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导学案教案课堂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合花》导学案教案课堂练习.doc(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3.1百合花 茹志娟 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阅读理解小说内容,分析小说怎样通过叙事表现主题。2.学习小说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心理描写的技巧与作用。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情节,探究小说的深刻意蕴。核心素养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3.通过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重难点1.分析小说怎样通过叙事表现主题。2.理解心理描写的技巧与作用。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分析小说的情节。5.探究小说的深刻意蕴。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 茹志鹃:(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导演王
2、啸平的夫人,王安忆的母亲。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9月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二、故事梗概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首发于延河1958年第3期。小说以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为背景,描
3、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三、字音字形及词义撂lio 忸怩ni n: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局促不安: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讷讷n:形容说话迟钝。踌躇chu ch:形容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执拗ni:形容固执任性,坚持己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虔诚:恭敬而有诚意的态度。磕磕绊绊kk-bnbn:因道路不平坦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方便。尴尬 gn g :指处境困难,不好处理;也指(神色、态度)不自然。讪讪shn:形容不好
4、意思、难为情的样子。掂量din ling:指动作“掂”,即估计物品重量;也指“斟酌”,即思考事情可行性、话语深意等。四、解读文本内容1.梳理小说情节1946年的中秋,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主攻团的团长派通讯员护送我前往包扎所。在路上,由于通讯员的羞涩,我对通讯员产生了兴趣。到包扎所后,“我”自告奋勇讨了向老乡家借被子的差事,也请通讯员帮忙动员几家再走。但通讯员出师不利,还说老百姓封建。“我”知道可能是他借被子时说错了话,便叫他带“我”去看看。他带“我”到了那户老乡家。接待我们的是个长得很好看的年轻媳妇。“我”替通讯员道歉,年轻媳妇却只是咬着嘴唇笑。经“我”说服,年轻媳妇抱出了被子交给我们。
5、不久后,新媳妇也来包扎所帮忙。战斗打响了,半夜时担架队送来一个重伤员。这时,新媳妇和“我”发现那位重伤员正是小通讯员。虽然医生确认通讯员已经牺牲,但新媳妇却依然拿着针缝着他衣服上那个破洞。新媳妇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2.通读小说,分析小说中的小通讯员、新媳妇和“我”的形象特征。明确:新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善良纯朴开朗,也有着新嫁娘的矜持羞涩。小通讯员他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19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在战斗
6、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们中间冒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人民群众的危难(细节描写、语言、肖像描写、心理活动)3.通过对小说人物及情节的把握来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 (1)找出小说中描写“百合花”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明确:在“借被”、“献被”的过程中凸现新媳妇纯洁高尚的人物形象。在“盖被”中提示小通讯员的心灵纯洁美好就像是一朵洁白无暇的百合花。 (2)本文中的“百合花”象征通讯员和新媳妇高尚、纯洁的美好心灵。除此,作者还赋予了它别的象征意义吗?明确: 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
7、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人情美。 (四) 总结主旨百合花以解放战争时期,某地前线包扎所作为具体环境,讲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赞美了小战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抒发了作者的审美感受,表达了对人性回归和对真善美的呼唤。小说表面上表现了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但更深层面上,它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它告诉人们,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热爱都没有泯灭。自主探究1.小说中的通讯员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作简要分析。性格特点:他是团部通讯员,是来自农村的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
8、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舍己救人。简要分析:他是团部通讯员,在战斗开始前奉命护送女文工团员去包扎所。他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19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们中间冒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人民群众的危难。2.小说是怎样塑造新媳妇这个人物形象的?请作简要分析。探究:(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新媳妇的人性美。如新媳妇看到重伤的是小通讯员,于是一针一线地缝补他衣服上的破洞,后来又将新婚时的被子盖在小通讯员的遗
9、体上。(2)通过形象描写来表现新媳妇青春美。她是过门刚三天的农村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善良纯朴开朗,也有着新嫁娘的矜持羞涩。它的人物描写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3.小说标题是百合花,这个标题有怎样的意蕴?探究:“百合花”的意蕴丰厚,一方面,它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只是一个图案;另一方面,它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纯洁无瑕。4.小说的情节结构有着怎样的特点?探究:小说的情节结构单纯而有很强的节奏感。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个性特征也逐渐展现。我起初对小通讯员生气,接着发生了
10、兴趣,到后来从心底里爱上这傻乎乎的小同乡,直到最后怀着崇敬心情看着百合花被盖上这位平常的拖毛竹青年的脸,笔调起伏跌宕,结构单纯而又缜密,耐人寻味。百合花可以说是在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时也是最富有节奏感的。5.小说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怎样的语言风格?探究: 表现了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语言风格。百合花的语言不论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特别是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小说细节描写是靠着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安排得这样自然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觉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脑子里。6. 这事一篇抒情性较强的小说,你认
11、为小说在抒情上有何特色?探究:这篇小说并不是空洞地扇情,而是通过细节的巧妙设置来抒发细腻的情感,真切感人。百合花里新媳妇在已牺牲的通讯员衣服上留下的绵绵针脚、铺在通讯员棺材里的崭新的百合花被,都引出了生活中感人至深的细节,显示出作者处理这些题材时信手拈来的才能,作品的构思相当精巧。自我检测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感受。B“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表达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
12、勒出他不善言辞的窘态。C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D“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起到了正衬作用。2小说的女主人公,不是姑娘,也不是大嫂,作者有意设定为新娘、新媳妇,有何妙处?请简要说明。3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4.微写作 结合百合花中通讯员的形象特征,谈一谈新时代下的青年应该具有何种修养。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300字。【参考答案】1答案:B【评分说
13、明】本题共3分。选B给3分,其他选项不给分,两个选项及以上不给分。【解析】理解不当。通讯员的话表达的是没有借到被子的不满,他得知真相后也没有自责。2参考答案:突出“新”字,更易于体现女性之美,进而以之衬托年轻通讯员的高大形象。能够突出那条白百合花被子的新与珍贵,更能表现她对革命的支持与对烈士的关爱,从而凸显其心灵之美。能为借被子、给伤员擦拭污泥血迹等情节提供心理依据,使之更真实可信、生动感人。更易于表现借被之难与帮忙之羞涩,从而反衬出军民之间的感情的圣洁美好,突出小说的主旨。3参考答案:女性观察细致,以其视角叙述故事,可更多地展现细节,增强情节的生动性,让人如临其境。女性感觉敏锐,可更好地刻画
14、人物形象。如通讯员的牢骚、新媳妇的羞涩,更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特点。以女性视角描写战争,绕开激烈的战斗场面,从侧面突出战争的残酷,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可引导读者从女性的角度理解战争、理解人物,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更好地把握内容和主题。4. 参考答案(略)3.1百合花 茹志娟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首发于延河1958年第3期。小说以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1946年的中秋
15、,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团长叫一个年轻的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在路上,通讯员很羞涩,一直小心地和“我”保持距离。通过交谈,“我”得知他是天目山人,入伍前是帮人托毛竹的。到包扎所后,“我”自告奋勇讨了向老乡家借被子的差事,也请通讯员帮忙动员几家再走。但通讯员出师不利,还说老百姓封建。“我”知道可能是他借被子时说错了话,便叫他带“我”去看看。他带“我”到了那户老乡家。接待我们的是个长得很好看的年轻媳妇。“我”替通讯员道歉,年轻媳妇却只是咬着嘴唇笑。经“我”说服,年轻媳妇抱出了被子交给我们。这是一条里
16、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刚走出门不远,有人告诉我们,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我”和通讯员都感到过意不去。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通讯员回团部去。不久后,新媳妇也来包扎所帮忙。战斗打响了,半夜时担架队送来一个重伤员。担架员介绍说,这位同志是为保护担架队才受重伤的。这时,新媳妇和“我”发现那位重伤员正是小通讯员。虽然医生确认通讯员已经牺牲,但新媳妇却依然拿着针缝着他衣服上那个破洞。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
17、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阅读理解小说内容,分析小说怎样通过叙事表现主题,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2.学习小说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心理描写的技巧与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情节,探究小说的深刻意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教学重难点1.分析小说怎样通过叙事表现主题。2.理解心理描写的技巧与作用。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分析小说
18、的情节。5.探究小说的深刻意蕴课前准备百合花里的人物事件并非来自真人真事,但小说里描写的战斗及战斗的时间地点是真实的。1946年中秋节,总攻海岸之战打响,茹志娟在总攻团的前线包扎所做战勤工作。她在包扎所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去借被子。战斗开始后,她负责记录那些牺牲的战士的姓名单位,在这过程中不禁设想他们的家庭亲友、他们生前的愿望,以及他们心中的秘密。当时的情景和想法她一直没有忘记。1957年前后,茹志娟的丈夫王啸平被错划为“右派”。丈夫处于岌岌可危之时,茹志娟却无法救他,而且由于她与丈夫在具体的工作问题上常常站在同一战线上,她也不得不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一遍一遍地检讨自己的思想。在承受着政治氛围和紧
19、张的人际关系所带来的无形压力的同时,她不无感慨地回忆起战争年代的同志关系,回忆起1946年那个中秋夜以及在解放战争中遇到的各种人和事:莱芜战役中,她跟随一个通讯员去前沿,在路上敌人的炮弹不时呼啸而来,通讯员为了减少伤亡有意拉开距离,但她却紧张得不由自主地向他身边靠近,通讯员一见她走近就加快步子往前跑;某次战斗时,她和汪岁寒到一个班里旁听开班会,听说了一位排长的事迹,那位年轻的排长是战斗英雄,却很害羞,说说话就脸红,说的也平常的家常话,这种反差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回首往事,茹志鹃感到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
20、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于是,茹志娟决定要写一个普通的战士、一个年轻的通讯员的故事,首先设定的便是他的性格:质朴羞涩。而至于小说的主题她并未想过。她大约用了一个星期就完成了小说,但作品寄出去后不久便被退稿,理由是“感情阴郁不能发表”。几经周折,小说百合花终于发表在1958年第3期的延河杂志上。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茹志鹃(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9月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她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
21、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生活是她的第一篇作品,于1943年11月22日发表在上海申报副刊白茅第36期。她的主要作品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离不开你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儿女情家务事(一支古老的歌等。茹志鹃的作品大约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如愿春暖时节静静的产院为代表,注重在对人物心理的探究中勾划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触及他们的精
22、神历史;一类是以百合花高高的白杨树为代表、抒情性较强的作品;一类是以关大妈 三走严家庄为代表、反映革命斗争题材的作品。二、阅读理解(一)人物形象分析通讯员团部通讯员,在战斗开始前奉命护送女文工团员去包扎所。他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19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们中间冒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人民群众的危难。新媳妇过门刚三天的农村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善良纯朴开朗,也有着新嫁娘的矜
23、持羞涩。一条印着白色百合花的新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所以她十分珍惜这条被子。小通讯员来借被子时,她没好意思说出不借的原因,只一味地表示不借,让本来就拙于与女性打交道的小战干很为难。经过女文工团员做工作,她终于同意借被子,同时心里对小通讯员充满了歉意。“我”年轻的女文工团员,大战前夕,被派到前线包扎所帮忙。热情开朗,善于作群众工作。在与通讯员同行和借被子的过程中,对这个憨厚质朴的小同乡产生了一种比同志、比同乡更为亲切的感情。在包扎所帮助照顾伤员时,她心中还时不时想到通讯员,担心他在战场上会不会受伤,受了伤会不会被落下。(二)主题思想探究概述:这篇小说以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
24、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探究:百合花是一篇将政治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它以解放战争时期,某地前线包扎所作为具体环境,讲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赞美了小战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抒发了作者的审美感受,表达了对人性回归和对真善美的呼唤。它表面上表现了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但更深层面上,它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它告诉人们,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热爱都没有泯灭。文中写到小通讯员插在枪口上的几根树枝,与
25、其说是伪装,不如说是点缀装饰,后来“他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和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这些描写无不是在写小通讯员的爱美之心。而小通讯员不好意思和女同志同行;在得知向新媳妇借来的被子是人家唯一的嫁妆时的内疚不安和对新媳妇的同情;新媳妇在护理伤员时羞涩得只同意给“我”打下手,以及对小通讯员舍己救人牺牲过程的叙述,表现出强烈的人性至爱。小通讯员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担架员生命的英雄壮举,是至高至善的人间至爱,展现了他崇高的人格美,也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呼唤。通过三个连姓名都没有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作者谱写了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在通讯员和“我”之间,作者让“我
26、”对通讯员建立起一种比同志、比同乡更为亲切的感情。但它又不是一见钟情的男女间的爱情。“我”带有类似手足之情,带着一种女同志特有的母性,来看待他,牵挂他。这是一种复杂微妙得无以言表的美好情感,至于维系在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的关系纽带,同样也是一种圣洁美好的感情,正如被子的百合花图案一样纯洁。作者之所以要新娘子,不要姑娘也不要大嫂子,是要用一个正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来反衬年轻的、尚未涉足爱情的战士。一位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当他献出一切的时候,他也得到了一切:洁白无瑕的爱,晶莹的泪。(三)艺术特点鉴赏情节结构:小说的情节虽然单纯,但有很强的节奏感。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个性特征也逐
27、渐展现。我起初对小通讯员生气,接着发生了兴趣,到后来从心底里爱上这傻乎乎的小同乡,直到最后怀着崇敬心情看着百合花被盖上这位平常的拖毛竹青年的脸,笔调起伏跌宕,结构单纯而又缜密,耐人寻味。茹志鹃不追求情节曲折而重视细节的运用。在百合花的创作中,她十分巧妙地布置细节,或让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变化在某一细节的描写中自然展开,或使某些细节前后照应,彼此呼应,或用某一个细节连结全篇。如小通讯员送女文工团员去包扎所的路上,不习惯与女同志同行,总是撒开大步走在“我”前头,然而,他尽管从来没有回头看过一次,但当“我”走不动时,他便自动停下来等待。这个细节表现出小通讯员的羞涩,也细腻地写出了他对护送工作的高度责
28、任感,透露了他对同志的细心体贴 9 。再如小通讯员插在枪筒里的那几根树枝,后来又添了一枝野菊花的描写,前后几次在小说中出现,少了这细节也可以,但有了这细节,通讯员热爱生活、充满朝气,临近战斗仍从容不迫等性格特征就得到更加鲜明生动的表现。意象运用:“通讯员战士的脸”“百合花”“两个馒头”“布片”“笑”“枪筒”等意象意蕴丰富。小说中含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新媳妇的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上了通讯员战士的脸,暗含着农民与战士融为一体,既写出了年轻战士的勇敢与牺牲的伟大精神,又写出了新媳妇对革命的理解及对战士纯洁的感情。“百合花”的意蕴丰厚,一方面,它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只是一个图案;另一方面,它又
29、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纯洁无瑕。除了“百合花”,小说中两次出现了“两个馒头”,三次出现了“布片”,还有“笑”、“枪筒”的意象在文中也多次出现,不仅成为联结情节线索的纽带,而且其丰富的内涵引导情节深入新的层面。女性视角:通过“我”这个人物来叙述故事。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主要是通过“我”这个人物形象来实现的。虽然,作品主要写的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的圣洁感情,但是,“我”却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缺少的穿针引线的人物,是故事的叙述人和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因此,“我”不仅是作品采用“第一人称”方式的承担者,而且也是作品中的一个艺术形象。“我”与小通讯员去前沿包扎所的路上,
30、主动找他搭话,主动认老乡,甚至带着挑衅性地问他娶媳妇了没有言行,表现出一种战争年代革命队伍中的女同志特有的“泼辣”,是一个具有着强烈性别意识的人物。作品不仅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微观察,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通过富于浪漫气质的想象,使作品充满抒情的色彩。比如,“我”想象的小通讯员在家乡天目山拖毛竹时的情景:“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语言不多,却充满诗情画意。语言风格: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百合花的语
31、言不论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特别是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例如,“我”与小通讯员对话:“你多大了?”“十九。”“参加革命几年了?”“一年。”“你怎么参加革命的?”“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这段话介绍了通讯员的出身、年龄、身世,又揭示了他舍己救人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帮”和“跟”字,前者点出了通讯员的阶级地位和生活境况,后者则表现了他的思想觉悟和自觉的革命要求。在谈到借被子被拒时,小通讯员说:“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这两句话表达了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不满,也为下文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
32、号则勾勒出他在女同志面前羞怯、不善言辞的窘态。三、互动探究1.小说中的通讯员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作简要分析。性格特点:他是团部通讯员,是来自农村的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舍己救人。简要分析:他是团部通讯员,在战斗开始前奉命护送女文工团员去包扎所。他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19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们中间冒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人
33、民群众的危难。2.小说是怎样塑造新媳妇这个人物形象的?请作简要分析。探究:(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新媳妇的人性美。如新媳妇看到重伤的是小通讯员,于是一针一线地缝补他衣服上的破洞,后来又将新婚时的被子盖在小通讯员的遗体上。(2)通过形象描写来表现新媳妇青春美。她是过门刚三天的农村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善良纯朴开朗,也有着新嫁娘的矜持羞涩。它的人物描写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3.小说标题是百合花,这个标题有怎样的意蕴?探究:“百合花”的意蕴丰厚,一方面,它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只是一个图
34、案;另一方面,它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纯洁无瑕。4.小说的情节结构有着怎样的特点?探究:小说的情节结构单纯而有很强的节奏感。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个性特征也逐渐展现。我起初对小通讯员生气,接着发生了兴趣,到后来从心底里爱上这傻乎乎的小同乡,直到最后怀着崇敬心情看着百合花被盖上这位平常的拖毛竹青年的脸,笔调起伏跌宕,结构单纯而又缜密,耐人寻味。百合花可以说是在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时也是最富有节奏感的。5.小说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怎样的语言风格?探究: 表现了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语言风格。百合花的语言不论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
35、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特别是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小说细节描写是靠着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安排得这样自然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觉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脑子里。6. 这事一篇抒情性较强的小说,你认为小说在抒情上有何特色?探究:这篇小说并不是空洞地扇情,而是通过细节的巧妙设置来抒发细腻的情感,真切感人。百合花里新媳妇在已牺牲的通讯员衣服上留下的绵绵针脚、铺在通讯员棺材里的崭新的百合花被,都引出了生活中感人至深的细节,显示出作者处理这些题材时信手拈来的才能,作品的构思相当精巧。教学反思百合花是作者的成名作,被茅盾赞为是“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是最使我感动的一篇”作
36、品。这些作品都抒发了对军民关系、对美好心灵的歌颂之情。这篇小说并不是空洞地扇情,而是通过细节的巧妙设置来抒发细腻的情感。百合花里新媳妇在已牺牲的通讯员衣服上留下的绵绵针脚、铺在通讯员棺材里的崭新的百合花被,都引出了生活中感人至深的细节,显示出作者处理这些题材时信手拈来的才能,作品的构思相当精巧。小说百合花的故事情节简单,内容集中,文字晓畅,人物的心理活动比较容易把握,但篇幅却很长,所以我让学生在速读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故事情节,并勾画出写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语句。在读完课文之后,小组合作探究品读鉴赏描写人物的重点语句。大家都赞同这是一部有着独特视角的军事题材小说,其中大部分同学认为这是一部反映军民鱼
37、水情的小说,而少部分人认为是爱情小说。引导学生触摸人物心灵深处的美好情感是教学百合花的一个重点,一番探究学习之后,大家对作品中新媳妇和通讯员这两个人物才有了较为真切的感受。 新媳妇和小通讯员都集中反映了纯洁高尚的美好心灵,传达出军民之情如纯洁之花,讴歌了他们的性格美和人性美,水到渠成地揭示出了课文的主题。 百合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学习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3学会用心理活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军民的深情厚谊,感受战争中的人性美和
38、人情美。【教学重点】赏析作者的巧妙构思。【教学难点】赏析情节结构之巧。【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茹志鹃的资料,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一个跟女同志说话都会满脸是汗,衣服刮破却不肯让缝,枪筒里插菊花的小通讯员,是多么的腼腆、羞涩、执拗又热爱生活呀!可恰恰是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为了救护群众放弃了自己的性命。同样淳朴善良的新媳妇一针一线地为已经牺牲的小通讯员缝着衣服,最后将自己唯一的嫁妆,那条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了那平凡的拖毛竹的青年的脸上。何其伤感,作者又是怎样巧用心思,达到这一效果的呢?今天我们就
39、学习这篇小说百合花。二、出示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学习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3学会用心理活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1介绍作者茹志鹃(19251998),当代女作家。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9月生于上海。主要作品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等。新时期以来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儿女情家务事一支古老的歌等。2写作背景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
40、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各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3展示重点词语读音撂(lio) 讷(n) 憨(hn) 讪(shn) 嬷(m) 砦(zhi)磕(k) 瞅(chu) 拗(ni) 虔(qin) 髻(j) 忸怩(ni n)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张皇:恐慌,慌张。讷讷:形容说话迟钝。憨憨:傻气,难为情。讪讪: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虔诚:恭敬而有诚意。磕磕绊绊:跌跌撞撞的样子。四、课堂活
41、动过程活动一:欣赏美文,理清文章思路。同学们,首先我们认真倾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文章的美,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1文章的情节。开端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发展新媳妇借给我们被子。高潮新媳妇给通讯员缝衣。结局新媳妇执意献出新被。2我会找出能够提示结构层次的语句,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给课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23):写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第二部分(2445):写通讯员和“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第三部分(4660):写通讯员为了保护担架员壮烈牺牲,新媳妇怀着崇敬、歉疚的心情给他缝衣服。第四部分(6162):写新媳妇执意将自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的身上入殓。活动二:书声琅琅,合作
42、探究同学们,优美的文章需要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深入体会,现在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然后结合课文的旁批对描写小桃树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然后自主探究下面问题:1“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人物。2“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如何理解这句话?因为是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所以在包扎所照顾男伤病员,为他们擦拭身上的污泥血迹感到放不开手,但这句话真正的意图是为下文通讯员牺牲,此时新媳妇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擦拭着身子作了一个铺垫。3“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句话写出了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崇敬、歉疚
43、、难过的心情。朴实的语言饱含深情。前后的变化,写出了她对为百姓捐躯的通讯员的崇敬,更加展示其善良、纯真、高洁的品质。4课文中几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说说它对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课文中先后四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对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有着特殊的作用。第一次是在“我”和通讯员从新媳妇家借了被子出门时,通讯员由于“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在门钩上,在肩膀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结果“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夹了被子就走。”这一细节,一方面写出通讯员的朴实、腼腆、执拗,另一方面
44、写出新媳妇的友善、热情、关切。在情节上为第二次出现作铺垫。第二次是当通讯员回部队时,“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的”。这一细节写出了通讯员天真质朴的心理和回部队时乐观的情绪。第三次是在通讯员临牺牲前,被安排在屋檐下那块门板上,“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一方面印证了牺牲的就是通讯员,照应上文,铺垫下文,另一方面写出新媳妇和“我”为此而万分痛惜的心情。第四次是在作品的倒数第四段,“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有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破洞。”这一细节不仅照应了上文,更表现了新媳妇把通讯员当作
45、亲人,对他无比崇敬的感情。“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是要把这和通过那细密的针脚注入英雄穿的衣服里,使新媳妇的感情得到一次升华。5结尾对百合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百合花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赞美了普通人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与热爱。百合花为象征,赞颂人物的人性美、人情美。6课文以象征纯洁感情的“百合花”为题目,有什么寓意?“百合花”是小说主人公新媳妇的嫁妆(新被子)上的图案,也是新媳妇纯真、高洁的优美品格的象征,更是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的斗争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它情态淡雅、气味芬芳。作者以
46、此为题,不但会让读者联想到新媳妇那美丽纯洁的心灵,也能让人体味到小说含蓄的主题及“清新、俊逸”的风格。活动三: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细读课文,说说这篇小说塑造了“通讯员”和“新媳妇”两个怎样美好的形象。小通讯员的形象:首先,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开始,从“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讯员,当初,“我”对通讯员并没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而对他“生起气来”,进而,对通讯员“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感到好奇,并且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与通讯员通过艰难而有趣的对话,便对他“越加亲热起来”;当通讯员和“我”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我”已“从心底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
47、”;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待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随着这些情节的步步发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讯员的性格也在不断的展示,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评这篇小说时谈到,这篇小说“人物的形象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新媳妇的形象:另一个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小说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第一件事: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第二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