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实验指导(讲义).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9335983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经济核算实验指导(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国民经济核算实验指导(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实验指导(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核算实验指导(讲义).doc(8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 录项目1 GDP核算与分析实验31.1实验目的31.2 实验原理31.3 实验设计51.4 实验数据61.5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71.6实验拓展与问题思考10项目2 投入产出核算实验表的编制与合并112.1实验目的112.2实验原理112.3实验设计132.4 实验数据132.5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132.6 实验拓展与问题思考24项目3 投入产出核算实验应用与分析253.1 实验目的253.2 实验原理253.3 实验设计263.4 实验数据263.5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263.6 实验拓展与问题思考38项目4 收入分配核算的应用分析394.1实验目的394.2 实验原理394.3实验设计

2、404.4数据来源424.5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424.6 实验拓展及问题思考46项目5 资金流量核算与分析实物交易部分475.1 实验目的475.2 实验原理475.3 实验设计485.4 实验数据495.5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495.6实验拓展与问题思考56项目6 资金流量核算与分析金融交易部分566.1 实验目的566.2 实验原理576.3 实验设计576.4 实验数据586.5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586.6 实验拓展与问题思考646.7参考文献64项目7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657.1实验目的657.2 实验原理657.3 实验设计667.4实验数据677.5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697.6

3、实验拓展和问题思考77项目8 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SEEA)788.1实验目的788.2实验原理788.3 实验设计788.4 实验数据808.5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808.6实验拓展与问题思考838.7实验数据附录83项目1 GDP核算与分析实验1.1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掌握GDP三种不同的核算方法 2. 根据实验结果解释数据间的平衡关系3运用GDP核算的数据进行经济分析1.2 实验原理 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表示国民经济生产的成果,它也是国民经济分配的来源和国民经济使用的基础。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分别从生产、分配和使用三个方面加以表现,从生产方面来看,国内生产总值是国内总产出的一部分,计

4、算整个国民经济的增加值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和。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法,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值=国民经济总产出-全部中间投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配法,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法,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2.季度(月度)GDP增长率计算 (1)季度(月度)同比增长率 本季度(月度)与上年同一季度(月度)相比而计算的GDP增长率。由于两个年份相同季度(月度)在季节上基本可比,故在计算过程中不作季节性调整,它反映本季度(月度)经济运行的内在因素和季节性等外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优点:该

5、指标能客观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进展,且季度(月度)和年度的变动幅度基本保持同步。如美国2001年第1至第4个季度GDP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5%、-0.1%、-0.4%和0.1%,全年增长率0.3%,4个季度平均增长率约等于年度增长率。 缺陷:该指标受基准期季节因素的影响,数据的变动起伏较大。假设上一年季度经济增长由于气候异常原因表现欠佳,以此为基期,在气候正常情况下,本季度的增长率则会表现出较高的上升趋势,反之也一样。同时,它是由于经济运行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不能及时观察到因经济内在变动可能出现的趋势拐点,特别是经济政策发生作用的实际效果。因此,如果采用该指标进行经济决策、制

6、定短期调控政策,可能会丧失有利的调整时机。 (2)季度(月度)累计增长率 即连续几个季度(月度)累加与上年同期相比计算而得的增长率。与同比增长率一样,它也不作季节性调整。优点:该指标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经济运行的进展情况,并且随着季度的不断累加,其增长率也越来越接近于年度增长率,增幅与年度增长率趋于同步。缺点:受季节性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对经济内在增长趋势的反映不是很灵敏。而且,该指标不能反映各个季度之间经济运行的结构变化情况。 (3)季度(月度)环比增长率 指某一季度与上一季度相比计算而成的GDP增长率。由于受季节因素影响,两个相邻季度之间经济条件是不可比的,在计算过程中需要作季节性调整,故也称

7、为季节性调整之后的增长率。优点:由于剔除了季节性等外在因素的作用,只反映经济内在增长趋势,它能十分清楚地反映经济内在运行的基本走势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实际效果,并及时观察到经济运行可能出现的拐点和变动趋势,便于决策者抓住经济调整的最佳时机。 缺点:但是,季度(月度)环比增长率是经过相应的季节性调整,它不如季度(月度)同比增长率数据那样客观反映季度(月度)经济运行的实际进度。并且,因对比基期不同,其变动幅度与年度增长率的变动幅度是不同步的。如2001年美国第1至第4季度的环比增长率为-0.15%、-0.4%、-0.07%和0.68%,而年增长率为0.3%,季度(月度)和年度之间有较大的数量差异(见

8、表1.1)。 (4)季度(月度)环比折年率增长率 它是在全年均保持本季度增长幅度的假设前提下,将环比增长率外推到全年而计算的GDP增长率,其计算公式为:季度(环比发展速度41)100%。月度(环比发展速度121)100%。如美国2002年第1季度环比增长率为1.24%,环比折年率增长率则为5.0%,即(1.012441)100%。优点: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环比增长率与年度增长率在增幅上不同步的缺陷。在其他方面,具有与环比增长率相同的优缺点,如能清晰地反映经济内在的变动趋势及其出现拐点,通过该指标能观察到经济运行什么时候加速,什么时候减速,便于决策者抓住有利时机,适时调控。该指标也受所选择的

9、季节性调整方法的影响。 缺点:季度(月度)环比折年率增长率是基于全年均保持本季度增长幅度的假设前提下计算出来的,所反映的GDP变动程度常常会被夸张。当本季度(月度)经济扩张时,该指标会夸大实际增速;当本季度(月度)经济萎缩时,则夸大实际减速的幅度。如日本2002年第1季度同比下降1.6%,环比增长1.4%,而折年率增长率则达5.7%,其变动幅度远远大于前两个指标。 表1.1 美国与日本季度GDP增长率比较* 数据来源:常用的季度GDP增长率及其实际应用1.3 实验设计 运用三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分别计算GDP。生产法:GDP=各部门增加值选择的指标: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支出法:

10、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选择的指标: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收入法: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选择的指标: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GDP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分析从生产的角度来看,分析各产业部门的增加值占GDP总量的比重: 各产业所占比重 1.1 最终使用分析 支出法GDP核算的构成项目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由此,从使用的角度衡量,分析使用结构,即计算投资率消费率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率来反映三者的比例关系: 投资率 1.2 消费率 1.3 净出口率 1.43. 产业贡献率和对GDP的拉动(1)各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增量对同期

11、GDP增加的贡献率: 各产业贡献率 1.5 注:此处的各产业增加值和GDP增量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所以须用不变价格的增量计算。 (2)三次产业对GDP的拉动 各产业的拉动=GDP增长速度各产业贡献率 1.61.4 实验数据若是直接从网上搜集最新年度数据,具体过程参考如下:在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的页面下点击进入,在左侧列表中选择,本实验的数据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这里所需要使用的数据见附带的GDP核算实验数据文件夹。文件夹中的数据自1988年到2007年。综合年度库,在综合年度数据中选择国民经济核算,在国民经济核算的次级选项中就有所需要的指标。选择指标数据后,点击右上角的显示数据,在新出现的页面中可

12、以点上方导出,可将表格数据以Excel文件导出。1.5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本实验的操作平台是Excel,实验数据可以直接从中经网中以Excel文件格式导出,并且核算涉及的计算也比较简单,所以Excel就可以完成。 例1.1 以2005年度为例,计算该年的GDP总量及相关的分析。1.5.1计算GDP值在数据文件夹中找到1988年2007年生产法核算GDP(现价)为名的Excel文件,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2242087364.672432.9,则GDP=22420+87364.6+72432.9=183217.5 打开1988年2006年支出法核算GDP(现价)为名的Exc

13、el文件,其中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为:97822.7, 80646.3, 10223.1 则GDP=97822.780646.310223.1188692.1在1990年2006年收入法核算GDP(现价)为名的Excel文件中,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的各项数据分别为:81888.02,27919.21,29521.99,584459.81(单位为亿元),则GDP=81888.0227919.2129521.99584459.81179989.031.5.2 进行GDP结构分析计算依照上述公式(1.1),得到:第一产业所占比重0.122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0.

14、477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0.395 根据得到的数据,在Excel制作一张饼图:选择菜单栏中的插入选项单击,选择图标,在标准类型选项卡中选择饼图,然后按照指示完成(见图1.1)。图1:生产法GDP结构分析 依照上文公式(1.2)、(1.3)、(1.4),得到:投资率=0.427 消费率=0.518 净出口率=0.054 同上,我们得到支出法GDP分析图(见图2)。图2:支出法GDP分析1.5.3. 产业贡献率及对GDP的拉动 打开名为19782006年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的excel文件,查找到2005、2004年的不变价GDP分别为156775.3、141964.5,2005年不变价的第一、二、

15、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8125.8、75870.4、62779.1,2004年不变价的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7224.8、67926.1、56813.6(单位均为亿元)。 (1)三次产业贡献率,依据公式(1.5)得到: 第一产业贡献率 (18125.8 - 17224.8)/ (156775.3- 141964.5)=6.1% 第二产业贡献率(75870.4- 67926.1 )/(156775.3- 141964.5)=53.6% 第三产业贡献率 (62779.1- 56813.6)/(156775.3- 141964.5)=40.3% (2)三次产业拉动,依据公式(1.6)得到: G

16、DP增长= (156775.3/ 141964.5-1)=10.4% 第一产业拉动 (156775.3/ 141964.5-1)6.1%=0.6% 第二产业拉动 (156775.3/141964.5-1) 53.6%=5.6% 第三产业拉动 (156775.3/141964.5-1) 40.3%=4.2%1.5.4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三大产业中作为初级产业的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只有12,若计算一下往年的数值,可以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比例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为48,第三产业的比重有40。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印度相比,2005年印度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已经高达54%,而发达国家,例如美

17、国的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达75%,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都在60%70%以上,所以我国的产业结构仍处于低级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还是比较低的,主要体现了工业化阶段的特征,服务业的发展仍然严重滞后。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的贡献率相比与第二、三产业较少,而第三产业仍有发展的空间来带动经济的增长。 从使用法的角度来看,投资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用于形成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比重。通过研究投资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的分析经济的状态增长类型和运行质量,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2005年的投资率有43,我国的投资率大大高于世界水平(世界平均投资率为23.7%),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率一般

18、保持在20%30%,美国仅为16%17%。高投资率,既会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降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我国的消费率是52,也低于世界水平(世界平均消费率为76.3%),这与我国所处的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此外,传统的消费观念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各种购买力分流因素也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我国的净出口率有5,也高于世界水平, 19782005年,发达国家中的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的年均净出口率分别为-2.7%、1.6%、0.4%和-1.7%;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的年均净出口率分别为0.6%、-2%、2.7%和-6.7%;亚洲国家整体

19、属于贸易顺差,年均净出口率为1.9%,其中韩国为2.1%,说明外需对我国的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1.6实验拓展与问题思考 运用这三种不同方法得到的年度GDP应该相等,但是实际数据显示出现一定的偏差。出现偏差的原因是什么? 利用现有的数据,计算分析其他各年度的GDP并做相关的经济分析。从一段时期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其他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发现差距和不同。 3. 计算各年度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及三次产业拉动,并从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比较和分析。 4. 收集月度或季度数据计算各种月度或季度GDP或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指标,寻找经济增长的转折点。项目2 投入产出核算实验表的编制

20、与合并2.1实验目的1熟悉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的表式,掌握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2熟悉非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的表式,掌握非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3理解产品部门(“纯”部门)分类,掌握简化对称型投入产出表部门的方法。4.利用RAS法修订直接消耗系数的方法,以克服静态投入产出模型不能反映科技进步的缺点。2.2实验原理2.2.1.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记:xij为第j种产品在生产中消耗的第i种产品的数量yi为第i种产品的最终产品数量Xj为第j种产品的总产出c1j、vj、mj分别为生产第j种产品投入的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和社会纯收入。Nj为第j种产品的增加值,即Nj = c1j + vj +

21、 mj平衡关系: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出, 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 同一部门:总产出=总投入,Xi =Xj(当 i=j 时) 全社会总产出=全社会总投入,Xi =Xj 全社会最终产品=全社会增加值,yi =(c1j + vj + mj) 2.2.2.非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对供给表:记:sij为第j个部门生产的第i种产品的数量 qi为全社会第i种产品的生产数量 gj为第j个部门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总量即总产出平衡关系:一种产品全社会供给总量=各部门生产的该产品,一个部门的总产出=该部门生产的各种产品总产出对使用表:记:uij为第j个部门生产中消耗的第i种产品的数量 yi为第i种产品的最终产品

22、数量qi为全社会第i种产品的使用总量zj为第j部门的增加值 gj为第j个部门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总量即总产出平衡关系:一种产品全社会使用总量=各部门用作中间产品的该产品 + 全社会作最终产品的该产品,一个部门的总产出=该部门生产中消耗的中间产品 + 该部门增加值,供给表与使用表之间的平衡关系:两张表的行合计数一一对应相等,两张表的列合计数一一对应相等。2.2.3.RAS法修正直接消耗系数如果科技进步具体体现为替代效应和制造效应,记r为反映替代效应的替代系数,s为反映制造效应的制造系数,记发生两种效应前直接消耗系数为a0ij, 发生两种效应后直接消耗系数为a1ij,假定两种效应同时发生,并且两种效应

23、都具有部门一致性,则有a1i j= ra0ijs。若已知计划期各部门的总产品X、最终产品Y、增加值C1+V+M,即令X、Y、C1+V+M为外生变量,通过行合计数矩阵与列合计数矩阵,经过多次迭代,便可将基期的直接消耗系数A0 修正为反映了科技进步的计划期的直接消耗系数A1。2.3实验设计1.根据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完成投入产出表2.根据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合并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3.根据非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完成非对称型投入产出表4.利用非对称型投入产出表推导对称型投入产出表5.利用RAS法修订直接消耗系数2.4 实验数据2002中国年122部门投入产出表(见数据库)2.5 实验

24、过程及结果分析2.5.1 对称性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分析根据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完成投入产出表(表2.1) 表2.1 对 称 性 投 入 产 出 表 单位:亿元中间消耗最终产品总产品 ABC小计消费投资小计A90120140400B8050140C14020080小计2206101200D6020130V4070M60小计150总投入500根据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建立方程组,求出表中缺失的数据。结果见表2.2表2.2 对称性投入产出表 单位:亿元中间消耗最终产品总产品 ABC小计消费投资小计A09017026012020140400B8005013014030170300C140600

25、20022080300500小计2201502205904801306101200D602050130V407070180M8060160300小计180150280610总投入4003005001200粗体字表示结果2.5.2 根据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合并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中国2002年122部门投入产出表合并要求见表2.3和表2.4:表2.3 17个部门的名称和各个部门的编号17个产业部门农业采掘业食品制造业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工业编号12345678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产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建筑业

26、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其他服务业91011121314151617 将中国2002年12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按照表2.3 的编号合并为表2.4 规定的17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 表2.4 合并要求122个产业部门编号农业1林业1木材及竹材采运业1畜牧业1渔业1农、林、牧、渔服务业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2采盐业2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2谷物磨制业3饲料加工业3植物油加工业3制糖业3屠宰及肉类加工业3水产品加工业3其他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3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3其他饮料制造业3烟草制品业3棉、化纤纺织及印染

27、精加工业4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业4麻纺织、丝绢纺织及精加工业4纺织制成品制造业4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业4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4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4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5家具制造业5造纸及纸制品业5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5文化用品制造业5玩具体育娱乐用品制造业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6燃气生产和供应业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7炼焦业7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8肥料制造业8农药制造业8涂料、颜料、油墨及类似产品制造业8合成材料制造业8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8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8医药制造业8化学纤维制造业8橡胶制品业8塑料制品业8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业9玻璃

28、及玻璃制品制造业9陶瓷制品制造业9耐火材料制品制造业9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9炼铁业10炼钢业10钢压延加工业10铁合金冶炼业10有色金属冶炼业10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10金属制品业10锅炉及原动机制造业11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11其他通用设备制造业11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业11其他专用设备制造业11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11汽车制造业11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11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业11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1电机制造业11家用器具制造业11其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1通信设备制造业11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业11其他电子计算机设备制造业11电子元器件制造业11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11其他通信、电子设

29、备制造业11仪器仪表制造业11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1工艺美术品制造业11其他工业11废品废料11建筑业12铁路旅客运输业13铁路货运业13道路运输业13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业13水上运输业13航空旅客运输业13航空货运业13管道运输业13仓储业13邮政业13信息传输服务业13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3批发和零售贸易业14住宿业14餐饮业14房地产业15租赁业15商务服务业15金融业16保险业16旅游业17科学研究事业17专业技术及其他科技服务业17地质勘查业17水利管理业17环境资源与公共设施管理业1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7教育事业17卫生事业17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7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

30、17体育事业17娱乐业17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7第一步,按部门合并的要求将横向数据一一对应地加总合并。第二步,按部门合并的要求将纵向数据一一对应地加总合并。合并后,中国2002年17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见附录。 2.5.3 根据非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完成非对称型投入产出表根据非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补上删去的数据,完成供给表和使用表,熟悉非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的表式,掌握每张表中的平衡关系和二张表之间的平衡关系。供给表(表2.5)和使用表(表2.6)表2.5.供 给 表 单位:亿元产业部门ABC总供给产品部门AB200200C50总产出200表2.6. 使 用 表 单位:亿元产 业 部 门

31、ABC最终产品总使用产品部门A2020150B4030100C10050增加值14070总产出200600由非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可得结果见表2.7,2.8。表2.7 供给表 单位:亿元部门产业部门总供给ABC产品部门A15000150B02000200C500200250总产出200200200600表2.8 使用表 单位:亿元产业部门ABC最终产品总使用产品部门A20020110150B403030100200C010010050250增加值1407050260总产出2002002006002.5.4.利用非对称型投入产出表推导对称型投入产出表利用非对称型供给表和使用表,推导、编制对

32、称型产品投入产出表的方法,从而克服编制称型产品投入产出表缺乏“纯部门”资料的困难。在产品技术假定和产业技术假定下,可以利用非对称型供给表和使用表推导出“纯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A,继而编制对称型产品投入产出表。 给出供给表和使用表,计算产品比例系数、市场份额系数、部门消耗系数,然后利用这些系数在产品技术假定和产业技术假定下推导出直接消耗系数A,再用A编制对称型产品投入产出表。表2.9 供 给 表 单位:亿元部门产业部门总供给ABC产品部门A15000150B02000200C500200250总产出200200200600表2.10 使 用 表 单位:亿元产业部门ABC最终产品总使用产品部门A2

33、0020110150B403030100200C010010050250增加值1407050260总产出200200200600第一步,计算产品比例系数D、市场份额系数E和部门消耗系数E。产品比例系数市场份额系数部门消耗系数第二步,根据产品技术假定,推导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A:A=CD-1第三步,计算称型投入产出表的中间产品AX和增加值,并编制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第四步,根据产业技术假定,推导对称型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A:A=CE第五步,计算称型投入产出表的中间产品AX和增加值,并编制对称型投入产出表。表2.11 产品技术假定下对称型投入产出表 单位:亿元ABC最终产品总产出A1502

34、5110150B32.53037.5100200C-2510012550250增加值127.57062.5260总产出150200250600表2.12 产业技术假定对称型投入产出表 单位:亿元ABC最终产品总产出A11.25031.25107.5150B22.5305097.5200C010012525250增加值116.257043.75230总产出1502002506002.5.5.利用RAS法修订直接消耗系数中国2005年17部门投入产出表及其直接消耗系数(见数据库)假设2006年17部门的增加值,最终产品和总产出如表2.13:表2.13 2006年17部门的增加值,最终产品和总产出

35、单位:亿元中国2006年17部门增加值最终产品总产出农业25000 15000 45000 采掘业10000 -5500 20000 食品制造业8000 15000 27000 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6500 15000 30000 其他制造业6500 4500 24000 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000 2500 20000 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3000 -500 13500 化学工业9000 -800 41000 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500 2500 16000 金属产品制造业9000 800 43000 机械设备制造业20000 35000 92000 建筑业12

36、000 40000 45000 运输邮电业16000 8500 36000 批发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17000 12500 35000 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2000 10000 22000 金融保险业7000 3000 11000 其他服务业25000 40000 50000 合计197500 197500 570500 将2005年作为基年,2006年作为计划年,给出中国2005年17部门投入产出表及其直接消耗系数和假设的计划期2006年的增加值,最终产品和总产出,由此,就可通过多次迭代计算出2006年的直接消耗系数。2006年以RAS法修订的直接消耗系数计算结果见表2.14。表2

37、.14 RAS法修订的2006年直接消耗系数(一)RAS修订消耗系数农业采掘业食品制造业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农业0.170853 0.005592 0.354105 0.115485 0.070779 0.000359 采掘业0.004532 0.042043 0.004524 0.004743 0.009465 0.224699 食品制造业0.074272 0.000255 0.152812 0.016993 0.000991 0.000000 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0.000894 0.005111 0.001894 0.367542 0.035687 0.002868 其他制造业0.005245 0.010910 0.021268 0.014248 0.256255 0.004205 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011762 0.096581 0.010881 0.018737 0.025083 0.079455 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0.011017 0.035010 0.002840 0.003999 0.010393 0.056807 化学工业0.068987 0.036990 0.029418 0.096733 0.103368 0.009789 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