹饰具有汉代铜镜 的传统 因素 ,其所处 阶段被认为主要在隋至唐高宗时期 。M 9 的这 面葵花形规矩纹镜应是盛唐时仿汉代铜镜装饰 因素而制。 M1 5 出土 的一 枚 萨珊卑 路斯银 币 ,是 自固 原北 魏漆 棺墓 、隋代史射勿墓后 的又一次 萨珊 银 币的发现 。是波斯萨珊朝多次通使 中国的遗 留物 M2 9 出 土 的 两 具 骨 架 ,经 韩 康 信 先 生 鉴 定 ,他们 头骨的颅面形态特征具有 白种人 的因 素。体质人类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欧罗巴人种 分布 的最东界到达新 疆东部 的哈密地 区 史
41、籍 中关 于活动在今 中亚 、西亚一带 “ 昭武九姓 ” 粟特人面貌 的记述有欧罗 巴人种特征 这些貌 异华夏的胡人从西方大批来华约是北魏以降的 事 , “ 自葱 岭以西 ,至于大秦 ,百 国千城 ,莫 不款附。商胡贩客,目奔塞下乐中国土风 因而宅者 ,不可胜数。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 家” 。由于粟特人是善商贾的民族,东迁贩易 者最多 ,因而这 些胡人 聚落 以粟特胡人数量最 多 ,有 的甚至都是粟特胡 1 9 8 2 年至 1 9 8 7 年 , 在固原南郊就发掘有中亚粟特侨民墓地 据研 41 维普资讯 http:/ 究 ,唐代前期入华粟特人的主要婚姻结构是在 粟特人内部通婚 对隋唐时代的文
42、献和碑志中 著录过的九姓胡婚例 ,蔡鸿生先生按其类型分 为王室婚姻 和民间婚姻 两种婚 姻形态 M2 9 两 具异性骨架可能反 映了寓居 固原 的粟特人 民间 联姻 的事实 。M2 9 墓葬 的发现虽然 与固原粟 特 聚落有关 ,但其墓葬的文化内涵是受到强烈的 汉文化影响而土葬 的。据袄教经典和近年来西 安、太原地区有关粟特墓葬的考古发现 粟特 的葬俗有着明显粟特地 区流行 的袄教色彩 ,与 汉族的土葬显著有别。寓居固原的粟特人无论 是仕宦 还是庶 民,墓葬 中均发现棺木及人骨 , M 2 9 且有着较完整的骨架 ,不存在粟特式的丧 葬习俗 ,表明隋唐时代入华粟特人自身丧葬形 式在 中土 逐
43、渐汉 化 ,甚 至 已溶 于汉 式 葬仪 中 了 。 参加 发掘人 员 :余 军 陈晓桦 马 东海 杜李平 王仁芳 王金铎 胡永祥 刘云仓张 建锋 吕建平 陈安位王建斌 绘 图:屈 学芳陈晓桦 摄 影:董宏征 执 笔 :陈晓桦余军 注 释 一 墓地人骨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韩康信先生鉴 定。 4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偃师杏园唐墓 第3 2 页 ,7 1 页 ,科学 出版社 ,2 0 0 1 年。 孙秉根 西安隋唐墓葬的形制 中国考古学研究一一 夏鼐先 生考 古 五十 年纪念 论文 集 ( 二集 ),科 学 出版社 , 1 9 8 6 年 。 徐殿魁 唐镜分期的考古学探讨 ,
44、 考古学报1 9 9 4 年 3 期 。 孔祥星、刘一曼 中国古代铜镜 第1 7 3 页,文物出版社 , 1 9 8 4 年 。 余军、 陈晓桦 宁夏固原唐墓出土一枚萨珊卑路斯银币, 中国钱币2 0 0 5 年l 期。 Ha n K a n g x i n , T h e P h y s i c a l An t h r o p o l o g y o f t h e A n c i e n t Po p u l a t i o n s o f t h e Ta r i m Ba s i n a n d Su r r o u n d i n g Ar e a s , i n V H Ma i
45、r( e d),T h e B r o n z e A g e a n d E a r l y L r o n A g e P e o p l e s o f Ea s t e r n Ce n t r a l As i a Vo1 2, 1 9 98 , 55 8 - 5 7 0 。 北史卷九十七 西域于阗国条内记: “ 自高昌以西诸 国人等,深目高鼻”,3 2 0 9 页;同传康国条内记 : “ 人皆深 目、高鼻、多髯”,3 2 3 4 页。中华书局点校本。 ( 魏 ) 扬街之撰、周机谟校释 洛 阳伽蓝记校释 卷三, 1 3 2 页 ,中华书局 ,1 9 6 3 年 。 荣新江 北朝隋唐粟特人之迁徙及其聚落, 国学研究 第6 卷 。 罗丰编著 固原南郊隋唐墓地 文物出版社 ,1 9 9 6 年。 刘惠琴 、陈海涛 从通婚的变化看唐代入华粟特人 的汉 化以墓志材料为中心, 华夏考古 2 0 0 3 年4 其 目 。 蔡鸿生著 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 第2 2 页 ,中华书局, 1 9 9 8 年 。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西安发现的北周安伽墓, 文物 2 0 0 1 年l 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太原市考古研究所、太原 市晋源区文物旅游局 太原隋代虞弘墓清理简报, 文 物2 0 0 1 年l 期。 ( 责任编辑 张海云 ) 维普资讯 http:/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