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胡玉娇(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义务教育化学课标( 2011 版)在第四部分 “ 实施建议(四)”中专门提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其中提到以下 4 点: 1. 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 2. 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3. 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4. 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我们需要围绕新修订化学课标中关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实践能力。本专题将从三个方面讲述:一、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出的背景。二、关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认识。三、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出的背景 新课
2、程实施后强调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缘由:新课程理念下注重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发挥,却淡化了基础知识的学习,降低了学习效率。课堂教学形式上追求三维目标,实质上达不到教育目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师受升学压力的束缚,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对科学素养的重视和落实都没有很好地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关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认识 课堂教学实效性应该体现在三维教育目标的达成。我们最终是要通过科学教育提高人的智慧和素质。我们追求效率和效果无可厚非,但是不能片面地理解为知识的多、快、好、省。如 : 有的学校花半年时间就讲完了初三全年的新课,这是不符合初三学生化学的认知规律的,学生学习只能囫囵吞枣。 课堂教学实效性主要
3、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我们无法用精细的定量指标来衡量,课堂教学实效性更适合用质性评价的方法。为了便于一线教师理解, 宋心琦 先生提出如下几点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体现: A )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以提高,学生有收获,学生能力有提高。 B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老师也有收获。 C) 学生喜欢主动学习,自主提问,社会责任感增加,这就是爱国。 D) 掌握义务教育化学核心内容,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和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面临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又不会学习。老师备课时要思考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不能只有一种教案,如果出现了问题,你怎么解决?看课堂学生学习的表情,如果学生表情不好,要及时调整
4、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哪些具体内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具体体现在义务教育化学课标的五大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只有把握了化学的核心概念和学科特有的学习和探究方法,才能把众多的具体知识整合在学科主线的周围,形成一个合理的认知体系。义务教育化学核心知识、核心概念的逻辑体系:教学中要始终把握好课程体系中两条互相平行的认知脉络:联系生活,由近及远,由简至繁:空气水溶液金属与冶炼有机物质与燃料环境与人体健康。情景设计和取材更容易接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学科基本概念教育:元素、原子、分子、物质类别、化学反应类型等。 课堂教学有效性多样化的观察和研究视角
5、(将课堂教学中影响实效性的模糊认识清晰化,教师需要敏锐的研究视角和理论的指导)。教师反思和研究能力需要提高。案例:初三复分解反应试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略)。请老师们注意听专题讲座视频中的该案例。 请老师们尝试应用本专题讲座中关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认识,分析下面一组案例:水的净化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的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 简易净水器装置图水的净化教学处理方式一: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后,回家自主设计简易净水器,学生除了左边的装置图,还自己设计出很多种净水器,例如用绿豆、黄豆等代替小卵石,有的学生小卵石 、 石英沙 、 活性碳 、 蓬松棉 、 纱布的叠放顺序和以上图示不一致。出现很多种任意叠放顺序。教师
6、只是让学生展示了自己做的简易净水器,没有任何评价,也没有让学生做净化水的实验,教师也没有演示该实验。 本节课课堂教学实效性很差:原因是没有落实好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目标。 虽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给予了一定关注,但是还比较浅薄。 该案例具有一定代表性,现在不少老师喜欢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或活动后,就放手不管了。 就像该案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和差异性,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组装简易净水器,这都是很好的,但是教师没有点拨说明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和原理,没有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到底怎样组放各层材料才可以达到好的净化效果?也没有亲手做这个实验,教学重点发生了错误,本节课重点应该是净化水,组装装
7、置的目的应该是净化水,爱护水资源。 水的净化教学处理方式二: 按照教材简易净水器装置图,分为课前查阅和整理保护水资源资料,激发情感;课中按教材装置图由各组学生自主组装简易净水器并做净化水的实验;课后自主设计实验报告和评价分值表,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本教学实效性不错,但还有待提高。优点是关注了学生活动和情感,知识视野也打得比较开,学习评价有创新。但是对化学学科本体知识的挖掘不够深刻。 水的净化教学处理方式三: 按照教材简易净水器装置图,教师事先组装好了实验装置,并取了水样。教师做演示实验前,介绍了自己所取水样的时间 、 地点、样本数、待除去的目标物质和净水剂选材;各组分的功能和叠放顺序;以
8、及净化水的指标。该案例的优点是对学科本体知识理解深刻,很好地挖掘了过程和方法的教育功能,知识与技能目标落实也很好。但是还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合和多样化的学生活动。整体来说课堂教学实效性较好,但还有优化的空间。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要挖掘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的教育因素,为三维教育目标的融合服务。 水的净化教学处理方式四(本专题思考与活动中的作业): 请您结合上述三种处理方式中的优点,避免三种处理方式中的缺点,重新设计一个水的净化的教学方案,要求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通过以上案例的对比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课堂教学实效性应该体现在三维教育目标的达成。就同一个教学内容,我们如何开
9、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挖掘教育因素,尽可能体现三维教育目标的融合,而不是故此失彼。我们需要让学生在最有限的时间里以最有意义的方式学习最有价值的内容。 三、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维教育目标的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育目标的融合。 知识与技能实效性提高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实效性提高的策略:教师的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理解科学家认知过程与学生认知过程的区别与联系。把握以下两个要点: 1. 知识形成的过程。 2. 学生思维逻辑或认知发展脉络。要把握好以上两点,需要教师对学科本质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情感态度价值观实效性提高的策略:抓住
10、化学学科教育契机,发掘知识本身所蕴含的教育因素。 学习情景创设的主要方法: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的具体情景( situation )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 context )的综合体,具有文化属性。教学情境这种环境不同于教学系统外在的、宏观的“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它作为课程教学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不仅是物理的、现实的,又是心理的、人工的,是一种通过选择、创造构建的微环境。 教学情境是知识获得、理解及应用的文化背景的缩影,其中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和协商,也包括相应的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 教学情境的特点
11、和功能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教与学。为明确认识、防止误解,可以考虑把教学情境改称为“教学场境”。教学情境的意义和功能主要有如下几点。 ( 1 )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需要新、旧经验,需要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适宜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重温旧经验、获得新经验,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信息,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发散地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习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 2 )
12、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促进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能力,增长才干。 ( 3 ) 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 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情境性。脱离了具体的情境,认知活动的效率是低下的。适宜的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而且可以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认知,对教学过程起导引、定向、支持、调节和控制作用。 (
13、4 )教学情境是情感环境、认知环境和行为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体,好的教学情境总是有着丰富和生动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情境的设计方法:(一)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例如:“松花蛋中的化学”教学情境设计。(二)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例如:“西部盐湖探宝食盐和纯碱”情境设计。(三)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作为解决科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实验是一种特殊的人工真实,它能在实验室中再现、强化、突出物质的各种变化,富有真实性、认知性、应用性,便于人们观察、学习和研究。(四)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
14、观事实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境的好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积极地进行思维、探究、讨论,不但可以使他们达到新的认知水平,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在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案例:复分解反应正式讲,新课引入(利用认知矛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知识意义建构: “意义建构”是指学习者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现象的概括 , 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归纳过程。 案例:复分解反应正式讲,知识意义建构: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建立、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 知识理解与应用 : ( 案例 : 复分解反应正式讲 , 知识理解与应用部分 ) 练习 :
15、 判断下列两物质间是否发生反应: K2 CO3 + HNO3 , BaCl2 +Na2 SO4 , KCl + AgNO3 , NaOH + BaCl2预测 : 硫酸铜可以和哪些物质反应? 以上复分解反应正式讲的案例很好地关注了过程与方法, 关注了复分解反应知识的形成过程, 关注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脉络, 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 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实效性提高,需要教师抓住化学学科教育契机,发掘知识本身所蕴含的教育因素。例如,教师在讲述初三二氧化碳时,可以利用以下素材创设情境,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效性: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来源很多,例如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动植物的代谢产物中也含有二氧化
16、碳等。但是依靠化石燃料作为动力的生产与生活过程是目前排向大气的二氧化碳的主体。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所以“减碳”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在已知的措施中,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增加地表植被面积已达成共识。但是仍然不够有力,于是人们想到,因为气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所承受的压力成正比(你在生活中有此体验吗?),所以在高压下将二氧化碳溶入海水的底层;利用化学反应使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塑料;利用人工光合作用,使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利用太阳能使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化合物等方案,都已成为化学家的热门研究课题。有些设想看来有点匪夷所思,其实它们都有相同的科学依据,那就是化学元素论和物质的性质决定于它们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化学原理。所以学习化学,便有了进入复杂的物质世界之门的钥匙,你的奇思妙想将有理可循也更加符合实际,行动也会因此更为有效。 通常来说,在单课时教学中,教师无法对三维教育目标平均使力,但是教师需要尽量挖掘单课时中三维目标的教育契机,落实尽可能丰富的教育因素。单元教学能够更好地体现三维教育目标。 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很重要!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