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一直并且永远是无休止的话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一直并且永远是无休止的话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一直并且永远是无休止的话题,从“灌输式”“理论式”“压迫式”教学法到“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演进到当下的互动式教学法。如今互动式教学法似乎已然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时髦与必须。据报载,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北京市所有小学从今年起必须实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尚沿用传统的“灌输式”等教学模式的教师将被亮起黄牌。由此观之,互动式教学法不仅仅愈来愈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也将日渐普遍地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强制性行为。那么,究竟什么是互动式教学法呢?其实,互动式教学法并不是全新的教学图景,若干年来,很多教师都在课堂上程度不同地使用该种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法或称为互动式教学模式,就其蕴意众说
2、纷纭。笔者认为,互动式教学法系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合适的教学选材,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拓展学生思维,培育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法律教学而言,互动式教学模式与其他学科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比较,并无特殊之处,只是在教学互动选材上经常使用案例。但是互动式教学法绝不等同于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只是互动式教学法方法运用的具体模式之一。互动式教学法的运用与推行,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育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其现实与深远的必要。同时,亦会将教师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之更有充分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并为互动式教学的展开与深入创造条件
3、。互动式教学法的运用笔者认为应当具备如下之条件:基本理论知识的传输是保证有效互动的前提;选材的适当是保证互动的关键;教师的合理点评是保证互动的必须;课后的集中与个别反思是互动成果巩固的保障。一、基本理论知识的传输是保证有效互动的前提谈及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恐怕会使人怀疑这是否便是灌输式教学?事实上,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运用都不是特立独行的,都会兼有其他教学模式或多或少的介入。问题的关键在于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倡导与推行旨在为了解决什么,目的何在。就法律教学而言,笔者认为通过对本学科难点、重点、疑点问题与相关立法意图的教学互动启迪学生的法律心智,培育其法律意识,锻铸学生的法律素养,并为其解决法律问题能
4、力的提高储备条件。因此,只有当学生对即将在课堂上意欲进行互动的选材所牵及的有关基本理论知识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学生的互动热情才会被唤起、互动的途径才会顺畅、互动的效果才会呈现。尽管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课堂教学互动的必要,但是基本理论知识传授应力图较少地占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当然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亦可实现教学的互动,但是除属重点难点的基本知识可以进行互动外,其他基本知识的传授不宜运用。否则会有悖整体教学互动目的,亦会挤占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二、合适的选材是保证互动的关键互动的选材可以不拘一格,主要看选材能否实现互动教学的目的。选材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的要求:选材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材应当在
5、整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由易渐难;选材需具有辩论性、启发性、思考性;选材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讨热情;选材应贴近解决实际问题或靠近立法原意。目前,法律课堂教学互动的选材基本限定在以下几种:典型案例、法律条文、执法理念、法与政策的关系等等。从课堂教学的互动现状来看,使用教学互动选材较多的是典型案例与法律条文。典型案例之所以典型,恐怕在于该例用于互动后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考激情。当然,如果能使学生案外有思、案外有想更会印证选材之关键。法律条文的选材似乎对教师来讲应更为谨慎。因为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当给出不同的互动选材,这是教学基本规律的基本要求。但是对所有
6、的教师而言,立足于本职在充分尊重教学规律的同时,树立与培养学生的正面思想与行为应为义不容辞。故此,教师在选材的挑剔与破坏、贬损与建设、不满与责任之间慎而动之。譬如:刑法二十条规定“对于正在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或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防卫人致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认为构成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客观地来讲,本条此款有一些待以斟酌的地方,如行凶不仅仅难以理解并且用词亦不规范。但是互动选材用此款时,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建设意见的能力,让学生更为深刻理解本条的法律精神。三、合理地点评是教学互动的必须当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依据选材的境况纷纷提出各自的观点与意见之后,其最原始
7、与现实的心理渴望是希望从教师处得到观点正确与否的评定,或者能够听到教师阐释自身观点理由的声音。此时,教师的点评便显得尤为关键。笔者认为,教师的点评应当在剖示自己观点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互动热情与探讨精神应当多予鼓励和赞许。尤其是对那些解答偏轨的学生更应在释惑的同时,使其感觉到互动的最大价值不是至少不仅仅在于观点的正确与错误,而在于其是否付出了思维、是否用了真心。唯此,才能保证互动教学的全面、充分与学生互动激情的延续。笔者以为,教师的点评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来概括:明、当、激、解。明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曰用简练的语言恰当地点评、激曰激励学生的发言、解曰帮助观点错误的学生理清问题思路。四、课后的集中与个
8、别反思是巩固互动成果的保障温故而知新这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条亘古不移的座右铭。“温故”乃指学生对于课堂上的互动选材所作出的林林种种的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者自觉地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知新”是指通过互动选材的梳理归纳与总结,探寻自身发言走偏或者缺憾的原因、思忖其他学生的观点以及教师的点评,从而获取、培育、或者强化“入道”的思维感觉。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课后行为,不仅仅强化了学生对重要基本理论知识的认知,同时亦在肃清学生思维障碍的基础上,为其搭建起正确的思维平台。从而保证了课堂互动的有效延伸,巩固与再生了课堂互动成果,实现了形而上的教学目的。互动式教学的实现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理论知识的传
9、授、互动选材的给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行程、教师的点评与课后的反思。在以上几个方面中,至为重要的最能显现课堂教学特征的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行程。对此,有很多人提出很多不同的建议与意见。在互动选材给出之后,有人提出由教师逐一提问然后由学生做出回答;有人提出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有人提出由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辩论;有人提出由教师给定选材再由学生预热择日进行课堂互动等等。但是,无论采取何种互动模式,均必须暗合教育规律。既要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又要考虑选材的展开深度与广度,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互动激情。中小学教学互动的选材与互动模式当然有别于大学教学互动的选材与互动模式;大学专科教学互动
10、的选材与互动模式当然有别于大学本科教学互动的选材与互动模式;大学的互动教学更与研究生的教学不同。试以大学专科与大学本科互动教学为例说明。现今大学专科教育多为职业教育,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因此互动的选材必须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与提高升华能力,互动模式宜更多地采用由学生对选材温习后再进行课堂互动。总之,量体裁衣地选用互动模式才能确保教学互动流程的顺畅,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绪,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品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如此重负的要求使得每一位教师不得不在承受巨大的心灵拷问的同时,迈向探求教学改革之路。教学是双向的行为并不是为教师背负格言般的要求去开脱,反而为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推行提供
11、了论据。互动式教学法可能是教改的春天,更可能是学生的春天。 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师生互动”因此而成为研究课堂教学过程的热点话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师生互动既包括师生间的互动,也包括生生间的互动。课堂互动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但学生作为课堂互动双方中的一方时,可以学生全体、学生
12、小组、学生个体三种身份出现。这样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可组成多种形式。教师 学生全体 学生小组 学生个体除了这六种形式外,还有学生小组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而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是第和第种双边互动,即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其内容也应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包括认知方式的相互影响情感、价值观的促进形成,知识技能的获得,智慧的交流和提高,主体人格的完善等等。但由于现行的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
13、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更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交换意见,发出和体验彼此的心声;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于是,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认知的矛盾发生和解决过程上,而严重缺乏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提升等过程。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闹忙,实际上,此为“物理运动”,而非“化学反应”,即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还常常看到,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中,有许多雷同与重复,缺乏激烈的辩论,少见强烈的反驳,此谓“无争论的统一,非真正的统一”。所有这些现象,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象一条孱孱溪流单线条前进,而没有大海似的潮起潮落,波浪翻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