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概论阶段练习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概论阶段练习1.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阶段练习一一、 名词解释1、 净出口:在一定时期里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相比较,如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叫做净出口。 2、 贸易差额: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叫贸易差额。 3、 国际贸易额: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以价格计算的出口贸易额加总而成。 4、 贸易条件:一般指出口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5、 复进口 :输往国外的商品未经加工又输入本国,叫做复进口或再输入。 6、 无形贸易:简称劳务贸易,是指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属性的商品或称无形商品的国际贸易活动,如:运输、保险、金融、国际旅游、技术转让等方面各种劳务的提供和接受,以及其他非实物形态的
2、进出口。 7、 水平贸易:是指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8、 工艺专业化:是指各国在生产工艺流程中各道工序之间的分工。9、 绝对利益: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10、 比较利益: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旨在说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其核心思想是:国际分工中若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 都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一
3、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商品,而应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相应地,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要集中力量生产那些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间的自由交换,在资本和劳动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生产总量,提高生产率,节约参与交换的国家的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11、 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显示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是指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每一价格水平上买主愿意购买的商品量的表或曲线。其中需求量是不能被观测的。需求曲线可以以任何形状出现,可以符合需求定理的需求曲线只可以是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通常以价格为纵轴(y轴),以需求量为横轴(x轴),在一
4、条向右下倾斜、且为直线的需求曲线中,在中央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一,而以上部份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一,而以下部份的需求价格弹性则小于一。 12、 机会成本 :是指获得生产一单位追加的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生产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或价值。 13、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物资在不同产品生产中的分配所形成的替代关系,即在一定技术和资源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不同产品组合的产量。 14、 社会无差异曲线 :是在既定收入与消费偏好下,消费者所选择不同商品组合可使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情况。二、 判断题1、 对外贸易的产生并不意味着国际贸易的产生。2、 一国的对外贸易出现顺差或逆差都是有害的。3、 按照专门贸易标准,只
5、有当外国商品进入关境后才被列为进口。 4、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5、 国际间商品的价格差是形成国际分工的的动力。 6、 市场供给曲线显示,价格与需求量呈正比关系。 7、 当国内价格高于格外价格时,进口会促使国内同类商品价格上升。8、 没有国际贸易资本主义生产仍能够正常进行。 9、 比较利益学说能够说明国际贸易中的一般规律。 10、 开放条件下一国的社会福利仍受限于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三、填空题 1、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说,贸易地理方向是指世界贸易额的国别分布状况。2、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3、 专门贸易是把(关境)作为划分进出
6、口的标准。4、 当前,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主要呈(水平)型分工。5、 水平型国际分工即是在(产品)、(零部件生产)和(工艺)等方面的专业化。6、 不同国家同种商品的价格差是使商品从(低价格国家)向(高价格国家)流动的动力。7、 在(自由贸易)和(供给弹性极大)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国内价格低于世界市场价格,该商品将被出口。8、 资本的运动包括(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9、 在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剩余价值的过程中,首先是回收(初始投资),其次是追求(平均利润),最后是获取(超额利润)。10、比较利益所遵循的原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四 、简答题1、 从事国际贸易需要具备那些条
7、件?P2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有剩余的产品可以做为商品进行交换;2.商品交换要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2、 简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国际贸易的特征。P4答:贸易额空前迅速增长,而且商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商品结构不断变化,贸易方式也有进步,各种信贷关系随之发展起来,同时,经营国际贸易的组织机构也纷纷建立并日益专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条约关系也逐渐发展起来。 3、 简述资本主义垄断时期国际贸易的特征。P4答: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聚集和集中,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不仅控制了国内贸易,而且控制了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成了垄断组织追求最大限度利润的重要手段。 4、 简述“间接贸易”
8、与“转口贸易”这两个概念的异同。P8答: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通过第三国同商品消费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在某些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受到外资控制,也称间接贸易。 转口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就是转口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国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交易关系,仍属于转口交易。从事这种贸易的大多是地理位置优越、运输便捷、贸易限制较少的国家和地区。5、 简述科学技术进步在推进国际分工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P16答:1.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9、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进入国际市场。2.科技技术的进步加强了生产专业化的趋势,它把原本是连贯的生产过程分解为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不同生产部门。3.因为科学技术进步、先进机器设备的应用,生产规模必然扩大,这可能使本国原料和其他部门提供的中间产品产生质量、结构或数量上的不适应。4.在新的科学技术所提供的物质基础上,飞机、巨轮、电子通讯等全新的交通运输工具和通讯联络手段,为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6、 简述某些厂商有时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出售商品的原因。P22答:从社会再生产的现实来看或是从单一厂商来看,在实现过程中,无论是从逻辑的角度还是从实际的角度,首先总是要把初始
10、投资收回,任何厂商在其投资活动中,最害怕的就是血本无归。因此在销售时,当经济处于高涨时期,厂商不仅收回投资获得利润,而且还要追求超额利润。但当经济处于危机状态时,为了维持运转,厂商不得不在能够保本的前提下就把商品通过国内或国际市场尽快售出,以减少可能出现的更大损失。这在现象上就表现为厂商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出售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于国内价格的售价出售商品。7、 简述经济矛盾通过国际贸易在国际间传导的过程。P25答:在各个国家经济中,有的部门与世界市场有直接联系,有的则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其他国家开放部门价格变化国际价格变化进出口产生变化一国经济陷入危机 (a)产量、就业变动国内价
11、格变动国内非开放部门价格变动一国开放部门价格变化 (b)8、简述比较利益理论的内容。P2728答: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旨在说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其核心思想是:国际分工中若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 都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商品,而应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相应地,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要集中力量生产那些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间的自由交换,在资
12、本和劳动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生产总量,提高生产率,节约参与交换的国家的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三、论述题1、 阐述均衡市场下的价格、供给、需求、进口、出口之间的关系。P19答: 图示 某种商品的局部均衡市场上图中S与D分别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E为均衡点;PE为均衡价格;Ox0为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和消费量。当世界市场价格为Pw1时,由于Pw1低于国内均衡价格PE,国内供给量将降为Ox1,国内需求则上升为Ox2,这表明在自由贸易和世界市场可于Pw1价格无限供给的条件下,国内生产从Ox0将为Ox1,国内消费从Ox0上升为Ox2,所出现的缺口x1x2,将有进口来
13、弥补,即x1x2为进口量。当世界价格将为Pw2时,由于Pw2高于国内均衡价格PE,国内供给受高价格刺激而增加为Ox4,国内需求则因价格上升而下降为Ox3,所出现的缺口x3x4为出口量。上图表明,只要国内价格低于世界价格,本国将出口商品;反之,如国内价格高于世界价格,本国将从国外进口商品(这种情况的产生要以自由贸易和世界市场供给弹性极大为条件)。 2、 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论述国际贸易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P2122答: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在本质上都是在执行收回初始投资和实现增值价值(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就是剩余价值)的职能,把他用公式表现出来就是:如果再进一步把实现过程解析,我们会发现无
14、论是在国内贸易或国际贸易中,除了收回初始投资、实现增值价值外,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投资者还会得到部分超额利润(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即剩余价值),因此再生产第三阶段的公式可以被改写为:在生产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个别厂商的超额利润会由于多数厂商的模仿行为而丧失,但作为厂商总体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得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生产技术创新连续不断,因而总有部分厂商在这一领域或那一领域中获得超额利润,使这部分价值成为一种实际存在物。从社会再生产的现实来看或是从单一厂商来看,在实现过程中,无论是从逻辑的角度还是从实际的角度,首先总是要把初始投资收回,任何厂商在其投资活动中,最害怕的就是血本无归。
15、因此在销售时,当经济处于高涨时期,厂商不仅收回投资获得利润,而且还要追求超额利润。但当经济处于危机状态时,为了维持运转,厂商不得不在能够保本的前提下就把商品通过国内或国际市场尽快售出,以减少可能出现的更大损失。这在现象上就表现为厂商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出售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于国内价格的售价出售商品。当厂商在销售中可以保本,即收回初始投资价值时,它们就开始求利了,要求获得应有的正常利润。从资本主义的本质来讲,只收回初始投资是远远不够的,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剩余价值,如果没有获取剩余价值,再生产公式就会变换成:这不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只有产生并实现了剩余价值,再生产才是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因此在资本主
16、义占主导的生产方式中,生产目的必然要充分体现出来,厂商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生产动力,参加国际贸易也必然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在上一题的图中,当产品的产量为Ox3时(S曲线既是供给曲线,它也代表了厂商的成本线,线以下为生产的成本),Bx3为产量Ox3时的成本,按照西方经济学原理,Bx3的成本中已含有了正常利润,而AB则为超额利润(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超额剩余价值)。正因为如此,在均衡点E,厂商的生产除了收回初始投资外,也还可以获得正常利润,而处于E点左侧的厂商,除了正常利润外还可以得到超额利润。3、 为什么说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需和整个社会再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P24 答: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7、确立后,由于这一生产方式的本质是开放的,以及资本主义内在动力-追逐剩余价值的驱动,加之为了缓和资本主义各种内在矛盾的压力,国际贸易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须和整个再生产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矛盾是生产的无限扩大性与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之间的矛盾。为了满足其无止境地获取利润的本性,资产阶级必然一方面极力扩大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去占领一切可能的市场,另一方面由于榨取剩余价值的需要,又总是使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工资水平)压低到生理需要所决定的界限。这就产生了无限扩大的生产能力所需要的市场和由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所决定的国内市场容量之间的矛盾,在这种矛盾状态下,开展国际贸易不失为缓和手段,
18、所以每个资本主义工业部门自然趋向于寻求国外市场,到国外市场去获取更多的利润。 资本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以便在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时不致错位紊乱,另外还需要使得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职能的时间上继起和空间上并存符合一定的规律。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不平衡,应有的比例关系被破坏,有些生产部门增长迅速,有些部门则相对停滞。资本主义历史证明,只有通过生产力的破坏,即过剩危机,各部门的生产规模和比例才可能彼此适应和恢复。生产无政府状态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不平衡,各部门之间产品在价值和实物状态的补
19、偿不符合社会再生产的要求,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不可避免的。但国际贸易却可以是这一情况得到某种程度的缓和,发展过快呈膨胀状态的部门的产品可以进入国际市场去实现,从而减轻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发展不足的部门可以通过国际市场获得本部门产品的补充,缓解供不应求的矛盾,这样就使得各经济部门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必然。 4、 什么是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说明?P3031答:比较利益的现代说明,是以机会成本概念、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为分析工具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以及利益的。在西方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是指获得生产一单位追加的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生产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或价值。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物资在不同产品生产中的分
20、配所形成的替代关系,即在一定技术和资源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不同产品组合的产量。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既定收入与消费偏好下,消费者所选择不同商品组合可使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情况。 图示 封闭条件下的生产与交易上图表明了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国内生产与交易时如何实现的。A、B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PPCA和PPCB,曲线上任意一点分别表示各国所能达到的最大条件下X产品和Y产品的组合。但仅有供给因素(由PPC线代表)还无法确定究竟选择曲线上哪一点进行生产,需要引进需求因素(它是由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每个国家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下图中曲线、)是一组无限多的曲线,其中必然有一条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
21、A国切点为A点,B国切点为B点,切点就是封闭条件下一国经济的均衡点,它表示了资源的最充分、有效地利用和社会福利达到了最大化。A、B两点的切线TA和TB,他们的斜率表示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商品的相对价格。比较A、B两国国内相对价格可知,A国在生产Y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而B国在生产X产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两国可以按照各自的相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即A国放弃部分X产品的生产,将因此而让出来的资源去扩大Y产品的生产,在下图中表现为A点沿生产可能性曲线左移;而B国相反,其生产点沿生产可能性曲线右移。图示 比较利益的说明A国生产从A点移向A点,B国生产从B点移向B点,这时A、B两国生产Y产品和X产
22、品的机会成本逐渐增高。分别在A和B点时,A、B两国的相对价格线因TA、TB逐渐随生产专业化而变化,最终两国国内相对价格相等,形成TW的统一交换价格。作为A国,因专业化优势在于生产Y产品,它用Y产品去换X产品,出口的DC的Y产品,进口AD的X产品,交换使消费福利水平提高,社会无差异曲线决定的消费点C超出了生产可能性曲线给定的界限;作为B国,则出口EF的X产品,进口FB的Y产品,消费点E也超出了生产可能性曲线的限定,福利水平高于实行分工前的情况。由于上图是“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因此在A、B两国构成的世界中,A国的出口即是B国的进口,反之亦然,上图中EF应该等于AD,DC应该等于FB,即三角形ADC全等于EFB。另外上图还说明了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条件下,一般情况是:国际分工不会导致完全的专业化生产,这是因为随着机会成本的增长,进一步专业化会丧失原来具有的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