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总结报告15511.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79427594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9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总结报告1551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总结报告1551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总结报告1551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总结报告15511.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总结报告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2009 年 11 月 2 撰 写 说 明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在专业建设中占据全局和统领的地位,其研究内容应从专业教育教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运行与管理,教学保障,师资队伍,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与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总结报告是专业建设总结报告的主体,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总结报告要抓住以上关键环节进行撰写。2.采取写实的方法撰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总结报告,将项目研究的组织与过程、模式与体系、成果与资金,问题与建议阐述清楚,附件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题申请书重点

2、阐述内容的实质,并且二者内容可以重复。3.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总结报告框架结构仅供各项目团队参考,可以根据专业建设情况作适当调整,但建议不要做大的改动。4.报告标题用三号宋体加黑,主题内容的一级标题用小三宋体加黑,二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黑,正文用小四宋体,页面设置为 A4 纸,纵向排列,左右页边距为 3.18,上下页边距为 2.54,页眉为“xxxx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总结报告”,五号宋体居右,页脚为当前页码显示,居右。(其他附件按此格式执行。)3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课程体系 总结报告 项目名称:模具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所属单位:工程技术分院 项目负责人:于向和

3、主要撰写人:于向和、玄兆丰、赵洪波 主要完成人:于向和、玄兆丰、赵洪波 立项时间:2007 年 09 月 结题时间:2009 年 12 月 4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总结报告 第一部分 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一、项目建设基础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模具专业,始建于 2007 年,其前身是机电技术专业(模具方向),该专业方向于 1996 年开始招生,07 年招生 110 人,08 年招生 110 人,现有在校生 220 人,2009 年计划招生 80 人。专业办学经验丰富,师资结构合理,实践教学资源能够满足办学需求,具备办学条件。1.六个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六个融合”的人才培养模

4、式,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相融合、教学内容与生产项目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实训环境与企业文化相融合”。2.专业教学团队 开始建设之初有专业教师 13 人,外聘企业兼职教师 3 人,“双师素质”教师 12 人,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3.校内实训基地 开始建设之初有两个实训中心,即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和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共 5200 平方米。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由车、钳、铣、焊、电加工、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CAD/CAM 仿真、机械拆装区组成;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由电子和电控 2 个区组成,拥有 PLC、数控维修

5、实验、电气智能、电工等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能承担 8 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开展各种培训等。4.校外实习基地 开始建设之初已与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集团、长春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元隆达模具有限公司等 22 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成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5.社会服务 2006 年至 2007 年培训职业学校教师 81 人次,培训企业下岗转岗职工 50 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 105 人次,社会职业技能鉴定 220 人次。二、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5 1.建立校企融合的“校企联姻、三级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在广泛

6、的市场调研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吉林省汽车、客车、农机等行走机械产业链,对模具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集团零部件生产企业为代表的校外企业群实习基地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建立校企融合的“校企联姻、三级共育”人才培养模式。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 为把学生培养成基础知识牢、实践技能强、岗位适应快、创新意识高、综合素质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能力为本位,根据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岗位工作过程,构建素质与项目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遵循“两个规律”,一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时,要考虑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储备

7、,为学生继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职业能力成长规律,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时,要考虑学生所面对的岗位及岗位群的工作,为逐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奠定基础。在此思想指导下,与企业共同设计与开发素质与项目课程,形成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每门课程设置若干个项目,通过项目完成教学任务,项目完成,课程即结束。每门课程学习结束,学生即可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3.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优质课程建设以岗位能力为重点,将专业基础能力培养中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与专业能力培养中的模具设计课程建成优质核心课程,在此基础上将其建成省级精品课程,以此带动其它课程建设。4.编写项目课程及素质教育课

8、程特色教材 以项目课程为单位编写系列教材,教材内容涵盖项目工作过程及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材的编写与行业企业的相关人员共同完成,最终形成项目特色教材6 本、素质培养特色教材 1 本、校本教材 3 本。5.建设省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依托行业企业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省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拟培养 1 名专业带头人,1 名兼职带头人,4 名骨干教师,6 名双师教师。聘请 10 名企业兼职教师一同进行专业建设工作。目标建设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实训基地建设 6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为满足培养包项目课程教学需要,同时实现专业群及其他相关专业实训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专业群的社会服务及辐射能力,拟投资 95

9、2 万元(含企业投入 50 万元),将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建成国内领先的融教学、生产、科研、社会服务、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建成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形成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拟新增 63 个理念先进、设备先进、管理先进、技术先进、环境良好的企业补充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岗位,满足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需要,使学生在企业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毕业后即能快速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稳定性,实行校企共同培养、共同管理、共同考核机制,达到实习过程可控、实习管理规范。7.社会服务 社会培训 有效发挥服务

10、功能,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到 2009 年,实现年培训职教师资 80 人次,在岗、下岗再就业人员 200 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 200人次,社会职业资格鉴定每年 200 人次。对口支援 选派教师到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为该校同类专业师生进行培训,或者利用本校资源培训该校教师和学生。还可利用网络为该校相关专业提供教学资源。技术服务 利用本校的设备及人力资源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应用技术研发,发挥资源的更大效能。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目标及完成情况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确定为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以来,专业教学团队深刻领会教高 200614 号、教高200616 号、教高20072 号等相关文

11、件精神,围绕吉林省汽车、轨道客车、农机等支柱、优势、特色产业,发挥“汽车城”、轨道客车生产基地、农机大市场等区域经济优势,紧紧抓住高职院校“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的特征,构建并实施了“校企联姻、三级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优异的成效。一、“校企联姻、三级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7 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合作企业群)和校内数控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与 11 家企业密切合作,在校企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在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基础上,遵循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深化专业建设与教学改

12、革,确立了“引校企联姻、三级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了校企双方共同培养。1.适应市场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成立由校内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校外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进行广泛市场调研,围绕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十、百、千”调研工程:访谈十名行业、企业名人,得到专业建设指导性意见,了解行业和专业技术的发展状况;调研百名企业技术人员,得到企业的真实工作状态描述,为确定就业岗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千名学生问卷调查,得到毕业生及在校生对教学设计、课程实施等提出的意见。“十、百、千”调研工程,使我们紧密跟踪人才市场的需求变

13、化,准确掌握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律,对所调研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就业的职业领域和主要就业岗位群,最终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模具及产品设计、模具加工工艺员、冲压及塑料成型设备操作员、模具普通机械加工员、模具数控加工设备操作员、模具装配、调试员等岗位,能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从事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与调试,冲压及成型设备操作,模具加工设备的操作与调整,产品设计与制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广泛的市场调研和企业调研确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14、,围绕培养目标明确能力目标,围绕能力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围绕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模式。形成“循环进行、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开发流程。本专业在“校企联姻、三级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构建了“岗位能 8 力渐进式”课程体系;开发了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形成“五位一体”的教学特色;使学生在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课程结构图 二“校企联姻、三级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1)三引进,实现“三级共育”引项目进实训基地,创设生产情境与长春力众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一汽四环冲压件有限公司合作,把汽车零部件模具

15、的部分设计、制造、装配与维修任务引进实训基地,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将引入项目创设的生产情境融入实训教学,实现教学与生产无缝对接,并将产品标准作为学生成绩和技能水平考核的标准之一,培养学生的产品意识和职业规范,促进了师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并将消费型实训转化为效益型实训,实现教学和生产双赢。9 引企业进学校,实现师生顶岗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将吉林省亨达集团公司、长春佳诺工艺装备有限公司、长春市协众模具装备有限公司、长春市通富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引入学校;聘请多名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参与项目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受到企业文化、环境、管理、行业标准等方面的熏陶,具有学校学

16、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员工意识、效率意识和职业素养。引产品进教学,改进课程架构在引进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的同时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逐步将合作企业的产品纳入教学设计,现已有9 门课程通过选择 15 载体,纳入教学情境,实现项目教学、实境训练。(2)三维度,实现“校企联姻”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教学实施,实现工作与学习的任务交替,学校与工厂的环境交替,学生与员工、教师与师傅角色交替,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实践训练与企业认知、岗位体验和顶岗锻炼的全线融通,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落到实处。3人才培养方案及体系建设 专业开展了“十百千”工程

17、:即访谈十位企业名人(大型、中型、小型),咨询百位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车间主任、技术骨干、能工巧匠;问卷千名高职本专业毕业生,以此获得信息作为专业改革、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根据调研结果,进行归纳汇总、序化重组,确定了以培养学生现代制造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兼顾学生模具设计与模具修配能力的思路。在“校企联姻、三级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下,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群)和人才培养目标,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分别针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模具及产品设计员、模具加工工艺员、冲压及塑料成型设备操作员、模具普通机械加工员、模具数控加工设备操作员、模具装配、调试员等)进行广泛调研,对岗位典

18、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分析与序化,开发了基于基础岗位能力培养、核心岗位能力培养和拓展岗位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强化实践教学,构建了“岗位能力渐进式”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学生能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从事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与调试,冲压及成型设备操作,模具加工设备的操作与调整,产品设计与制造。4主干核心课程建设 10 在“岗位能力渐进式”课程体系下,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设计了模具钳工、冷冲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产品的造型设计、模具零件的特种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6 门优质核心课程。5教材建设 随着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模具设

19、计与制造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完善了 3 本项目化特色教材。6教学运行与管理 为了促进教学工作管理规范化,进一步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中提出了教师教学工作的各项基本要求。要求教师精心完成教学准备工作,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教学目的。要精通课程内容,明确本门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了解讲课对象。认真思考和提出自己对这门课程教学的设想和安排,制订出学期授课计划。要认真分析、组织好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严格遵守教学纪律,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并注意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学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

20、的培养,基础理论的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的重点。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师讲课时应做到概念准确,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语言清晰流畅,循序渐进,层次条理清楚。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板书要整洁、有条理,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正确地应用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实验与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实验试作,在指导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注意开发新的实验。指导实习的教师对实习内容要作好充分准备,列好详细实习安排计划,认真组织好实习工作。要求在指导实验时耐心细致,循循善诱,批改实验报告要认真,仔细,对实验报告要严格要求

21、。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难易程度应和安排的时间相宜,事先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并充分准备参考资料,拟定设计课题,完成设计任务书,要启发学生思维,使其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工作,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实行“双导”制,学校指定专门专业教师到实习现场与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并共同完成学生的学业考核。11 7教学条件建设 实验实训条件不断改善,现已建成集教学、社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为一体的实验实训基地;同时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本专业拥有较完善的用于实践教学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校内有多元投入资金 3500万元建成的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拥有先进的生产型数

22、控设备 110 多台,数控仿真及 CAD/CAM 实训室一个。建成了国内领先的集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科研(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占地 5000 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其他专业共享技术测量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室、等实验实训室和 2 个专业计算机房,并已与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富奥商用车(长春)转向器有限公司、长春一汽四环金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长春长客庞巴迪轨道车辆有限公司、长春冠迪转动轴有限公司、长春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等 85 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践基地合同。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按“校企联姻、三级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建成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实训中

23、心建成省级示范实训基地,2008 年末,多元投入、引企入校、建设高地、服务社会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情况,被评选为国家高职高专院校示范校建设两周年阶段成果展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荣获第六届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获得国家级 2等奖。8师资队伍建设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培养专业带头人 1 名,培养骨干教师 4 人,双师素质教师 6 人。专业共有 12 名教师,11 人具有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均有 3 个月以上的企业实践经历。9考核与评价 校内项目教学考核,以课程为单位,建立试题库,将考核标准与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相融合。

24、以项目为考核单元,按照学生完成产品的质量、工作态度、操作规范、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综合评定学习成绩,学生必须完成的所有项目的学习,且项目合格率达到 80以上,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采取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评价,项目考核,理论测试等评价方式。12 校外实习的考核,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成立校企共管机构,共同制定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共同实施评价与考核。建立顶岗实习期间的“双导师”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建立网络辅导平台,由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做到制度上有保证,管理上有措施。校外实习的成绩由实习表现和实习报告两部分组成。实习表现占总成绩的40%,实习报告占总成绩60%。实习表

25、现包括出勤和工作表现,实行量化考核。其中,企业考核占 30%,学校占 10%;实习报告成绩的评定,企业占20%,学校占 40%。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三、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1)首创“三引进”引项目进实训基地,创设生产情境;引企业进学校,实现师生顶岗;引产品进教学,改进课程架构(2)“三维度”任务交替理实一体的课程实施实现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的交替 角色交替真实产品的教学载体实现学生与员工、师傅与教师角色交替 环境交替学校与工厂环境的交替。(3)岗位渐进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 认识实习课程设计(单项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综合训练)顶岗实习 四、研究成果的示范与辐射 经过多年

26、的建设和改革开放,特别是示范校建设以来,我院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采用的“校企联姻、三级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教学实施的工学结合平台。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对我院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乃至辐射学校的建设起到了率先示范的作用。为本地区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运行与管理、实训实验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提供了示范作用。由此对本地区课程改革水平的提升,产生了较强的吸纳和辐射效应,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实现本地区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13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设想 在专业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这将是在今后的改革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具体有:(1)部分教师在短期内不能很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研组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共同探讨共同提高;(2)毕业前顶岗实习学生比较分散,部分学生顶岗的岗位离学校的距离很远,有的甚至在外省,给管理和考核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这方面还要花大力气进行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