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病诊疗方案9352.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79382559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眩晕病诊疗方案935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眩晕病诊疗方案935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眩晕病诊疗方案935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眩晕病诊疗方案9352.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眩晕病诊疗方案 一、概述 眩即眼前发花或发黑,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总称眩晕。是以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旋转动摇不定,或自觉头身动摇为主要临床特征,同时或兼见耳鸣、耳聋、恶心、呕吐、怠懈、肢体震颤等症状。多见于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内耳性眩晕、颈椎病及高血压病、低血糖,贫血,脑动脉硬化等。眩晕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二、临床表现 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

2、、晕阙等。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辐揍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三、实验室检查 测血压,查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 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MRI或 MRA 检查。四、诊断和鉴别诊断(一)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侧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至仆倒。(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

3、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二)征候诊断(1)风痰上扰证:眩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伴有恶心呕吐或恶心欲吐、呕吐痰涎,食少便溏,舌苔白或白腻,脉弦滑。(2)阴虚阳亢证:头晕目眩,心烦失眠,多梦,面赤,耳鸣,盗汗,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3)肝火上炎证:头晕且疼,其势较剧,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4)痰瘀阻窍证:眩晕而头重昏蒙,伴胸闷恶心,肢体麻木或刺痛,唇甲紫绀,肌肤甲错,或皮肤如蚁行状,或头痛,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滑或涩。(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

4、劳则发,面色晄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数。(6)肾精不足证:眩晕久发不已,听力减退,耳鸣,少寐健忘,身倦乏力,腰酸膝软,舌红,苔薄,脉弦细。五、治疗(一)中医辨证治疗 1、风痰上扰证 治法:祛风化痰,健脾和胃。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制半夏、白术、天麻、茯苓、生姜、橘红、大枣。2、阴虚阳亢证 治法:镇肝熄风,滋阴潜阳。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白芍、元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3、肝火上炎证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川牛膝、益母草、黄芩、栀子、杜仲、桑寄生、

5、夜交藤、茯神。4、痰瘀阻窍证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开窍。方药: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胆南星、半夏、枳实、茯苓、陈皮、石菖蒲、竹茹、麝香(冲服,或白芷代)、丹参、赤芍、桃仁、川芎、红花、牛膝、葱白、生姜、大枣。5、气血亏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健运脾胃。方药:八珍汤加减。人参(或党参)、黄芪、当归、炒白术、茯苓、川芎、熟地黄、生白芍、肉桂、枸杞子、怀牛膝、灸甘草。6、肾精不足证 治法:补肾填精,充养脑髓。方药:河车大造丸加减。紫河车、龟甲、黄柏、杜仲、怀牛膝、天冬、生地、麦冬、党参、茯苓。(二)中医外治 针刺治疗(三)护理 1.静卧,预防跌伤。2.避免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等。六、难点与治疗策略

6、马伟明主任中医师认为气虚血瘀痰阻、脑窍失养是眩晕病的主要病因。脾为“后天之本,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气虚则气血生化乏源,运化失司,升降无力,清阳不升,气血无以上达清窍,致瘀血阻络,痰浊内生,随风上升,脑窍失养而发眩晕。方中重用黄芪(80g),大补脾胃之元气,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常于活血,且有化瘀不伤血之妙,是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姜半夏祛痰,地龙、僵蚕通络,葛根升清阳天麻祛风均为佐药。全方补气与升提并用,使气虚者补之,气陷者升之,经络得以行畅,眩晕自止;全方在补阳还五汤基础上,加用祛痰熄风,清阳通络之品,乃眩晕病常用方剂,灵活化裁,变化无穷。加减:平素体弱多病或年老体弱,肝肾亏虚,加用熟地、山萸肉、桑寄生等滋补肝肾;舌苔黄厚,兼有痰浊者,善用菖蒲 10g,远志 10g,开窍化痰;风痰较盛者,合用天麻钩藤饮以化痰熄风;眩晕兼有头痛,痛处不移,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血瘀较重者,加用赤芍、牛膝、五灵脂等;颈痛肩酸痛明显加五加皮、威灵仙。引用:1.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 年)2.实用中医内科(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