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例马建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例马建忠.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年级语文下册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案例 马莲渠巴浪湖农场回民学校 马建忠内容简析: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是S版二年级下期的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因而去找燕子、蜜蜂、青蛙询问,最后还是不明白快乐是什么,而学生主要通过学习课文,从燕子、蜜蜂、青蛙的话中去理解“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设计思路: 本次设计,我紧扣“快乐”这个主题,通过学生有目的地自读、小组合作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充分朗读后,感悟并理解燕子造窝过程辛苦,但最后住得温暖,它很快乐;蜜蜂给自己和人们酿造了甜甜的蜂蜜,所以它很快乐;青蛙捉害虫,自己吃饱了,还给农民伯伯带来了丰收,所以它很
2、快乐。最后通过表演、唱歌等形式,进一步感悟到只有辛勤劳动,服务他人,才会感到快乐,依赖别人生活,靠别人为自己服务,是不会得到快乐的,从而学做一个快乐的人。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下几点方法:1、以读为主,探究分析,读中感悟,指导朗读。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有目的性的自读、小组读、个人读、男女赛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来理解燕子衔泥造窝、蜜蜂采蜂酿蜜、青蛙捉虫保卫庄稼的辛苦。体会他们快乐,明白波斯猫为何不快乐及“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2、通过有目的性的自读、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燕子造窝、蜜蜂酿蜜、青蛙捉害虫的辛苦。体会他们劳动的快乐,明白波斯猫
3、为何不快乐及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3、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意,深入感悟文中的情感。学生读得好说得更好,一位女生说,她从“一口一口”体会到燕子衔泥造窝的辛苦;另一男生从“千千万万”感悟到蜜蜂采蜜酿蜜的辛劳,读时声情并茂。老师再用资料补充:一只青蛙一天捉70多只害虫,一年能捉15000多只害虫此时,让学生感受青蛙为人类的贡献。学生的情感油然而生,饱含激情的朗读至今另我难忘。4、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的培养。这样,学生就把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起来,对文本有了一个更深的感悟:劳动能创造快乐。教学过程: 一、 引出“不快乐”,切入课题。 1、(展示课件1)出示波
4、斯猫动态各异的照片,介绍它们是猫中的贵族,颜色多样,姿态各异,美丽可爱,深受人们的宠爱。这时,一只美丽的波斯猫愁容满面的走出来,它一边走一边自我介绍:我叫咪咪波斯猫,我一只眼睛是绿色的,一只眼睛是蓝色的。我长得美丽,深受宠爱,吃穿不缺,衣食无忧,可我每天却感觉不到快乐。 2、学生回到课文,快速浏览第一小节,说说课文中的波斯猫和画面上的波斯猫是否一样感觉不到快乐?那它们该怎样去寻找快乐呢? (设计一组颜色漂亮、动态各异的波斯猫,让学生直观感觉到波斯猫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宠物。作为宠物,虽然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但却没有感觉到快乐,进而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课题,为课文学习作好铺
5、垫。) 二、紧扣“找快乐”,辐射全篇。 1、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学生自由读课文29小节,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不知道快乐的波斯猫都向哪些朋友请教了关于“快乐”的问题呢?(根据学生回答后板书:燕子、蜜蜂、青蛙) 2、朗读课文,感受“快乐”。 (1)引导学生自由读23小节,我们先听听波斯猫和燕子的对话,用横线画出燕子说的话,想想燕子的快乐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衔泥造窝快乐) (2)(展示课件2)燕子一口一口从远处衔来泥土、树枝、杂草等,一边飞一边高兴的拍打着翅膀,一点一点造好温暖的窝。学生通过画面体会燕子造窝很辛苦,温暖的窝来之不易,寒冷的冬天,它住在温暖的窝里,觉得自豪、幸福、快乐。看后让
6、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对于劳动带来的快乐,波斯猫是怎么认为的呢?默读第3小节,用曲线画出波斯猫的看法。 (4)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23小节,指导学生抓住燕子话中的“一口一口”、“温暖”、“很快乐”等词语,抓住波斯猫话中的“有什么快乐”、“也没什么快乐”等词语分别读出燕子的自豪和快乐的语气,读出波斯猫忧愁、看不起、不以为然的语气。读后请同学相互评一评。 3、小组学习,自悟“快乐”。 课文49小节与23小节的结构内容相似,因此教师要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方式,老师在带领学生总结23小节学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前面的学到的方法组织小组探究,自学波斯猫与蜜蜂、青蛙的对话,可选自由读、分角色读、默
7、读等多元化朗读方式,采用圈、点、勾、画等符号做记号,学生学习后,汇报交流学习结果。 (读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悟情,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以充分朗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体会,加上看课件,谈感受等,学生对“快乐”有了进一步感受,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加以“扶”的教学方法。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学会学习,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 4、品读重点句,享受“快乐”。 在学习全文后,我们知道了燕子、蜜蜂、青蛙的快乐,现在,我们再次品读它们所说的话,一起来分享它们的快乐。(展示课件3) 燕子:我一口一口衔泥,
8、造好了温暖的窝,睡在里面,觉得很快乐。(重点读好“一口一口”“温暖”“很快乐”,分享燕子用劳动造窝虽辛苦,但住得温暖、幸福,因而很快乐。) 蜜蜂:我从千千万万朵花中采来花粉,酿成蜜,觉得特别快乐。(重点读好“千千万万”“酿成蜜”“很快乐”,分享蜜蜂用劳动为自己和人们酿造了甜甜的蜂蜜,因而它也很快乐。) 青蛙:捉害虫、保卫庄稼是我最大的快乐!(重点读好“捉害虫”“保卫庄稼”“最大的快乐”,分享青蛙用劳动捉害虫,自己吃饱了,还帮农民伯伯带来了丰收,所以它很快乐。) (我设计多种形式、螺旋上升的读书活动,避免了繁杂的讲解,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兴趣盎然地读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习惯,而且读懂了文,读
9、出了情。) 三、演、唱“快乐”,回归整体。 1、(师)波斯猫不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得食物,就是不劳而获,或叫坐享其成,没有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不能帮助别人,它当然感受不到劳动带来的快乐,特别在文章的最后一小节,从波斯猫的两个动作:夹、叹气,体会它的哀叹,懒散,坐享其成的无聊,它当然体会不到燕子、蜜蜂、青蛙的快乐。 请几个小朋友带上头饰分角色来演一演本课的故事,学生有兴趣的还可以课后在小组内分角色演一演。 2、展示课件4: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让学生一起跟唱,进一步情感升华,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 (让学生通过演、唱活动进一步感悟快乐,结合文字、音乐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熏陶,让学生在情景中感悟“劳动创
10、造快乐”的道理,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劳动观念。) 四、围绕“我快乐”,课外延伸。 1、学生讨论,学了课文,说说自己的劳动是什么,打算怎样去创造快乐? 讨论后教师小结:劳动为自己带来好日子是一种快乐,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也是一种快乐,认真学习获得了好成绩也是一种快乐等等。 2、既然这样,你想帮波斯猫找到快乐吗?续编故事快乐的波斯猫。 整节课,我非常注重朗读的指导,除了老师范读外,我还以各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如:为了让学生掌握波斯猫听完燕子的回答后那种瞧不起的的态度,我做了个“瞧不起”的表情,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模仿老师并带着表情边朗读,既降低了难度又达到了效果!在指导朗读青蛙回答波斯猫“捉害虫、保卫庄稼是我最大的快乐!”这一句话,我先让学生观察图,青蛙回答时做了什么动作,看出它的心情如何?然后全班同学和老师朗读这句话也带着动作一起朗读,朗读指导就水到渠成了!不足之处:课堂衔接语言的设计不够精准到位,思路还不是很清晰,有些地方表达不够完整,问题设计目的性和有效性不够强,同时对学生们的思维动向关注的不够,没有及时调整好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不够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