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之书》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9333636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之书》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沙之书》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沙之书》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之书》教学案例.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沙之书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本学期我们进行的是人教版选修教材“小说与戏剧”系列中的外国小说欣赏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对于这一模块的学习要求是: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3、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5、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小说。本单元的欣赏主题是“虚构”, 帮助学生了解博尔赫斯作为“玄幻型”作家的小说的虚构艺术,从而培养学生高格调的审美情趣及

2、丰富其想象力,提升其人生境界,就成了此课教学的重难点。 二、案例描述课前请学生了解博尔赫斯的生平及作品;其次请生熟读沙之书。上课后我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让同学们对“无限”有所感触。接着让学生谈初读的印象,再请学生复述小说。设计这个环节既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思考“沙之书,一本 的书”。 同学联系文中有关的语句,从时代、版本、文字、页码、插图、重量等方面讨论之后明确:沙之书,一本无限的书,像沙一样,变幻不

3、定,无始无终,无穷无尽,不断“生长”,不可靠的、神秘的、荒诞的大家一致认为生活中这样一本无限的书是决不存在的,博尔赫斯是借助其非凡的想像力为我们虚构了这样一本玄幻神秘的书。明明是虚构,但博尔赫斯就偏偏想让大家感觉到它的真实存在,这篇小说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很真?文章中有哪些因素使故事趋向合理性?书的来历,交易的过程,对书的描述,跟书有关的动作,跟书有关的心理描写甚至想象跟“沙之书”有关的真实合理的地方,学生都找出来了。还有学生注意到了作家博尔赫斯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相比于传统小说多用第三人称叙述,它更显真实,仿佛这个荒谬的事件是他亲身经历的;并且叙事者“我”与博尔赫斯本人有着

4、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生活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都曾经长期在国立图书馆工作,都对藏书充满了痴迷,这种我、“我”相似就更加制造了小说的“现实感”。 沙之书代表无限,代表神秘,那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是无限神秘的?时间与空间、宇宙、未知的事物、知识、思想、命运、欲望这本书显然是有象征意味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什么?无限的世界。这一意象的意义也有着很切实的现实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博尔赫斯小说创造中虚构手法的巧妙:书外表是有形的,真实的,书的内容却是虚幻的,奇特的;情节人物是真实的,表现的却是虚幻的东西。真实和虚幻编织在一起,使得小说亦真亦幻,魅力十足。虚构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的真实

5、,更是一种想象的真实。常人若身陷流沙恐怕一如身陷绝望了,痴迷于“沙之书”的我对“沙之书”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就如书上所说:“夏季已近尾声是一件诋毁和败坏现实的下流东西。”“我”由对它好奇和钻研转化为越来越深的恐惧,觉得它是可怕的怪物。为什么会恐惧?引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段话:“当人们想通过实验来探索自然的时候,自然变得多么诡谲啊!我相信神秘,坦率地讲,我有时以极大的恐惧面对这种神秘。换句话说,我认为在宇宙中存在着许多我们不能觉察或洞悉的事物,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历了一些仅以十分原始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最美的事物。只是在与这种神秘的关系中,我才认为自己是一个信仰宗教的人。”无知者无畏,面对无限

6、的星空,我们平常人只是感叹:啊,真美!而科学家们勇敢地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发现了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等,当他们无论是用科学还是心灵抵达这个无限的世界时,内心必定充满深深的恐惧,然后为人类的自身的存在和处境悲哀。同样,“我”出于对“沙之书”的好奇而设法获得它,得到后却渐渐意识到在无限面前自己的渺小无奈,紧接着迷失于无法自拔的敬畏,随之而来的是恐惧,最终选择逃避、放弃。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想让同学了解作者写作这个故事的主旨所在:在无限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渺小、无所适从、恐惧。小说结尾让沙之书淹没在图书馆的书海之中应该是最出人意料的情节之一。请大家发挥想像,再虚构一个不同的结尾。有转卖的,有藏起来的,

7、甚至有继续看下去直至疯癫的,一般都还是博尔赫斯风格,在令人敬畏之物面前选择停步或选择逃避放弃。在求知的路上科学探索的路上,我们需要进取与开拓的精神,可以选择另一种结尾:在无限的“沙之书”面前努力进取,最终解开了秘密。那博尔赫斯式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个结尾呢?你觉得哪种结尾更真实?其实,面对无限,人类往往是渺小的,甚至是无助的,这种感觉很真实地在我们心中存在。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同学认识到小说除了前面大家找到的真实性之外,本文揭示的事理更为真实人类面对“无限”时无所适从。虚构最大限度地接近心灵的复杂活动,从这一层面来说,虚构是更高意义上的真实。在小说创作或者艺术创作当中,虚构与真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

8、界限分明,它可以“仿佛水消失在水中”(博尔赫斯)。要想真正领略这篇小说的魅力,我们还要了解小说的作者。介绍博尔赫斯的相关内容:他一生都生活在图书馆中,读书是他生活中一项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活动。安静的、迷宫式的图书馆与现实世界本不同,而且书的世界又可以让人展开想像,穿越时空,任意遨游,这些都让博尔赫斯时时心生惶惑,不禁生发“此身何处,此生为谁”的疑问。也许现代科技知识可以解释很多问题,却始终无法解释人对自身命运的迷惑,无法停止人对时间、空间永恒的追问。就在博尔赫斯被任命为国立图书馆馆长的时候,双目近乎完全失明,但他仍坚持以口授的方式继续写作,成就惊人。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同学们了解作者,解析创作心理,

9、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走近这个伟大的人!根据现代主义小说特点,人们认为小说是在虚构故事中,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并将其诉诸散文化语言文字的叙述艺术。现代主义小说是创造心灵的世界,追求内心的真实。虚构是小说的生命,可以这样定义:小说是作家凭借想象虚构的一个世界。请想像:有一天,你突然变成了一只鸟写出你飞翔的感受。三、案例分析陈旧的知识是影响外国小说教学的瓶颈,有效教学的突破口在于知识的更新。学生对于小说比较熟悉,此前也接触过很多的小说,但一般都是传统的小说。传统的观点认为,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而现代小说,人物性格越来越模糊,甚至

10、连外貌都不清楚;情节不那么重要,有的就根本没有情节;模糊了时间和地点,提供的场景是虚幻的,很难断定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什么地点。现代主义小说热衷于抽象、符号化,以虚构、寓言的形式揭示人类存在的本质。外国小说欣赏按主编曹文轩教授的说法就是要“引入较新的学术成果,清洗关于文学、小说的一些陈旧认识”。像在其他的一些有名的短篇里一样,博尔赫斯热衷于对永恒、荒诞的神秘故事的表面化陈述,他在设法引导你思考,读这本书就像读人生。如何让学生转变自己的有关认识,了解小说的虚构艺术,丰富其想象力,提升其人生境界呢?如何在教学中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的,不是刻意追求,而是不露痕迹,我苦苦地思索着。面对这样的教学设计,我

11、不知道我是否找到了真正的方向,可我愿意做这样的尝试。小说中的“我”还是在惶惶不安中放弃了“沙之书”,有一种朝圣者的谦卑。毕竟这仅仅是一个故事,也许,面对无限,我们还应该在敬畏之中存有一份挑战进取的勇气,包括对沙之书的教学。在实际的操作中也还有很多值得思索的地方:1、我所教的是理科学生,虽然一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可还是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课前没有看过书。这样的小说欣赏,老师爱讲,学生也爱听。但是我们的学生很现实,他们知道高考是不可能考这些的,所以对于作业他们非常马虎。如何能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有效地高考接轨,这是值得我们探究的。2、知识更新促使建构起新的知识范畴,但不能为了知识(概念)而讲知识。知识只是提供一个交流的范畴,是帮助阅读欣赏的手段,从而使我们有更多的方法解读小说。所以,教学不应该落在能否给知识下定义,而是看学生能否运用知识解读作品。教学应该着重帮助学生读出文学的味道,找到阅读“这一篇”作品的要津,架设桥梁,到达文学的彼岸。所以我觉得课堂流程的设计、问题的设计必须要下功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