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考点精题训练5364.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79379782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3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考点精题训练536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考点精题训练536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考点精题训练536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考点精题训练5364.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每日一练)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考点精题训练 单选题 1、由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可知,下列注射物能使实验小鼠死亡的是()AR 型活细菌 B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 CR 型活菌+S 型细菌 DNA DR 型活菌+S 型细菌 DNA+DNA 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R 型和 S 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A、R 型活细菌没有荚膜,没有毒,所以注射后不能使实验小鼠死亡,A 错误;B、将杀死的有毒 S 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没有活性的 S 型细菌不会引起小鼠死亡,B 错误;C、注射 S 型菌的 DNA+R 型活菌

2、,S 型菌的 DNA 能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因而会引起小鼠死亡,C 正确;D、DNA 酶能水解 S 型细菌 DNA,所以注射 R 型活菌+S 型细菌 DNA+DNA 酶,不会转化形成 S 型细菌,因而不会引起小鼠死亡,D 错误。故选 C。2、下图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一个实验组,其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 标记,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 A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偏高 B标记过程中可用含有32P 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子代噬菌体的 DNA 分子中都同时含有31P 和32P D该实验证明了 DNA 进入大肠杆菌,即 DNA 是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T2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研究着: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实验思路:S 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 分子中含有 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放射性同位素35S 分别标记 DNA 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 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 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实验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A、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保温时间过短会导致亲代噬菌体的 DNA 还没注入大肠杆菌,二者都会使上清液放射性偏高,A 正确;B、噬菌体是病毒,只能寄生于

4、活细胞,不能用培养基培养,B 错误;3 C、亲代 T2噬菌体用32P 标记,细菌内 DNA 含31P,由于 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利用细菌内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合成 DNA 的原料,因此实验完成后所得子代噬菌体中,绝大多数噬菌体都只含有31P,只有部分子代噬菌体同时含有31P 和32P,C 错误;D、该实验证明了 DNA 进入大肠杆菌,但要与用35S 标记噬菌体外壳的实验组相互对照,才能得出 DNA 是遗传物质的结论,D 错误。故选 A。小提示:3、在含有 BrdU 的培养液中进行 DNA 复制时,BrdU 会取代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链中,形成 BrdU 标记链。当用某种荧光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

5、进行染色,发现含半标记 DNA(一条链被标记)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含全标记 DNA(两条链均被标记)的染色单体荧光被抑制(无明亮荧光)。若将某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2n=10)置于含 BrdU 的培养液中,培养到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后期进行染色并观察。则可观察到每个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以及发出明亮荧光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A10,10B20,10C20,20D20,不确定 答案:B 解析: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细胞每分裂一次,需要进行一次 DNA 复制,DNA 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为 20 条。根据 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

6、制原理,培养到第二个细胞周期后,中期两条染色单体在化学组成上有了差别,一条染色单体的两条 DNA 链均为新合成,因此 T 位全被 Brdu 代替,无明亮荧光;另一条染色单体的一条 DNA 链是新合成的,所有只有一条链 DNA 中含有 Brdu,发出明亮荧光。半标记 DNA全标记 DNA=11。后期时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发出明亮荧光的染色体数目为 10 条。B 正确。故选 B。小提示:4 4、关于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 R 型全部转化为 S 型 B沃森、克里克应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 DNA 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

7、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技术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为噬菌体和细菌的有氧呼吸提供更多的氧气 答案:C 解析: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与活 R 型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小鼠患败血症而亡,证明了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体内含有能使 R 型菌转化成 S 型细菌的转化因子。2)、沃森、克里克提出了 DNA 半保留复制的假说,后人用同位素标记法(14N、15N)和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最终证明了 DNA 的半保留复制。3)、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通过将 S 型细菌的 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最后证明 DNA

8、是遗传物质。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 或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开。A、格里菲思实验中,只有部分肺炎双球菌 R 型转化为 S 型,A 错误;B、沃森、克里克提出了 DNA 半保留复制的假说,B 错误;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技术,C 正确;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被侵染的细菌相互分开,D 错误。故选 C。5、科研人员利用32P 标记的噬

9、菌体和35S 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共培养、搅拌、离心,再进行标记物的检测。5 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上清液中可能有放射性 B沉淀物中肯定有放射性 C搅拌不充分会影响放射性的分布 D共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放射性的分布 答案:C 解析:在侵染的过程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不含放射性),DNA 注入大肠杆菌(含32P 标记,有放射性),以噬菌体的 DNA 为模板指导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经过共培养、搅拌、离心,上清液为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为大肠杆菌(内含子代噬菌体)。A、32P 标记后,正常情况上清液中只有噬菌体外壳(蛋白质不含 P),因此没有放射性,

10、但若培养时间过短,则有部分噬菌体没将 DNA(含32P)注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它们留在上清液中,或者是培养时间过长,有部分大肠杆菌已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含放射性),离心后它们也在上清液中,这两种情况上清液都会带有放射性,A 正确;B、32P 标记后,正常情况沉淀物为大肠杆菌(内含子代噬菌体),大肠杆菌和子代噬菌体都有放射性,因此沉淀物中肯定有放射性,B 正确;C、若搅拌不充分,极端情况可设为所有空外壳均附着在大肠杆菌上进入沉淀,则上清液无外壳也无放射性,即使搅拌充分,在培养时间适宜时,进入上清液的也只有空外壳,也没有放射性,因此搅拌不充分不会影响放射性的分布,C 错误;D、正常情况,上

11、清液中没有放射性,但若培养时间过短,则有部分噬菌体没将 DNA(含32P)注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它们留在上清液中,或者是培养时间过长,有部分大肠杆菌已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含放射性),离心后它们也在上清液中,这两种情况上清液都会带有放射性,故共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放射性的分布,D 正确。故选 C。6 6、以 DNA 的一条链(序列是 5GATACC3)为模板,经复制后的子链的序列是()A5GGTATC3B5CTATGG3 C5GATACC3D5CCATAG3 答案:A 解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在 DNA 或某些双链 RNA 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 DNA

12、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 A(腺嘌呤)一定与 T(胸腺嘧啶),在RNA 中与 U(尿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 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碱基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 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 A(腺嘌呤)一定与 T(胸腺嘧啶),G(鸟嘌呤)一定与 C(胞嘧啶)配对,同时 DNA 分子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关系,因此,已知 DNA 分子的一条母链上的部分碱基排列顺序为 5GATACC3,那么,以另一条母链为模板,经复制后得到的对应子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5GGTATC3。故选 A。小提示:7、下列有关噬菌体

13、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乳酸菌替代大肠杆菌进行实验,可获得相同的实验结果 B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的长短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 D在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中出现放射性是 DNA 复制的结果 答案:C 解析:7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 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 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A、噬菌体专一性侵染大肠杆菌,若本实验用乳酸菌替代大肠杆菌,则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A 错误;B、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保温时间过长,有部

14、分子代噬菌体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时间过短,亲代噬菌体的核酸不能完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因此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偏大,B 错误;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在自身遗传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物质来合成自身组成成分,C 正确;D、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沉淀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导致噬菌体还吸附在细菌表面造成的,D 错误。故选 C。8、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A糖类 B蛋白质 CRNADDNA 答案:D 解析:艾弗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1)研究者:1944 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

15、等人。(2)实验材料:S 型和 R 型肺炎双球菌、细菌培养基等。(3)实验设计思路:把 DNA 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各自的遗传功能。(4)实验分析:只有 S 型细菌的 DNA 能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DNA 被水解后不能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5)实验结论:S 型细菌的 DNA 是“转化因子”,即 DNA 是遗传物质。同时还直接证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通过把 DNA 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各自的遗传功能,证8 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同时还直接证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故选 D。小提示:本题考查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