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乡村和城镇专项训练题574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乡村和城镇专项训练题5748.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每日一练)人教版 2022 年高中地理乡村和城镇专项训练题 选择题 1、沿黄省会城市是指我国黄河所经省份的省会城市。下图示意沿黄省会城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沿黄省会城市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是()A.沿黄省会城市的城镇化率呈现黄河上游到下游“西东”的渐进规律 B.黄河中、上游的省会城市人均 GDP 基本呈现自上游至下游的递减规律 C.沿黄省会城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体存在“西东”渐进规律 D.沿黄省会城市中呼和浩特、济南单位经济水平低于太原单位经济水平(2)推测沿黄省会城市中太原城镇化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用地价格较低 B.气候温凉湿润宜居 C.
2、城乡交通通达度高 D.人均消费水平较低 答案:2 C D【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读图可知,沿黄省会城市城镇化率没有呈现黄河上游到下游“西东”的渐进规律;黄河中、上游省会城市人均 GDP 基本呈现自上游至下游的递增规律;沿黄省会城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体存在“西东”的渐进规律;呼和浩特、济南、太原城镇化率均与市区人均 GDP、市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存在较大反差,前两者呼和浩特和济南单位经济水平较高、太原单位经济水平较低,故选项 C 正确。(2)读图可知,山西省是我国煤炭生产大省,太原依靠能源优势得到快速发展,居民经
3、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较高,但太原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较低(单位经济水平较低),生活成本较低,对农村剩余劳动人口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从而导致太原城镇化率较高,故选项 D 正确。2、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城市规划示意图,该城市各组团分工明确,其中城市“绿心”由山体和水域组成,以保护为主,禁止大规模开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该城市规划体现了城市各组团的()A.服务功能 B.服务人口 C.服务范围 D.服务等级 3 (2)城市“绿心”的设置,反映出我国城市的主要发展趋势为()A.发展区域经济,引导农业人口城市化 B.发展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C.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4、D.运用信息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答案:A C【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规划。(2)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城市的主要发展趋势。【解答】(1)规划中该城市各组团分工明确,提现了各组团的服务功能。故选 A。(2)城市“绿心”由山体和水域组成,以保护为主,禁止大规模开发,说明该城市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和谐人居环境的构建。故选 C。3、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控制在 50 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
5、面积控制在 5070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1)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 30 米,这样建设的主要优点是()A.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 B.保护农村的环境,集中处理污染物 C.交通运输更加便利,方便居民出行 D.靠近农田,方便居民从事农业生产(2)新农村综合体的田园景观显著不同于大都市的城市景观,反映了()A.城市地域空间设计水平领先农村地域 B.农村地域与城市地域的生活水平差异 C.农村地域与城市地域的经济水平差异 D.不同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 答案:A D【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
6、化。(2)本题主要考查了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解答】(1)与过去的松散分布相比,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距离不超过 30 米,相对聚集,可以整合各要素,有效利用5 公共基础设施,节省建设成本,方便居民生活,A 正确。保护农村的环境,集中处理污染物不是主要优势,B 错误。成都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 30 米,其优点不是交通便利,方便出行,C 错误。成都为特大型城市,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 30 米,和靠近农田、方便居民从事农业生产关系不大,D 错误。故选 A。(2)新农村综合体的田园景观以农业自然环境为基础,大都市人口集中,以人文景观为主,农村和城市景观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
7、了不同的地域文化,D 正确。经济水平差异、生活水平差异、地域空间设计水平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C 错误。故选 D。4、某城市原来河道护坡多采用甲图模式,后来重新进行规划,现普遍采用乙图模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与甲图模式相比,乙图模式中护坡可以()A.增加地表径流 B.增加下渗量 C.减少地下径流 D.减少蒸发(蒸腾)量 (2)该城市护坡模式的改变,能够明显缓解的城市化问题是()A.城市内涝 B.河水污染 C.河道淤塞 D.用地紧张 答案:B A【提示】6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
8、施。【解答】(1)由图可知,乙图河岸护坡比甲图水泥护坡增加了耐湿植被和透水砖,可以增加下渗量和地下径流,从而减少地表径流,也可以增加蒸发(蒸腾)量。故选 B。(2)通过对河流护坡的重新规划,可以增加地表径流的下渗量,缓解城市内涝,A 正确;与河水污染、河道淤塞、城市热岛效应问题的缓解关系不大,BCD 错误。故选 A。5、图 1 为我国某大城市主干街道上的甲、乙两个公交车站台分布图,经统计,不同时刻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化有明显差异(见图 2、图 3)。据此完成下列小题。7 (1)图 1 所示区域最可能是()A.住宅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公交枢纽(2)关于街道 M、N 方向的说法,最有可能
9、的是()A.M、N 方向皆近郊外 B.N 方向近旅游区 C.M、N 方向皆近商业区 D.M 方向近市中心 答案:A D【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A(2)D 6、“绿心环形城市”的概念于上世纪 50 年代由荷兰政府提出,以不过分集中、在城镇间保留缓冲地带等为规划原则,疏散大城市的人口,保留中间的农业区作为“绿心”,将城市布局成由多个中心集结而成的环形。我国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率先构建了乐山“绿心一城市环一江河环一山林环”的城市形态结构(见右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8 (1)“绿心环形城市”的特点是()A.城市人口不断减少,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 B.人与自然
10、有机结合,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C.产业结构逐渐由第二、三产业转向第一产业 D.城市功能趋于分散,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降低(2)乐山“绿心一城市环江河环一山林环”城市形态结构的构建,主要依托于该地的()A.山水组合的自然条件 B.交通通达度 C.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 D.承租能力 (3)推测甲功能区为()A.工业区 B.商业区 C.行政区 D.文化区 答案:B A A【提示】9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略 略 7、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仍然实行村民自治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村庄,亦称为“都市里的
11、村庄”。下图示意某工业集中区的“城中村”形成过程中村民就业构成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城中村”居民就业方式的变化是()A.农民全部转化为工人 B.建筑工人比重不断上升 C.体力劳动者比重增加 D.从事商业活动人数增加 (2)2002 年后,该地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总体处在()A.已经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B.城市郊区化的发展阶段 10 C.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D.“虚假城市化”发展阶段 答案:D C【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解析:(1)本题考查了读图分析能力。(2)本题考查了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答】(1)读图可知,随着城市化发展,城中村居民就业方式,由从事第一产业为主演变为第二产业为主
12、,进而发展为第三产业为主。并非农民全部部化为工人,一部分转化为商人,A 错误。在城市建设相对平稳阶段,就业方式在第三产业中占比最高,第二产业占比降低,且第二产业中的从业人员也不全是建筑工人,B 错误。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体力劳动者比重降低,C 错误。从事商业活动人数上升,D 正确。故选 D。(2)经过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居民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以从事农业为主,演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结合该区域农村转化为城区的过程,说明该地区发展应该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8、黄鹤楼始建于东汉末年,与夏口(今武昌)城楼同建,选址在长江江畔的黄鹤矶,
13、近 1800 年来兴毁多达数十次。图 5 示意目前的黄鹤楼公园,兴建于 1985 年,新址较原址后缩了 1000 米,坐落于蛇山之顶。新建的黄鹤楼公园成为一座集园林、山石、花木、亭阁、雕塑为一体的现代化都市闹市区的一座仿古楼宇。据此完成下11 列小题。(1)推测最初修建的黄鹤楼的功能是()A.军事瞭望 B.宴饮茶楼 C.皇家园林 D.观景旅游(2)新址不选择在原址的黄鹄矶,原因是()A.便于武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B.便于扩建成以楼为主体的园林公园 C.便于游人登高观赏长江 D.便于安全管理,避免再次被毁 答案:A A【提示】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2 (1)由材料中说与夏
14、口(今武昌)城楼同建,可知城外必须有防御措施。夏口城初建,城内的宴饮,园林和旅游等功能都还没有具备。所以 B,C、D 错误,A 正确。(2)武汉作为湖北省会和华中地区大城市,1985 年的武汉城市面貌,和建国之初相比是有很大变化的,黄鹤楼原址黄鹄矶建国后被选址为武汉长江大桥的武昌桥头堡,周边地区预留给武昌区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A 正确;新址选择在蛇山之巅的原因是便于扩建为以楼为主体的园林公园和便于游人登高望远,此处不符合题意,B、C 错;此处的选址跟安全管理无关,D 错。所以答案选 A。综合题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 (1)依据图示,描述大气对太阳辐射削
15、弱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2)依据图示,说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通过什么来实现。(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答案:(1)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吸收作用。(2)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13 (3)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过程的原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
16、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1)依据图示,当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散射可见光,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将投射在其上的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反射回宇宙空间。可见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吸收作用。(2)依据图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可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地面辐射释放的能量,绝大部分都被截留在对流层大气中,使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大气辐射大部分向下射到地面。射向地面的辐
17、射,其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归还给地面,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绿地和水泥地面的比热容不同,绿地比热容大,吸热慢,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色植被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绿地中绿色植物和土壤中水分丰富,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一定程度上屋顶绿化降低了城市上空的气温,起到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小提示:10、每年入汛后,我国很多城
18、市面临内涝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甲图为我国某地水循环示意图,乙图为该地自然状态和城市化后洪水过程线示意图。14 (1)乙图中城市化后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甲图中_,_引起的。(增加/减少)(2)若图示城市与郊区面积均足够大,请写出城市与郊区之间近地面风向为_(3)陆地与海洋昼夜温差更小的是_,请从大气的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原因。_ 材料二:2021 年国庆期间,山西大部分地区出现极端强降水天气,山西暴雨累计雨量大,10 月 2 日 20 时至 7日 8 时,山西省平均降水量达 119.5 毫米。暴雨持续时间长。从 10 月 2 日 23 时开始,降水持续 4 天,至 6 日23 时结
19、束,最强降水时段出现在 4 日到 5 日,山西中部连续两天出现区域性暴雨。(4)暴雨易引发洪涝灾害,请简述山西洪涝灾害给城市带来的危害有哪些。材料三: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15 (5)请将城市花园各层次功能进行匹配:(各空均单选)树皮覆盖层:_;种植土层:_;砂层、砾石层:_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答案:(1)减少
20、增多(2)西北风(3)海洋 理由:海水白天升温慢,较冷,大气吸收的长波辐射较少,温度低;夜晚海水降温慢,较热,大气吸收的长波辐射较多,温度高。或答陆地白天升温快,较热,大气吸收的长波辐射较多,温度高;陆地夜晚降温快,较冷,大气吸收的长波辐射较少,温度低。(4)淹没城市低地;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交通受阻;饮用水困难等。(5)D A C 解析:本题以城市内涝为背景材料,设置五小问,涉及水循环环节的判断、城市热岛效应、大气受热过程以及洪涝灾害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提取信息的能力,对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素养要求较高。(1)据甲图可知为下渗,为地表径
21、流;乙图中城市化后,显示洪峰来临时间提前,且最高水位比自然状态要更高,结合实际,不难理解应是下渗减少,即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即增加引起。(2)16 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空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高空气压与近地面相反;若图示城市与郊区面积均足够大,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城市建筑层数高而密,不易通风散热;导致城区近地面气温高于郊区,城区气压低于郊区,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市。结合图中指向标:左西右东,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是西北风。(3)陆地与海洋昼夜温差更小的是海洋;因为海洋的比热容大,白天升温慢
22、,较冷,大气吸收的长波辐射较少,温度低;夜晚海水降温慢,较热,大气吸收的长波辐射较多,温度高。陆地的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较热,大气吸收的长波辐射较多,温度高;陆地夜晚降温快,较冷,大气吸收的长波辐射较少,温度低。(4)暴雨易引发洪涝灾害,城市人口密集,山西城市基本沿江河分布,受江河洪水严重威胁,有些依山傍水的城市还受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危害。洪水灾害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造成极大破坏。暴雨导致城市内涝,城市内涝危害众多。首先城市内涝会对交通安全造成极大影响,其次城市内涝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包括房屋地基因积水而造成的损坏、财产因进水而造成的损失、交通瘫痪对物流行业造
23、成的影响、施工场地停工而造成的损失等等。城市内涝会对城市卫生造成很大的影响,会因长时间浸泡垃圾等产生恶臭,对周边水体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城市内涝会在短时间内给城市带来较大的排水压力,当大量径流沿河道输送至下游时,会严重影响下游城市的行洪,给下游城市带来严重的排水压力。城市内涝对周边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是极其严重的,城市本身处在一个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体系之中,长期的淹水条件会对动植物生长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5)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树皮覆盖层覆盖在土壤表层,可以保持土壤水分,第一个空选 D;种植土层,土壤相对肥沃,为植被提供生长的养分,第二个空选 A,砂层、砾石层颗粒物由小变大,能起到吸
24、附雨水污染物的功能,第三个空填 C;上述三者均能起到控制雨水渗漏速度的功能,故 B 错误。小提示:1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7 (1)甲城市形成的原因_。(2)丁城市位于_,因此既是_港,又是_港。(3)以上四座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因素是河流,其在城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_、_;我国一些重要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河流有密切关系,如上海处在_入海口,重庆处在_和_的交汇处(填河流名称)。(4)试分析武汉城市形成和发展与哪些地理区位有关?答案:(1)河运的起点或终点,货物在此转运(2)河口 河港 海港(3)水运交通 水资源(供水)长江 嘉陵江 长江(4)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处于
25、江汉平原,地形平坦;长江、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素质高;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发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河流对聚落分布与形成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1)18 甲城市形成的原因是这里是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注意甲上游为瀑布),货物在此转运,促使城市的形成。(2)读图可知,丁城市位于河流入海口,属于河口,既是河港,又是海港,交通便利。(3)一方面,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水路交通运输条件。另一方面,河流为城
26、市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水源。结合所学知识,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重庆位于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4)本题可从武汉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回答。武汉位于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地处华中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地形、水源等角度分析。武汉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处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位于江汉平原,地形平坦,便于城市建设,且位于长江、汉江的交汇处,水运便利,有京广铁路以及其他众多高铁线路经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社会经济条件可从劳动力、科技、工业发展等角度分析。武汉高校林立,劳动力丰富且素质较高,科技发达,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以及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行政优势明显。另外,武汉现代工业以光谷为代表的高新产业发达,加大了对高技术人才的吸引,促进了武汉的进一步发展。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