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408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4082.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序言 辛丑条约共 12 款,还有 19 个附件 内容 1.赔款。清政府赔款各国(共 11 国)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年息 4 厘,本息共计约 9.82 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2.划设使馆区。将北京东交民巷划设为使馆区,沦为“国中之国”。在区内中国人严禁定居,各国可以派兵驻扎。3.拆炮台、驻军队。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国主义列强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重要地区的 12 个地方驻扎军队。4.威逼清政府允诺反抗反帝斗争。永远严禁中国人民设立或重新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非政府,违者处决。各省官员必须确保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
2、不聘用。凡出现反帝斗争的地方,暂停文武各等考试 5 年。其中这一条标志着清政府全然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工具。5.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6.惩处附合过义和团的官员。从中央至地方被监禁、放逐、处决的官员共百多人。7.设立外务部。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特点一 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列强要求赔款 4 亿 5 千万两,当时中国人口 4 亿 5 千万,用意是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 1 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科考五年。特点二 没有割地
3、等相关条款。帝国主义很想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的腐朽至极也是实行瓜分的有利时机,但由于帝国主义各国矛盾错综复杂,使他们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对中国领土的割占要求。特点三 既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又加以严格控制。此条约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但丝毫未涉及处置慈禧太后。相反,继续推行“以华治华”的策略,确立清政府继续充当他们在华的代理人。特点四 使中国长期陷入被动状态 此条约中白银 4.5 亿两的数字已然天价,中国似乎不可能将一次性偿还,所以,这些银两总共分后 39 年才偿还,本息总计 9.8 亿两白银,甩了一倍多,也使中国在后来的几十年中的经济
4、掉入低谷。为了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又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辛丑条约规定,以海关税及盐税作为偿还赔款之用,但这两项税收为清朝政府最主要的一项财政收入。控制海关就基本上能够左右中国财政。列强在北京强行划定的“使馆区”,由各国派兵保护。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成了清朝的太上皇。将大沽炮台和从大沽到北京的沿线炮台“一律削平”。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和山海关铁路沿线 12个战略要地。随时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这样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辛丑条约就是强权提给中国的空前轻微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增添了严重危害。强权勒索的巨额赔款,激化了中国的贫穷和经济衰落;
5、外国军队长期驻守在中国的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备和国防安全;设置使馆区,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已经开始凌驾于清政府之上;发生改变清政府外交机构的地位,更强化了强权向中国勒索、发号施令的权利;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并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全然构成。历史影响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勒索了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经济负担。战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也开始放弃对清政府所抱有的幻想,以“驱除鞑虏”为目标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19 世纪末帝国主义强权惨烈争夺战和瓜分中国,导致中国 各国在辛丑条
6、约的签署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年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失败了,年又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起自山东,迅速发展到直隶、天津、北京,引起帝国主义列强的恐慌。它们决定亲自出兵镇压义和团,英、美、日、俄、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侵入中国,8 月攻入北京。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因为这一年是中国旧历的辛丑年,所以这个条约被称为辛丑条约,慈禧太后携带光绪皇帝及亲信大臣仓皇出逃至西安。清王朝被迫向帝国主义求和。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胁迫中国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奴役性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或辛丑议定书。年(清
7、光绪二十七年)9 月 7 日,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与德国、奥匈帝国、比利时、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俄国、西班牙和荷兰 11 国代表在北京签定。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还损害了国家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而俄国则在用其它条约获得中国的东北的领土。英美则以商业利益为重,希望保持中国门户开放,并对日、俄的野心感到不安。最后达成的协议,没有要求清政府割地,只要求巨额的赔款。当时清朝政府内部存有将首都迁至内地(西安)稳步与联军登陆作战的建议。但是当时的清政府实际上已经没可信的军队了。义和团已经被战败,山东以南省份的总督们早在义和团期间就已经与外
8、国达成一致地方上的协议,违抗清政府积极支持义和团的同意。因此清政府同意签订这个条约去挽回损失自己。年 10 月,法国率先提出惩治祸首、赔款、拆除大沽炮台等六项要求,作为与清政府谈判的基础。经各国公使多次会议加以补充、修改,12 月 24 日 11 国(八国之外加上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共同向清廷提出议和大纲12 条。清政府完全接受。年(光绪二十七年)9 月 7 日,奕劻、李鸿章全权代表清政府,同这 11 个国家在北京正式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各国和约,简称辛丑条约(因这一年是辛丑年而得名)。协议的正式宣布名称为 austria-hungary,belgium,france,germany,grea
9、t britain,italy,japan,netherland,russia,spain,united states and china final protocol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disturbances of(中国与 11 国关于索赔年义和团动乱的最后协议)。原文就是以法文为依据。在国际法上,因为中国不宣称与各国存有正式宣布激战,事件就是自身利益义和团的骚乱。故此辛丑条约只属一个协议,而并非和平条约。参与八国联军的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都有分割中国领土的想法。而俄国志在用其他条约获得中国东北的领土。英美则以商业利益为重,希望保持中国门户开放,并对日、俄的野心感到不安。最后达成的协议,没有要求清政府割地,而只要求巨额的赔款。代表中国方面签订辛丑条约的就是庆亲王奕劻和北洋大臣李鸿章,代表外国签订辛丑条约的就是各国驻华中国的大使等(比如代表英国的萨道义等)。条约于年 9 月 7 日签订,共 12 款,另加 19 条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