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宾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4305.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79464317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9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宾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430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黑龙江省宾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430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宾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430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宾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4305.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化学试卷 第 1 页 共 5 页 宾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规范填写在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O-16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 SO2和 CO2都能使澄清石水变浑浊 B 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C 常温下铁和铂都不溶于浓硫酸 D SO2和 Na2SO3溶液都能使氯水褪色 2.氮及其化合物的变化关系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路线

2、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 B 路线、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 C 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 氮气可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生成 NO2 3.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 水泥、玻璃、水晶饰物都是硅酸盐制品 C 可用反应 Na2SiO32HCl=2NaClH2SiO3(胶体)制取硅酸 D SiO2既能与 HF 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所以 SiO2是两性氧化物 4.已知氢气与溴蒸汽化合生成1 mol 溴化氢时放出的能量51 kJ,1 mol HH、BrBr 和 HBr 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是436 kJ、a kJ 和369 kJ 则a为(

3、)A 404 B 260 C 230 D 200 5.已知反应 AB=CD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 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反应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6.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Ba(OH)28H2O 与 NH4Cl 的反应 Al 与 Fe3O4高温下反应 固体 NaOH 溶于水 H2在 Cl2中燃烧 食物腐败 A B C D 7.如图是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锌片上有气泡产生 B 锌片为负极,铜片发生氧化反应 C 电

4、解质溶液中的 H向铜极移动 D 电子流动方向:锌极导线铜极电解质溶液锌极 高一化学试卷 第 2 页 共 5 页 8.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 铝片和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 NaOH 溶液中,Mg 较活泼作负极 B 铝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浓硝酸中,铜作负极 C 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 CuSO4溶液中,铜片作负极 D 只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才能构成原电池的两极 9.有 A、B、C、D 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A、B 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 H2SO4溶液中,A 极为负极;C、D 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流由 D 流向 C;A、C 相连后,同时浸入稀 H2

5、SO4溶液中,C 极产生大量气泡;B、D 相连后,同时浸入稀 H2SO4溶液中,D 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 ABCD B ACDB C CABD D BDCA 10.等质量的两份锌粉 a、b,分别加入两支相同的试管中,然后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且均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 a 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则产生氢气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用图像表示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 11.下图是生活中常用的锌锰干电池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电池内部含有电解质 B 锌是负极,碳棒是正极 C 电池用完后可埋入土壤 D 锌锰干电池属于

6、一次电池 12.下图是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磷酸溶液)构造示意图。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 极是负极 B 电子由 a 通过灯泡流向 b C 正极的电极反应是 O22H2O4e=4OH D 氢氧燃料电池是环保电池 13.反应 A3B=2CD 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v(A)0.15 molL1s1 v(B)0.6 molL1s1 v(C)0.5 molL1s1 v(D)0.45 molL1s1。则反应进行由快到慢的顺序为()A B C D 14.在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Fe2O3(s)3H2(g)2Fe(s)3H2O(g),采取下列措施不能改变反应速率的是

7、()A 将 Fe2O3由块状粉碎成粉末状 B 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增加 H2通入量 C 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 N2 D 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充入 N2 15.在两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甲)2X(g)Y(g)(乙)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其中能表明(甲)、(乙)均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混合气体的密度 反应容器中生成物的百分含量 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高一化学试卷 第 3 页 共 5 页 混合气体的压强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A B C D 16.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不

8、正确的是()A 甲烷的分子式为 CH4 B 甲烷的电子式为 C 甲烷的结构式为 D 甲烷的空间充填模型为 17.对甲烷和氯气的反应(如图所示)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 该反应的条件是光照 C 该反应的生成物有四种 D 反应后量筒内液面上升并产生白雾 18.一定质量的甲烷燃烧后得到的产物为 CO、CO2和水蒸气,此混合气体质量为49.6 g,当其缓慢经过无水 CaCl2时,CaCl2增重25.2 g,原混合气体中 CO2的质量为()A 12.5 g B 13.2 g C 19.7 g D 24.4 g 19.下列烷烃:CH3(CH2)2CH3、CH3(CH2)3CH3、(CH

9、3)3CH、(CH3)2CHCH2CH3,其沸点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A B C D 20.下列关于烷烃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下它们都为气体 B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 D 与溴水中的溴发生取代反应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0分)21.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研究其性质有重要意义。A 是一种白色晶体,它与浓 NaOH 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 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 B。按如图装置,引发紫色石蕊溶液上喷,可以得到蓝色喷泉;A 与浓硫酸反应,放出无色气体 C。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 C,仍按下图装置,引发紫色石蕊溶液上喷,可以得到红色

10、喷泉。(1)写出 A 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共热生成 B 的离子方程式_。(2)可用于除去 B 中水分的干燥剂是_。(3)收集气体 C 的方法是_。(4)引发紫色石蕊溶液上喷的操作_。(5)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两个烧瓶分别充满气体 B 和气体 C,做喷泉实验后,水都充满烧瓶,两个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_。三、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2(10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负极是_,电极反应式为_。(2)正极是_,电极反应式为_。(3)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高一化学试卷 第 4 页 共 5 页 23.(10分)在一定条件下,A 气体与 B 气体反应生成 C 气

11、体。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t1 s 内 A 的反应速率为 。(3)反应后与反应前的压强之比为 。(4)(t110)s 时,v正(A)(填“”“”或“”)v逆(B)。(5)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到达t1 s 时反应已停止 b在t1 s 之前 B 气体的消耗速率大于它的生成速率 c在t1 s 时 C 气体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24(10分)有下列各组物质,请按要求填入字母:AO2和 O3(臭氧)B.C 和C CCH3CH2CH2CH3和 D和 E甲烷和庚烷(C7H16)(1)_组两物质互为同

12、位素;(2)_组两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3)_组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4)_组两物质互为同系物;(5)_组两物质是同一物质。高一化学试卷 第 5 页 共 5 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答案 1.C 2.D3.C4.D5.D6.D7.C8.B9.B10.D 11.C12.C13.D14.D15.C16.D17.C18.B19.A20.C 21.(1)NH4+OHNH3H2O(2)碱石灰 (3)向上排空气法(4)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5)11 22.(1)铁(Fe)Fe2e=Fe2(2)铜(Cu)Cu22e=Cu(3)FeCu2=CuFe2 23.(1)3AB2C(2)0.6T1 molL1s1(3)913 (4 (5)bc 24.(1)B(2)A(3)C(4)E(5)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