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专题复习.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9323363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实验专题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实验专题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实验专题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实验专题复习.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1: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A: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B:能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C: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1)试管 常用做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2)烧杯 主要用于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4)锥形瓶 常用于加热液体,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5)蒸发皿 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6)

2、胶头滴管 用于移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注意: 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 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7)量筒 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注意: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8)托盘天平 是一种称量仪

3、器,一般精确到0.1克。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 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9)集 气 瓶 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的气体 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的反应。(瓶口是磨毛的)(10)广 口 瓶 (内壁是磨毛的) 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11)细 口 瓶 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12)漏 斗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

4、置。(13)长颈漏斗 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14)分液漏斗 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15)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16)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多种仪器, 常用于加热、过滤等操作。(17)酒精灯 使用前先检查灯心,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也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失火)酒精灯的外焰最高, 应在外焰部分加热 先预热后集中加热。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

5、璃器皿受损)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决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18)玻璃棒 用做搅拌(加速溶解)转移如PH的测定等。(19)燃烧匙(20)温度计 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立即用冷水冲洗。(21)药匙 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前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2:基本操作(1) 药剂的取用:三不准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注意:已经取出或用剩后的药品不能再倒回原试剂瓶,应交回实验室。A: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块状固

6、体用镊子(具体操作: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具体操作: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B: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注意:把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试剂污染或腐蚀标签,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2)物质的加热 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先预热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加热时切不可对着任何人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试管口

7、应略向下(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注意点: 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3) 溶液的配制A:物质的溶解 加速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搅拌、振荡、加热、将固体研细B:浓硫酸的稀释 由于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C: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固体物质的配制过程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液体物

8、质的配制过程 计算、量取、溶解 用到的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4) 过滤 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二纸指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指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 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5) 蒸发与结晶 A、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仪器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注意点: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后放在石棉网上B、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

9、的物质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的,则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6)仪器的装配 装配时, 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7)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物捂器壁(现象: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8)玻璃仪器的洗涤 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9)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0、 A: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 B:酸液不慎洒在桌上或皮肤上应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C: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醋酸冲洗,不慎洒在皮肤上应用硼酸溶液冲洗。 D:若浓硫酸不慎洒在皮肤上千万不能先用大量水冲洗。3、气体的制取、收集 (1)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 A:固体之间反应且需要加热,用制O2装置(NH3、CH4);一定要用酒精灯。 B:固体与液体之间且不需要加热,用制H2装置(CO2);一定不需要酒精灯。 (2)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A:排水法 适用于难或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导管稍稍伸进瓶内,(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

11、体(CO2、HCl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排气法:导管应伸入瓶底4、气体的验满: O2的验满:用带余烬的木条放在瓶口。 CO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证明CO2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5、常见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一定先净化后干燥6、指示剂的使用 使用指示剂只能说明溶液呈酸性或碱性,不能确定溶液一定是酸或碱。操作方法:用玻璃棒沾取少量被测溶液滴在试纸上,绝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试液中,更不能将试纸投入到待测溶液中去。 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显红色,遇碱性溶液显蓝色;无色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显红色。7、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

12、使用pH试纸。 PH的范围在014之间,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pH升高加碱(或水),pH降低加酸(或水)。8、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Cl-):用AgNO3和稀HNO3,产生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SO42-):用BaCl2和稀HNO3,产生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证明碳酸盐(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 证明铵盐(NH4+):用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9、(1)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2)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反应时

13、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3)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其容积的1/4。 (4)在洗涤试管时试管内的水为试管的1/2(半试管水);在洗气瓶内的液体为瓶的1/2;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取少量,液体取用12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加热试管内的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例题部分)一. 根据主要用途,将化学仪器的名称填入空格:主要用途仪器名称主要用途仪器名称1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7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2搅拌、过滤或

14、转移液体时引流8实验室的常用热源3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9量度液体的体积4取用固体药品10配制溶液或常温及加热(垫石棉网)时用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5收集气体11溶液的蒸发浓缩或蒸干6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12准备过滤器或作倾注多量液体的导注工具二. 选择1.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中的事故处理,不正确的是( )A. 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B. 皮肤沾上了浓硫酸,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C. 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D.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为使集气瓶集满气体,导气管应插到集气瓶的靠近底部2. 某无色混合气体含有CO、N2、O2、HCl四种气

15、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2CO3溶液,灼热的铜网,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最后剩下的气体是( )A. CO和N2 B. CO2和N2 C. HCl和N2 D. O2和N23. 下图所示装置中,若由a处进气,则可以用此装置收集的一组气体是( )A. O2、CH4 B. CO2、CH4 C. CH4、H2 D. O2、CO2三. 填空1. 填空回答问题: A B C(1)上图所示装置中, 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在点燃这种气体前,一定要先 ,否则可能引起气体发生装置爆炸。(2)上图所示装置中, 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2. 某学生设计了如下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

16、氧化碳分别与水和氢氧化钙反应的性质。根据该学生设计的装置和所要达到的实验目的,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A B C(1)用石灰石和浓盐酸作制取二氧化碳的试剂,不能达到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性质的目的,其原因是: 。为达实验目的,在不变动实验仪器装置的情况下,改正的方法是: 。(2)装置B中盛装的试剂是: ,实验现象是: 。(3)装置C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装置用代号表示): A B C D(1)实验室制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D装置,其装置中盛放的试剂一般是 。(2)用锌粒和浓盐酸反应制氢气,将制出的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

17、,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氢气中含有(写化学式) ,若要制出纯净、干燥的氢气,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的一种装置是 ,该装置中药品的作用是 。(3)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 加热 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熄灭酒精灯 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 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 。4. 根据下列给出的实验装置图,回答: A B C D(1)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甲烷,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在做甲烷燃烧实验时,点燃前必须要 ,否则会发生危险。(2)若用装置C制取CO2,并把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较长时间一直未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是生成

18、的CO2中混有 气体。(3)D是用CO还原CuO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 中的现象是 ; 中的现象是 。尾气应该 ,以防止和控制尾气中的 对空气的污染。5. 已知混合气体由H2、CO、CO2组成。某学生从下列四种仪器装置中选择适宜的装置(同一种装置允许重复选择)并使该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各仪器装置,从而验证了其中各气体的存在。(假设每步都是完全反应) A B C D(1)该学生所选择的仪器及合理的先后排列顺序是(填代号) 。(2)按上述先后排列顺序,各仪器装置的作用是:第一个装置:第二个装置: 第三个装置:第四个装置:第五个装置:(横线的数量根据所选择装置的个数而定,可不用完,也可补充)6. 下图是

19、制取氢气及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 (1)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_。 (2)指出图中的错误并改正。 错误:_; 改正:_。 错误:_; 改正:_。 错误:_; 改正:_。 错误:_; 改正:_。 错误:_; 改正:_。 (3)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首先往盛有CuO的试管中通入纯净的氢气,然后再加热,目的是_。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_。当CuO被还原成Cu时,还应进行的操作为_,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7. 有CO、CO2、H2、O2、CH4等五种气体(1)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有_(2)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有_(3)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有_(4)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有_(5)使燃着的木条燃

20、烧更旺的气体有_(6)使燃着的木条立即熄灭的气体有_(7)既有可燃性又有毒性的是_(8)能支持燃烧的是_8. 一种气体可能含有N2、H2O(气)、CO2、H2和CO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室装置研究该气体的组成(A中试剂足量)。该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A、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C中浓硫酸无明显变化,D中氧化铜转化为一种红色物质,于是得出如下结论:气体中肯定不含CO2 肯定不含CO 肯定含H2O(气) 肯定含H2 可能含N2。你认为不正确的结论是_(填序号)。为使实验得出正确结论,须将上述实验中的仪器装置重新连接,你认为合理的排列顺序是_(填代号)。其中C中浓

21、硫酸的作用是_,改装后第二个盛有无水硫酸铜的装置_。9. 实验室将草酸固体加热,可发生如下反应:如果用此反应制出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为得到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并检验还原氧化铜后所得到的气体,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1)请用各装置的接口代号表示正确的连接顺序(每种装置限用一次): 混合气体接( );( )接( );( )接( );( )接( );( )接(g)。(2)D装置的作用是_。(3)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若要证明草酸分解后的产物中含水蒸气,应选用的试剂是_,观察到的现象是_。【试题答案】一.1. 试管 2. 玻璃棒3. 胶头滴管 4. 药匙5. 试管;集气瓶 6. 铁

22、架台(铁圈、铁夹)7. 托盘天平 8. 酒精灯9. 量筒 10. 烧杯11. 蒸发皿 12. 漏斗二.1.A 2.B3.D提示:此装置相当于用向上排空气法取气三. 填空1.(1)A、C;检验其纯度 (2)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2.(1)所制得的CO2中含有HCl;将浓HCl换为稀HCl(2)紫色的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3)Ca(OH)2+CO2=CaCO3+H2O3.(1)A;澄清的石灰水(2)HCl;C;除去氯化氢和水蒸气(3)、4.(1)B;检验甲烷的纯度 (2)氯化氢(3)黑色的CuO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气球收集或点燃;一氧化碳5.(1)C、B(或A)、D

23、、A、C(2)验证原混合气体中含有CO2;除去原混合气体经过澄清石灰水而带出的H2O(气);将原混合气体中的 H2、CO分别转化为H2O、CO2;验证装置D中有H2O(气)生成,从而验证原混合气体中含有H2;验证装置D中有CO2生成,从而验证原混合气体中含有CO。6.(1) (2) 错误:长颈漏斗下端在液面以上;改正:长颈漏斗下端插入液面以下。 错误:发生装置中的导管伸入液面以下;改正:发生装置中的导管露出塞子即可。 错误:右边试管中的导管伸入试管内较短;改正:导管伸到试管底部并在氧化铜的上方。 错误:铁夹夹在试管中部;改正: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错误:试管口向上倾斜;改正:试管口应略向下倾

24、斜。(3)排除试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氢氧混合气发生爆炸 氧化铜由黑色逐渐变为红色,管口壁上有水珠生成 先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为止防止热的铜又被氧化7. (1)CO、H2、O2、CH4 (2)CO2、O2(3)CO、H2 (4)CO、H2 、CH4(5)O2 (6)CO2(7)CO (8)O28. 1 , 2 , 3 , 4; B , A , C , D , F , E 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检验D中是否有水蒸气生成,从而检验原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氢气9.(1)(e)(f)(h)(m)(c)(d)或(d)(c)(a)(b)(2)除去未反应的CO气体,防止污染空气。(3)CO2+2Na

25、OH=Na2CO3+H2O(4)无水硫酸铜 白色固体变为蓝色初中化学推断题解法一. 循序分析,逐一定位 例1(安徽省中考题)A、B、C、D、E分别是常见的酸、碱、盐中的一种,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 (1)2A+B=C+2H2O (2)C+D=BaSO4+2A (3) 根据上述反应,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B_,C_。 解析:此题是考查酸、碱、盐组成及反应规律的试题。题目所给5种未知物分别是常见的酸、碱、盐中的一种,它们之间发生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分析反应式(1)可知,它表示酸(或碱)+碱(或酸)盐+H2O,能判断C是盐,A、B分别是酸(或碱)和碱(或酸)。分析反应式(2)可知,它表示盐+碱

26、(或酸) ,能判断C可能是硫酸盐,也可能是钡盐,D可能是 也可能是 。分析反应式(3)可知,它表示盐1+盐2 盐3+盐4,能判断C是氯化物,E是硝酸盐;再联系前面对C的判断,可确定C是 ,进而确定E是 。将C作为已知代入前两个反应式,可推断出A是 本题答案是: 评注:这种解题方法适用于层次分明、条件充分、各小题(或各部分)能相对独立存在的推断题。解题时,依次根据各小题(或各部分)的已知条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在前面推理判断的基础上,一步步求出未知。 练习题某学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将一些可溶性化合物溶于水,配制成的甲、乙两种溶液中,共含有 种离子,两种溶液里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溶液里滴

27、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则乙溶液里含有的4种离子应该是_(填离子符号)。 答案: 二. 抓住“题眼”,层层突破 例2(天津市中考题)物质A为常见的白色固体。A遇水后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微溶于水的白色粉末B;A、B与盐酸反应都能生成C;C溶液与一种钠盐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D;D遇盐酸又生成C。 (1)写出A、B、C、D的化学式:A_,B_,C_,D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CCD。 解析:此题是考查常见的钙的化合物 (碱性氧化物)、(盐)、 (盐)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的试题。通过审题不难发现“微溶于水的白色粉末B”是本题的题眼(即解题突破口)。确定B是 之后,可以推断出遇水

28、放热并生成B的白色物质A是 与盐酸反应都能生成的物质C是 ;再根据 和钠盐反应生成的沉淀D,D与盐酸反应生成 是常见的不溶性盐,可以判断D是 。 本题答案是:(1) (2) 评注:这种解题方法适用于环环紧扣且有凸显的已知条件的推断题。解题时只要抓住这个凸显的条件(题眼)即可得出直接的结论。然后利用所得结论和其他已知条件,便能层层递进地推导出其他结论。 练习题现有核电荷数小于18的A、B、C、D、E五种元素。已知元素A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E元素的原子K层电子数的4倍;B元素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零;C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最大,且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其原子核内有32个微粒;D+离子比 离子核外电子

29、总数少8;E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B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的6倍。试推断A、B、C、D、E各是哪种元素,且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提示:本题有两个题眼。) 答案:A是氧,O;B是氢,H;C是硫,S;D是钠,Na;E是碳,C三. 假设尝试,肯定排除 例3(陕西省西安市中考题)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化合物,它们各自由两种元素组成。A、B是两种常见的单质,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据此确定单质A的化学式是_;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甲_;乙_;丙_;丁_。 解析:此题是综合考查题,在知识上考查初中化学重要单质和常见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性质及转化规律,在能力上考查思维的

30、敏捷性和灵活性。解答此题首先要确认常见单质有 ,由这四种元素两两组成的常见化合物有 化关系式,排除不符合题意的物质,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解题步骤是:(1)分别设 为单质A,依次放入转化关系式单质,剩下CO2。(2)把 化合物甲+化合物乙中论证。因C不能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所以C不符合题意,被排除;而 (3)以 为起点,再根据其他化学反应确定出单质B和化合物甲、乙、丙、丁。 本题答案是:A是 评注:这种解题方法适用于结论明确,已知条件过剩(即有用条件和干扰条件并存)的推断题。解题时采用假设法,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推导出不同的结论,然后将这些结论跟题目确定的结论相对照,错误的假设被排除,正确的

31、假设即为本题的正确答案。 练习题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 中的若干种组成。将其进行检验,其过程和结果为: 回答下列问题:(1)原白色固体中肯定不含有_;(2)写出整个检验过程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 四. 由果究因,前后联系 例4(重庆市中考题)X是常见固态化合物,可发生下图所示的变化: (1)写出x的化学式;(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此试题的考查目标,一是考查对有关物质转化关系的掌握,二是考查逆向思维能力和分析论证能力。此题通过审题可初步判断沉淀C是 以它为已知条件逆向思考,能逐步推导出气体A是 ,常见固态化合物是 ,可溶性物质B是 。然后,再以 为已知条件进行正向推导,可论证上述判断是正确的。 本题答案是:(1) (2) 说明:这种方法适用于生成物比较明朗,反应物比较隐蔽,用图示表示物质转化的推断题。解题时,首先进行逆向推理,即以题目的“果”(生成物)为条件得出相应的“因”(反应物);然后进行正向论证,即以得到的“因”为条件,再推理得到相应的“果”,以此来验证逆向推理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 练习题已知A是一种碱溶液,B是一种盐溶液。根据下图所示转化关系,确定AH各为什么物质(写化学式)。 答案:A是 F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