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危象的诊断与治疗2168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血危象的诊断与治疗21684.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溶血危象的诊断与治疗 1 概述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红细胞破坏的速率与骨髓造血代偿能力,从轻度贫血到危及生命的状态,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溶血危象是危及生命的急性溶血性贫血或慢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加重,以血管内溶血为主,血红蛋白水平急剧下降,黄疸明显加重,出现血红蛋白尿,甚至肾功能衰竭、休克。溶血性贫血由于其病因的迥异,发病率各不相同。儿童中常见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全球约有 4 亿患者,并在非洲、亚洲、地中海和中东的某些地区最为常见。溶血尿毒综合征是血栓性微血管病(TMAs)的一种类型,其中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溶血尿毒综合征在欧洲和北美,1
2、518 岁儿童的年发病率为(0.60.8)/10 万,35 岁儿童的年发病率为(1.92.9)/10 万,而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在5%或绝对计数超过 100109/L。但当同时存在骨髓造血异常(如血液肿瘤疾病、红细胞生成障碍、骨髓衰竭综合征等)、铁和维生素的缺乏、感染或针对骨髓红细胞前体的自身免疫性反应时,网织红细胞可无明显增加。值得关注的是在 AIHA 中,有 39%的患儿会发生网织红细胞减少症。3.2.4 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尿及含铁血黄素尿是血管内溶血的重要指标。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量超过肾阈值后,临床出现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尿是含铁血黄素与尿液中的铁结合,导致尿液呈褐色,通常伴有明显的血
3、管内溶血。3.2.5 裂体细胞又称红细胞碎片,在健康的个体中,正常计数低于 0.5%。各种血管内的因素,导致红细胞的机械碎裂而产生裂体细胞。高于 1%的计数是典型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表现,通常可达 3%10%,而在 0.5%1.0%可提示 DIC。一旦排除血管内装置和 DIC,应高度警惕 TMAs,进一步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及相关检查,在诊断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内对这些疾病进行及时治疗,可以大大降低病死率。3.2.6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DAT 是检测 AIHA 的经典方法。阳性结果提示免疫球蛋白(
4、IgG)和(或)补体(通常为 C3d)与红细胞膜结合,也有 IgM型和 IgA 型,需要扩展的抗人球蛋白试验。根据技术标准,DAT 阴性的 AIHA 很少见,如低亲和抗体或仅为 IgA 抗体,排查其他溶血原因,并采用更敏感的检测技术确认,可诊断DAT 阴性 AIHA,且支持类固醇治疗有效。3.2.7 血清生化指标溶血危象时表现为间接胆红素的明显增高,超过 4 mg/dL。溶血时,乳酸脱氢酶(LDH)增高,并以在红细胞中表达的 LDH1 和 LDH2 增高为主;先天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因感染导致急性溶血危象时,LDH 可显著升高;此外,由于 LDH 水平随溶血速率的降低而降低,因此 LDH可用于评
5、价治疗的反应。溶血中也可观察到血清铁蛋白的增高,间接反映人体总铁含量的增加,铁蛋白也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在各种代谢性和炎症性疾病中增加,因此溶血与这些病因的共同作用,使之增加明显。肝脏功能检测,25%以上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溶血危象时易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可出现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3.2.8 骨髓检查多表现为增生性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旺盛,粒/红比值倒置,红系增生活跃,并以中晚幼细胞增生为主。但如前所述,在 AIHA 中会发生网织红细胞减少症,贫血不易纠正,偶尔也会伴有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称之为再生障碍危象,骨髓象有两种表现:(1)红细胞系统受抑制,有核红细胞甚少;(2)
6、骨髓增生活跃,但红系停滞于幼稚细胞阶段。3.3 诊断思路对每个急性贫血的患者,都应怀疑是否存在溶血,首先需要排除急性失血因素。在无失血的前提下,根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相关的初步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急速下降、网织红细胞多增高、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LDH 明显升高、结合珠蛋白降低及血红蛋白尿等,可以明确溶血危象的诊断。并仔细询问病史、家族史,了解患儿是否存在基础疾病,近期有无感染、特殊食物、药物、毒物等的接触史,以排查溶血的诱因。同时,也要查明溶血性疾病的原发病因,这与采取何种治疗措施息息相关,诊治流程见图 1。DAT: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AIH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7、图 1 急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治流程图 常见的病因排查包括:(1)血涂片检查:裂体细胞的存在提示机械性溶血、TMAs 或人工心脏瓣膜;球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AIHA 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如第 1 次检查正常,应重复血涂片分析。(2)外周全血细胞计数,存在血小板减少,提示 TMAs、DIC、Evans 综合征、疟疾(暴露于该病的患者)。(3)须进行 DAT,明确是否存在免疫性溶血的因素,指导合理的输血措施。DAT 阳性提示自身免疫性、异体免疫或药物诱导的免疫过程,IgG强阳性伴或不伴C3主要与wAIHA有关,而孤立的 C3 阳性提示补体途径的冷抗体型 AIHA 和药物性溶
8、血。血清 C3 和 C4 水平降低也提示与补体依赖性溶血有关,如冷凝集素病(cold agglutinindisease,CAD)。继发性 AIHA 的病因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病毒感染等,也需要根据病史及相关检查明确。(4)反复血涂片阴性和 DAT 阴性提示红细胞酶缺陷(G6PD 或其他酶缺陷)、血红蛋白异常(地中海贫血)、DAT 阴性的 AIHA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红细胞酶活性检查、血红蛋白电泳等可帮助诊断。PNH 因 CD55 和 CD59 缺失,导致补体不受控制的激活,特别是在手术、感染等触发因素下引起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和其他 PNH 表现(血栓形成和外周血细胞减
9、少),需通过流式细胞术诊断。还应监测高铁血红蛋白水平,特别是 G6PD 缺乏症,可进一步加重组织缺氧。4 治疗 4.1 早期复苏开放气道和供氧,以缓解组织缺氧。立即开放静脉通路,给予液体复苏,并获取血液标本,及时行 ABO和 RH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型,为输血做好准备。早期液体复苏时,选择等张晶体液,不造成红细胞的进一步破坏,维持血管内容量,同时碱化尿液,减少肾功能损伤。但大量的晶体液输注会导致血液的进一步稀释,加重组织缺氧,应及时输注红细胞,提高携氧能力,改善机体缺氧。予心肺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及乳酸的监测,保护脏器功能。4.2 输血输血是挽救严重溶血性贫血的重要措施,采用成分输血的方式,输
10、注浓缩红细胞。特别是对于出现缺氧、意识状态改变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以维持血红蛋白60 g/L 为宜,保障器官组织的血流和氧供,以减少肺水肿、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造成死亡的可能性。对于 AIHA 患者,由于自身抗体能识别红细胞抗原,并会与几乎所有供体红细胞发生反应,因此交叉配型多不相容,这种情况下,应使用 ABO-和 RHD-匹配的血液,不能因配血不完全相合而拒绝或延迟给患者输血。但因输入的红细胞可能溶血,患者的获益是暂时的,且输血可能会加速患者自身红细胞的破坏,因此输血时应予足够的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以抑制抗体生成,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同时输注速度相对缓慢,并做好严密
11、监测。对于 CAD 患者,减少寒冷暴露是至关重要的,需要使用加温装置进行静脉输液,输血时需使用血液温控器。对于是否采用洗涤红细胞,仍存在争议,洗涤红细胞具有去除 80%白细胞、98%补体和血浆蛋白成分的独有特点,使之在治疗 AIHA 中成为首选。Zhang等回顾分析了 60 例 AIHA 患者接受不同红细胞成分输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指出 ABO 同型非洗涤红细胞和 O 型洗涤红细胞输注应用于 AIHA 患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 ABO 同型非洗涤红细胞可避免 O 型洗涤红细胞过度使用。4.3 溶血的病因治疗对诱发溶血危象的外在因素应及时去除。如因食用蚕豆或接触药物、毒物而引起的溶血,应停止接触这
12、类物品。如血型不合或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感染是加重溶血的常见诱因,根据感染的部位/类型及可能的致病微生物,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且某些治疗药物也可能诱发或加重AIHA 或G6PD缺乏导致的溶血性贫血,应停用并避免再次接触。关于 TMAs,包括典型/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移植后药物诱导的 TMA 等,应及时识别,除外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均应及时给予 11.5 倍循环血浆容量的新鲜冰冻血浆进行血浆置换,同时避免血小板输注,并控制高血压,必要时可给予肾脏替代治疗。对于难治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联合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非典型
13、溶血尿毒综合征治疗可选择依库珠单抗(Eculizumab),抑制补体途径。AIHA 的病因复杂,存在相当大的临床异质性,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病因的探查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原发和继发的因素。对于 wAIHA,糖皮质激素仍为一线用药,对于危重患者给予甲泼尼龙 510 mg/(kgd),稳定的患者给予泼尼松 12 mg/(kgd)维持,而难治性或复发性的患者可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对于 CAD 患者,糖皮质激素的疗效不肯定,首先考虑应用利妥昔单抗。4.4 其他治疗由于红细胞的破坏,血清铁并不降低,但会出现叶酸的缺乏,注射叶酸有助于维持有效的红细胞生成,及时纠正贫血。在发生红系再生障碍危象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能有助于改善暂时性骨髓衰竭,且可以减少输血需求,避免因输血过多而导致的溶血。5 总结 总之,当儿科医师面对重度贫血的患儿,除了对营养性、恶性、失血性疾病的思考,不能忽视的是可能存在的溶血问题,对溶血危象的认识及早期识别,以及对病因的快速分析,有利于实施及时而正确的治疗措施,改善患儿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