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培训教程《辐-射-防-护》...ppt

上传人:得****1 文档编号:79208554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6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射线检测培训教程《辐-射-防-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射线检测培训教程《辐-射-防-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射线检测培训教程《辐-射-防-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线检测培训教程《辐-射-防-护》...ppt(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塔里木油田职业技能鉴定无损检测技师培训塔里木油田职业技能鉴定无损检测技师培训射线检测培训教程射线检测培训教程辐辐 射射 防防 护护主讲主讲 曹新华曹新华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部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部2008.06概述概述辐射,即通常所称的射线,从它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电离情况可分为两类:(致)电离辐射和非(致)电离辐射。任何与物质作用,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可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不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粒子如电子、射线、质子、粒子等带电粒子,X射线和射线是间接致电离辐射。人们很早就认识到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并注意到安全防护问题,辐射防护就是研究这方面

2、的一个学科。对于工业射线检测技术,在辐射防护方面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外照射防护。本章将针对工业射线检测技术,介绍辐射防护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主要内容。1.1.辐射量辐射量为了描述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必须建立一些描述辐射本身性质的物理量及其测量单位。现在广泛使用的描述辐射的物理量主要有照射量、吸收剂量、剂量当量。1.1 1.1 照射量照射量当X射线或射线穿过空气时可以产生二次电子,二次电子和空气分子作用,使空气电离,形成带有正电荷的正离子和带有负电荷的负离子,照射量就是描述X射线或射线使空气产生电离能力的物理量。照射量定义为:X射线或射线在某一体积元的空气中产生的全部电荷被完全阻留在空气中时,产生的

3、任一种符号的电荷的绝对值与这个小体积空气质量之比 式中 X 照射量;dm 体积元中空气的质量;dQ 在体积元空气中产生的一种符号电荷的电量。即,照射量表示X射线或射线在单位质量的空气中所能产生的电荷数量。照射量常用符号:“X”表示,其法定计量单位是:库仑/千克,符号为“C/kg”。照射量的专用单位是:伦琴,符号为“R”。两个单位的关系是1R=2.58104C/kg照射量是X射线或射线对空气定义的,它不适于其他辐射,也不适于其他物质。单位时间的照射量称为照射量率,一般用符号“”表示,即 式中 dt 一小的时间间隔,dX 在此时间间隔中产生的照射量(其中的“d”均为微分符号)。其单位常用C/kgh

4、1 等表示。1.2 1.2 吸收剂量吸收剂量当射线辐照物体时,可以将它能量的一部分或全部传递给被辐照的物体,也即被辐照的物体可以吸收电离辐射的一部分或全部能量。但是,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吸收射线能量的情况并不相同。照射量仅仅表示了空气完全吸收X射线或射线能量的情况,而吸收剂量表示的是各种物质吸收电离辐射能量的情况。吸收剂量定义为:电离辐射授予某一体积元中物质的平均能量与该体积元中物质质量之比 式中 D 吸收剂量;授予体积元的平均能量;体积元的物质质量。即吸收剂量表示电离辐射传递给单位质量的被辐照物质的能量。单位是:戈瑞,符号为“Gy”。1Gy1J/kg吸收剂量的专用单位是:拉德,符号为“

5、rad”,两者的关系是 1Gy100rad在实际使用中常用较小的单位,如毫戈瑞(mGy)等。吸收剂量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电离辐射,也适用于任何物质。但必须注意的是,吸收剂量的大小不仅相关于电离辐射本身的类型和能量,而且也相关于被辐照的物质。同样的电离辐射辐照不同的物质时,产生的吸收剂量可以不同。类似于照射量率相应地可以引入吸收剂量率:它表示单位时间的吸收剂量,常用单位是:戈瑞/小时(Gy/h)。1.3 1.3 剂量当量剂量当量不同类型的电离辐射和不同的照射条件,对于生物体产生的辐射损伤即使在相同的吸收剂量之下也可以不同。为了统一评价不同类型的电离辐射对生物体产生的辐射损伤,在研究辐射防护时必须考虑

6、不同辐射的辐射损伤差别。为此,引入辐射品质因数,常记为Q,表示吸收能量微观分布对辐射生物效应的影响;引入修正因子,常记为N,表示吸收剂量空间、时间等分布不均匀性对辐射生物效应的影响。剂量当量则定义为:吸收剂量与辐射品质因数及修正因子之积,常用符号“H”表示,即HDQN剂量当量的单位是:希沃特,符号为:Sv。1Sv1J/kg剂量当量的专用单位是:雷姆,符号为“rem”,两者的关系是1Sv 1Sv 100rem100rem当辐射具有一定能谱时,可以给出平均品质因数,常简单地记为Q。一些射线的平均品质因数列于表1中。修正因子一般都取为1。同样,可以定义剂量当量率表示单位时间的剂量当量,常用单位是:希

7、沃特/小时(Sv/h)。表1-1.射线的平均品质因数照射类型 射 线 种 类 Q 外照射 X射线,射线,电子 1热中子3中能中子(0.020.1Mev)58快中子(0.510Mev)10内照射X射线,射线,电子1粒子101.4 1.4 吸收剂量与照射量的关系吸收剂量与照射量的关系从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到,吸收剂量和照射量不是同一概念,照射量是以空气的电离程度对辐射场的一种量度,吸收剂量给出的是被照射物质吸收辐射能量的状况,但两者存在一定的关系。直接测量吸收剂量是比较困难的,但可以通过仪器测量照射量来计算被辐照物体的吸收剂量。在标准状态下1cm3的空气的质量为0.0013g,当它受到1R的照射量照射

8、时,产生的电离能为0.113erg,所以,空气在1R的照射量照射下吸收的能量为8.69 J/kg一般地,如果记照射场中某点的照射量为X(单位为伦琴,R),该点空气的吸收剂量为 ,则可给出空气的吸收剂量与照射量的关系为8.69 X(Gy)当照射量的单位为库仑/千克(C/kg)时,它们的关系为33.7 X(Gy)这样,只要知道了辐照场中某点的照射量,就可以计算该点空气的吸收剂量。对某种物质,其吸收剂量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物体的吸收剂量(Gy);X 物体所在处的照射量(R);f 换算因子;换算因子的值相关于射线的能量,也相关于被辐照的物体的性质。从有关手册可查到人体的换算因子值,按照人体的肌肉、骨骼等

9、的组成,通常对人体可取(X的单位为R):f 9.5用此因子可从照射量得出全身受到均匀外照射时的近似吸收剂量。图1-1、图1-2、图1-3给出的是X射线机和射线源的照射量率曲线,这类关系曲线是计算辐射防护问题必须的数据。图1-1 恒压X射线机的照射量率曲线 图1-2 高能X射线(恒压)的照射量率曲线图1-3射线源的照射量率(源活度为0.037TBq,每次衰变发射一个射线光子)2.2.辐射生物效应辐射生物效应2.1 2.1 辐射生物效应分类辐射生物效应分类辐射作用于生物体时由于电离作用,将造成生物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等的损伤,引起病理反应,这称为辐射生物效应。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10、,生物体从吸收辐射能量开始到产生生物效应,要经历许多不同性质的变化,一般认为将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即物理变化阶段、物理化学变化阶段、化学变化阶段、生物变化阶段。辐射生物效应可以表现在受照者本身,也可以出现在受照者的后代。表现在受照者本身的称为躯体效应,出现在受照者后代时称为遗传效应。躯体效应按照显现的时间早晚又分为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从辐射防护的观点,全部辐射生物效应可以分为两类:随机性效应、非随机性效应。随机性效应是效应的发生率(而不是严重程度)与剂量的大小有关的辐射生物效应。对于正常的低剂量照射情况,从辐射防护的目的出发,常假定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与剂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剂量越大随机性效应

11、的发生率越大,并且不存在剂量阈值。非随机性效应是指存在阈值的效应,这种生物效应只有当剂量超过一定的值之后才能发生,效应的严重程度也与剂量的大小相关。因此,只要限制剂量当量就可以避免非随机性效应的发生。一些器官或组织的非随机性效应阈值如表2-1所示。表2-1 部分非随机性效应的剂量阈值表2-2比较了随机性效应与非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的基本特点。表2-2 随机性效应与非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的基本特点器官、组织效 应单次照射的剂量阈值 多次照射累积剂量阈值 生殖腺永久性不育 3Gy-眼晶体晶体混浊 0.52.0Sv 15Gy 红骨髓 造血机能损伤 1.5Sv 20Gy 皮 肤 难以接受的变化

12、-20Gy 效应类型 效 应 发 生 效应严重程度 随机性效应 不存在剂量阈值,发生概率与剂量相关 与剂量无关 非随机性效应 存在剂量阈值 与剂量相关 2.2 危险度、权重因子与有效剂量当量对随机性效应进行定量描述的重要概念是危险度、权重因子。危险度定义为:单位剂量当量(1Sv)在受照器官或组织诱发恶性疾患的死亡率,或出现严重遗传疾病的发生率。不同的器官和组织的危险度不同,为表征不同器官和组织在相同剂量当量下,对人体导致辐射生物效应有害程度的差异,引入表示相对危险度的权重因子概念。权重因子定义为:各器官或组织的危险度与全身受到均匀照射的危险度之比,记为WT。表2-3列出了人体各器官和组织的危险

13、度和权重因子。表2-3 器官和组织的危险度和权重因子 选取其他五个接受剂量当量最大的器官或组织,每个器官或组织的权重因子取为0.06,其他器官或组织不计。胃、小肠、大肠上段、大肠下段可作为四个独立器官。器官、器官、组织组织效效 应应 危险度(危险度(1/Sv)WT(权重因子)(权重因子)生殖腺生殖腺二代重大遗传疾病二代重大遗传疾病 410 30.25乳乳 腺腺乳腺癌乳腺癌 2.510 30.15红红骨髓骨髓白血病白血病 210 30.12肺肺肺肺 癌癌 210 30.12骨骨骨骨 癌癌 510 40.03甲状腺甲状腺甲状腺癌甲状腺癌 510 40.03其他其他组织组织癌癌 510 30.30

14、全全 身身诱发癌症诱发癌症 110 2一代遗传疾病一代遗传疾病 410 3身体受到照射时,可能是多个部位或全身,不同的部位受到的照射也可能不同,为了评价这时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对随机效应引入了有效剂量当量。有效剂量当量定义为:器官或组织接受的剂量当量与该器官或组织的相对危险度权重因子之积,有效剂量当量一般记为 ,它等于:HT T为器官或组织接受的剂量当量,对整个人体在非均匀照射时,有效剂量当量为:2.3 辐射损伤辐射损伤辐射损伤就是电离辐射产生的各种生物效应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和损伤。它可以来自人体之外的辐射照射,也可以产生于吸入体内的放射性物质的照射。造成辐射损伤的机理主要是,辐射能使生物体中的

15、分子发生电离和激发,或者直接破坏生物体的大分子,或者通过破坏水分子,使生物体的大分子受到破坏。辐射损伤可分为两种:急性损伤、慢性损伤。急性损伤是短时间内全身受到大剂量,例如数戈瑞剂量的照射产生的辐射损伤。典型的急性损伤常表现为三个阶段:1)前驱期:受照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约持续12天;2)潜伏期:一切症状消失,可持续数日或数周;3)发症期:表现出辐射损伤的各种症状,如呕吐、腹泻、出血、嗜眠、毛发脱落等,严重者导致死亡。急性损伤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血系统损伤、消化系统损伤,也可以造成性腺损伤、皮肤损伤等。由于急性损伤将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必须防止短时间大剂量的照射情况发生。急性损伤的主

16、要效应特点如表2-4所示。表2-4 急性损伤的主要效应 剂量/Gy可能产生的效应 0 00.250.25无可检出效应,可能无迟发效应。0.50.5血象轻度暂时变化,可能有迟发效应。1 1恶心、疲劳。2 2受照后24h内出现恶心、呕吐,一周潜伏期后出现毛发脱落、厌食、虚弱等(如,腹泻、喉炎)。4 4(半致死剂量)受照后几小时出现恶心、呕吐,二周内可见毛发脱落、厌食、虚弱、体温增高,第三周出现紫斑、口腔和咽部感染,第四周出现苍白、腹泻、迅速消瘦,50%个体可能死亡。6 6(致死剂量)受照后12h出现恶心、腹泻,一周出现呕吐等,体温升高,迅速消瘦,第二周出现死亡,死亡率可达80%100%慢性损伤是长

17、时间受到超过容许水平的低剂量的照射时,在受照后数年甚至数十年后出现的辐射生物效应。对慢性损伤目前尚难以判定辐射与损伤之间的因果关系。目前认为慢性损伤主要有白血病、癌症(皮肤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骨癌等)、再生不良性贫血、白内障、寿命缩短等。关于寿命缩短,在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的第26号出版物中指出:“寿命缩短效应,除了由于诱发肿瘤所造成的以外,缺乏确凿的证据,不能用于定量估计”。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实际中存在的另一种情况是慢性小剂量照射,即长时期受到低于最大容许剂量的照射。对于这种照射的辐射生物效应,过去是从高剂量、高剂量率的效应外推进行评估的,近年来的资料表明,低剂量、低剂量率引起的辐射

18、生物效应低于从高剂量、高剂量率外推得出的结果。慢性小剂量照射产生的辐射损伤可能是诱发癌症。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机体对辐射损伤具有修复功能,因此当辐射损伤较轻时,机体的修复作用将使辐射损伤的症状表现不出来。慢性小剂量照射情况关于人体的直接经验很少,尚需要进一步研究。辐射损伤与许多因素相关,主要是辐射性质、剂量、剂量率、照射方式、照射部位和范围等。(1)辐射性质 不同类型、不同能量的辐射传给受照机体的能量不同,使机体产生的电离不同,因而产生的生物效应也不同。品质因数定量地说明了这点。(2)剂量 从随机性效应和非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可以看到,剂量与生物效应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但一般可以认为,吸收剂量越大辐

19、射生物效应发生的可能越大,辐射生物效应也越严重。(3)剂量率 在总剂量相等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剂量率越高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越严重。由于机体对辐射损伤具有修复功能,所以小剂量率的照射可能不能产生辐射损伤。(4)照射方式 照射方式包括外照射、内照射,一次照射、多次照射,也包括多次照射的时间间隔等。外照射是来自机体之外的辐射照射,内照射是进入机体的放射性物质产生的辐射照射。照射方式不同,机体的吸收不同,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也不同。对于射线检测人员主要是外照射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5)照射部位与范围 机体的不同部位对辐射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在同样的辐射照射下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可以不同。不同部位的敏感性从

20、高向低的次序是:腹部、盆腔、头部、胸部、四肢。在相同的剂量下,受照的范围越大引起的辐射生物效应越强。3.3.辐射防护原则、剂量限制体系辐射防护原则、剂量限制体系和防护技术和防护技术 3.1 3.1 辐射防护原则辐射防护原则辐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发生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在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水平范围之内,从而尽量降低辐射可能造成的危害。为了实现上述的防护目的,在辐射防护中应遵循三项原则:正当化原则、最优化原则、限值化原则。正当化原则:在任何包含电离辐射照射的实践,应保证这种实践对人群和环境产生的危害小于这种实践给人群和环境带来的利益,即获得的利益必须超过付出的代价,否则这种含有

21、电离辐射的实践是不正当的,不应进行这种实践。最优化原则:应当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任何伴随电离辐射照射的实践,在符合正当化原则的前提下,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源的设计和利用及与此有关的实践,应保证将辐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考虑时应包括剂量大小、受照人数、以及不一定受到但可能受到的照射等各个方面。限值化原则:在符合正当化原则和最优化原则下所进行的实践中,应保证个人所接受的照射剂量当量不超过规定的相应限值。辐射防护中所谓的“可以接受的水平”,是把放射性工作的危险度与其他被认为安全标准比较高的职业的危险度相比较提出的。不同的职业都具有一定的危险度,国际上公认的比较安全行业的危

22、险度是 。放射性工作全身均匀照射时,按照目前辐射防护标准中常规定的年剂量当量限值是50mSv,从此可以得到放射性工作的职业危险度(发生癌症的几率)为:5 这个危险度与许多行业(石油:5 、化工:3 、冶金:3 等)的危险度是相近的。实际上接近剂量当量限值的人数是很少的,多数人接受的年剂量当量不超过5mSv,若按照这个值计算,则危险度为:5这应是比较低的危险度。3.2 3.2 剂量限制体系剂量限制体系按照辐射防护的目的和上述原则,辐射防护标准关于剂量当量的限值规定主要包括:(1)对非随机性效应规定了不同器官或组织的最大容许剂量当量限值。(2)对随机性效应依据可以接受的水平,以危险度为基础规定全身

23、均匀照射的年剂量当量限值和非均匀照射时各器官和组织容许的有效剂量当量限值。显然,上述对随机性效应的规定值仅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的限值,并不是保证不发生辐射损伤的限值。因此,在实践中应遵循最优化原则尽量降低受到的辐射照射。剂量当量和有效剂量当量常简称为剂量当量或剂量。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是指,一年工作期间所受到照射的剂量当量(与摄入的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二者之和),但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表3-1列出了GB 188712002关于个人剂量当量限值的主要规定。表3-1 GB 188712002关于个人剂量当量限值的规定 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

24、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当量可提高到5mSV。效应照射对象与要求 年剂量当量限值/(mSva1)职 业 人 员 公众人员非随机性效应眼晶体15015四肢或皮肤50050随机性效应 全身,连续5年平均20全身,任何一年201关于剂量当量限值,在GB 188712002标准中还有如下一些主要规定。a)对放射性工作人员在特殊情况下,允许经审管部门审批,可以例外地把剂量平均期延长到10年。在此期间,年平均剂量当量限值为20mSV/a,并且任何一年的有效年剂量当量限值不能超过50mSv/a。b)对年龄为16岁18岁的就业培训的徒工和学生所受的职业性照射应控制为,年有效剂量当量限值为6mSv/a,眼晶

25、体的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0mSv/a,四肢和皮肤的年剂量当量限值为150mSv/a。3.3 3.3 外照射防护方法外照射防护方法对外照射主要从照射时间、照射距离、屏蔽三方面控制人员所受到的照射剂量。(1)时间 显然,减少受到照射的时间可以减少接受的照射剂量。在照射率一定时,由于剂量剂量率时间因此,针对照射率的大小可以确定容许的受到照射的时间。(2)距离 将辐射源视为点源,则辐射场中某点的照射剂量与该点和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其中,F 1 源与辐照场中点1的距离;F 2 源与辐照场中点2的距离;D 1 辐照场中点1的照射剂量;D 2 辐照场中点2的照射剂量。距离增大将迅速降低受到的照射剂量。(

26、3)屏蔽 按照射线的衰减规律,如果在工作人员与源之间设立适当的屏蔽物体,则射线穿过屏蔽物体后其强度将大大降低,也必然减少产生的照射剂量。对X射线和射线常用的屏蔽材料是铅和混凝土。采用半价层厚度概念常可以近似估计所需要的屏蔽材料厚度。表3-2和表3-3是X射线和射线的半价层厚度值。图3-1和图3-2分别是宽束X射线在铅和混凝土中的减弱曲线,图3-3、图3-4分别是宽束射线60Co源、192Ir源在铅、铁等材料中的减弱曲线,它们给出了透射因子(即透射强度与入射强度之比)与屏蔽厚度的关系。表3-2 宽束X射线的近似半价层厚度(单位:mm)表3-3 常用射线源的半价层厚度(GB 184652001)(

27、单位:mm)管电压/kV铅混凝土管电压/kV铅混凝土500.064.32500.8828.0750.178.43001.4731.01000.2716.04002.533.01500.3022.41MV7.944.02000.5225.02MV12.564.0屏蔽材料60Co192Ir169Yb170Tm铝70502720混凝土705027钢241495铅133080.6钨102.50.09铀62.30.035图3-1 宽束X射线在铅中的减弱曲线 图3-2 宽束X射线在混凝土中的减弱曲线图3-3 60Co源宽束射线的减弱曲线 图3-4 192Ir源宽束射线的减弱曲线3.4 3.4 外照射防护计

28、算外照射防护计算辐射防护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的外照射辐射防护计算一般包括下述内容:1)确定辐照场的照射量数据(确定辐射源的输出数据)。2)确定所应采用的剂量当量限值。3)按等式关系、衰减规律等计算。关于确定辐照场的照射剂量数据(确定辐射源的输出数据),要求概念清晰,掌握较多的手册数据。在计算时需要的一个重要数据是射线源的照射量,对X射线机可利用如图1-11-2照射量率曲线给出的(输出额)数据确定,对射线源可利用图1-3的照射量曲线或射线源的照射量率常数确定。简单的防护计算例题简单的防护计算例题 :例1采用200kVX射线机进行射线照相检验,管电流为5mA,每周开机时间为12h。按照G

29、B 188712002标准的规定,为限制随机性效应,在无屏蔽防护下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距离至少应为多少米?解:按GB 188712002规定,为了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0mSv,每年按照50周考虑,则每周的剂量当量限值应是1mSv。以此限值进行计算。即:周剂量当量限值,1 mSv t12h=720min i5mA WitF为最小安全工作距离,X为X射线机一周工作的照射量,H为工作人员一周工作在距靶1m处受到的照射剂量.从图1-1查得,该X射线机在200kV电压下、在距靶1m处的照射量为1.352.58 C/kg mA min(1.35R/mA min),工作人员一周在此处受到

30、的吸收剂量,也就是剂量当量则应为:则:(m)例2采用活度为503.7 Bq(50Ci)的192Ir源进行射线照相检验,求无屏蔽防护时控制区边界的距离。解:按GB 184652001的规定,控制区边界的空气比释动能率为40Gy/h记为:40Gy/hA为192Ir源的活度,为源在1m处的照射量率(R/h)F为控制区边界距离(m)则:=Kr=0.48(R m2/Ci h)所以:对空气:(Gy/R)这样:(m)4 4 辐射防护管理辐射防护管理4.1 4.1 辐射防护管理的一般规定辐射防护管理的一般规定我国的有关条例和标准,对辐射防护管理作出的一般规定可归纳为下列七个方面。1)国家对放射工作实行许可登记

31、制度,许可登记证由环保、公安部门办理。2)伴有辐射照射的实践及设施的新建、扩建、改建、退役必须事先向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提交辐射防护报告,经审查批准方可实施。3)在设施的选址、设计、运行、退役阶段均应进行辐射防护评价,运行阶段应定期进行。辐射防护评价包括辐射防护管理、技术措施和人员受照情况。辐射防护评价的基本要求是评价是否符合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4)从事辐射工作的单位应设置独立于生产运行部门的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机构。5)辐射工作单位必须建立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岗位责任制。6)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应经过辐射防护的培训和考核,取得合格证方可工作。辐射工作人员应享受劳动保护和相应待遇。7)辐射工作场所应

32、设有电离辐射标志。图4-1 电离辐射标志 a1=0.034L a2=0.700a1 L观察距离4.2 4.2 放射工作人员的基本条件与健康管理放射工作人员的基本条件与健康管理我国的有关条例、法规、标准等,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作出了规定,最主要的可归纳为下列四个方面。1)年满18周岁,健康合格。2)遵守辐射防护法规和制度,接受个人剂量监督。3)掌握辐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经培训考核合格。4)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和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关于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国家有关标准和国家卫生部第52号部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1997年6月5日)均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规定的主要内容

33、包括下列五个方面。1总的要求从事放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就业前或操作前的医学检查和就业后的工作过程中的定期医学检查。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必须保证其具备在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下,都能够准确无误地、安全地履行其职责的能力。2健康状况的主要要求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应满足的主要要求包括正常的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免疫系统和物质代谢功能;正常的造血功能,红系、粒系、巨核细胞系等均在正常范围;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精神状态和稳定的情绪;正常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正常等。3特殊要求对核电厂、放射性厂矿和内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条件进一步规定了一些特殊的要求。4就业后

34、的健康管理主要规定是按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所条件,规定健康状况的定期检查频度和项目;应记录从事放射工作的工种、工龄、剂量、受照情况、适应放射工作情况等。5不应或不宜从事放射工作的规定具体规定了不应或不宜从事放射工作的健康或其他的情况,也规定了不应或不宜从事某些放射工作或不应接触射线的情况。4.3 4.3 放射性工作场所分类放射性工作场所分类GB 188712002将放射性工作场所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需要和可能需要专门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的区域应定为控制区。确定控制区边界时应考虑预计的正常照射水平、潜在照射的可能性和大小、所需要的防护手段及安全措施的性质和范围。在控制区的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应设立

35、规定的警告标志(见图4-1)。通常不需要专门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但需要经常对职业照射条件进行监督和评价的区域应定为监督区。应采用适当手段划出监督区边界,定期审查该区的条件。关于监测,GB 188712002标准作出了如下的主要规定。对于任何在控制区工作的工作人员、有时进入控制区工作并可能受到显著职业照射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当量可能大于5mSv/a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个人监测。对在监督区或只偶尔进入控制区工作的工作人员,如果预计其职业照射剂量当量在15mSv/a范围内,则应尽可能进行个人监测。如果可能,对所有职业照射的人员均应进行个人监测。但对受照剂量当量始终不可能大于1mSv/a的工作人员

36、,一般可不进行个人监测。工作场所监测的内容和频度,应根据工作场所内辐射水平、变化和潜在照射的可能性与大小确定。工作场所监测大纲应规定:拟测量的量;测量的时间、地点、频度;测量方法和程序;参考水平和超过参考水平时应采取的行动。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用人单位必须为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保存职业照射记录。在工作人员年满75岁之前,应为他们保存职业照射记录。在工作人员停止辐射工作后,其照射记录至少要保存30年。4.4 4.4 辐射(放射)事故管理辐射(放射)事故管理关于辐射事故管理问题,卫生部、公安部的文件放射事故管理规定(卫监发1995第48号,1995)作出了规定,下面是部分主要规定内容。4.4.1 4

37、.4.1 辐射事故分类辐射事故分类辐射事故按性质分为三类:责任事故、技术事故、其他事故。辐射事故按类别也分为三类:一类事故、二类事故、三类事故。一类事故是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二类事故是放射性物质污染事故,三类事故是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辐射事故按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四级:放射事件(零级事故)、一级事故、二级事故、三级事故。4.4.2 4.4.2 辐射事故处理原则辐射事故处理原则辐射事故处理原则可粗略地归纳为下列一些方面。1)发生事故的单位必须及时采取妥善措施,控制事故,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减少和控制事故的危害和影响,按规定上报,接受监督部门的处理。2)处理事故时,应首先考虑工作人员和公众人员的

38、生命安全。3)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及时收集与事故有关的物品和资料,作好调查研究工作,认真分析事故原因,采取妥善措施,保护国家财产和公众的安全。4)发生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的单位,应密切配合环保部门和公安部门,迅速查找、侦破,尽快追回丢失的放射性物质。5)对事故中的受照人员,应通过模拟实验和各种检测迅速估算受照剂量,作出必要的医学处理。4.4.3 4.4.3 辐射事故监督管理辐射事故监督管理关于辐射事故的监督管理,主要有下列方面的规定。1)国务院环保部门和公安部门对全国辐射事故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部门对本辖区辐射事故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组织处理二级以下(含二级)事故。2)地方各级环保

39、部门和公安部门在接到辐射事故报告后,应迅速核实事故情况,判定事故级别,逐级上报。对初步确认为三级的事故,必须在24h内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部门。3)发生射线装置事故(不含放射源)的单位,应依照规定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由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调查处理。4)发生放射性同位素事故的单位,应依照规定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环保部门、公安部门,由环保部门、公安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调查处理。5)辐射事故应在发现事故之日起30日内结案。一、二、三级事故以“放射事故报告表”形式结案。逾期不能结案的,必须每隔3个月作出“放射事故报告表”。放射事件以“放射事件登记表”形式登记。6)

40、负责处理辐射事故的环保部门、公安部门必须建立辐射事故档案数据库。此外,还有其他和进一步的规定。4.5 4.5 放射性物质管理放射性物质管理关于放射性物质的管理,国务院第44号令作出的规定的主要点如下:1)放射性同位素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一同存放。存放场所必须有防火、防盗、防泄漏措施,专人负责保管。2)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必须进行登记、检查,账物相符。3)从事放射性同位素的订购、销售、转让、调拨和借用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有许可登记证,并只限于在许可登记证的范围内活动,并向同级环保和公安部门备案。4)放射性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必须事先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保部门递交

41、环境影响报告,经批准后到所在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许可证,并向公安部门登记。5)托运、承运和自行运输放射性同位素或装过放射性同位素的空容器,必须按国家有关运输规定进行包装和剂量检测,经县以上运输和环保部门检查后方可运输。6)生产的装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射线装置和放射防护器材,必须符合放射防护规定。5 5 辐射防护监测辐射防护监测 5.1 5.1 辐射防护监测概述辐射防护监测概述辐射防护监测是估算和控制公众及放射性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的测量工作,它包括测量纲要制定、测量实施和结果解释。辐射防护监测包括个人监测、场所监测、环境监测、流出物监测和事故监测。个人监测主要是测量被辐射照射的个人所接

42、受的剂量,通过这种测量积累工作人员接受剂量的数据,避免工作人员受到超过剂量的照射,同时也有助于分析超剂量的原因,为治疗和研究辐射损伤提供数据。场所监测和环境监测主要是测定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从而可以预测工作人员和公众人员可能受到的辐射程度,也可以为各种辐射防护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并以此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和公众人员的安全。流出物监测是对具有放射性的工作单位的排放物进行监测,测量其排出物中可能含有的放射性核素的活度与总量,避免其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公众和社会造成危害。事故监测是迅速确定有关数据,以便采取措施。对工业射线检测工作来说,主要是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和场所辐射水平监测。个

43、人剂量监测常用的剂量计是胶片个人剂量计、光致荧光个人剂量计、热释光个人剂量计。场所剂量监测常用的剂量计是携带式照射量率计和巡测仪。巡测仪主要有电离室、闪烁计数器、G-M计数管和正比计数器剂量仪。在选用剂量仪器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仪器的灵敏度、量程、能量响应、响应时间、抗干扰能力等。5.2 比释动能概念间接电离辐射与物质作用时,能量传给物质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能量转移给带电粒子,第二步是带电粒子通过电离、激发把能量传给物质。比释动能概念描述的是第一步过程,即描述间接电离辐射把多少能量传给直接电离粒子,而吸收剂量则是描述的第二步过程。因此,量度间接电离辐射传给物质的能量需要测定它给予直接电离粒

44、子的能量。比释动能一般记为K,它定义为:间接电离辐射在单位质量的物质中产生的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总和,即:式中,dEtr是间接电离辐射在物质体积元内释放的所有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总和(包括这些带电粒子在轫致辐射过程放出的能量、次级过程产生的任何带电粒子的能量及俄歇电子的能量),单位为焦耳(J),dm为物质体积元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照射量、比释动能及吸收剂量之间的关系:辐射量种类照射量比释动能吸收剂量D剂量的含义表征、在关心的体积内用于电离空气的能量表征不带电粒子在所关心的体积内交给带电粒子的能量表征电离辐射在所关心的体积内被物质吸收的能量适用范围辐射场、不带电粒子电离辐射介质空气任何物质任

45、何物质单位Gy、radGy、rad换算关系如果忽略轫致辐射损失的能量,则比释动能与吸收剂量相等,也就是,在多数情况下,可以认为吸收剂量等于比释动能。比释动能的常用单位为戈瑞(Gy)。单位时间的比释动能称为比释动能率,常记为,它等于:比释动能率的常用单位是戈瑞/小时(Gy/h)。5.3 5.3 辐射防护监测的主要规定辐射防护监测的主要规定5.3.1 5.3.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主要的规定是对甲种工作条件要有个人剂量监测,对场所要有经常性监测,建立个人受照剂量和场所监测档案;对乙种工作条件要有个人剂量监测,对场所要定期监测,建立个人受照剂量档案;对丙种工作条件可根据需要进行监测,并作记录。5.3.

46、2 5.3.2 个人剂量监测规定个人剂量监测规定主要的规定包括下列方面:1)对任何在控制区工作的人员或照射剂量可能超过5mSv/a的人员应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对在监督区工作或预计照射剂量在15mSv/a的人员应尽可能进行个人剂量监测。2)年受照剂量小于5mSv时,只需记录个人监测的剂量;年受照剂量不小于5mSv时,除需记录个人监测的剂量外,还应进一步调查原因;年受照剂量大于20mSv时,应记录个人监测的剂量、进行安全评价、调查原因、改进防护措施。3)个人监测全身的剂量当量值,任何一年应不大于50mSv,连续5年的平均值应不大于20mSv。5.3.3 5.3.3 设备监测规定设备监测规定对使用中的

47、500kV以下的X射线机,应监测其漏泄空气比释动能率,便携式X射线机每年监测一次,固定式X射线机每23年监测一次。对射线机应监测其漏泄空气比释动能率和安全装置的性能,每年由放射防护主管部门进行一次监测。5.3.4 5.3.4 场所监测规定场所监测规定对X射线现场检测时,作业场所应划分为控制区和管理区,控制区是空气比释动能率在40Gy/h以上区域,管理区是控制区边界外空气比释动能率在4Gy/h以上区域。对X射线探伤室,应定点监测:探伤室门外5cm距地面1m高处门的左、中、右三点,探伤室墙外5cm距地面1m高处、每个墙面至少2点,人员经常活动处等;对正常使用的探伤室每年至少应监测一次;监测点的空气

48、比释动能率:非工作人员居留处应小于2.5Gy/h,工作人员居留处应小于25Gy/h。对射线现场检测时,作业场所应划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控制区是空气比释动能率在40Gy/h以上区域,监督是控制区边界外空气比释动能率在2.5Gy/h以上区域。对射线探伤室,应监测探伤室门外5cm点和探伤室墙外5cm点;对正常使用的探伤室每年应监测一次;监测点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应小于2.5Gy/h。复复 习习 题题1简述照射量、吸收剂量、剂量当量概念和它们的单位。2说明如何从照射量确定吸收剂量。3简述危险度和权重因子概念。4从辐射防护的观点,辐射生物效应如何分类,它们的特点如何?5辐射损伤可分为哪些类型?它们的特点是什么?6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基本原则?7我国辐射防护标准,对剂量当量限值作了哪些主要规定?8我国辐射防护标准和有关法规,对放射工作人员条件作了哪些主要规定?9对放射性物质管理,我国的有关条例和法规作了哪些主要规定?10对放射工作场所,我国有关防护标准和法规如何分类?作了哪些主要规定?11对辐射事故管理,我国有关防护标准和法规作了哪些主要规定?12对辐射防护监测,我国有关防护标准作了哪些主要规定?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