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的“分层次”绿地系统规划初探.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化背景下的“分层次”绿地系统规划初探.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城镇化背景下的城镇化背景下的“分层次分层次”绿地系统规划初探绿地系统规划初探 以苍南县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李鑫 李伟强 【摘要摘要】本文以苍南县绿地系统规划为例,从灵溪和龙港的“双城”发展格局出发,采用“分层次”规划的方法,从县域、城镇群、中心城区三个层次分别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及绿道游憩体系建构。特别是通过城镇群片的绿地系统规划,主动构建两大中心城区间的骨干型绿网,强化“双城”联系,建立“双城”间的绿色生态屏障,保证城镇群发展的环境友好性与生态可持续性,并有效指导两大中心城区的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双城”特色。这种基于“双城”格局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研究,将为有多个中心城镇的县(市)绿地系统
2、规划提供参考借鉴。【关键词关键词】双城;绿地系统;“分层次”规划;苍南 1 1引言引言 在中央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浙江省顺应城乡统筹发展及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从 2010 年底开始,选取了 27 个非县级政府所在地城镇(见图 1),开展中心镇发展改革和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2。其中苍南县龙港镇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国家城镇改革示范区,鳌江流域中心城市,龙港镇和苍南县县政府驻地灵溪镇形成了双城并举(见表 1),共同带动苍南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3。本文以苍南县绿地系统规划为例,探索基于“双城”格局下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为有多个中心城镇的县(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参考借鉴。表 1 灵溪
3、和龙港建设用地及人口情况一览表 规划期限 现状(2010 年)远期(2020 年)序号 所属 镇名 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公顷)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公顷)城镇人口(万人)1 温州市苍南县 灵溪镇 1600 14 3088 32.5 2 龙港镇 1700 16 5278 54.5 备注:以上表格数据来源于苍南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图 1 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空间分布示意图 2 图 2 苍南县县域景观资源及风貌分析图 2 2苍南概况苍南概况 苍南县位于浙江省沿海最南端,全县陆地面积 1261 平方千米,海岸线长 168.8 千米。全县形成了以水乡为基底、城市组团布局的北部城
4、镇群片和以山林为基底、乡镇点式布局的南部生态发展片。自然景观风貌可概况为:“山海蕴水乡、蓝绿织田园”(见图 2)。苍南县现状绿地建设主要存在山城不通、海陆不融、水岸不达、水乡不显、秀色不见、游憩不足等问题。特别是两大中心城区之间的天然生态屏障江南水网平原在北部城镇化过程中被大量侵占、覆盖,水乡田园特色正在逐步消退,城市与山海亲密的风貌特征未能得到有效体现,双城生态优势被弱化。3 3“分层次分层次”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 目前,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都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的拓展进行了引导,但往往在微观层面不能真正突破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而在宏观层面又不能细致到可以实施规划的深度,二者之间缺乏必要
5、的过渡环节4。因此,笔者立足苍南县自然地形条件和目前城市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建立多层次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思路。通过县域、北部城镇群、中心城区三个层次进行问题及目标分解和规划落实(见图 3)。3 3.1.1 县域绿地分类管控及游县域绿地分类管控及游憩网络构建憩网络构建 在县域范围内,重点落实县域总体规划空间管制分区及温州市绿道网专项规划。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基质廊道斑块”对县域绿地进行点、线、面的统筹布局,全面落实县域绿地类型和控制导则,维护绿色生态基础设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见表 2)。图 2 苍南县县域景观资源及风貌分析图 图 3 绿地系统规划空间层次划定 3 表 2 县域绿地分类及功能一览表
6、 县域绿地类型 县域绿地功能 大类 中类 小类 生态 环保 生产 防护与缓冲 游憩 景观 科学 教育 生态基质(面)水网田园 基本农田保护区 一般农地区 生态林地 绿地斑块(点)生态保护绿地 自然保护区 水源保护区 海岸绿地 沿海湿地 风景绿地 森林公园 风景名胜区 旅游度假区 城市郊野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 特殊绿地 地质地貌景观区 遗产旅游区 城市公园 绿色廊道(线)河流绿色廊道 景观休闲型绿廊 生态防护性绿廊 交通防护绿廊 基础设施防护绿廊 高压走廊防护绿带 自然山林游步道 备注:主要功能 :次要功能 :附属功能 考虑发展县域旅游和城市居民游憩生活,以游憩绿道网络建构为载体和手段,将苍南县域
7、的山、海、河、田等自然生态网络系统引入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构成一张辐射全县,又深入中心城区的绿色网络(见图 4)。3 3.2 2 北部城镇群绿地拓展及北部城镇群绿地拓展及城乡共生城乡共生 在灵溪、龙港、钱库、金乡四大行政区片集聚形成的苍南北部城镇群,重点拓展绿地空间,利用山林、田园、湿地等打造郊游公园、湿地公园,通过主动建绿以保护非城市建设用地;并通过绿色游憩廊道建设,完善城郊游憩网络体系,强化“双城”联系,建立“双城”间的绿色生态屏障。在复杂脆弱的江南水网平原生态系统和快速城市化两个背景下,从空间上建立生态环境与“城镇化”两个过程的协调关系,推动北部城镇群片生态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系统
8、与人工建设系统的协调共生。北部城镇群片绿地系统规划的结构可以归纳为“水乡田园、绿野融城、多廊多点”(见图 4 县域绿道网规划总图 4 图 5)。水乡田园是作为生态基底的江南水网平原,强调基本农田保护,选取三处水网湿地特征明显区域建湿地公园,形成生态绿肺,彰显水乡特色,区隔城镇建设。绿野融城是以四处距离城镇密集区最近的指状山体打造郊野公园,形成生态绿楔,将山林良好的生态环境引入城市,拓展城区近郊游憩空间。多廊多点是依托道路绿化、滨水绿化,串联各个城镇及风景区、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和城市综合性公园等主要绿色节点,重点打造滨江都市、水乡田园、山林郊野、人文休闲四条主题绿道,并明确绿道长度、两侧绿带控制
9、宽度、绿道主要交通方式、主要景点和设施布置等。3 3.3.3 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双城双城”特色塑造特色塑造 在灵溪、龙港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范围内,重点强调“双城”各自特色,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满足“省级园林城市”的绿地数量和均匀分布的要求;并强化滨水绿带和景观大道建设,构建中心城区游憩绿道体系。灵溪中心城区以“山水城市”为特色,以“绿野融城,蓝绿共织”为绿地拓展、覆绿策略。通过一心四楔引绿意建设灵溪湖中央公园,打造城市绿心;延续山脉走向,建设石聚堂湿地郊野公园、大观山山林郊野公园、南郊田园郊野公园,引绿楔向中心城区渗透;三纵四横通绿廊结合横阳支江、肖江塘等滨水绿带和环城北路城市景观大道、环城西
10、路、苍南大道交通防护绿带,构筑三纵四横绿廊格局;图 6 灵溪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图 图 7 龙港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图 图 5 北部城镇群片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图 5 蓝脉绿网串绿碧中心城区内部结合滨水绿带构筑蓝脉绿网,串联各类公园绿地,构筑中心城区内部公园游憩体系。最终形成“一心四楔、三纵四横、蓝脉绿网”的特色布局(见图 6)。龙港中心城区以“滨海城市”为特色,通过“港城共通,海陆共融”的绿地缝合、提升策略,依托由鳌江、东海、江南水网田园构筑成的城市蓝绿生态背景,重点打造世纪大道、时代大道双景观轴和鳌江、白沙河双景观带,并通过南北向龙金大道、龙宜大道交通绿廊及东西向三条滨水绿廊联系双轴双
11、带。最终形成“一江一海一田园、双轴两带五通廊”的特色布局(见图 7)。4 4普适推广普适推广 苍南县作为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路径中的一个缩影,其“分层次”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推广价值。具体来讲,就是县(市)域、城镇群、中心城区三个研究层次的划定,分层次侧重对象选择,规划目标、策略及重点的研判,和规划技术路线的明确等都具有切实的推广意义(见表 3、图 8)。表 3 “分层次”绿地系统规划思路 空间层次 研究范围 侧重对象 分层次目标 规划策略 规划重点 县(市)域层次 县域行政范围 生态及景观本底 落实县域总规空间管制分区,维护生态稳定及安全 分类管控 县域绿地类型及控制导引、县域游憩
12、绿道 城镇群片区层次 城镇群集聚区行政范围 重点绿色斑块和廊道 优化“双城”生态空间结构,推动城镇化协调发展 拓展共生 城郊布局结构、城郊游憩绿道 中心城区层次 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中心城区绿地G1.G2.G3.G4 塑造“双城”特色,提升城市形象 特色塑造 城市绿地分类、城区游憩绿道 5 5知行体会知行体会 绿地系统规划作为风景园林学科对接城市规划的一个窗口,初衷是落实总体规划布局、生态保护和绿地建设。但过去往往会受制于地方土地需求、规划目标层次、技术理论支撑及图 8 “分层次”绿地系统规划技术路线图 6 用地分类和指标体系等,较难落实。随着城镇化的时代背景和生态理念的推广,我们可以更积极
13、地响应并主动突围。5 5.1.1 响应城镇化,着眼整体性响应城镇化,着眼整体性 跳出中心城区,用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的视角来观察和研究城市问题。没有宏观层面对绿地拓展和城乡共生等生态布局研究,很难支撑中心城区的可持续发展。5 5.2.2 落实落实“分层次分层次”,强化操作性,强化操作性 绿地系统规划本质上是划定绿地建设空间并通过规划批复赋予绿地法律地位的过程。“分层次”绿地系统规划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及目标分解和规划落实,更务实地划定生态分区、研究绿地布局、拓展游憩空间、划定公园绿线,增强绿规的可操作性。5 5.3.3 整合绿道网,完善功能性整合绿道网,完善功能性 绿地系统规划应整合绿道网规
14、划,从过去绿地偏重生态、景观等相对单一功能向游憩、文化、科普、防灾等复合功能转变,实现点式绿地和线型绿道并举。注释注释:双城概念是指组团状城市布局形态中的双组团形式,城市的物质环境实体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呈两片状,两者间以一定间隔位于邻近的位置,彼此存在各种联系。(“双城”模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黄霏,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苍南县绿地系统规划(2011-2020),2012 2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162号),2010 3 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苍南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2011 4 张晓佳、瞿志,关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层次的若干思考,中国园林,2010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李李 鑫鑫(19198 84 4 ),),男男,本科本科,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李伟强李伟强(19821982 ),),男男,硕士硕士,浙江省城乡规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