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法辨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9317620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写法辨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记叙文写法辨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写法辨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写法辨析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记叙文典型写作手法辨析新乡市第十中学 赵自景师:纵观近三年全国的中考试题,记叙文写作手法考查的比较多。以09年中招为例,全国40套中考卷子,涉及到记叙文写法的有14套卷子的16个题目,它们的分值多则4分,少则2分,而学生答此类试题因为概念模糊不清导致出错率极高,失分较多,可以说,记叙文写作手法的考查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课件)考点寻踪1、(2009年山西溃散的黑暗 )第段写到了另外一个小姑娘,有什么作用?(2分)答案:运用对比的手法,反衬(衬托、突出)盲姑娘乐观、坚强的品质。2、(2009年黄冈无价的奖赏)本文的环境描写很好的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请从文中任选一例

2、,对此加以简析。 答案:例句: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 简析:天色逐渐变晚,而丢失的提包毫无着落,烘托了丢包的女士焦急的心情。 3、(2009年兰州悠长的铃声)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事情,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来。(4分)答案: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5、(2009年广东寻石记)本文开头写“抓白军”游戏,其作用是。(3分)答案:为下文写寻石做铺垫6、(2009年南宁雨荷暗香)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的写作手法,将“雨

3、荷”、“暗香”写得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不同的是,甲文通过_的表达方式来抒发作者对“雨荷”的赞美之情。乙文则通过一个故事,把“暗香”的具体寓意揭示出来。(3分)答案: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描写和议论师:综合来看,09年中招各省市考到的写作手法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从对人物、事物、景物描写的角度来考查衬托和烘托的手法;一类是从行文叙事的角度来考查伏笔和铺垫的手法;一类是从抒情方式的角度来考查借物抒情和托物言志的手法。今天,老师就分三组来复习记叙文写作手法中易考易错的这六种写法,我们主要通过讲解概念、分析实例、总结答题思路的方法,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相信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能够清楚明白这几种常见

4、写法,以后遇到这类试题,能够轻而易举地答出来。(课件)考点梳理第一组:衬托和烘托(从对人物、事物、景物描写的角度考查)第二组:伏笔和铺垫(从行文叙事的角度考查)第三组:借物抒情和托物言志(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考查)师:先来看第一组,衬托和烘托。(课件)考点讲解 第一组之衬托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关系不同,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衬托,描写两种事物,前边先描写的相关事物往往是陪衬事物,后边描写的事物却是主要事物。 正衬,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发展变化。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课件)例文分

5、析如鲁迅故乡开头对故乡冬景的描写,“时间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师:哪位同学能说一下描写故乡冬景的作用是什么?生:作者是拿荒凉萧索的自然景物衬托人物悲凉凄楚的心情。师:这里描写了故乡的自然环境和我的心情。故乡的自然环境特点是荒凉萧索的,作者的心情是悲凉的。这里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之间特点相同,都是荒凉悲哀的,所以是正衬。 反衬,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之间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课件)例文分析在爱莲说中,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6、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作者本意是写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呢?生:菊和牡丹是衬托。 “菊”代表隐志,像陶渊明一样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文中的“牡丹”是追求名利、贪图富贵的象征,而莲是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所以菊正衬,牡丹是反衬。师:概括起来,(课件)考点讲解 第一组之衬托衬托的特点:两种事物,次前主后,或正或反,突出主体。 反衬也可以称为对比。衬托的答题思路:看到两种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在一起,考虑衬托和对比。答题策略:(次要事物的特点)衬托(正衬或反衬)(主要事物的特点)。考查衬托的时候,有的直接问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而

7、有的在问法上做了变通:问写某一个人是何作用?(课件)真题演练(2009年黄冈无价的奖赏)文章用了一定的笔墨写另一个丢包人,这对表现丢包的女士起什么作用?(2分)答案:运用反衬或对比的手法,用另一个丢包人的无端猜忌、怀疑衬托(反衬)了丢包的女士的真诚待人和尊重他人的鲜明个性。师:什么是烘托呢?(课件)知识讲解 第一组之烘托烘托:通过侧面描写周围人物或环境来暗示出另一事物的写作手法。烘托不写要写的那个事物,而是用描写另外的事物表现出要写的东西,在句子中可能找不到要表现的事物。烘托的特点:一种事物,侧面描写,主体未现,暗示出来。(课件)例文分析林嗣环口技:作者写口技表演,为什么还要描写宾客的反应呢?

8、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生:这是借宾客的反应侧面烘托口技表演的精彩。师:(课件)考点讲解 第一组之烘托烘托的答题思路:见到侧面描写,考虑烘托。答题策略:通过描写,侧面烘托师:衬托和烘托常用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对人物、事物、景物进行描写。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还经常用伏笔和铺垫两种写法来行文叙事。我们来学习第二组写法:伏笔和铺垫。(课件)知识讲解 第二组之伏笔伏笔:在文章的前边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或提示。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前文中先露一下“苗头”。为使下文的

9、情节不至于突兀,它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伏笔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从位置上看,伏笔常见于文章中间,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伏笔的特点:前有暗示,后有照应,间隔隐藏,点到为止。伏笔的考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要求在文中寻找埋下伏笔的句子,这要结合全文来找,比如你在前文提到了雨伞,那么在后文一定要提到雨伞或下雨等与雨伞有关的事物。二是分析使用伏笔的作用,通常说“埋下伏笔,使情节波澜起伏,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课件)知识讲解 第二组之伏笔伏笔的答题思路:1、要求寻找埋下伏笔的句子,要注意在上下文寻找出现的相同或

10、相关的事物。2、回答使用伏笔的作用,通常说“埋下伏笔,使情节波澜起伏,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师:我们来做一道中考真题:(课件)真题演练(2009年武汉卷父爱陷阱)父亲说,“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踏草丛,制造声音”,文章在前面为此埋下了哪几处伏笔?(4分)答案:埋下了四处伏笔:(1)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是井边的草丛在响。(2)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3)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4)父亲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师:文章行文叙事上经常用到的另一种写法是铺垫。什么是铺垫呢?(课件)知识讲解 第二组之铺垫铺垫: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

11、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来引出重要情节和内容的一种表现手法。铺垫,从目的和作用上看,先描述的内容为主要内容和情节打基础,蓄积酝酿气势。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着眼点却是主要的人物或事件。从形态上看,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惟恐读者不见,可谓浓墨重彩。铺垫往往能增加文章的深度,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铺垫的特点:极力铺陈,直引下文,显而易见,浓墨重彩。(课件)知识讲解 第二组之铺垫铺垫的种类:1)背景式铺垫,即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课件)例文分析例如:背影一文,作者为什么在写父亲的背影之前先写家中的情况?生:文章开头写家境贫穷,“父亲”差使交卸了,

12、祖母死了,“父亲”变卖典质,安葬了祖母,家境十分贫寒。 “父亲”作为一家之主,生活压力这么大还是不顾一切来照顾“我”,可见“父亲”对“我”是怎样一种感情。实际上作者写这些时,自己感情也已在酝酿蓄积, 带动读者酝酿蓄积感情,待到写父亲蹒跚过铁道,爬上爬下去买橘子给“我”解渴时,“我”感激“父亲”,理解父爱这种激动的心情就一发而不可收。作者感情进入高潮,作品内容也进入高潮。这就是铺垫的效果。师:背影运用的是背景式铺垫。09年河南省就考查了这一知识点。(课件)真题演练如(2009年河南卷前方遭遇塌方)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环境的恶劣和行车的艰难,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下

13、文展开情节(描写人物)作铺垫。2)衬托式铺垫,即用次要情节正面衬托主要情节。如刘鹗的明湖居听书主要表现白妞出神入化的说书艺术,但文章先写琴师的弹奏和黑妞的演唱。俩人的精彩演出更衬托出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为主角白妞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衬托式铺垫的作用是“烘云托月”,使文章收到“水涨船高”的艺术效果。 3)反差式铺垫,即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相反。前面的铺垫与后面的情节形成巨大的反差,情节跌宕,意味深长,艺术效果强烈。(课件)真题演练如2009年哈尔滨卷心灵折旧费文中第段“太阳放着刺眼的光芒”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2分)答案:衬托出大哥焦急(或绝望)的心情,为下文汉子还车作铺垫。师:大哥的心

14、情是绝望的,也就是说他认为汉子不会还车,但出乎意料之外,汉子还车了,这是反差式铺垫。4) 铺陈式铺垫,在抒情散文中,对景物的描写、铺排往往是为下文的抒情、议论作铺垫。(课件)知识讲解 第二组之铺垫铺垫的答题思路:看到文章中交代背景、原因的语句,看到文中浓墨重彩描述次要情节、人物和景物的语句,考虑铺垫。铺垫的答题策略:用.为下文内容作铺垫。师:往年河南省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的都是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还没有考试过写景抒情类散文,从来没考过就意味着考试机率更大。因而,备考今年中招尤其要关注写景抒情类散文。写景抒情散文常用的抒情方式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和托物言志。这也是这类文章重点考查的写作手法。借景抒

15、情相对来说比较好识别,只要抓住借景(特点)抒情,就可以了。今天重点讲解借物抒情和托物言志。(课件)知识讲解 第三组之借物抒情借物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师:借物抒情是因物触发情感,产生联想,进而把情感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并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情有喜、怒、乐、哀、愁。借物抒情的特点:借助景象,抒发情感,喜怒哀乐,蕴含其中。借物抒情的答题思路:看到写景或写物的散文,考虑借物抒情。答题策略:作者借(物),抒发了情感。(课件)例文分析如陆蠡囚绿记:常春藤的枝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呢?文章运用了什么写法?发表于1

16、940年,日寇侵华,国难当头,作者在北平的一家公寓外发现了一株常春藤,异常惊喜,就将它的柔条牵进屋里。常春藤尽管被“幽囚”在黑暗的小屋里,却固执地“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远不屈服于黑暗”。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作者去上海前,又将常春藤的柔条移回原来的位置,并祝福它永葆青春。作品借常春藤抒发对自由、光明的向往,同时也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之情。但这种心绪表现得非常隐蔽,文章写得很巧。景物本无性灵,进入作者有情的视野,便活了起来,景物被赋予性灵,文章即生华彩。师:什么是托物言志呢?(课件)知识讲解 第三组之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

17、达某种情感或志向。师:托物言志是通过用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 托物言志的特点:依托个体,描写特征,志意广泛,物志相似。托物言志的答题思路:看到描写特征鲜明的物,尤其当物是单独的个体时,考虑托物言志。答题策略:作者依托,给予了志向。(课件)例文分析茅盾白杨礼赞片断:作者描写白杨树,寄托了怎样的志向?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

18、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

19、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生:作者在这里描写的是普通而又平凡的白杨,其笔力集中在白杨的神采、姿态、精神、品格之上,其情感的基调是激情的讴歌,这让我们极为鲜明地感觉到作者是用白杨在象征着一种人,象征着一种精神。果然,作者又以不可压抑的激情告诉我们,他的目的决不是只写树:文章借赞美白杨树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美北方的农民。师:文章

20、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师:托物言志,是一种间接抒情方式,其中往往用到一种表现手法叫象征。托物言志所选之物,一般都有象征意义。生活中有些事情比较复杂但又有深刻意义,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讲得清楚,有时则又是不便明说的,运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深远的含义,让人既能体会到事物的意义,又能体味到文章语言的深刻与美好。(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课件)真题演练(2009年安徽枫叶礼赞)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3分) 【作者对枫叶寄予了怎样的志向?】答案:象征敢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作者对枫叶的赞美,其实是对像枫叶一样具有敢于拼搏、敢于进取的人的赞美。】课堂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辨析了记叙文的几种常见写法,其实,这些写法在诗歌中运用的也相当多。而且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写法知识也是有交叉的。希望同学们平日能多积累。磨刀不误砍柴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如果对每一个考点都能全面深入地理解,那么,迎战中招考试也就游刃有余了!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