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地理地球上的水知识总结例题630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考地理地球上的水知识总结例题6307.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每日一练)人教版高考地理地球上的水知识总结例题 选择题 1、某课题组为研究福建南部地区坡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选取当地某径流小区开展实验研究,根据当地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别设置 3 个实验组:(1)实验组:顺坡种植百喜草(多深长根系),植被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约 95%;(2)实验组:顺坡种植大叶相思,植被盖度约 75%;(3)对照组:顺坡裸地,每年适时除草。该实验以每次降雨过程为单位,监测某年 5 月和 8 月多场降雨过程的相关数据。下表为各径流小区 5 月和 8 月降雨与土壤流失量的关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降雨月份(月)降雨场次 降雨量(mm)降
2、雨强度(mm/h)土壤流失量(g)甲 乙 丙 5 1 26.70 1.46 7.818 0.168 25.217 2 32.00 2.20 22.928 9.750 324.042 3 24.32 3.05 32.233 11.2375 386.549 8 4 11.75 2.66 5.975 2.451 221.785 5 14.40 3.24 19.135 3.170 226.180 6 53.33 3.88 222.121 130.335 4867.960 (1)造成该地 8 月降雨强度多大于 5 月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2)表中的甲、乙、丙依次
3、代表()A.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 B.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 C.实验组、实验组、对照组 D.实验组、对昭细、实验细(3)据实验数据推断,对土壤流失量影响最显著的水循环环节是()2 降雨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A.B.C.D.答案:A C D【提示】气压系统与天气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本题考查气压系统与天气。(2)本题考查气压系统与天气。(3)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解答】(1)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5 月份受锋面雨带影响,8 月份台风活动较多。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带来大量降雨。A 正确。(2)根据材料,实验组顺坡种植百喜草,多深长根系,植被盖度约 95,植被盖度最大,根
4、系深长,水土流失最少,对应乙。实验组顺坡种植大叶相思,植被盖度约 75,植被盖度相对较小,水土流失相对较多,对应甲。对照组顺坡裸地,每年适时除草,缺少植被保护,水土流失最多,对应丙。表中的甲、乙、丙依次代表实验组、实验组、对照组,故 C 正确。故选 C。(3)据实验数据推断,对土壤流失量影响最显著的水循环环节是降雨,降水量大,对地表侵蚀作用强,对。3 蒸发对水土流失没有影响,错。下渗量越大,地表径流量越小,对地表侵蚀作用越弱,水土流失越少,对。地下径流对水土流失影响小,错。故选 D。2、近年来,到某某城市来看“海”成为时髦的网红语言,尊重水循环规律,减少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已经成为大众的
5、科学共识。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c(1)由于人类长期的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增强时,在同样的降水(降水总量、降水强度、频次等不变)情况下,该流域水循环环节发生变化。下列关于该“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该流域地面径流增加 B.该流域水汽输送量明显增加 C.该流域地下径流增加 D.该流域蒸发量不会变化(2)以下措施值得提倡的是()A.华北大量开采地下水解决缺水问题 B.多建公园,增加绿地,保留水域 C.城市建设中大面积对道路拓宽、硬化 D.“向河湖要地”,增加耕地,引水灌溉 答案:C 4 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略 3、20
6、21 年 11 月央视地理栏目报道:在广东省梅州市隆文镇的石灰岩山体密林中,有一个当地人称为龙宫的绿窟潭,潭水非常清澈,能见度高,当地大旱时,村民抽水抗旱,很奇怪的是,抽水时潭水下降了 20cm,三天后反倒涨了 70cm,地 质专家经过考察,发现该潭内没有水流动的痕迹,也无外界河流联通,专家考察后做出了绿窟潭的结构图,同时解释了潭水不降反升和潭水清澈的原因。依据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小题。(1)对绿窟潭竖潭和横潭的成因解释合理的是()A.板块运动挤压断裂形成 B.为抗旱而专门修建的地下水库 C.石灰岩地区,断裂发育,地下水沿着裂隙溶蚀形成 D.竖潭沿着裂隙溶蚀形成,横潭沿着层理溶蚀形成 5 (2)
7、绿窟潭潭水不降反升的原因是()A.抗旱抽水,水位突然下降,裂隙和上层小溶洞的水将裂隙冲大流人 B.暴雨过后,地表水沿着竖潭流人和地下水通过裂隙补给 C.地表水库的蓄水通过裂隙渗人 D.山体森林茂密,蓄水能力强,土壤和植被蓄水渗入(3)潭水清澈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茂密森林中,人为干扰少 B.土层薄,石灰岩层厚,沿裂隙下渗时经过岩层过滤,泥沙含量少 C.地表水流入后,在潭中水无流动,长期沉积作用导致水清澈 D.抽水抗旱造成水的扰动,导致泥沙随水流出洞外 答案:D A B【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6 (1)板块运动挤压水平
8、岩层会挤压变形,而图中岩层水平,A 错误;抗旱修水库一般会直接在地上修水库,修地下水库的成本高,材料中也没有提及,B 错误;石灰岩地区,沿裂隙溶蚀时会从上往下溶蚀,只会形成竖潭,C 错误;从图中看,横潭溶蚀在一个水平岩层中,D 正确。故选 D。(2)潭水上升,说明一定有水进入潭中,没有抽水时,潭水处于稳定状态,地表密林,说明植被覆盖好,涵养水的能力强,图中水潭上有裂隙和小溶洞,抽水后,因落差增大,水下渗速度加快,冲刷能力增大,地下水沿着裂隙流入潭中,水位上升,A 正确;潭水上涨是在村民抽水抗旱后,并没有下暴雨,B 错误;材料和图中没有提及地表水库,如果有水库蓄水,可以直接抗旱,没有必要抽地下水
9、,C 错误;绿窟潭位于石灰岩山体密林中,该地虽然植被覆盖率高,蓄水能力强,但土壤总厚度只有 40cm,不可能使溶洞水位升高 70cm,D 错误。故选 A。(3)绿窟潭是地下溶洞的水,整个潭中水清澈,能见度高,与地表环境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A 错误;图中可以看出,地表土层薄,石灰岩层厚,裂隙发育,经过厚厚的石灰岩层过滤,泥沙含量很少,潭水清澈,B正确;长期的沉积作用会在潭底形成淤泥层,绿窟潭中没有淤泥存在,C 错误;抽水抗旱前,潭水就非常清澈,与抽水抗旱无关,D 错误。故选 B。4、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A.B.C.D.(2)“一滴水借助水循
10、环,可以汇入大海,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参与水循环的圈层有()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7 A.B.C.D.答案:D 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本题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2)本题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答】(1)南水北调改变的是地表径流环节,图中代表地表径流。故选 D。(2)陆地水源源不断流入大海,海洋蒸发进入大气圈,通过水汽输送在陆地上空遇冷凝结形成降水,渗入地下进入岩石圈,通过植物根吸收,进入生物圈,水循环联系了四大圈层。故选 D。5、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南部通过刻赤海峡与黑海相通,西部有
11、狭长的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与锡瓦什湾相隔。亚速海平均盐度约 9%11%,而与之相邻的黑海平均盐度约 12%22%。下图为亚速海位置、入海河流及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8 (1)与黑海相比,亚速海海水盐度明显偏低的原因有()与黑海的海水交换少河流稀释作用强受寒流影响纬度较高,蒸发弱 A.B.C.D.(2)下列关于沙嘴对锡瓦什湾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隔湾内外海水交换,湾内海水变浅 B.湾内海水自净能力变弱,水质恶化 C.阻挡冬季风,湾内海水结冰期缩短 D.湾内海水盐度高,水生植物减少 答案:B C【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
12、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9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1)由于只有狭长的刻赤海峡与黑海相通,与黑海的海水交换少,盐度较黑海低,故正确;亚速海有众多陆地河流汇入,稀释作用强,故正确;图中的洋流属于海流,而且是内部循环,不会影响盐度,故错误;亚速海纬度较高,蒸发较弱,盐度较低,故正确。故选 B。(2)沙嘴阻隔了湾内外海水交换,使湾内海水变浅,A 正确;湾内海水自净能力变弱,水质恶化,有恶臭现象,B 正确;沙嘴的高度不高,不能阻挡冬季风,C 错误;水体不能交换,导致湾内海水盐度高,水生植物少,D 正确。故选 C。6、地表水、地
13、下水是陆地水资源的两种存在形式。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过程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过程线反映出()A.地下水水位季节变化较小 B.水位变化与降水量同步 10 C.高水位出现在 67 月份 D.低水位出现在初春前夕(2)为合理利用区域水资源,华北平原在统筹兼顾地表水与地下水方面,应()A.雨季及时回灌抽水井,避免地面沉降 B.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C.大量开发利用地表水,避免地面渍涝 D.大打机井、深井,缓解春夏季节旱情 答案:D A【提示】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本题考查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2)
14、本题考查水循环。【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读图可知,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季节变化较大,A 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华北地区七月份降水最多,但地下水水位八月份最高,B、C 错;最低水位出现在二月底三月初,属于初春前夕,D 对。故选 D。(2)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过分开采地下水,会使地下水水位下降,会导致地面沉降,因此可以11 在雨季及时回灌抽水井,避免地面沉降,A 对;跨流域调水不能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B 错;大量开发利用地表水,下渗减少,地下水补给减少,不利于统筹兼顾地表水与地下水,C 错;大打机井、深井,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地下水水位进一步下降,且华北地区夏季降水较多,D 错。
15、故选 A。7、诺尔图湖是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中面积最大的内流湖之一,全年几乎无地表水汇入。该区域年降水量40110mm,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季节变化很大。下图示意诺尔图湖 2011 年 5 月2012 年 5 月水位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造成诺尔图湖冬夏季水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蒸发 B.降水 C.下渗 D.地表径流(2)推测诺尔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雨水 B.地下水 C.河流水 D.积雪融水 答案:A 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12 (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
16、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诺尔图湖地处内蒙古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湖水蒸发旺盛,冬季寒冷,湖水蒸发量小,故蒸发是造成诺尔图湖冬夏季水位差异的主要因素,A 正确;由材料“该区域年降水量 40110mm,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季节变化很大”知,诺尔图湖水位应该夏季水位高,冬季水位低,而读图可知,诺尔图湖夏季水位低,冬季水位高,B 错误;一年中湖泊下渗量季节变化不大,C 错误;由材料信息“诺尔图湖是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中面积最大的内流湖之一,全年几乎无地表水汇入”可知,地表径流不是造成诺尔图湖冬夏季水位差异的主要因素,D 错误。故选
17、A。(2)由材料信息知,诺尔图湖地处内蒙古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季节变化很大,读图可知,该湖冬季水位高,夏季水位低,故诺尔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不是雨水补给,A 错误;由所学知识知,地下水是稳定的可靠的补给源,该湖冬季湖泊有水,且水位较高,说明有地下水补给,B 正确;由材料知,诺尔图湖是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中面积最大的内流湖之一,全年几乎无地表水汇入,C 错误;该地区冬季气温在 0C 以下,积雪不融化,而冬季湖泊水位高,故积雪融水不是主要补给源,D 错误。故选 B。8、水平衡是某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水量收入与水量支出之差,等于储水变化量(收入大于支出为正值,收入小于支出为
18、负值,收入等于支出为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1)三峡库区水位最高的时间是()A.5 月 B.7 月 C.10 月 D.12 月(2)关于长江三峡水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确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每年都要将三峡水库的库容腾空 B.水库蓄水期间,库区水量增大,对库区底床侵蚀力增强 C.上图中所示库区水位最高时,下游河道航运能力较弱 D.库区水量大,水体自净能力强,水质较建大坝前好 答案:D C【提示】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14 解析:(1)由图可知,当入库流量大于出库流量时库区水位上涨,10-12 月为水位上涨期,其中 12 月达到水位最高值。故选 D.(2)每年都要将三峡水库的库容腾空,是为了迎接汛期洪水,增大三峡水库的调蓄能力,确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A 项错误 水库蓄水期间,库区水量增大,库区底床泥沙淤积增多,流水对库区底床侵蚀能力会减弱,B 项错误;库区水位最高,说明上游关闸蓄水,加上 12 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少,因此长江中下游水位会下降,导致航运能力减弱,C 项正 确;水库建成蓄水后泥沙沉积增加,水体更新速度减慢,污染物质积聚导致水质变差,D 项错误;故选 C.【解答】此题暂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