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教法材料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课教法材料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信息技术课教法材料分析信息技术不同与其它课程,它的知识更新快,技术含量高,而且实践性和操作性强,而且又是一门工具。在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信息技术成为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和必备技术。对于信息技术教法,我也只是初探皮毛,知之甚少。希望,今天的分析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能有更多的老师对我进行批评、指导。目前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无所适从,学生学得痛苦郁闷,教学效率很低,教学资源严重浪费。追其问题原因涉及许多方面,如有其本身理论体系的不成熟,有来自“小学科”思想的漫不经心,也有来自制度层面的评价等方面。如何解决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问题呢?
2、我认为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是关键。本文试着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探索发现式教学法”、“实践启发式教学法”三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入手探讨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目前,信息技术教材一般采取的教法都是演示讲解法。该教法的使用非常普遍。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个问题如何使部分优秀的学生“吃好”,一般的学生“吃饱”,基础薄弱的学生“吃上”,如何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再到热爱这门课程,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探索自己的教法,来更大程度的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就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所要做的。提高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加深对信息社会的理解,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现
3、有的条件下上好信息技术课,我认为采用适当的教法是上好本学科的关键所在。一、 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背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起步于1981年, 1994年,提出了计算机课程为中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的观点,并首次提出了教材编写模块化的原则。1997年,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中,指导了全国各地的计算机教材的编写工作。2000年,国家教育部发了两个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范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正式将计算机课改名为信息技术课,并且纳入了必修课的行列。二、 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1.采用零起点快速过
4、渡,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目前,信息技术教材一般都是采取“零起点”的原则,即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都采取从“零”开始编排的原则。该方案的特点是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内容都有若干重复和交叉。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个问题如何使部分优秀的学生“吃好”,一般的学生“吃饱”,基础薄弱的学生“吃上”,2.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鼓励学以致用。教材用对问题的设计一般都来源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材的讲解便于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及时转换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表格制作;学生掌握了表格制作的基本操作以后,迅速解决课程表、调查表的制作问题,既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处理教材呢?从学科课程标准出发学习理解课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
5、发深入了解学生从具体教学情景交融出发符合本地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有效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生学习的能力的研究;拓展学生适应现代工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人创新意识。三、学生特点:1在认知方面,初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形式运常演阶段,以思维为主,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例如:指法训练、WORD、网页制作等操作性的内容,往往学生根据小学的经验认为我应该这样做!在教学过程中应拨乱反正,通过操作练习形成新的学习经验。2.在情感方面,初中生的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与小学生相比,道德行为更加自学,能够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的化伦理性原则,并能
6、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自我控制力不强,经常会出现自相矛盾的行为。由于对各种新生事物的优劣本质还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容易受到不良现象影响。面对学生,我需要思考:1、 学过哪些内容2、 学得怎样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布置的任务更有针对性。四、教法分析1 讲授与演示操作教学法 演示实物和计算机操作的演示,分别是在讲计算机实体或硬件和讲具体操作的演示1。演示实物在计算机教学中不容忽视,如计算机各硬件组成教师用实物给学生观察就一目了然。计算机操作的演示是信息技术教学重要手段,教师通过投影机、多媒体教学软件(如极域电子教室、科教2000电子教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演示操作的步骤,学生通过观察
7、、操作获得知识和学习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辅导。 演示教学法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所以其过程可以归纳为:教师示范演示、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指导和师生归纳交流。演示与操作法具有以下优点: 教师的示范性操作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操作技能要点,使学生在自主实践时减少错误,以节约上机时间。 演示与操作法强调的是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做而不是教师灌输,引导学生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形成。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还有另外一种可能,老师说你的,学生想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容易记住老师演示的步骤。2 任务驱动
8、教学法 2.1 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Task-Driven)是奥苏伯尔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指导的具体教学原则之一,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国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模式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是“提出任务解决任务产生新任务”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课时任务,创设教学情景,将任务以情景的形式出现,学生分析了由教师创设的情景后明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进行共同研究的任务。 合理运用该教学法可以显着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在强烈的求知欲驱动下,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能力。此外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使课堂内容灵活,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从而可以培
9、养他们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在具体设计任务时,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同时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初一学生在学习“表格制作”的内容时,先让学生参照课程表设计一个10行5列的空表格”。这个任务就包含插入空表格、合并单元格、表线添擦等子任务,在完成这些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表格的插入、行列的删除、表线的处理等操作就会逐步熟悉,从而达到本课时“让学生掌握制作简单表格方法”的教学目标。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要做好对学生上机过程中的个别指导和答疑工作。 3探索教学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3。”探索是学生求
10、知的本能,而“探索发现式教学法”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设置疑问为出发点,以学生探究问题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师通过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思维,通过情感体验、实践尝试、独立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完成知识的学习。“探索发现式教学法”一般分为四个环节:设疑探究解决发现。 例如在学习WORD查找和替换时,如何把李清自,换成李自清,,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是用哪种方法更便捷呢?,确定了用查找和替换之后,通过分组协作,每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替换,学生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自豪的同时完成本节知识点的学习4 实践启发式教学法 实践是创新的重要基石,信息技术课与其
11、他学科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工具性和实践性较强。“实践启发式教学法”的本质是以教师启发为激励手段、以学生实践运用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三个环节: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实践启发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的时候有着明确的目的性,用实际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教师的逐步启发和有效引导完成知识点的学习。 5 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即为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尝试是学生听教师精讲,或自己阅读教材,参考资料之后的产生预测和疑难,进行上机实验的过程。尝试教学法的教学包括:讲练结合法,此方法的重点在练,老师在预习的基础上精讲。练讲结合法;
12、练习讨论法,教师不作总结,而让学生分组去讨论总结,教师只作顾问和控制进度。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讨论研究,对好的方法,正确地思路要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学生向“机器”提问题,向老师提问题。 总之,尝试教学法是针对计算机软件发展快,种类多的特点,在一种软件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其它软件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经过培养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技能和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1 6 作品展示法 在每一节实践操作课结束时,把一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欣赏,通过交流、探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此外在教学中可以展示历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活动中获奖的作品,比如电子板报,也可以展示
13、教师、校内外同学制作的动画、网页等电脑作品,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审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思维,开阔视野。 上述各个要素也是相互作用的,首先在选择教学法之前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掌握内容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发展水平来选择;另外,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自身特点,教学方法的最优化需要教师自身的创造性,教师应当凭自己的长处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地、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防止单调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各种教学方法是互相联系的、互相渗透的。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采用综合性原则,使用的时候要根据具体需要结合各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