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理解能力3798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理解能力37982.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何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一、为什么要培养理解能力 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上下。目前,在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理解能力。二、推理能力。三、分析综合能力。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五、实验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是后者包含前者的关系。其中理解能力是根底,推理能力是高一层次的能力,只有在理解的根底上才可能去推理。而分析综合能力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能力。在对较复杂问题的分析综合中,首先需要理解,其次才是推理。可见,如果理解能力薄弱,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也就失去了依据。二、理解能力的容包含了哪几个方面“考试说明“中
2、对理解能力提出如下四方面的要求:一、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确实切含义和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二、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式。三、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四、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三、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1、通过预习,培养理解能力 人的一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其中只有少数是从教师那里学来的,而其他大局部则是通过自学和实践获得的。因此,我们要通过预.习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对概念、规律、例题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阅读概念要“四会:即会表达,会理解,会联系,会举例。例如,对力的概
3、念,会表达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会理解为力是物体间推拉提压吸等作用,这种作用是相互的,离开物体就谈不上有力的作用等;同时,联系到任何力都必具备力的三要素,会用图示或示意图表示力;还要能举出有关力的作用的例子,并会用力的概念解释力的作用现象。阅读规律要“四明确:即明确分清条件和结论,明确分析思路和方法,明确关键术语的涵,明确规律的应用。例如,通过阅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要使学生明确,定律成立的条件是一切不受外力的物体,必有“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结论;其分析思路是从斜面等高处滑下的小车在各种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外表,运动的距离不等,通过抽象的理想化方法,推理得出定律;理解定律中关键术语的
4、涵义:如“一切物体是指定律成立的普遍性,“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必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条件。阅读例题要做到:审清题意,理解条件,明确课本上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还要求学生想一想,除了课本上的解法之外,有无别的解法。2、通过物理概念的教学,培养理解能力.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根底知识的重要组成局部,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根底和前提。所以,如何突破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是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1通过感知活动,为概念形成提供认识根底。进展物理概念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理问题勤观察,勤记录,勤比拟,以收集丰富的感性材料,形成具体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进展位移教学时,我是这样形成感
5、性认识的:“假设三年后,我们考上了交通大学,我们通过什么方式到达交通大学?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坐轮船。这些不同的方式有什么一样之处?起点家庭和终点交通大学一样。2落实“观察与思考为概念形成提供科学依据。为物理概念的建立提供科学的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就是“观察与思考,它是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根底,是概念形成的有力依据。因此,教师要根据概念形成的需要,精心设计实验或问题,通过实验或问题来提醒不易发觉的规律从而形成稳固的概念。例如,在进展滑动摩擦力教学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高一级举行拔河比赛,则我班应挑选什么样的同学作为运发动?体重大,有力气对这些运发动的穿着有什么要求,最好穿新鞋
6、这样,使学生对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和摩擦因数有关有了深刻的理解。3开展“讨论与交流掌握概念的涵和外延 物理概念的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物理概念的外延则是指所反映的物理现.象本质属性的对象,即其适用的条件和围。对于电场强度三个常用的公式,如果能了解它们的引入过程,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和适用围,具体碰到问题时就不会乱套公式了。3、提醒规律,培养理解能力 物理规律是建立在物理概念根底上的更深一层次的物理知识,它反映了物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物理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物理规律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抓好以下四个环节:1运用“实验与探究探索物理规律
7、物理学的许多规律,都是前人通过屡次反复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在物理规律教学的具体实施中,要营造当年发现规律的环境气氛。将学生带进探究物理规律的实验殿堂,让学生像当年发现该规律一样身临地做好实验,进展必要的测量,分析数据,透过现象的变化,总结出遵循的规律,形成物理定律。例如,向心力公式的教学时,我通过如下实验,逐步验证:第一、当角速度、半径 r 一样时,F 和 m 成正比;第二、当角速度、小球质量 m 一样时,F 和 r 成正比;第三、当小球质量 m、半径 r 一样时,F 和成正比;通过上述的探究与验证,得到,结合导出。这样既遵循认识规律,形成正确结论,又克制了把规律表达式看成抽象的数学式而乱套的弊
8、端。2弄清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 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归纳起来有两种形式。一是综合方式,在实验事实和数据的根底上,通过加工总结,概括出物理规律,通常称为物理定律。如牛顿运动定律,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二是分析方式,.在已有的概念和定律的根底上,运用数学工具推导出新的物理规律,通常称为物理定理,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3深刻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 在物理规律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防止死记硬套。第一、要从物理意义上理解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如机械能守恒定律表示在在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表示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9、或增加量 等于动能的增加量 或减少量。第二、要充分认识物理规律中各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如和分别表示在同一状态下同一物体的动能和势能。4注意规律的适用围和条件 物理规律往往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或推导出来的,只能在一定围使用,超越这个围,物理规律就不成立,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一点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引起高度注意。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做功或只有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 4、通过习题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考试都是从审题开场的,迅速准确地读懂题意是解题的良好开端。因此,审题能力实质上是理解能力,在审题的过程要注意如下两个问题的理解。1关键词语的理解.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
10、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们,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例 1: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一样的弹性小球 A、B,质量都为m,现 B 球静止,A 球向 B 球运动,发生正碰。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的弹性势能为 Ep,则碰前 A 球的速度等于 A B C D 此题中的关键词语是“总机械能守恒和“两球压缩最紧时告诉了我们两球速度相等时的情况;“总机械能守恒说明了两小球减少的动能等于 Ep。学生只要清楚这样的过程特点,便可列出动量和机械能守恒这两个方程进展解答,正确答案为选项 C。2隐含条件的挖掘 有些题目的局部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
11、是隐含在文字表达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例 2:太从太阳射至地面所需要时间约为 500s,试估算太阳的质量,取一位有效数字 误题的隐含条件中有四个。一、光速 C=3108 m/s;二、他球绕太阳公转;三、地球公转的轨道半径均为 R=5003108=1.51011m;四、地球的公转周期为 T=365 天=3.15107 s。利用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即可求得太阳的质量 M 为 21030 kg。5、归纳总结,培养理解能力.每一单元教学完毕后,我都要求学生对本单元进展归纳总结:“学了哪几个主要概念?哪几条规律,常见题目类型有哪些?这就是把课本“由厚到薄的过程。例如,万有引
12、力这一单元,有的学生这样总结:两个定律,两类问题。两个定律就是开普勒第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两类问题就是第一,转动情况的问题,思路是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第二,不转动情况的问题,思路是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再如,机械能和能源这一单元,有的学生这样总结:三个概念、三个规律、功的五种计算方法。三个概念就是功,动能和势能。三个规律就是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功的五种计算方法,第一、根据定义计算功 W=Fsin,式中 F 为恒力,S 通常为对地的位移,也恒定不变;第二、根据功率计算功,W=Pt,式中 P为定值;第三、根据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计算功;第四、根据动能定理计算功;第五、根据 FS 图象计算功,FS 函数曲线下的面积可以表示功的数量。通过以上方法的尝试,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