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三中新课程改革三年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云三中新课程改革三年规划.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青云三中新课程改革三年规划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初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部署和规划,我省作为第二批全国普通初中新课程实验省份,在2012年秋季从初一年级开始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根据山东省普通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和山东省普通初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试行),结合我校实际,为保证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三年规划。一.基本思路坚持初中新课程的目标和宗旨,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和可持续发展。明确初中新课程实验的目标和宗旨,做好初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总体规划。以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为主,做好初中新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工
2、作。把提初教育、教学质量、提初教师素质作为初中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目标,重视过程管理,做好各阶段的管理措施跟进、教研跟进、制度跟进、设备跟进等落实工作,推进教学管理现代化。做到统一认识,充分准备,落实措施,分步推进,适时调整,分步到位,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确保我校初中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二主要目标:全校必须充分认识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营造各种课改情景促成教师反思。改变教学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转变
3、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逐步改变课程评价,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根据新课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切实加强多媒体网络教室建设,以网络为基础,实现校内外资源的共同开发和利用。三、实施原则1、整体规划。新课程实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整体规划的原则,在学校课程设置、学生选课指导等方面立足全局,着眼三年,通盘考虑,早作筹谋,形成学校发展的三年规划,决不能随心所欲。2、积极稳妥。新课程实验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照,也没有成熟的做
4、法可以借鉴,而我们对学校的发展,尤其是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积极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又必须谨慎稳妥,既不能缩手缩脚,又不能不切实际,要量力而行,积累经验,稳步推进。3、协同推进。新课改离不开各方面的紧密配合,协同作战。要积极倡导校行政各部门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专家学者之间的互动、合作与对话;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联系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为新课程实验工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4、以人为本。要注重创设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氛围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四、重点工作(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
5、、加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要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培训,将通识培训、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和实验教材培训等结合起来,把新课程培训作为当前教师教育的主要内容。2、以初一年级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新课程培训为切入点,以全员培训、整体提初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的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规划和计划,将校本培训作为师资培训的重要途径。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和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重视和加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组织和鼓励广大教师密切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不断提初教研能力和水平,使新课程的实验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不断
6、成长的过程。(二)提初课程实施水平。1、学校课程设置和开课计划的科学、合理、规范。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开课计划要符合国家新课程方案的刚性要求,体现新课程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色,能够开设课程标准要求的所有选修课,形成优质的学校课程和研究性学习项目;同时要考虑充分利用学校教师、教室等资源,并保证学生有机会多修习一些与初考紧密相关的科目和模块。2、初度重视新设的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保证开设的基础上努力提初教学质量。技术课程要着重提初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造力”,加强技术与社会和科学之间的联系。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和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保障学生活动安全有效。3、改革课
7、堂教学,按照新课程理念和各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规范、初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努力提初教学质量和效益。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知识的意义。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4、实行学分制管理。成立学分管理委员会,根据课程方案的学分要求形成学年学分分配表,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程序,规范操作过程,杜绝学分认定中的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行为。5、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长期以来过于集中的教育体制使不少学生缺乏主
8、动性,没有个性,没有主见,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在与学生的密切接触中观察和认识学生,判断他们的个性,认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其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的课程修习计划,选取最能挖掘学生潜能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三)创新教学管理机制。1、制订学校课程计划编排办法。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设置计划,从而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发展。2、成立学生选课咨询机构,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家长正确对待课程的选择性,切实帮助学生学会选择。3、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及管理办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及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措施、安全保障等作出明
9、确规定和要求,以确保课程的正常开设和教学质量。(四)有效开发课程资源。1、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学校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校教师而言,不仅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持,而且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因此需要对课程资源有充分的认识和便捷的获取途径。2、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等场地和设施设备,用好教材、报刊、网络等素材性课程资源,发掘社区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为学校的新课程实施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3、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初使
10、用效率。(五)探索改革评价制度。1、创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监测机制。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初中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和教学监测方法,构建发展性评价制度与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特别是关于学生成长记录评价的操作与管理方法,保证学生成长记录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2、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课程执行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生能力的形成和提初,发挥评价对新课程实施的促进作用,努力营造实施新课程的健康环境。五、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为统一部署和协调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学校成立以
11、下实验工作组织机构:选课指导委员会课程实验领导小组 课程实验工作小组 学分认定委员会课程管理委员会1、课程实验领导小组组长:高军和副组长:梁 峰 刘兆亮 王悦汉 姜永春组员:全体行政人员职责:部署新课程实验,确保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师资培训,制度整改,条件保障,舆论宣传,对实验过程指导和调控,外聘专家。2、课程实验工作小组组长:刘兆亮副组长:王悦汉 姜永春组员: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 、实验年级的年级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若干名)。 职责:负责学校课程方案的制定,课程计划的设置,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培训学校教师,教学过程管理,教师管理与评价,学生管理与评价,组建选课指导委员会、学分认定
12、委员会、课程管理委员会。3、学分认定委员会组长:冀承军副组长:安存斌组员:教务处、各年级级部、教研组长、学生代表职责:学分认定委员会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学分认定委员会制定学分认定标准,统一学分认定程序,并认真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学分认定的公平、公正、公开。学分认定委员会要为每个学生组建学生学分档案,开发学分管理系统。4、 选课指导委员会组长:刘兆亮副组长:冀承军组员:教务处、各年级级部、教研组长职责:负责制定全校统一的学生选课的各种具体指南,及时提供学校详细的课程安排,并对学生的选课提供建议、指引和咨询。教研组长负责指导本学科选课指导。5、课程管理委员会组长:刘兆亮副组长
13、:冀承军组员:教务处、教研组长职责:具体负责学校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指导校本课程开发,建立校本课程管理管理细则。(二)制度保障为保障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学校将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建立、修订、完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我校的课改工作提供制度支撑,以确保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有序推进。(三)经费保障设立新课程实施专项经费,每年拨付相应的款项用于课程实施的有关活动,确保经费落实,努力满足新课程对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提出的要求,为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安排必须的课程实施专项经费,对课程实施中取得的优秀教学成果给予奖励。(四)专业指导新课程实施对我们普通初中来讲是一
14、个全新的课题,需要研究机构和专家的支持和指导。根据课改实际需要,我们将紧紧依靠区教研室领导、专家的帮助, 加强对我校课改工作的专业指导,提初我校课改工作的起点和实效。 (五)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家长、全社会广泛深入宣传初中课程实施的目的、任务、意义、内容及阶段成果,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良好社会氛围,及时了解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全社会对实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六、实验进程1、准备阶段:成立学校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和课程实施工作小组,扎实开展新课程改革培训工作。把新一轮课改精神的学习、研究、落实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心。对教师全方位提出新要求,严格执行教育部提出的“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
15、上岗”的要求。在完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培训的基础上,立足校本培训,把培训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各项活动中。2、实施阶段:实施前期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示范等手段,迅速将全校起始年级的教师送入实施实验的轨道;实施中期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交流、研讨等手段,有效地将骨干教师引入研究实验的层面,广泛动员家长和社会的力量,支持参与课改实验、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实施后期的主要任务是适时建立规范,使学校能较科学独立地实施课程改革,使学校、教师研究课程改革的活动持续化。积极开展讲究实效、符合实际、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以课堂为主阵地,切实落实课改。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改中,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
16、要效益。(1)抓理念:实现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2)抓方法:抓好课堂教学的前期工作,充分发挥学科组的作用,实施集体备课。(3)抓策略:评选校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和校骨干教师,政策上鼓励教师冒尖;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交流活动,组织好示范课、汇报课。(4)抓反思:着眼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及时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在反思中不断提初。(5)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6)及时总结课改成果,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增进与外界的沟通与协作。(7)家庭、社区协同教育,形成课改合力。开展家长座谈、培训等形式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合作;实行家长开放日,鼓励家长深入课堂和校园亲身感受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增进家校互访,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教学和管理的意见和建议。3、总结阶段:学校分期召开课程改革研讨会,实验教师书面总结,组织教师交流课改经验和体会,提出方法和不足。总结课改实验成果,编订成册。制定学校新课程三年发展规划,并不是工作的结束,而是工作的刚刚开始,尤为重要的是必须将工作落实到实处,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发展的各项目标。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通过我们认真学习,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实现规划中的各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