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之其他模式205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之其他模式2058.pdf(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制造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之其他模式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制造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之其他模式 在中国集团企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协同商务、集中管理”的热潮,将从今天一部分集团企业的成功实践,发展为中国众多集团企业的管理实践。通过实践,我们积累了部分经验和模型。借助协同 集团经营管理解决方案一书,与企业家、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及有志于研究和实施集团化企业管理的各界人士分享和讨论.多级成本管理模式 大中型制造企业基于成本核算和责任管理的需要,通常采用多级成本管理办法。这些办法可总结为如下两种:1、集中核算,分级考核的管理模式 集中核算:二级单位按照计
2、划成本或实际成本进行半成品或劳务的计价;一级单位核算出产品的实际成本。分级考核:二级单位按照内部转移价格进行责任成本、责任利润的核算和考核。2、分级核算,集中还原的管理模式 分级核算:二级单位按照内部转移价格进行半成品或劳务的计价,进行责任成本、责任利润的核算和考核。自制半成品包含内部责任利润,后工序二级单位的生产费用中包含前工序二级单位创造的内部责任利润。集中还原:各二级单位的内部责任利润上报一级单位;一级单位剥离各二级单位的内部责任利润,进行产品成本的集中还原,计算出产品的实际成本。日成本处理模式 1、应用模式说明 “日”成本管理实际上是要求对企业的成本实时掌控。在计算机管理模式下,只要按
3、“日”统计各种消耗和产出,即可支持实现“日”成本管理。实际应用并不强调要按日操作,而是可按任意周期进行成本计算与分析。2、应用流程 日成本处理应用流程如图。在采用日成本管理方法时,需要注意如下几点:1)为进行“日”成本管理,需及时准确统计各种消耗和产出;2)系统在计算日成本时,并不影响月实际成本的正常进行;3)计算日成本时,费用成本是按产量*标准成本来计算的,所以标准成本就要求必须相对合理,可以从月实际成本中复制耗量、费率,以提高标准成本的合理性。4)按“日”计算结束后,在产品成本表、生产费用表等可以按日查询结果,在统计分析中,可以按日分析各种成本结果。制造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 到底解决什么 在
4、中国集团企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协同商务、集中管理”的热潮,将从今天一部分集团企业的成功实践,发展为中国众多集团企业的管理实践。通过实践,我们积累了部分经验和模型。借助协同 集团经营管理解决方案一书,与企业家、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及有志于研究和实施集团化企业管理的各界人士分享和讨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来自国内外日益激烈的竞争致使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了解每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识别哪些是盈利的,哪些对间接费用和最终盈利能力是有贡献的十分重要,因为基于这些成本信息的管理决策和行为将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存。尤其在制造企业中,成本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成本核算准确与
5、否直接影响了管理者对产品盈利能力的判断;成本控制有效与否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因此,企业要想保持并增强竞争优势,必须拥有一个有效的成本系统,支持帮助管理者寻求途径以改善企业经营效率,提高竞争力。本方案要解决的企业问题 1、如何建立包括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于一体的闭环成本管理体系 通过结合生产计划及实施情况,分别制定出物资需求计划和物资采购计划,并科学地建立生产、库存、采购等具体环节的控制机制,准确地统计分析并披露成本信息,形成集团企业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便于管理当局控制作业,考评绩效。2、如何建立标准成本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标准成本体系,实现分级核算,逐步实现成本的事前计划、事中控
6、制与事后分析,有效降低产品成本;并在实现计算机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完成财务信息与生产经营信息的集成,实现资金流与物流的统一。3、如何对具有不同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制造企业进行成本核算与分析 支持对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成本计算方法,同时利用成本核算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对企业成本费用的水平及其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查明影响成本费用升降的原因,寻找降低成本、节约费用的潜力和途径。4、如何将传统的多级成本核算改为一级成本核算,既实现对二级单位的考核和目标,又实现对成本的精确核算 既实现集团企业成本管理中一级成本核算的要求,又支持实现多级考核要求,使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工作更加切实有效,达到实时了解企业
7、成本管理情况,促进企业成本管理重构目的。5、如何利用作业成本法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 在多品种制造企业里,许多产品实际上是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不能由传统成本方法提供的信息所提供。作业成本法与企业生产联系紧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的目的,其作业的认定是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后得出的,并结合生产过程确定成本动因,在生产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成本核算体系,因此可以说作业成本法是按企业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定制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克服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给企业实际成本情况的扭曲,精确企业成本具有深远的意义。6、如何突破会计期间周期限制,按任意周期
8、进行成本计算与分析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费用是与会计期间紧密联系的,而成本则是与某种对象相联系的,通过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可以实现将非当期的费用归集到所属的成本对象中,突破了会计期间的限制。制造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之总体思路 在中国集团企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协同商务、集中管理”的热潮,将从今天一部分集团企业的成功实践,发展为中国众多集团企业的管理实践。通过实践,我们积累了部分经验和模型。借助协同 集团经营管理解决方案一书,与企业家、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及有志于研究和实施集团化企业管理的各界人士分享和讨论.总体思路 本解决方案的总体思路是:通过事前的成本标准建立、事中信息实时反馈与执行控制、精
9、细化核算成本、事后全面的分析考核,帮助企业构建起完善的成本管理控制体系,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总体应用架构 总体应用架构图如图所示。1、构建成本管理的基础架构,包括成本公共要件,实际成本要件,标准成本、成本计划、成本控制要件等 2、提取基础架构相关数据并结合成本类型,实现事前的成本模拟与计划 3、通过制造管理系统,事中对材料投入、作业投入等进行控制,并取得生产实绩数据;在不使用制造系统的“基于集团财务”应用模式下,生产数据手工录入 4、通过管理会计平台归集分散在总账系统、收付系统、固定资产系统、薪资福利系统、存货系统等的成本费用数据,进行实际成本的核算并还原为原始成本,期末进行账务处理,并将相关
10、信息传到财务会计平台 5、根据实际成本的核算,进行事后考核 6、根据事前、事中、事后结果,进行决策分析 企业最高管理者必须回答的 22 个成本问题 企业最高管理者必须回答的 22 个成本问题(22 个关系):1成本和质量有什么关系 2成本和安全有什么关系 3成本和降价有什么关系 4成本和利润有什么关系 5成本和作业有什么关系 6成本和流程有什么关系 7成本和过程有什么关系 8成本和收入有什么关系 9成本和顾客有什么关系 10成本和供方有什么关系 11成本和老板有什么关系 12成本和员工有什么关系 13成本和效率有什么关系 14成本和投资有什么关系 15成本和发展有什么关系 16成本和体制有什么
11、关系 17成本和会计是什么关系 18成本和企业的竞争力是什么关系 19成本和企业的执行力是什么关系 20成本和企业的学习力是什么关系 21成本和企业的约束力是什么关系 22成本和企业的生产力是什么关系 成本管理判断 100题 判断题(您认为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定额就是标准成本()2.成本核算主要以货币单位计算的()3.所有消耗都必须制定定额()4.成本管理要求成本只能降低,不能提高()5.必须进行比价采购()6.产品积压不但影响资金周转,而且损失利息()7.定额和预算的目的在于防止无节制的消耗()8.成本目标应是可测量的()9.变动成本加固定成本等于总成本()10.全部成本文件对公
12、司员工都是强制性的()11.所有供方都必须经过评定()12.所有作废的成本文件都必须收回()13.认可的成本一定是合理的成本()1 4.销售费用属于制造成本()15.公司必须指定一名只对成本负责的专职的管理者代表()16.组织的成本责任应由管理者代表负责()17.预算就是应发生成本的预计()18.材料的代用是供应部门的职责()19.对所有的费用都应该用定额进行控制()20.质量成本越高,质量越好()21.成本控制方案应由财务部门负责制定()22.销售计划包括销售费用计划()23.成本分析对当前成本控制起着积极作用()24.材料比价就是把价格最低的材料买回来()25.凡是不必要的成本都是不认可成
13、本()26.售后服务费超支,提高了销售成本()27.销售收入利润率反映的是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重()28.决策失误损失了机会成本()29.财务费用属于期间费用()30.在识别成本因素阶段所使用的核算主要是业务核算()31.所有产品都必须进行成本核算()32.成本管理人员的职责必须用书面形式加以规定()33.必须提供文件化的消耗定额()34.最高管理层必须进行管理评审()35.预算的目的就是知道应该发生的费用是多少()36.必须进行内部审核()37.劳动生产率是评价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38.凡是违反文件的都是不符合()39.内审员在审核中必须一查到底,直到查出问题为止()40.管理评审就是对成本
14、管理体系进行评审()41.成本方针不应提供制定和评审成本目标的框架()42.为了确保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必须进行内部沟通()43.组织内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必须建立成本目标()44.成本管理的理念是预先控制()45.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组织利润的最大化()46.成本不一定都在过程中发生()47.记录是活动的证据,文件本身也是活动的证据()48.识别成本因素是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也是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前提条件()49.成本控制方案应针对消除提高成本因素()50.纠正措施应针对消除体系不符合的原因()51.量本利分析是确定性分析()52.只要变动成本小于销售价格就一定有利润空间()53.产量越大,利润
15、就越大()54.期间费用不包括销售费用()55.单位产品变动费用超过其产品价格永远没有盈亏平衡点()56.成本一但发生永远不可挽回()57.成本控制方案就是纠正措施()58.结果无效不等于过程也无效()59.目标管理就是计划管理()60.所有浪费源所产生的浪费一定增加生产成本()61.销售情况很好,企业却不见得赢利()62.一切成本都是可以控制的()63.可控成本是一个部门在自己的权责范围内可以直接控制的成本()64.预算代表预期的实际成本()65.定额是编制预算和成本计划的基础()66.供应定额是供应部门控制发料的依据()67.新产品研究和开发的费用属于制造费用()68.只有通过管理咨询才能
16、提高成本管理水平()69.只有建立成本管理体系才能提高成本管理水平()70.企业所有的问题都能导致利润的减少()71产品制造成本在产品未销售之前在帐上表现为资产()72期间费用又可称为可计入存货的成本()73期间费用可递延到以后各期()74单位变动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减成正比例变化()75混合成本可分解为半变动和半固定成本()76半变动成本又可称为阶梯式成本()77混合成本是具有固定成本或变动成本性质的成本()78当业务量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增减变化时,固定成本总额不发生变化()79当业务量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增减变化时,单位成本的固定成本不发生变化()80业务量发生增减变化时,变动成本总额发生变化()8
17、1产品成本是指生产一定品种和数量的产品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间接制造费用()82可计入存货成本是指产品制造成本()83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依据()84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85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是固定不变的成本()86在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中,最基础的是成本核算()87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属于收益性支出()88资本性支出可直接计入产品成本()89各企业的成本项目都是相同的()90福利人员的工资应计入管理费用中()91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核心()92长期病假人员的工资应计入营业外支出中()93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力等方面资源耗
18、费称为生产费用()94生产费用的核算是对企业的生产费用支出和产品成本形成的核算()95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再按经济用途分类称为成本项目()96计件工资在生产多种产品情况下是直接工资费用()97计时工资在生产多种产品情况下是间接工资费用()98发生废品损失后,可能会提高产品总成本()99领料单是可以多次使用的领发材料的凭证()100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以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制造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之实际成本法 在中国集团企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协同商务、集中管理”的热潮,将从今天一部分集团企业的成功实践,发展为中国众多集团企业的管理实践。通过实践,我们积累了部分经验和模型。借助
19、协同 集团经营管理解决方案一书,与企业家、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及有志于研究和实施集团化企业管理的各界人士分享和讨论.成本管理的基础是成本信息,而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取决于选择一个适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因此,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就意味着选择了不同的成本管理模式。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主要在以下三点:如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如何确定成本计算期;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是否分配以及如何分配。其中,如何确定成本对象是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的主要区别,确定成本对象的原则是:1。符合企业生产特点:即生产工艺技术过程的特点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工艺技术过程即产品的加工过程,可分为单步骤生产和多步骤生产;产品生产组
20、织特点是指产量的多少、产品生产的重复性和产品品种的稳定程度,可分为大量生产和成批生产(成批生产又分为大批生产和小批生产)、单件生产。大批生产类似于大量生产,小批生产与单件生产类似。2。满足成本管理要求。成本管理要求是指基于成本管理的目标,决定是否要求计算半成品和中间步骤成本。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是以成本计算对象命名的,包括品种法、订单法(分批法)、分步法。这些方法是按照生产实际耗费来计算成本,所以又都属于实际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对应的成本计算法是标准成本法,以后又发展出基于作业动因分配生产费用的作业成本法,但后两种方法一般会结合实际成本法综合应用;此外,按生产步骤设置组织结构并考核业绩的大型企业
21、常采用多级成本管理制度;为进行成本的实时掌控不少企业还提出了“日成本管理”的要求。以下就各种成本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并介绍用友方案如何支持这些成本管理模式。实际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是按照生产的实际耗费来计算成本的方法。实际成本法通常按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命名,包括品种法、订单法(分批法)、分步法。品种法 1、应用模式说明 品种法主要适合于大批量、流程式生产的企业,通常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产品品种非常多,生产过程比较简单,不要求分步骤核算成本,成本核算上要求按品种简单归集和分配成本,月末通常有在制品成本。品种法特点: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以产品开设成本计算单,并按成本项目(成本要素)开设专栏,生产过程
22、中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直接记入产品成本单中的有关栏目,共同费用在经过分配后记入有关栏目;成本计算定期按月进行。由于生产量大,连续不断,只能定期在月末计算当月产出的产品成本,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一致;月末一般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各成本计算单中所归集到的生产费用额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2、应用流程 品种法应用流程如图示。1)建立成本核算基础:初始参数设置:确定是否有辅助生产以及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是否有联副产品以及联副产品定价方法、是否计算废品成本、选择成本制度为实际成本制度等。建立产品及物料档案:明确物料类型、是否成
23、本对象、计价方式、非按订单核算等属性。定义成本中心:成本中心是成本费用发生的地点,所有间接成本费用均要先按成本中心归集。然后经过成本分配处理,才能计入成本中心的成本对象上,并在成本计算单上反映出来。成本中心可以对应当前工厂中的一个生产部门,也可以对应一个工作中心。定义生产 BOM:BOM决定了产品的父子关系,制造系统根据该结构自动生成备料计划再由备料计划生成材料出库单,成本系统可根据产品领用关系从子向父进行成本结转。此外,可根据该物料在 BOM中的定额消耗量计算标准成本。定义成本要素:定义各类成本要素(成本项目)并明确数据来源和取数方式,分配到各成本中心。定义成本动因:包括默认动因与自定义动因
24、。成本结转方法定义:定义完工、在产、废品成本的结转方法。期初在产品录入:按“成本中心产品成本要素”录入期初在产品成本。2)成本资料归集 材料成本归集:从存货核算系统获取当期消耗的原材料及半成品数据,包括直接材料费用和间接材料费用。材料成本调整:把一个产品的直接材料调整到另外一个产品上。成本费用单:除材料费和辅助费用外,企业发生的其它成本费用,如:制造费用、人工费,通常先按成本中心归集,再分配计入成本对象。数据可以通过手工输入,也可以从总账、薪资、福利、报账、固定资产系统获取成本费用(通过管理会计平台,定义成本单据模板和成本要素对照表)。外购辅助服务消耗:归集各部门和成本中心耗用从外部购买的的各
25、种辅助服务。如:水、电等的消耗量。外购辅助服务费用不参与辅助生产的交互分配。自制辅助服务消耗:归集各部门和成本中心耗用企业自产的各种辅助服务的消耗量。完工产量统计:统计各成本中心的完工产量,可以手工输入,也可以通过存货核算取得。废品损失及废品回收统计:统计各会计期间废品的发生量及废品回收的金额。在制品统计:统计各成本中心的在产品数量。约当系数录入:录入在产品、废品的约当系数,用于计算约当产量。3)成本分配、计算与结转 数据检查:检查数据正误以及是否符合成本计算要求;成本中心费用结转:将上级成本中心或同级成本中心的费用转入目标成本中心;经过成本中心费用结转,所有的生产费用全部会转至有产出的成本中
26、心;公共费用分配:将各成本中心没有明确成本对象的各种成本费用按成本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辅助生产成本交互分配:将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到最终收益的成本对象上。系统支持两种分配方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成本计算与结转:首先计算联副产品成本,然后计算废品损失成本,再后将产品成本在完工和在产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最后把完工成本写入产成品入库单中(是否计算联副产品、废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可选择)。分步法 1、模式说明 分步法是指以产品的品种及其所经过的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生产成本的方法。根据是否计算半成品成本进行区分,分步法分为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计算半产品成本的分步法)和
27、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分步法),按照半成品成本在下一生产步骤成本计算单中反映方法的不同,逐步结转分步法分为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两种,综合结转需要进行成本还原。以下仅详细分析逐步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的特点:成本计算对象是产成品及其所经过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计算期按月分期,与会计报告期一致,与生产周期不一致;各生产步骤都需要计算所产半成品成本,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事务的转移而结转,直到最后步骤计算出产成品成本。因此,月末各生产步骤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时,完工产品是指各生产步骤已经完工的办成品(最后生产步骤为产成品);在产品是指各生产步骤正在加工尚未完工的在
28、制品。逐步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程序如图示:2、应用流程 分步法应用流程如图。1)建立成本核算基础:初始参数设置:启用工艺路线、确定是否有辅助生产以及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是否有联副产品、是否计算废品成本、选择成本制度为实际成本制度、按成本中心统计产量等。建立产品及物料档案:明确物料类型、是否成本对象、计价方式、非按订单核算、是否分项结转等属性。定义成本中心:成本中心是成本费用发生的地点,所有间接成本费用均要先按成本中心归集。然后经过成本分配处理,才能计入成本中心的成本对象上,并在成本计算单上反映出来。成本中心可以对应当前工厂中的一个生产部门,也可以对应一个工作中心。定义工艺路线:工艺路线是产品或
29、半成品的加工工艺流程,对于成本而言是指产成品或半成品在加工过程中会在哪些成本中心发生成本。定义生产 BOM:BOM决定了产品的父子关系,制造系统根据该结构自动生成备料计划再由备料计划生成材料出库单,成本系统可根据产品领用关系从子向父进行成本结转。此外,可根据该物料在 BOM中的定额消耗量计算标准成本。定义成本要素:定义各类成本要素(成本项目)并明确数据来源和取数方式,分配到各成本中心。定义成本动因:默认动因与自定义动因。主联副成本分摊定义:定义联副产品的定价方法、定义联副产品分摊方法。成本结转方法定义:定义完工、在产、废品成本的结转方法。期初在产品录入:按“成本中心产品成本要素”录入期初在产品
30、成本。2)成本资料归集 材料成本归集:从存货核算系统获取当期消耗的原材料及半成品数据,包括直接材料费用和间接材料费用。材料成本调整:把一个产品的直接材料调整到另外一个产品上。成本费用单:除材料费和辅助费用外,企业发生的其它成本费用,如:制造费用、人工费,通常先按成本中心归集,再分配计入成本对象。数据可以通过手工输入,也可以从总账、薪资、福利、报账、固定资产系统获取成本费用(通过管理会计平台,定义成本单据模板和成本要素对照表)。外购辅助服务消耗:归集各部门和成本中心耗用从外部购买的的各种辅助服务。如:水、电等的消耗量。外购辅助服务费用不参与辅助生产的交互分配。自制辅助服务消耗:归集各部门和成本中
31、心耗用企业自产的各种辅助服务的消耗量。自制半成品转移单:归集不进行入出库操作的半成品在两个成本中心的转入转出数量。完工产量统计:统计各成本中心的完工产量,可以手工输入,也可以通过存货核算取得。废品损失及废品回收统计:统计各会计期间废品的发生量及废品回收的金额。在制品统计:统计各成本中心的在产品数量。约当系数录入:录入在产品、废品的约当系数,用于计算约当产量。3)成本分配、计算与结转 数据检查:检查数据正误以及是否符合成本计算要求;成本中心费用结转:将上级成本中心或同级成本中心的费用转入目标成本中心;经过成本中心费用结转,所有的生产费用全部会转至有产出的成本中心;公共费用分配:将各成本中心没有明
32、确成本对象的各种成本费用按成本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辅助生产成本交互分配:将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到最终收益的成本对象上。系统支持两种分配方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成本计算与结转:首先计算联副产品成本,然后计算废品损失成本,再后将产品成本在完工和在产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最后把完工成本写入产成品入库单中和自制半成品转移表中。如果该产品有出库,通过存货核算系统自动计算该产品的出库成本;如果该产品是半成品,系统会自动更新材料消耗表。系统会按 BOM中各产品的父子关系,从底层向顶层逐层进行结转(因为只有先结转底层产品的完工成本,系统才能确定产品入库成本并计算该产品的出库成本,
33、进而才能确定其父项产品耗用该产品的实际成本,然后才能结转父项产品的完工成本)。在不先结转子项产品的情况下,系统不允许结转其父项产品。成本还原:若采用综合结转方式,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系统按 BOM中定义的产品领用关系,把父项产品耗用子项产品的成本还原为子项的成本要素,并与父项产品成本要素合并,还原的结果,去掉了半成品成本要素。系统支持按实际成本的比例和按标准成本的比例进行成本还原。分项结转方式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订单法(分批法)1、模式说明 订单法(分批法)是以生产订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是否要计算各步骤半成品成本需要根据管理上的要求确定。如果不计算各步骤半成品成
34、本,计算程序类似于品种法;如果计算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计算程序类似于分步法。后续的流程图将以计算半成品成本为例进行分析。订单法(分批法)特点:以生产订单为成本计算对象,按生产订单开设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周期不固定,与生产周期相同,一般是在一批产品全部完工后才能通过成本计算单将生产费用归集完整,计算成本,所以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不一致,而与生产周期一致;一般不强调计算期末在产品成本。订单法下,常常是在一批产品全部完工后才计算成本,因此一般没有在产品,不必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费用分配。但若一批产品跨月陆续完工,那么生产费用就需要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2、应用流程 订单法应用流程
35、如图。1)建立成本核算基础:初始参数设置:启用工艺路线、确定是否有辅助生产以及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是否有联副产品、是否计算废品成本、选择成本制度为实际成本制度、按成本中心统计产量等。建立产品及物料档案:明确物料类型、是否成本对象、计价方式、按订单核算、是否分项结转等属性。定义成本中心:成本中心是成本费用发生的地点,所有间接成本费用均要先按成本中心归集。然后经过成本分配处理,才能计入成本中心的成本对象上,并在成本计算单上反映出来。成本中心可以对应当前工厂中的一个生产部门,也可以对应一个工作中心。定义工艺路线:工艺路线是产品或半成品的加工工艺流程,对于成本而言是指产成品或半成品在加工过程中会在哪
36、些成本中心发生成本。定义生产 BOM:BOM决定了产品的父子关系,制造系统根据该结构自动生成备料计划再由备料计划生成材料出库单,成本系统可根据产品领用关系从子向父进行成本结转。此外,可根据该物料在 BOM中的定额消耗量计算标准成本。定义成本要素:定义各类成本要素(成本项目)并明确数据来源和取数方式,分配到各成本中心。定义成本动因:默认动因与自定义动因。主联副成本分摊定义:定义联副产品的定价方法、定义联副产品分摊方法。成本结转方法定义:定义完工、在产、废品成本的结转方法。期初在产品录入:录入期初在产品成本。2)成本资料归集 材料成本归集:从存货核算系统获取当期消耗的原材料及半成品数据,包括直接材
37、料费用和间接材料费用。材料成本调整:把一个产品的直接材料调整到另外一个产品上。成本费用单:除材料费和辅助费用外,企业发生的其它成本费用,如:制造费用、人工费,通常先按成本中心归集,再分配计入成本对象。数据可以通过手工输入,也可以从总账、薪资、福利、报账、固定资产系统获取成本费用(通过管理会计平台,定义成本单据模板和成本要素对照表)。外购辅助服务消耗:归集各部门和成本中心耗用从外部购买的的各种辅助服务。如:水、电等的消耗量。外购辅助服务费用不参与辅助生产的交互分配。自制辅助服务消耗:归集各部门和成本中心耗用企业自产的各种辅助服务的消耗量。自制半成品转移单:归集不进行入出库操作的半成品在两个成本中
38、心的转入转出数量。完工产量统计:统计各成本中心的完工产量,可以手工输入,也可以通过存货核算取得。废品损失及废品回收统计:统计各会计期间废品的发生量及废品回收的金额。在制品统计:统计各成本中心的在产品数量。约当系数录入:录入在产品、废品的约当系数,用于计算约当产量。3)成本分配、计算与结转 数据检查:检查数据正误以及是否符合成本计算要求;成本中心费用结转:将上级成本中心或同级成本中心的费用转入目标成本中心;经过成本中心费用结转,所有的生产费用全部会转至有产出的成本中心;公共费用分配:将各成本中心没有明确成本对象的各种成本费用按成本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辅助生产成本交互分配:将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到最终
39、收益的成本对象上。系统支持两种分配方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成本计算与结转:首先计算联副产品成本,然后计算废品损失成本,再后将产品成本在完工和在产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最后把完工成本写入产成品入库单中和自制半成品转移表中。如果该产品有出库,通过存货核算系统自动计算该产品的出库成本;如果该产品是半成品,系统会自动更新材料消耗表。系统会按 BOM中各产品的父子关系,从底层向顶层逐层进行结转(因为只有先结转底层产品的完工成本,系统才能确定产品入库成本并计算该产品的出库成本,进而才能确定其父项产品耗用该产品的实际成本,然后才能结转父项产品的完工成本)。在不先结转子项产品
40、的情况下,系统不允许结转其父项产品。成本还原:若采用综合结转方式,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系统按 BOM中定义的产品领用关系,把父项产品耗用子项产品的成本还原为子项的成本要素,并与父项产品成本要素合并,还原的结果,去掉了半成品成本要素。系统支持按实际成本的比例和按标准成本的比例进行成本还原。分项结转方式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成本管理的核心 成本管理的核心就是把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并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降低和保持成本的核心就是控制提高成本因素。控制提高成本因素的核心就是全面、系统、充分和准确地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包括:浪费和浪费源)。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的核心就是认识、理解、掌握和运用好提高成
41、本因素的性质。成本控制程序 成本控制工作的步骤、顺序和内容。具体可分为成本事前控制、成本事中控制和成本事后控制三个环节。(1)成本事前控制是在产品投产前对影响成本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的规划、审核,确定目标成本,它是成本的前馈控制。具体包括:对成本进行预测,为确定目标成本提供依据;在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多种方案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目标成本;把目标成本分别按各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车间、班级和个人,实行归口分级管理,以便于管理控制。(2)成本事中控制是在成本形成过程中,随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与目标成本对比,及时发现差异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它是成本的过
42、程控制。成本事中控制应在成本目标的归口分级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严格按照成本目标对一切生产耗费进行随时随地的检查审核,把可能产生损失浪费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并且把各种成本偏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有关的责任单位,以利于及时采取纠正措施。(3)成本事后控制是在产品成本形成之后,对实际成本的核算、分析和考核,它是成本的后馈控制。成本事后控制通过实际成本和一定标准的比较,确定成本的节约或浪费,并进行深入的分析,查明成本节约或超支的主客观原因,确定其责任归属,对成本责任单位进行相应的考核和奖惩。通过成本分析,为日后的成本控制提出积极改进意见和措施,进一步修订成本控制标准,改进各项成本控制制度,以达到降低成
43、本的目的。成本的事控制主要是针对具体各个成本费用项目进行实地实时的分散控制。而成本的综合性分析控制,一般只能在事后才可能进行。成本事后控制的意义并非是消极的,大量的成本控制工作有赖于成本后后控制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控制的事前与事后是相对而言的,本期的事后控制,也就是下期的事前控制。浅谈成本控制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生存或谋求发展壮大,除了技术领先、资本雄厚之外,管理在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现今的市场更多的是买方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众多企业在竞争,而
44、生产的往往是同质产品,差异不大,这时就要看哪家企业具有成本领先优势,提供的服务是否优质,品牌的美誉度如何,其中成本控制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素。要是企业的成本比竞争对手具有优势,那么他就可以运用低价竞争手段,扩大市场占有率,进而增加生产量,获得规模效应,占领市场。企业只有不断加强成本控制,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获利水平。一、成本控制的基本含义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
45、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六个环节。这些环节按成本发生的时间先后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进行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对控制核算提出要求;事中控制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为分析、考核提供依据;事后控制进行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对预测计划提供信息。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二、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
46、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1、定额制定。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主要有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消耗定额,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额,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工时定额的制定主要依据各地区收入水平、企业工资战略、人力资源状况等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成本越来越大,工时定额显得特别重要。在工作实践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控制需要,还会出现动力定额、费用定额等。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
47、,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以及控制制造费用,都要依赖定额制度,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2、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它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下面三项标准化工作极为重要。第一,计量标准化。计量是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和质的数值进行测定,为生产经营,尤其是成本控制提供准确数据。如果没有统一计量标准,基础数据不准确,那就无法获取准确成本信息,更无
48、从谈控制。第二,价格标准化。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它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之间,各核算单位与企业之间模拟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的价值尺度;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第三,质量标准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成本控制是质量控制下的成本控制,没有质量标准,成本控制就会失去方向,也谈不上成本控制。3、制度建设。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
49、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等。在实际中,制度建设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不完善,首先在制度内容上,制度建设更多的从规范角度出发,看起来像命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制度建设要从运行出发,这样才能使责任人找准位置,便于操作。二是制度执行不力,老是强调管理基础差,人员限制等客观原因,一出现利益调整内容,就收缩起来,最终导致制度形同虚设。三、传统成本控制的局限性 现代企业高风险的经营环境、灵活的顾客化生产、高度自动化的制造环境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成本控制系统,而服务于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的传统成本控制越来越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传统成本控制系统以责任会计控制、标准成本制度等为核心
50、,具有如下特点及局限性:1、传统成本控制主要是依据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来划分责任中心,形成纵横交错的责任控制系统。横的方面建立的是按职能部门划分的责任费用中心,纵的方面建立的是厂部、车间、班组三级责任中心。它的局限性主要是不易分清许多不属于单一职能部门但又具有关联性和同质性的费用的归属。同时,容易造成不同责任中心为了本部门利益而损害企业整体利益,成本控制难以达到全局的最优。2、传统成本控制以产品为核心制定耗费标准,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等成本为产品制定标准成本。它采用的标准成本是单一的、僵化的,并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低效率,这与现代管理潮流相抵触。3、传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