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修一植被与土壤考点精题训练602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必修一植被与土壤考点精题训练6027.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必修一植被与土壤考点精题训练 选择题 1、终年积雪区与夏季最大融化区之间的界线即为融雪末期雪线,直接反映着冰川的进退。高亚洲(又称中央亚洲)是位于亚洲中部地势较高的大山脉地区(范围见下图),区域内积雪、冰川分布广泛。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近几十年,高亚洲融雪末期雪线高度总体上表现为升高趋势,但兴都库什、西喜马拉雅地区融雪末期雪线高度反而呈微弱的下降趋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山地冰雪融化带对应的山地自然带是()A.冰川带 B.山地荒漠带 C.山地苔原带 D.山地针叶林带(2)受地形地势影响,高亚洲融雪末期雪线高度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大致是()A.沿“希萨尔阿莱山东昆仑祁连
2、山”一线降低 B.沿“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内部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一线降低 C.沿“横断山青藏高原内部兴都库什山”一线降低 D.自青藏高原内部及喜马拉雅高海拔地区向外围呈环状逐渐降低(3)兴都库什、西喜马拉雅地区融雪末期雪线高度呈微弱下降趋势的原因最可能是()2 A.降水集中在冬季且增加 B.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 C.地壳相对其他区域下沉 D.退耕(牧)节水政策推行得力 答案:B D A【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1)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2)本题考查雪线高度的分布。(3)本题考查雪线的影响因素。【解答】(1)融雪末期雪线即永久冰川雪线,其下部
3、对应山地荒漠带自然带。故选 B。(2)大陆内部气候的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融雪量大,融雪末期雪线高度高。高亚洲处于亚欧大陆内部,海拔高,且大致呈中南高,西、北、东低的分布格局,故融雪末期雪线高度自青藏高原内部及喜马拉雅高海拔地区向外围较低海拔地区呈环状逐渐降低的特点。3 故选 D。(3)兴都库什、西喜马拉雅地区融雪末期雪线高度呈微弱下降趋势,说明冰雪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冬季降水多,融化和蒸发等消耗少,增加冰雪储存量,降低融雪末期雪线高度;兴都库什、西喜马拉雅地区不受夏季风影响;整个高亚洲区域地壳相对上升;退耕(牧)节水政策主要影响山麓地带,不会影响到冰川带附近。故选 A。2、土壤湿度
4、是指土壤的实际含水量,通常用土壤含水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烘干土重)100%。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植被覆盖和土壤湿度年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的雨季主要集中在()A.12、1 月 B.10、11 月 C.7、8 月 D.5、6 月(2)甲时期土壤湿度最低,主要原因是该时期()A.气温回升快,蒸发强烈 B.植被覆盖低,下渗严重 C.农作物较少,灌溉用水少 D.地形起伏大,地表径流少 答案:C A【提示】4 土壤的功能及养护 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
5、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土壤湿度是指土壤的实际含水量,一般雨季土壤湿度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图中约 225 天时土壤湿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约为 78 月,故该地的雨季主要集中在 7、8 月。故选 C。(2)该地的雨季主要集中在 7、8 月,春季土壤湿度没有上升,应该是华北地区、不是东北(有春汛),甲时期约为 97129 天,时间约为 3 月4 月,此时华北地区正值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烈,雨季未到,土壤湿度最低,A 对。植被覆盖低,下渗少,B 错;农作物返青,灌溉用水多,C 错;华北地区地形平坦,D 错。故选 A。3、下图所示植物根系发达,可长达 15 米,能
6、从很深很广的地下吸取水分。该类植物可能属于下列哪一植被类型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温带草原 D.荒漠植被 答案:D【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5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植物根系发达,可长达 15 米,能从很深很广的地下吸取水分,说明当地缺水,为荒漠植被。故选 D.4、19902015 年期间,地球上平均每小时消失的森林面积约为 1000 个橄榄球场大小,拉丁美洲和非洲是全球森林蕴藏量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森林锐减的主要地区,而我国由于大力植树造林成为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最多的国家。下图为 19902015 年世界森林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
7、)19902015 年世界森林植被减少最多的类型是()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2)世界森林总面积的变化直接导致的后果是()A.地势较低的沿海平原缩小 B.西欧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 C.亚马孙平原洪涝灾害增多 D.大气中二氧化碳比重上升 6 (3)19902015 年间,为治理沙漠化,我国植树造林规模最大的地区在()A.长江流域 B.沿海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高原 答案:A D C【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 解析:(1)本题以世界森林面积变化图文材料为情景,考查森林破坏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
8、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2)本题以世界森林面积变化图文材料为情景,考查森林破坏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3)本题以世界森林面积变化图文材料为情景,考查森林开发与保护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解答】(1)由图示信息可知,森林减少最多的地区是非洲和南美洲低纬度地区及东南亚,这是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区。故选 A。(2)热带雨林面积减小直接影响着全球的碳氧平衡,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由此带来的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冰川融化
9、、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被淹没等。7 故选 D。(3)我国沙漠化问题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不适宜大规模植树,故我国为治理沙漠化植树造林规模最大的地区在西北地区。故选 C。5、下图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甲地的自然带是()A.温带草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北半球不同大陆的西岸,甲自然带向内陆深入程度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 B.洋流性质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答案:C A【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8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布。(2)本题主要考
10、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读图,甲位于 4060大陆的西岸,常年受西风带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选 C。(2)甲自然带主要是在西风影响下形成的,该纬度的北半球大陆,只有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亚欧大陆的西岸以平原为主,西风影响范围大,导致该自然带向内陆深入较深,而北美大陆的西岸高大山脉逼近海岸,西风受到阻挡,影响范围小,导致该自然带仅分布在海岸线附近,因此甲自然带向内陆深入程度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选项 A 符合题意。故选 A。综合题 6、地理一选修 6:环境保护 攀枝花是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重要的芒果产区。攀枝花大多数芒果园地处丘陵山
11、区,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差,加之果园土壤管理制度长期以来多采用清耕制,造成果园地表裸露、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壤养分不均衡、pH 偏高等一系列土壤退化问题。某农业专家团队在试验芒果园推广紫云英覆盖模式,雨季生草覆盖,旱季刈割覆盖,对土壤改良起到重要作用(下表,土层取样深度 060cm)。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土壤中固体颗粒的质量,单 位:g/cm3)土壤 PH 总孔隙度(%)饱 和 贮 水 量(土壤中全部孔隙可吸持、滞 留 的 降 水量,单 位:mm)紫云英 1.290.07 7.840.06 48.711.05 97.421.52 清耕 1.530.07 8.390.05 44.970.51 89.95
12、1.03 分析推广紫云英覆盖对当地土壤的改良作用。9 答案:增加有机质供给,促进土壤腐殖质合成;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变疏松,容重降低;增加的有机质分解时产生了更多的有机酸.降低土壤 pH;紫云英根系穿插以及死亡腐解后在土体中留下更多的孔隙;土壤孔隙增加,贮水空间增大,饱和贮水量提高。解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考查土壤的改良,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地理实践力。据材料可知,雨季生草覆盖,旱季刈割覆盖,对土壤改良起到重要作用,使土壤的保肥能力提高,增加有机质供给,促进土壤腐殖质合成,据表格中的信息,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容重降低,使土壤变疏松,有机质分解时产生了更多的有机酸,使土壤的 pH 降低,紫云
13、英根系穿插以及死亡腐解后,在土体中留下更多的孔隙,使土壤的总孔隙度增加,贮水空间增大,饱和贮水量提高,使土壤的保水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小提示: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某学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湖南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他们挖掘了一个土壤剖面,发现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孔隙度低、通透性差)。他们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下面的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1)该地理学习小组从哪些方面对方面对土壤进行观察。(至少说出两个方面)10 (2)从学生绘制的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的关系图中,能表现出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有哪些?(至少说出两点)(
14、3)针对该土壤特点,请你给出提高土壤肥力的建议。答案:(1)土壤剖面、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腐殖质含量(2)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3)增施有机肥;增加砂土;解析:本题以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为试题背景,涉及了土壤观察的方法、土壤的形成因素及土壤改良的方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1)由材料信息“他们挖掘了一个土壤剖面,发现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孔隙度低、通透性差)”可知,该地理学习小组主要从土壤剖面(土壤剖面)、土壤颜色(土红
15、色)、土壤质地(质地较黏重)、土壤腐殖质含量(腐殖质少)这个方面来进行观察。(2)由材料信息可知,“湖南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可知,当地的地貌类型为山地;由“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可知,形成土壤的成土母质特点;“腐殖质少”与当地的生物量有关,因为当地的湿热气候导致有机质被淋溶掉,导致肥力降低。(3)根据第 1 题分析可知,该土壤质地较黏重,可以通过增加砂土来改变土壤的团粒结构;腐殖质少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来提高土壤的肥力。小提示:8、柽柳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干旱沙漠地区,柽柳灌丛与沙粒相互作用,可形成干旱沙漠区特有的生物地貌景观柽柳沙包(下图所示)。读图甲,回答下列
16、问题。11 (1)描述图甲中景观的形成过程。土壤养分是由土壤提供的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图乙是柽柳沙包中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每隔 100cm 深度取样量测)。(2)概述柽柳沙包中土壤养分的分布特点。柽柳沙包中的土壤具有“肥岛效应”,管花肉苁蓉寄生于多枝柽柳的根部,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在国内外有非常广阔的市场需求。图丙为管花肉苁蓉景观图。12 (3)你是否赞同在柽柳沙包附近大量种植管花肉苁蓉,请表明态度并阐述理由。答案:(1)柽柳在风沙层生长,在落叶季节时,叶子落到地面形成落叶层,在第二年生长季节,风沙埋没落叶层,年复一年循环往复,柽柳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长大。(2)在深度 400cm 时各种
17、养分含量达到最低;有机碳含量变化大,总氮和总磷含量变化小;三种养分含量都随深度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3)赞同。可以利用柽柳沙包中比较丰富的养分,防止养分的浪费;药用价值高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反对。该地地处沙漠附近,降水少,水资源短缺,管花肉苁蓉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加剧水资源短缺,破坏生态环境,且该区域劳动力不足,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差。解析:本题柽柳生长为背景材料,考查农业区位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侧重考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1)如图可知,按图描述,柽柳最初在风沙层生长,待到落叶季节时柽柳落叶形成落叶层,第二年生长季节,风沙再次覆盖落叶层,如此一年一年循环往复,在时间的
18、不断推移中,植物也逐渐由小长大。(2)如图,有机碳含量随着深度变化的变化幅度大,而总磷、氮的变化较小。这三种养分含量随着深度增加都是先降后升,在深度 400cm 时达到最低,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出结论。(3)本题比较开放,可以赞同或反对,赞同主要从经济效益、利用养分入手,反对主要从侵占柽柳根系生存空间、争夺养分入手。若赞同,则回答管花肉苁蓉药用价值高,可以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当地经13 济发展。若反对,则回答该地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紧缺,种植管花肉苁蓉会加剧水资源短缺程度,加剧环境问题,且该区域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远离消费市场。小提示: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沙漠树木根部的寄生植物,近年来,由于肉苁蓉被大量采挖,其数量已急剧减少,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且恢复困难,因此过度放牧和大量砍挖梭梭、柽柳等树木,导致草场退化甚至沙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政策法规,采取人工种植措施,限制骆驼数量和建立生态环保恢复补偿机制等方面对肉苁蓉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