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231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2312.pdf(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而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和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相比,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全面搜集信息,找到直接相关联的两个量,能较完整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即通过之前找到的直接相关联的两个量,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安排了 2 个环节:环节一:逐一出示条件,猜题导入。在教学之出,我先出示“一袋乒乓球”、“乒乓球每个 2 元”和“6 袋乒乓球”、“每袋 5 个”这两组条件,让学生来猜老师将要提出的条件并解答,以此培养学
2、生的提问能力和从图中找出条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出示全部条件,让学生解答“6 袋乒乓球一共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再之前的一步计算的基础上,学生都能很快地列式计算,并能按照要求,说出用哪两个条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通过指名交流和同桌互说之后,让学生感悟解决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时,要先找出两个直接相关联的条件,再计算。之后,再出示小动物运水果和摆水果两题,让学生加深对找出解决两个直接相关联的条件的重要性。环节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在这一环节中,我故意在题目中少出示一个条件,第一个情况是出示了“桃树有 48 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 2 倍”和“苹果树有多少棵?”这些条件让学生来解决。学生立即
3、反应出所给的条件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能做。而在更改过条件之后,又出示了“桃树有 48 棵”、“梨树的棵树是桃树的 3 倍”和“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些条件,让学生来解决,仔细的学生也会发现,虽然条件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和问题没有联系。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加深对找出两个直接相关联的条件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我重在强调让学生找出两个直接相关联的条件,然后再进行计算。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在让学生说出根据哪两个条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方面上强调地还不是很到位,导致部分好的学生能理解做题的思路,但还有少数学习上比较弱的学生对解题思路还不是很清楚。数学教学计划 精选数学教学计划七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
4、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材 41 页 42 页。教材分析: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对常见平面图形特征及其周长、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既为进一步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这样的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能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图形打好基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
5、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3.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挂图,若干个 1 立方厘米小正方块 学具准备: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16 块 前置作业:1、面积是 24 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有几种?都是哪几种?并画一画。2、什么是体积,体积单位有哪些?3、准备若干个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一摆,可以摆成什么形状?体积是多
6、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实物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谁来说说什么是体积,体积单位有哪些呢?昨天的知识你掌握的很好,相信你,前置作业完成的也很认真吧?你准备了几个一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啊?都摆成什么形状了?体积是多少呢?根据学生回答,其他学生也动手摆。师:你是怎样知道的?生:因为这个长方体由 4 个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所以它的体积是 4 立方厘米。图下板书:4 立方厘米 师:如果再拼上一个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又是多少呢?学生操作。生:再拼上一个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这个长方体就含有 5 个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 5 立方厘米。
7、2、揭示课题 师:可见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二、猜想验证,探究新知 1、提出猜想 师: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摆出一个长方体,并计算它的体积?出示表格。学生四人一小组,每组一张表格。长宽高正方体个数体积 长方体 1 长方体 2 长方体 3 长方体 4 师:请同学们一小组为单位,用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 4 个不同的长方体,观察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把上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学生活动,师巡视。师:同学们摆出了许多不同的长方体,并且填好了表格。哪一组来汇报?学生黑板前展示表格,并做详细汇报。
8、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师: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呢?师:通过观察比较,同学们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2、验证猜想 课件出示:用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下面的长方体,各需要多少个?先想一想,再摆一摆。1、长 4 厘米,宽 1 厘米,高 1 厘米。2、长 4 厘米、宽 3 厘米、高 1 厘米。3、长 4 厘米、宽 3 厘米、高 2 厘米 师:这是三个不同的长方体,根据刚才的发现你能猜出它们的体积吗?根据回答,课件出示:411=4 立方厘米 431=12 立方厘米 432=24 立方厘
9、米 师:那究竟对不对呢?让我们再来摆一摆。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师巡视。组织交流,课件出示拼摆后的图形。师:你是怎么摆的?体积是多少?师:和我们之前的猜想一样吗?师:那如果再给你一个长 7 厘米、宽 4 厘米、高 3 厘米的长方体,一共要用多少个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呢?出示例1 课件出示:师:743=84 立方厘米,所以它的体积就是 84 立方厘米。3、概括公式 师:根据刚才的验证,得出之前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如果用 V 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 a、b、h 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能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吗?V=abh 师: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就
10、是什么图形?你能直接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汇报: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正方体中长,宽,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长、宽、高都叫棱长,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变换后,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写出来不相同,但计算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长宽高。课件出示正方体,出示公式。师: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但用字母表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地方,书上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请大家打开课本看一看。学生阅读课本。课件出示 正方体的体积:V=a3 师:写的时候,3 要写在 a 的右上角,并且要写的小一些。小训练:完成例 2,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三、巩
11、固应用,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长 9 厘米、宽 6 厘米、高 5 厘米 2、长 0.5 米、宽 2.5 米、高 0.8 米 3、棱长 6 分米 四、拓展延伸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生活中运用的很多,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出示:品名:正方体收纳凳 尺寸:303030 材质:涤纶+PP 不织布+纤维板 颜色:黑白 师:你能看懂这个说明书吗?师:如果要往这里放一个长 40cm 宽 20cm 高 10cm 的玩具箱,能放入到收纳凳里吗?师:看来不能光比较体积的大小,还要联系实际情况,看看长宽高是否都符合要求。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12、的体积计算,你都有哪些收获?本学期是学生最为关注的一年,也是决定着学生能否考上大学的一年。我担任高三两个理科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重点是备战高考,为实现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特制定如下计划:一、指导思想 依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重点讲解和练习能够拿分的知识点。二、学科目标 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抓好一轮专题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主要为
13、完成高三第一轮复习。指导学生参加零诊和一诊考试,完成学校下达的考试目标。作好模拟训练,增加高考经验,争取 20 xx 年取得优异成绩。三、教学方法及其措施(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在认真研究教材、教纲和考纲,分析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科学的制定教学计划。1。时间分配半期考试前基本完成必修教材的主体复习,年底前基本完成选修教材的复习,一月作考前适应性练习。2。知识有所侧重注意向重点章节倾斜,做到重点知识重点复习。3。注意教学分层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在两个班做好培优工作,同时要紧盯可上生做好辅差工作,并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下功夫,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
14、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认真做好辅优工作,进 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加高考。分层施教,要求不同,争取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4。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计划相配套整体复习计划精确到月,阶段复习计划应精确到详细列出每周的复习任务和进度 5。适当调整,根据已完成的复习情况来调整计划,强化薄弱环节;或者根据考纲的变动而及时修订计划等 6。确定模拟测试的时间,次数和分层辅导的安排等 7。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近 5 年高考试卷。总结高考经验,指导好复习(二)建立知识网络,确立教学专题 在教学中要根据每个章节建立简明的知识网络,然后按照高考题型划分专题,
15、如单项选择题,计算题,填空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可以将历届高考题按以上专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找出其特点和规律,然后进行讲解。在对各专题进行讲解时要尽可能从各个侧面去展开,要分析透彻,要真正把握解题技巧和规律(三)选好用好复习资料 在高三复习中我们将以步步高为复习的主体资料,参照优化设计、三维设计等较辅资料组织教学工作,充分用好资料的基础学案落实,完善考点突破和高考真题冲浪等知识,是资料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了解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等问题。(四)选好模拟练习题,训练学生解题能力 选练习题时,决不不加选择地盲目使用外来资料和试题,避免重复和难题偏题的误导,选用正规的资料和历届高考试题
16、就完全足够了,两周做一份综合练习题为最适宜。在模拟练习中将使复习过的内容进一步强化,重点与难点又一遍巩固,未讲到的或讲得不透的内容,可以通过综合练习使之得到弥补。而每做一份综合练习,不仅学生要全力以赴,老师也应该以高考的要求严格批阅和分析。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客观题在速度和正确率方面的强化训练,主观题要加强完整性和科学性表述的强化。同时要建立错题库,把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进行整理,明白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还是是审理不严造成的,有利于避免同样的错 误的重犯。教师广泛搜集资料,选择最适合学生的习题进行练习,每练必改,每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收到更
17、大效果。另外,在练习中千万要注意避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做练习题要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也就是做一题要懂一题而且要会一类,通过做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增强信心,找出差距,在做题过程中,重要是弄清楚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认真搞好练习和试卷讲评,每次训练测试全批全改,分数登记入册。有练必改,有考必评,练考必讲。引导学生去分析每一个问题及原因,考后及时巩固(五)认真备课,有的放矢 由于课堂复习容量的增大,要在重点问题多花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大撒手,每堂课都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精讲精练,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
18、参与解题活动和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教师一定要把课本和资料认真地分析比较和联系归纳,这样才能清楚地启发学生。备课中对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材料的选择,怎样呈现给学生要进行充分研究。教学中要及时反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断改进和修正教学方案。教师要多作题,多参考资料。把握高考方向,提高课堂效率 一、幼儿情况分析:小班幼儿动作发展快、喜欢模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小班第一学期的教学活动内容,
19、根据建构式课程的 7 大主题制定 1、幼儿园真好;2、甜甜蜜蜜;3、好的水果;4、落叶飘飘;5、轱辘轱辘;6、小不点儿;7、冬天来了)。内容包括:数的领域: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 1 和许多两个不同的数量,区别一和许多。2、独立操作一一对应的学具,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重叠法、并放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或一样多。并在游戏分发玩具及用品结束后知道什么多了,什么少了,或是一样多。3、在学习 4 以内唱数的基础上初步学习口手一致的点数。量的领域:1、积累大小、长短比较的经验。2、能在一组(3 个)学具中找出最大、最小(最长、最短)的。图形和空间的领域:1、圆、方、三角三种物体的形状特征,能按形
20、状配对,指认。并对生活用品和玩具形状发生兴趣和进行指认。2、在操作活动和游戏中,积累区别上下、方位的经验。逻辑与关系的领域:1、学习按物体的明显的一个特征把物体分组或归并在一起。积累的经验能用于日常整理收拾玩具活动中。2、在穿珠及物品排列时尝试 AB、AB间隔排列。三、教学目标:1、能听懂老师的话,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2、大胆地回答问题,初步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3、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4、能在老师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四、教学措施:1、面向全体幼儿共同参与活动,或是分组的轮流参加同一活动,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在教师指导下,在自身的探索、
21、操作活动中,感知、发现、操作,获得有关的数学经验和初步的逻辑数理知识。2、创设一个较为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数学活动设备和丰富多样的学具、玩具,引发儿童自发、自主、自由地进行数学活动。如:在教室里设置数学角,投放一些供幼儿选择的学具、玩具让幼儿进行探索。3、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地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如:上下楼梯时可让幼儿一面走,一面计数阶梯的数量;午餐时,可让幼儿比较一下碗、勺的数量多少。4、结合游戏进行数学教育,使幼儿在自由活动和有趣新奇的游戏体验中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如:建构游戏,幼儿在运用积木搭建各种建筑物和物体
22、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并巩固各种数学知识,包括空间、几何图形、测量等。5、创设数学教育的环境,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空间环境渗透数学,刺激幼儿数学学习。如:走廊、区域中,通过这些幼儿每天接触到的空间中,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自然渗透的数学环境中主动、自发地学习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 5 人,男生 3 人,女生 2 人,人数较少,课堂不活跃。二、双基情况 大部分学生本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较好,尤其是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三、学习能力 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发言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
23、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四、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大多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五、全册教材基本要求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
24、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6、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六、全册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2)难点: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3)关键: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
25、、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七、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
26、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地概念并能正确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3)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68 人。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发言不积极。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业已形成的基本
27、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与合作能力。经过五年级系统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优势:知识面广,合作意识强,思维速度快。不足:求知欲不强,计算能力弱,思维的精度不高,作业速度不快且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
28、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二、教材内容分析及重难点分析(一)长方体和正方体 1、在对实物的观察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次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会经常遇到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如:粉笔盒、牙膏盒、食品盒等,对长方体、正方体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是学生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重要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组织探索长方体的特征的活动。例 1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结合具体的实例,按“再现实物表象抽象立体图探索特征认识长、宽、高”的顺序,引导
29、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长方体的特征。通过自主的活动,发现正方体的特征。例 2 是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自主探索正方体的特征,并通过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教学时要注意三点:2、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几何体的展开图是用二维的面表现三维的体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既能够促进学生准确把握其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又能为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作一些准备。教材通过沿着棱把长方体、正方体剪开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试一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探
30、索长方体展开图。教学时要组织好学生的操作活动,并着重引导学生讨论怎样“从展开图中找到 3 组相对的面?”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把展开后的每个面和展开前这个面的位置联系起来,更深刻地体会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发展初步的空间想像能力。3、联系生活实际,自主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表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由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且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要计算的面的个数是不一样。因此,教材没有总结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而是从现实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灵活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例 4 主要教学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
31、基本方法。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三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题意。要通过交流,使学生在理解“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求长方体 6 个面的和”的同时,弄清如何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初步感知长方体表面的计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求出长方体 6 个面的和。交流时,要让学生具体地说一说是怎样求出长方体 6 个面的和的?通过比较和交流,理解求长方体表面积的基本方法。交流后,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说一说“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学生理解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32、方法,就可以自觉地把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中来。因此,教材没有出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例题,而是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自主解决,又一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4、通过实例,初步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学生的空间知识来源于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有着非常紧密联系。教材十分重视从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初步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感受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 6 按照“物体占一定的空间物体的大小不同所占的空间也不同抽象体积概念?的认识线索,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体积的含义。5、在摆长方体的操作中,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33、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教学,教材突出了探索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引导学生在用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的活动中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自己担任七年级(初中 20 xx 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 46 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
34、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
35、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 xa 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
36、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
37、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
38、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
39、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进度安排 11 正数和负数 2 课时 12 有理数 4 课时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4 课时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5 课时 15 有理数的乘方 4 课时 小结 2 课时 21 从算式到方程 4 课时 22 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
40、论(1)4 课时 23 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4 课时 24 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 4 课时 小结 2 课时 31 多姿多彩的图形 4 课时 32 直线、射线、线段 2 课时,七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人教版)33 角的度量 3 课时 34 角的比较和运算 3 课时 小结 2 课时 41 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 2 课时 42 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全面调查举例 2 课时 43 课题学习 1 课时 小结 2 课时 四、奋斗目标 达到学校要求的目标,进入刘家片区同年级同学科前三分之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
41、正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答(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二、新授教学(一)导入新课 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二)教学例 1(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1一列火车 1 小时行驶 90 千米,2 小时行驶 180 千米,3 小时行驶 270 千米,
42、4 小时行驶 360 千米,5 小时行驶 450 千米,6 小时行驶 540 千米,7 小时行驶 630 千米,8 小时行驶 720 千米 2出示下表,并根据上述内容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时间(时)路程(千米)3思考:在填表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1)表中有时间和路程两种量(2)当时间是 1 小时,路程则是 90 千米,时间是 2 小时,路程是 180 千米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教师说明:像这样,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 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3)请每位同学先取一组相对应的数据,然后计
43、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的比值 教师板书:(4)教师提问: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说明: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都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教师板书:相对应的两上数的比值一定 4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我们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 教师板书:(三)教学例 2(继续演示课件:成正比例的量)例 2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鞋的米数和总价的表 时间(时)1 2 3 4 5 6 7 路程(千米)8.2 16.4 24.6 32.8 41
44、.0 49.2 57.4 1观察上表(1)表中有数量(米数)和总价这两种量,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2)总价随米数的变化情况是:米数扩大,总价随着扩大;米数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3)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教师板书:2师生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分析,我们知道总价和米数也是两种什么样的量?为什么?怎样变化?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怎样的?教师板书:(一定)(四)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比较例 1、例 2,思考并讨论,这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点?(1)例 1 中有路程和时间两种量;例 2 中有米数和总价两种量即它们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2)例 1 中时间变化,路程就随着变化;例 2 中米数变
45、化,总价也随着变化 教师板书: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3)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教师板书: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2小结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3字母关系式 教师提问:如果字母和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教师板书:(一定)4教师质疑: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想一想: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五)教学例 3(继续演示
46、课件:成正比例的量)例 3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成正比例?1根据正比例的意义,由学生讨论解答 2汇报判断结果,并说明判断的根据(六)反馈练习 出示图片:做一做 1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有关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集合六篇 匆匆忙忙又一年,平心静气坐下来反思这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有不少的收获。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一、在课堂教学方面刚开始教学时,由于专业不对口,经验不足,导致犯了很多错误。但是在各位
47、师傅的帮助下,我一步步地进步着,学生也一步步地进步,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在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如:在教学年、月、日时,让学生用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来描述一下多长时间为一年、一月、一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48 个星期大约为一年、365 天或 366 天为一年、12 个月为一年、春、夏、秋、冬 4 个季节为一年、24 个节气为一年。大约 4 个星期为一个月、30 天或 31 天或 28、29 天为一个月钟表上时针走 2 圈为一日、从今天的晚上 12 点到明天晚上的 12 点为
48、一日、24时为一日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因为我没有什么经验,对教材又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在平时有限的时间捉摸教材,撰写教案。课前精心备课,课后进行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是我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二、在思想方面我们学校是让一个月写五篇反思,可以写一个活动的感受,可以写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细节,也可以写好的教学设计刚开始没有什么可写的,但是经过一个月之后即使校长不规定字数,话也说不完了。我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着,教学上有了一定的提高,思想上也
49、有了进步。三、在人际交往方面这里的人际交往不单单指的是同事之间的交往,还有我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同事之间就不用说了,各位师傅都特别关心我,并经常指导我的教学。我和学生之间下课的时候也像朋友一样,可以随意的说话,也可以玩游戏。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
50、到很好的效果。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