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以常州新区公园规划设计为例pdf.pdf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9340051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0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以常州新区公园规划设计为例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合以常州新区公园规划设计为例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以常州新区公园规划设计为例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以常州新区公园规划设计为例pdf.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建筑与景观的有机融合以常州新区公园规划设计为例T h eO r g a n i cI n t e g r a t i o n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ea n dL a n d s c a D e 一W i t ht h eP l a n n i n ga n dD e s i g no fC h a n g z h o uN e wD i s l r i c tP a r ka st h eE x a m p l e陈圣泓S h a nC H E N摘要:常州新区中心公园用地狭长,功能复杂,以建筑有机融入景观的设计理念,将一条复合了文化商业建筑、广场、园路、起伏地形于

2、一体的折线主园路从南到北贯穿全园,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有机景观步行空间。建筑的形态与广场相契合,屋顶花园作为主要的场所空间融八公园的整体步行系统之中,使得原本局促而平坦的场地,通过竖向变化形成层次丰富、功能交互的多维空间。另外,L o w E玻璃和钢结构等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的成功运用,强化了现代城市公园建筑的形象特征。关键词:风景园林:有机融合;多维空间;复合功能;L o w E 玻璃文章编号:10 0 0 6 6 6 4(2 0 0 8)10 0 0 4 3 0 5中图分类号:T U9 8 6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 0 0 8 0 7 2 2:修回日期:2 0 0 8 0 9 1 0A b

3、s t r a d:C h a n g z h o uN e wD i s t r i dC e n l r a IP a r kh a sal o n ga n dn a r r o ws t r i po fl a n da n dc o m p l i c a t e df u n d i o n s W i t ht h ed e s i g ni d e ao fo r g a n i ci n t e g r a t i o n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ei n t ol a n d s c a p e,aw i n d i n gp a r kr o a

4、d,w i t hc u l t u r a la n dc o m m e r c i a lb u i l d i n g s,s q u a r e p a r kr o a d a n dt h ew a v yt e r r a i ni no n e,r u n st h r o u g ht h ep a r kf r a ms o u t ht on o r t ha n dc r e a t e sas p e c i a If e a t u r e dl a n d s c a p ew a l ks p a c eT h ef o r m so fb u i l d i

5、 n g sc o n f o r m sf 0t h es q u a r e,a n dt h er o o fg a r d e n sa st h em a i ns i t es p a c eb l e n dw H ht h ew h o l ew a l ks y s t e m w h i c hm a k e st h eo r i g i n a In a r r o wa n df i a tp l a c eb e c o m em u l l i l a y e r e da n df u n c l i o n i n l e r o d i v em u l l

6、 i d i m e n s i o ns p a c et h r o u g hv e r t i c a Ic h a n g e s I na d d i t i o n t h es u c c e s s f u Iu s eo fn e wo r c h i t e d u r a It e c h n o l o g i e sa n dm a t e r i a l sl i k eL o w Eg l a s sa n ds t e e Js t r u c t u r es t r e n g t h e n e dt h ei m a g ef e a t u r e

7、so fm o d e r nc i t yp o r k b u i l d i n g sK e yw o r d s:l a n d s c a p ea r c h i l e d u r e;o r g a n i ci n t e g r a t i o n;m u l t i d i m e n s i o ns p a c e;c o m p o s i t ef u n c t i o n;L o w Eg l a s s新区中心公园改造区别于以往公园由政府投资的一贯做法,采用企业投资、建设、经营及维护于一体的操作模式,在兼顾城市环境建设的同时加入商业开发,为企业带来利润,实

8、现政府、企业的双赢(图1、2)。1建筑与景观的有机融合如何有效地把1 万多m 2 的商业建筑有机融入场地景观构架之中?我们提出了“建筑景观化、景观功能化”的设计理念,采取了覆土建筑和下沉空间相结合的设计手法。1 1 覆土建筑针对公园地块呈不规则狭长方形的特点,公园主体建筑群契合了主园路的走向,以覆土建筑的形式出现,建筑屋顶南端与公园的南入口广场相衔接,并以此为起点由南向北呈坡度升高,建筑屋顶成为主园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西立面则采用微地形起伏堆土起丘的做法,延伸至屋顶花园。这样,弱化了主体建筑的庞大体量,使建筑隐于绿荫中,仅南面以通透的大玻璃面向广场(图3)。1 2 下沉空间如何不减少公园的景

9、观面积来建设商业建筑7 覆土建筑结合下沉商业空间的营造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根据公园空间特点,把局部的商业空间连同其大型入口广场整体下沉一层,使下沉广场成为联系南入口和公园内部空间的一个过渡,同时也是商业空间的营业面,结合下沉空间中的意象山水庭园,让景观充分渗透到建筑的内部空间。下沉空间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城市公园的整体空间层次。2 多维空间的功能交互多维空间的营造是该公园的一个显著特点,人们可驻足于不同的高程感受公园丰富的空间变化。园内的主体建筑与主园路相辅相成,建筑的形态与走势均与园路相契合,我们可以把建筑看成是由园路“裂变”出来的产物,通过“切割”“转折”的设计手法,把园路蜕变成建筑

10、的l规划设计勺一033,1_口03Q)en03 图1 新区公园总平面图图2 鸟瞰夜景图图3 宴会厅效果图屋顶。在细部处理上,建筑外部立柱与玻璃的分格均与地坪倾斜并垂直于屋面,该手法强调了建筑从“地面”蜕变运动的演变过程。随着建筑成为园路的组成部分,公园的步行空间便随着建筑形态的起伏而展开,下沉建筑的屋顶是主园路的起点,随着建筑的变化而不断升高并突出地面,延展到二层空间,游人在行走的过程中步移景异,不知不觉之中体会到空间的变化与交错(图4 7)。另外,从建筑屋顶可通过室外楼梯下到滨湖的长廊,置身长廊凭栏远眺中心湖景,又是另一番感受。这样,人们围绕主体建筑所营造出来的空间交互关系,形成多种游园的路

11、径:从下沉空间一地面一屋面一长廊或从下沉广场一首层一长廊,感受到丰富而多变的空间体验(图8、9)。3 景观空间的多重体验景观能达到记忆深处往往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心灵感受,即“意”的融入。本案中,“意”的融入以人在其中的行为感受为原点,通过精心的场地设计,营造出人性化的特质空间,满足人们最基本的行为及心态需求,使不同年龄、性别、阶层、文化背景的人群都能在公园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问,实现景观空间的多维体验 图1 0、1 1)。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屋顶花园,它在景观营造上讲究个性化、人性化的空间组织,综合了多重身份的屋顶花园也综合了景观空间的多维体验,满足了人们“坐”“躺”“观”“谈”的行为及心理需求:

12、坐(憩):宽阔的林荫下,感受怡人的休憩空间;躺(歇)更舒适的休息方式,能够倾听大自然的呼吸;观 看):创造“人看人”的空间体验,使人的行为也成了一道风景:谈(聊):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尺度空间,增加随意性交流(图1 2)。另外,“戏水石矶”和“跌瀑留音”通过体量厚重的方形石块堆砌成景,体现石与水的刚柔对比,“戏水石矶”结合层层叠叠的滨水大台阶,综合了观景、戏水、休息等空间体验,“跌瀑留音”则营造动态多变的水景,体现动与静的对比协调,潺潺的水声掩盖了城市的噪声,形成一个安静愉悦的休息空间。“意向山水庭”作为动态意象山水脉络的起点,在空间关系强调和深化公园竖向变化,旱喷广场上置石景雕塑,喷泉随音乐舞动

13、,增加酒吧街的商业氛围,多重感官体验综合于此。滨水处以折线木平台环绕,形成开敞的亲水场所,惬意无比i 深入水中的亲水木栈道长短错落,形成或急促、或舒缓的穿梭与停留空间。绿化设计方面,以色叶灌木和宿根花卉营造四时花境,高大的合欢保留其问,移步换景,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缤纷花境丰富了游人的感官体验。4 新材料、新技术的成功运用公园建筑设计注重与环境的整体空间融合,而并非仅仅突显建筑本身,在这一前提下体现“时尚、生态、节能、环保”的特点。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4 1L o w E 玻璃的运用公园中的主要建筑可以说是从园路“裂变”的产物,我们选择玻璃作为建筑的外维护介质。一方面可以

14、强调 图4 宴会厅一层平面图图7 宴会厅东立面及南立面图图5 宴会厅二层平面图图8 观景长廊效果图图6 宴会厅剖面图图9 观景长廊细部 图1 0图1 1图1 2图1 3图1 4休憩木平台赏湖亭屋顶花园“坐、躺、观、谈”设施运用了L O W E 玻璃和点驳接结构的室外楼梯细部处理树型入口效果图 建筑的时代特征,生动地表现建筑裂变过程中所形成的“皮”和“芯”的关系:另一方面玻璃具有反射光的特点,使得建筑与周围环境产生对话,融入公园的整体环境中去,成为特别的景观元素。为了解决普通镀膜玻璃能耗大、隔音性能差及眩光污染的问题,我们经过研究和比较,选择了L o w E 中空玻璃1。L o w E 玻璃在此

15、项目中的运用充分地利用材料的特点来表达了建筑设计的意图(图1 3)。4 2 新型钢结构的运用宴会厅东入口的雨棚是商业街空间从下沉到地面的一个连贯的延伸,雨棚两端悬挑长约1 9 m,投影面积约3 6 0 m 2。为了突显公园建筑的特点及体现建筑入口的标识性,在设计中采用轻钢结构有效地解放了柱子的形体,以方形的钢管构筑了3 棵“树”来支撑整体的雨棚。“钢树”的姿态取材于常州市民熟悉的红梅树形,从而抽象提炼形成雕塑般的支撑体系,不拘泥于正常结构构件的受力形式。由于形态上的自由,每根方通均为空间三维的连接,在设计与施工上均有一定的难度,枝杆的尺度、连接的角度、安装的高度等都要求非常严谨,其中任何一根杆

16、件错位都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与安全性。施工过程中,雨棚先整体施工到位,并由临时支架支撑,树形立柱则在工厂加工完整后在现场焊接形成,与雨棚搭接完毕后卸去临时支撑,荷载直接由树形立柱承担,形成了完整的受力体系(图1 4)。5 后记改造后的公园于2 0 0 7 年2 月1 6 日开园。社会各界特别对“建筑景观化、景观功能化”的设计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下沉意象庭院及屋项花园的设计巧妙地将1 万m 2 的建筑隐于园中,给公园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并解决了投资收益的问题,为这样一个完全由企业投资、建设、管理的开放式公园提供了成功的实施范例。项目地点:江苏常州用地面积:1 09 h m 2设计时间:2 0 0 6

17、 年2 月竣工时间:2 0 0 7 年2 月设计单位:筑原设计机构(A r t m a nG r o u p】(p-州首席设计师:陈爷泓设计组成员:徐可颖、李超熊、叶志明等摄影:筑原设计机构(A r t m a nG r o u p)作者简介:陈圣i 弘(S h a n eC H E N)19 6 2 年生男江苏宜兴人筑原设计机构(A R T M A NG R O U P)首席设计师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校外特聘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的研究与实践(广州5 1 0 0 9 5)11 9 7 8 年,美国英特佩f n t e r q a n e)成功地将L o w E 玻璃应用纠建筑物上,从

18、1 9 9 0 年开始,L o w E 在美国以年5 的速度增长,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的重视,L o w E 玻璃 甘刨了很好的推广它是一种新犁的环保节能栗光材料,它对 3 1 7 光中的红外搏辐射部分有车主高的反射章f 能将8 0 以上的远红外手丸辐射反射回去,在冬季,L o w E 玻璃可W 降低室内物体通过辐射和对流交换散失热量,起到保暖的作用)。它对可见光的反射率存1 1 以下,与普庙白坡璃相近,可以有效避免光污染中空的设置则有较好的隔音效果。建筑与景观的有机融合以常州新区公园规划设计为例建筑与景观的有机融合以常州新区公园规划设计为例作者:陈圣泓,Shan CHEN作者单位:华南

19、理工大学,广州,510095刊名:中国园林英文刊名: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年,卷(期):2008,24(10)引用次数:0次 相似文献(10条)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 赵文斌.李存东.史丽秀.ZHAO Wen-bin.LI Cun-dong.SHI Li-xiu 与建筑融合的景观以首都博物馆新馆景观设计为例-中国园林2009,25(4)对于建筑周边的景观而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既要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气质,又要与建筑取得协调,还要能融入周边环境,从而达到建筑与景观的有机融合.以一个在建筑设计院工作多年的风景园林师的视角,以首都博物馆新馆景观设计为例,从整

20、体系统入手,考虑人、建筑、环境的综合利用,分别从立意-引申建筑概念,布局-延续建筑肌理,细部-提炼建筑语言等方面阐述公建周边景观融合建筑的设计方法.2.期刊论文 赵方莹.ZHAO Fang-ying 北京市公路观景平台风景评析-风景园林2009(3)通过对北京市公路沿线设置的观景平台及其周边风景进行考察和评价分析,观景平台的设置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观景平台周围景观资源丰富,最大程度将植被、山体、水面、人文等景观收入视线范围,并且观景平台自身建设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实现了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满足了过往游人亲近自然,饱揽自然风光,并能停车观景小憩的需求,实现公路功能

21、的延伸.3.期刊论文 李开然.LI Kai-ran 绿色基础设施:概念,理论及实践-中国园林2009,25(10)绿色基础设施这一概念的提出是针对大多数人的孤岛状绿地模式的想法,而进行的一种理念上的推进和强化.在此概念推动下的实践,力求规避既往时代中以人为主的城市建设模式和以自然为主的局部保护模式,尤其在城市开发中寻求二者的有机融合,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与自然互利双赢.在土地国有的中国,在待发展地区,一旦绿色基础设施的理念被政府与公众接受,它所产生的实践性影响将是最迅速也是最巨大的.4.学位论文 陈敏 浅析城市园林设计中历史文化的挖掘与表达 2005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积极从城市的历史文

22、化中汲取营养,不仅丰富园林设计时的素材,增加了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城市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途径之一。只有将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与都市生活的现代性有机融合,才能创造出城市园林新文化。因此研究城市园林设计中历史文化的挖掘和表达很有意义。本论文以现代城市园林和城市中的历史文化为研究对象,主要讨论了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对传统园林的借鉴与继承,对各种历史文化要素的挖掘与表达、表达手法、影响表达的因素、出现的问题,以及城市园林设计中历史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最后结合三个国内外优秀实例,提出城市园林设计中应重点挖掘和表达深层的文化内涵,并应与时代需求相结合。5.期刊论文 董云超.XIA Yi-pin

23、g.潘菊明.DONG Yun-chao.XIA Yi-ping.PAN Ju-ming 园林式生态农庄的设计与实践以浙江嘉兴碧云花园为例-中国园林2008,24(8)基于对国内农业观光类产业现状与问题的思考,以浙江嘉兴碧云花园生态农庄设计为例,提出以生产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将农业生产、景观建设和休闲娱乐有机融合,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展现观光园区的景观特色.设计注重体现江南水乡的空间布局,彰显生态农庄的植物景观特色,并在实际运作中通过以农业带休闲、以观光促生产的模式,发挥农业生产的基础作用,与观光产业相辅相成,营造园林式的生态农庄,以探索建设生态观光农业的新模式.6.期刊论文 章红.ZHANG

24、Hong 园林艺术之美与家居环境的融合杭州历届花与家居生活主题花园展的实践与体会-中国园林2007,23(11)花与家居生活为主题的花园创作体现了园林艺术之美与家居环境的有机融合.以杭州历届花与家居生活主题花园展几个获奖作品为例,从巧妙的立意、用材、借景,精心的布局、配置、养护,以及手法、材料、技术手段的创新等方面着手,论述了现代家居花园营造的理念、手段和方法,倡导园林工作者适应日益更新的社会需求,将园林艺术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中.7.期刊论文 吴弋.朱兴彤.李梅丹.WU Yi.ZHU Xing-tong.LI Mei-dan 绿源共生苏州高新区沿太湖生态景观带概念规划-中国园林2006,22(

25、12)绿洲和水岸是现代都市最可珍惜的财富.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推进,绿地和水体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以绿源共生-绿地、水体和城市环境协调发展、和谐共生为主题,从生态整合的角度,探讨当前城市滨水岸线及周边生态景观用地的发展模式,强调城市与自然生态的有机融合,为未来城市的生态演进探索一条和谐发展之路.8.期刊论文 李晓晶.张红兴.王立秋.LI Xiao-jing.ZHANG Hong-xing.WANG Li-qiu 自然与艺术结合的成功范例长春世界雕塑公园规划设计-中国园林2006,22(9)介绍了公园的规划设计构思,在充分研究场地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公园的性质确定公园的总体布局及景点分布,明确

26、以雕塑为主体,将自然美与雕塑创造美有机融合在一起.五大洲数百位雕塑家的作品荟萃于此,充分体现了国家、民族、地域的特点,而且材质丰富,风格迥异,堪称雕塑艺术的花园.雕塑公园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受到市民和海内外游客的赞誉,成为北国春城新的城市名片.9.期刊论文 窦小敏 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几何形态研究兼论无锡城市景观特色-科技信息2009(29)城市景观艺术是城市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和富有较强表现力、代表城市风貌的景物或城市环境景观的艺术设计.是融建筑、绘画、雕刻、设计艺术、风景园林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禅与艺术是一个跨学科的论题.禅宗思想是中国艺术的一大精神支柱,同样这种文化在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中

27、也有体现.它极简的文化特点与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几何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几何形态,以实践为契机,通过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研究,以几何形态、城市景观设计理论为基础,运用整体、地区、文化等观念来认识、研究城市景现中的几何形态.一方面强调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中的整体性、动态性;另一方面强调其层次性,同时通过禅宗文化和艺术流派,对几何形态进行深入的阐述.无锡城市景观的特色,首先表现在诗情画意的自然式园林,江南园林摄取自然美的精华,融入人文诗画的审美情趣,它是传统建筑艺术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其次是禅、道文化对文人园林造园艺术的影响,在于简中求异,景点巧用文字而起画龙点睛之妙.再次是当代景观艺术与传统景观艺术合璧,使两种文化有机融合.10.期刊论文 郭丽.陈其兵.GUO Li.CHEN Qi-bing 三苏祠的园林特色分析-中国园林2006,22(5)三苏祠是我国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故居.该祠总体布局以三苏文化为脉络,将规则布局与自然布局有机融合,呈现三分水两分竹的岛居特色.通过巧妙安排空间序列、植物配置、山石水体、楹联匾额,营造出自然、古朴、典雅的园林意境.三苏祠作为四川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一,其造园精华值得人们借鉴、吸收、创新,并可与现代园林巧妙融合.本文链接: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企业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