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内部意见).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9340881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海市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内部意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珠海市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内部意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珠海市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内部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海市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内部意见).doc(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珠海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征求意见稿)珠海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局2010年11月1日前 言3一、现状与形势4(一)“十一五”回顾41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42电子政务水平进一步提高43社会及民生领域信息化获得较快发展54信息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质量有所提升65信息化支撑环境得到完善76信息化人才保障进一步加强7(二)形势分析71存在的挑战和问题72 面临的机遇8二、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发展目标10(一)指导思想。10(二)建设原则11(三)发展目标121总体目标122具体目标13三、建设内容和任务15(一)大力推进三网融合,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51推进三网融合,完善网络基础设

2、施152加快基础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建设16(二)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化和城市管理信息化171推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172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18(三)大力发展全社会及民生领域信息化201加快推进教育领域信息化202继续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信息化203提高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水平214进一步推广数字化社区建设215推动先进的网络文化建设22(四)大力推动信息产业发展221重点培育高端电子信息产业222壮大优势特色信息产业233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服务业24(五)深化“两化”融合,加强企业信息化251加强针对生产性企业的信息化服务手段建设252推进共性技术创新信息化平台建设

3、263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27(六)建设智慧型城市271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及物联网的应用和开发272促进智慧应用体系的研发和建设28四、保障措施28(一)强化信息化建设统筹和协调力度28(二)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制度环境29(三)改善信息化建设中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29(四)实施标准化战略30(五)构建人才支撑体系31(六)开拓信息化融资渠道32(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32(八)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33五、重点工程34(一) 数字资源开发共享工程34(二)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工程34(三)小额支付一卡通工程35(四)物联网示范工程35(五)无线城市工程36(六)电子政务升级工程37(七)公共创新平台提

4、升工程37(八)建立珠三角区域电子商务中心38(九)数字化港口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39(十)珠海市居民健康信息采集及区域医疗协调信息系统39(十一)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39名词解释41前 言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珠海市信息化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按照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城市发展战略,“十二五”时期,珠海要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步伐,要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仍将是新形势下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重要内容和重要推动力。为进一步提升珠海市信息化水平,适应 “十二五”期间新的发展形势的需要,根据国家和广东省信息化建设

5、的总体思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结合珠海市实际情况,确定了珠海市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建设任务和保障措施,编制了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珠海市未来五年信息化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行动纲领。一、 现状与形势(一) “十一五”回顾1 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十一五”期间,珠海市通信管道和光缆基本覆盖全市所有范围,实现了光纤到小区、光纤网络通达所有行政村以及宽带到户的目标。截至到2009年底,珠海市网民普及率63.6%,每百人网络购物比例23%,每百人宽带网民比例61.6%,无线宽带人口覆盖率达96%,

6、电话普及率超过100%,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9,数字电视用户终端292398个。无线宽带实现全市、区、镇、高速公路和沿海的连续覆盖,无线宽带覆盖率达到98%,具备为超过50万用户提供移动通信和3G服务的能力,3G网络覆盖率达到98%、已建成大型局域网近500个。信息网络已经成为支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此外,“十一五”期间,珠海市还加大推进农村信息化力度,完成了“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和“村村通宽带”工程。2 电子政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珠海市作为广东省以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试点城市,“十一五”期间,初步构筑了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初步形成了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网络架构

7、,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及网络交换中心的核心部分已建成,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初步建立,部门业务办公平台基本建立,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已建成,基础数据库建设稳步推进。目前珠海市电子政务外网向上连接省级政务外网,向下连接到三个行政区,横向连接市级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已形成一个具有150多个节点的城域网络。用于传输内部涉密信息的党政内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已建成珠海市党政内网一期工程的屏蔽机房、配套工程和安全与应用支撑平台,构建了全网一致的网络信任体系。一批核心的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并应用,主要业务实现网上办公。建成了政务信息公开服务平台和政府网站,政务公开内容不断深化,以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构建了人大、政协、

8、市委宣传部、保密局等40多个部门的网站,形成珠海市政府网站群,对外提供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窗口。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率67.8%。3 社会及民生领域信息化获得较快发展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公安、工商、税务、统计、国土、规划、环保、交通、城市管理等方面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网络与信息应用系统,为珠海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建立了完善的珠海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系统已与相关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等578个服务网点联网,可为居民提供方便的社保、医疗、购药、结算以及查询等多种服务。实现了全市社保网互联互通、劳动保障资源共享,促进了我市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珠海市各区和街道办事处已基本建立了社区信

9、息化服务体系。农村信息化工作逐步推进,建立了四个农村“信息直通车”的省级示范点、4个农村信息化体验中心,建立了功能完善、内容丰富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工作全面展开,404家中小企业被列为2009年度市信息化试点企业,8家企业列入省两化融合“4个100”示范工程候选单位,我市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普及率达到93%。4 信息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质量有所提升 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珠海市第一大支柱产业。2009年,完成总产值662.4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6.57%,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6.12%,完成增加值98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其

10、中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产值456.98亿元,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68.98%,在新型关键元器件、高端消费电子、软件与集成电路、专用电子设备领域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技术水平的产品开发、制造、设计、销售的完整产业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有伟创力集团、汉胜科技、佳能、东信和平、方正科技、元盛电子、炬力集成、金山软件、远光软件、优特电力等企业。全市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总收入从2000年的10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47.75亿元,软件产值位居全省第三。软件出口持续增长,达6.66亿美元,全省排名第二。超亿元企业26家,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5家,上市软件企业8家,省著名商标7家,获CMM2级

11、以上评估的企业21家。珠海印刷线路板已成为全国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生产规模及技术水平都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我市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入选广东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在电力行业应用软件、IC设计、数字化医疗软件、新一代通信、数字娱乐、服务外包、打印耗材芯片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较好的发展潜力。5 信息化支撑环境得到完善在原来基础上,根据珠海市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式、新机遇的需要,对原珠海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进行了调整,出台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一系列文件。发布了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服务外包发展的相关政策,信息化立法工作持续推进,标准体系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建设取得成效,产业创

12、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投融资渠道逐渐走向多元化。6 信息化人才保障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珠海信息化人力资源基础得到了加强。随着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在珠海办学或设立研发机构,珠海全市在校大学生总数已超过10万人,总规模仅次于广州,名列广东省第二名。这些驻珠高校均设有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为珠海市加快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和保障。(二) 形势分析1存在的挑战和问题“十一五”以来,珠海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积极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加快经济和

13、社会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基础设施、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信息化政策法规以及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但与此同时,珠海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挑战和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困难或挑战是国内或广东省内所共存的,有些则是珠海市本地特殊情况决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目前,尚未建设统一的、全市公用的基础信息数据库,特别是缺乏作为“数字城市”重要基础的GIS系统和公用GIS底图;(2)信息产业呈现大而不强的局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明显欠缺;(3)电子政务公用平台推广应用力度有待加强,信息化与政府职

14、能转变的融合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公共服务手段尚不完善;(4)企业信息化创新能力不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大型企业信息集成与共享水平不高。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电子商务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融合程度有待提高,信息化推动制造业向服务业发展的作用仍不明显;(5)重大民生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陆岛之间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差距;(6)信息化高端创新人才明显不足,基础性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尚待完善,本地在人才方面的自我造血能力有待提高;(7)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足,一些体制性障碍尚未突破;2 面临的机遇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

15、划纲要的贯彻实施,珠海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这同样也为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1) 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建设需要信息化助推首先,珠海要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对西岸其他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特别是在通讯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等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当中,信息化和数字化是当然的技术保障,这无疑为珠海市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潜力。(2) 粤港澳合作和横琴新区开发是创新信息化发展模式的舞台横琴新区的开发将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先行先试的绝好舞台。横琴新区是特区中的特区,珠海市完全可以利用横琴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在这张白纸上大胆设想,科学规划,勇于

16、创新,探索更加宽松、灵活和先进的信息化机制,把横琴西区建设成为“数字城市”的样板区域,并以此为横琴新区的开发营造独特的数字化优势。(3)珠海经济特区扩容为信息化发展开拓了空间珠海经济特区扩容至全市范围为珠海在新的历史阶段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也为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开展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建设应当率先打破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格局,着眼于为西部先进制造业提供信息化手段支撑而超前规划和建设,缩小与东部主城区的差距,在面向制造业发展的共性技术数字化平台建设方面力争实现跨越,领先于东部主城区,其服务功能和能力辐射整个珠三角西岸乃至更大范围。(4)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信息化

17、作支撑珠海正按既定的方针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这必然对信息化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离开信息技术的支撑,离开信息化的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然受到极大制约,因此,从珠海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上也显示出信息化建设的新前景新机遇。(5)转变发展方式使信息化事业的前景更加广阔转变发展方式的内涵中,包括了使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包括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忽略环境向呵护环境转变、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由技术引进向自

18、主创新转变等等。这些转变中都隐含了对信息化的内在要求,每一个转变,都要以高效集约的高效管理为前提,因此离不开信息化作为技术支撑和产业支撑。二、 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市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化为重点,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主线,以推动“两化融合”和“两业融合”为抓手,以把珠海打造成为珠三角乃至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集地为目标,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着眼珠三角新一轮产业发展全局,加速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和新型化进程,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19、为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和信息产业支撑。(二)建设原则“十二五”期间,珠海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协调,资源共享;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立足需求,以民为本;开拓创新,务求实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的全局性、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全市方方面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在建设过程中,应该避免各行其是和单打独斗,必须遵循规划的统一要求,强化顶层设计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坚持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加强产业间、区域间、城乡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使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地推进。统筹协调、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政府

20、在政策引导、制度保障等方面的作用,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综合平衡各行业、领域、产业间的关系,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充分整合网络基础设施、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跨部门、跨领域的资源共享。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信息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与导向性作用,强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的主体地位,调动社会各方面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企业参与建设、运营、筹资和管理,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加大政府对信息基础设施、核心应用领域以及公共平台的引导性、激励性投入,以政府资源整合带动社会资源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政府组织推进、政策导向作用,运用市

21、场规律,鼓励社会资金多元化参与信息化建设,形成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立足需求,以民为本: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迫切需求出发开展信息化建设。以便民利民为宗旨,把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满足市民需求和城市发展全局的需要上,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服务功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创新体制和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大力提高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激活信息化发展动力。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手段,以点带面、重点推进,突出特色。围绕强化信息化发展基础,着力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城市社区信息化发展。发挥重大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育新的增长点

22、,催生衍生性产业。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衡量信息化建设成败的重要标准,不搞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等,走低成本、高效益的建设发展之路,把全市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扎扎实实地推进。(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珠海市信息化建设要实现城乡和东西部及重要海岛全覆盖;完成公共管理信息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平台、信息网络平台、信息安全保障平台;形成公共管理信息化应用体系、公共服务信息化应用体系、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体系、城市高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五位一体的数字化城市体系;形成全面网络化、高度信息化的“数字珠海”框架;

23、信息产业规模和质量实现新突破,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的培育取得明显成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明显增加;三网融合获得突破性进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取得明显成效。2具体目标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在政府行政和公共服务中得到普遍应用,并成为政府职能转变和业务流程优化的技术支撑。政府各部门之间资源整合和协同办公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建成市级和区级 “网上政务大厅”,使政府网上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到2015年,要求公开的政务信息要实现100%在网上查询,100%的行政审批项目可在网上申请及查询结果,9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可实现在线处理,100%的政府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纳入电子监察范围,政府公共

24、服务上网率达到70%以上。信息资源及其共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人口、法人机构、地理空间、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和创新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诚信、城市管理、文件档案等平台数据库,基本形成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城市自然地理空间资源全面数字化,实现城市运行和管理各专业信息系统协同运作和数据共享,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等功能的智能化程度明显提高。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全面普及和深入。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研发、生产、营销、商务交易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广泛应用,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显著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电子商务成为市场交易的常态行为。安全认证、信用服务、电子支付、物

25、流配送等电子商务的应用支撑环境基本完善,重点领域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金融、物流和文化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居国内领先行列。传统产业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率达到7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率达到80%以上。社会及社区信息化:教育、科技、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的公共服务进入社区和家庭,市民可充分享受信息化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实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市民信息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广播、电视全面数字化,互联网普遍进入家庭,网上购物、娱乐、通讯、教育、学习和研究等普遍应用。到2015年,全市有线宽带用户接入速率达到10Mbps以上,无线宽带实现全覆盖,互

26、联网普及率和家庭宽带普及率分别达95和85以上。数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100%,拥有智能系统的居民小区达到90%,100%的街道、80%以上的社区建立社区服务网站。信息基础设施:“十二五”期间,将利用现有的公用电信网、专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资源,采用新技术,优化布局,完善网络结构,实现三网融合,建成资源优化、运行高效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支撑环境: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力求在信息化体制、机制、立法、政策、标准、安全保障、评估体系等重要环节有新突破,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和环境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使全市信息化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信息技术研究和

27、试验发展的条件得到改善,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引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与“数字城市”、“智慧型城市”相适应的专业培养能力和吸引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来珠海发展的环境。信息产业: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6%以上,年均增长速度达15%以上。其中: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占比达80%,年均增速为17%以上,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继续保持省内领先水平。培育60家产值超亿元的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品牌效益高,具有差异化产品和服务以及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在省内外高端电子信息产

28、业领域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点企业,新增加6家以上上市企业。三、建设内容和任务(一)大力推进三网融合,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推进三网融合,完善网络基础设施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驱动、需求为先、以民为本、社会参与的建设方式,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全市、高速互联、业务融合的新型信息通信服务网络。进一步提升网络覆盖范围及带宽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新一代互联网。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以终端融合与应用融合促进网络融合,通过政策支持以及政府适度补贴资费等方式,鼓励珠海市各电信运营商进行基础网络扩容和增建,并强化网络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构建有线网络公平接

29、入、无线信号普遍覆盖、带宽服务满足需求的宽带网络环境。最终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拉动居民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无线宽带城市”建设,打造融合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等多种无线移动宽带技术,具有多层次、多形式接入手段,按需择取的无线移动网络,为市民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加大在物联网方面的研发力度,研究和跟踪传感网、移动网、下一代互联网、IPv6等与物联网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探索物联网业务应用与商业模式,积极推进物联网的发展,将珠海市建设成为一个可感知的智慧型数字化

30、城市。2加快基础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已成为衡量社会信息化水平和地方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信息资源建设是指以现代存储介质和手段为载体,以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为手段,组织、开发、管理、利用信息资源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数据库的建设是主体。“十二五”期间,针对本地实际需要,采取自建与引进相结合,以资源共享和综合开发利用为核心的策略,加强基础性和公用性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工作。要重点开发一批对我市发展影响大、基础性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亟需的数据库。特别是要大力推进空间信息及其应,加大基于空间位置信息的城市三维可视化、智能交通、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地下管网、人口普

31、查、物流及城市紧急联动等环节的开发力度,建设并完善统一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使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管理与应用,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加大投入,建设一批面向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数据库(群)、面向市场、经济活动的商务信息数据库(群)、面向科技、教育、文化活动的数据库(群)、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型数据库(群)。力争使上述四大类型数据库涵盖金融、税收、城市安全、城市建设、城市交通、商业和旅游、政府管理、科教文卫、农渔业、公众生活等十大领域。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引进国内最具影响的数据库群,打通国际著名数据库群的应用通道,形成本地、国内、国际三个层次的立体化数据库信息资源体系,把珠海

32、建设成为珠江口西岸数字化信息资源中心。(二)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化和城市管理信息化1推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以进一步推动政务信息公开来带动政府信息化水平的突破性提升。促进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综合监管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强化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增强电子政务整体效能,推动政府朝着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监管有力、服务到位的服务型、效能型政府方向迈进。要组织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充分利用互联网、数字电视等媒体,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各类政府信息,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拓宽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降低公众获取信息的成本,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

33、权。建立政府信息公开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信息公开的责任和要求,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平台,确保应予公开的政府信息须及时公开。同时要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政府公众网站的改造升级,突出完善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构建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政府各个部门服务的“一站式”政府门户网站(或称网上政务大厅)。梳理、优化审批业务和办理事项,切实推进网上办事和审批,设立政府网上新闻发布室,积极开展网上评议、网上信访、网上听证、网上调查等多种互动交流业务,使政府公众网站成为为民办事的服务平台、政府信息发布的窗口和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要强化政府在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方面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引导和规范政务信

34、息资源的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鼓励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促进全社会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共享。还要通过建设公共服务呼叫中心等手段,及时处理社会公众向各机关单位的咨询、投诉、批评、建议、求助等需求。2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根据城市管理的信息化需求,大力推进信息化专项应用系统的建设,重点加强和完善城市社会治安、应急指挥、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数字化手段建设。构建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联动平台,建立应急处置预案数据库,完善突发事件信息采集、使用、维护和管理的标准和机制,形成全市协调、协同、协作的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管理体系。形成全市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

35、系统,提高政府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时的信息获取、快速反应、组织协调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快相关部门的专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系统的建设,建立以危险源、应急预案等各类数据库为基础的决策支持系统,增强对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应急和救助救灾的能力。进一步加快和完善有线通信、移动通信、数字集群和卫星通信设施的建设,为各相关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通讯保障。建立城市交通监控网络,动态监测交通流量,实现区域道路联网监控。建设车辆导行系统,完善道路交通管理及控制系统,提高交通监控和疏导能力。建立运输信息共享平台,制定标准,整合与交通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业的信息,为城市交通规划提

36、供参考,为交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为企业运营和市民出行提供便利服务。建立交通数据库,完善系统体系和检索主题,形成系列数据和分析系统。建立城市交通信息采集、传输、发布平台,完善公交出行导向信息系统。建立公交计算机图文管理系统,推动公交电子站牌的应用,推广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应用,发布交通电子地图,提供准确的交通运行信息。建设交通信号灯智能管理系统,提高城区内交叉路口机动车通行效率。建设城市环境在线监测、环境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实现环境监测、生态监察、电磁辐射、机动车排污检测等业务数据收集、处理、加工的网络化管理。建立城市陆地和海洋生态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利用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对生态环境实

37、时监管,提升城市绿化与生态保护、环境安全和污染源事故处理的能力和水平,为市民参与城市生态保护、环保与环卫行动及其监督提供服务。(三)大力发展全社会及民生领域信息化要大力推进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与民生和大众社会需求息息相关的各领域的信息化,为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提供手段支持。要不断拓展“信息惠民”的服务领域,不断深化“信息惠民”的具体措施,努力实现公共信息服务的普及、优质和高效,创造广大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让市民充分享受信息化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实惠。1 加快推进教育领域信息化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整合和共享,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服务。建设并优化教育

38、管理信息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招生就读、名校名师等教育信息服务。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的远程教育系统,利用网络优势,大力提升网上教育平台的功能,推动网络教育应用,为市民提供灵活多样、开放的网络化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2 继续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信息化建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劳动保障信息网。实施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工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市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和专业化的信息资源库,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就业与失业救助服务、社会保险金的发放与偿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劳动保障业务流程,整合、改造社会保险系统和劳动力市场系统。3 提高医

39、疗卫生领域信息化水平尽快建立医疗卫生数据中心,构建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效益。进一步推进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医疗救治、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信息系统和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管理和决策水平。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并将服务平台延伸至街道和社区,为广大市民特别是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人群提供医疗和疾病预防保健服务。4 进一步推广数字化社区建设建设与完善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联通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的网络平台;建立开放式的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和分布式数据中心。

40、建立社区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各类社区信息资源,形成社区信息资源的目录体系。逐步推进电子政务各垂直信息系统的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将政府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实现基层行政管理信息平台的统一化、简易化和高效化。加强便民服务建设。推进社区服务网站、信息服务自助终端、多功能金融服务终端、社区服务电子告示牌等便民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加快住宅小区智能化建设。推广新建楼宇的综合布线系统和已建小区的信息化改造,实现宽带到户。普及火灾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各类公共设施智能化管理系统。改善生活方式,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推进购物消费、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社保、家政服务等网络化应用服务,促

41、进信息化进入社区与家庭,让各阶层市民享受数字生活。5推动先进的网络文化建设为弘扬正气、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倡导网络文明,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网上传播,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强化网络道德约束,建立和完善网络行为规范,形成网上正面舆论主流。要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将优秀的文化产品送到千家万户,丰富广大市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并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御不良内容的侵蚀,摈弃网络滥用行为和低俗之风,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要加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实现文化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要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工具,搭建公

42、共文化创新平台,营造文化原始创新的信息化环境。(四)大力推动信息产业发展1重点培育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通过做大做强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及网络和新一代通信等优势产业,培育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增值服务等新型业态,突破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等高端环节,提升关键元器件、专用电子设备等基础产品等,引领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实现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跨越,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规模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发挥信息技术在我市其它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制造、文化创意、海洋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领域中的支撑作用,抢占

43、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网络经济制高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2壮大优势特色信息产业进一步壮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手机线路板等高端印制线路板、音视频多媒体芯片设计及应用等专项产业,建设以新青科技工业园、富山工业区为主要载体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重点扶持优势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珠海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进一步作强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重点开发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着力发展数字音视频、下一代宽带通信、射频识别(RFID)、发光二极管(LED)照明驱动、能源管理、工业控制、“三网融合”、电力电子等集成电路产品的开发设计,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

44、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进一步提升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的产品竞争力,推动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集聚发展。形成以南方软件园、新经济开发港等园区为主要载体的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集群。继续重点扶持和培育品牌骨干企业。重点建设已入选广东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珠海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扶持发展数码娱乐和创业设计等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以数字媒体内容、数字影视制作、动漫与网络游戏业、工业设计、数字设计、数字出版、数字教育、数字娱乐等为内容的数字内容服务产业,重点培育珠骨干企业。重点建设省级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把珠海发展成为“创意”之都和“设计”之都。继续保持打印耗材特色产业的优势地位。进一步研发生

45、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打印机和各类打印耗材,建设以南屏工业园区、富山工业园区为载体的打印耗材产业集群。重点扶持和培育骨干企业。着力建设国家级的打印耗材研发生产基地。3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建设和完善电子商务环境,积极推广电子商务应用。重点建立安全、快捷、方便的在线支付平台,建立权威、公正的信用服务机构并提供在线信用信息服务,建设可靠、高效运行的物流信息系统,扶持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移动商城、手机认证、手机支付和面向个人消费的电子商务应用,促进电子商务融入社会和市民的生活;积极推进商贸、旅游、家电、打印耗材等行业网站发展,推动网站以块状经济、产业链为依托,开展信息

46、分布、价格指导、网上交易等业务,带动行业信息化和产业升级。优化提升信息传输服务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无线移动关键技术和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咨询、信息系统运维等服务,促进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向产业链前后端延伸,推动系统集成、测试、数据处理等业务向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内容服务业。重点促进影视娱乐和交互式多媒体等数字内容服务业发展。建设基础数据库、数据资源服务中心和网络数据中心,发展信息资源增值服务业,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与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扩大软件网络化服务,发展“云计算”服务 ,构建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和新兴信息网络系统,跟踪新一代网络经济发展,全面推进现代信

47、息服务业发展。(五)深化“两化”融合,加强企业信息化 深化信息技术在传统工业领域的应用,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重点推进集成化的生产执行系统的普及应用,推动生产自动化技术应用,提高生产精度、资源利用率,优化生产过程,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改变大规模资源投入为主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运行效率及核心竞争力。1加强针对生产性企业的信息化服务手段建设着力发展、壮大以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应用为基础的,面向生产性企业的信息服务业。重点推广“公司治理、战略规划、清洁生产、国际合作”

48、等领域的信息服务,满足生产性企业在风险投资、融资担保、技术研发、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品牌策划、知识产权服务、设备租赁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和发展。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技术成果转化、适用技术推广和创新资源共享。并以技术开发、质量认证、知识产权服务、技术咨询为重点,充分发挥制造业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的技术溢出作用,形成专业化的信息化服务企业,以信息化和数字化促进制造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2推进共性技术创新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初具规模的南方软件检测中心、南方网络检测中心、南方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中心的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加强第三方检测平台的能力和手段建设。同时,还要根据珠海市制造业特点,特别是针对珠海发展高端制造业的新形势和新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企业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