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教学策略要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教学策略要点.ppt(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考 课程建设与教学策略的变革课程建设与教学策略的变革课程建设与教学策略的变革课程建设与教学策略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刘复兴刘复兴刘复兴刘复兴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都在进行课程改革,且把课程改革作为国家、民族发展的大事。中国社会与经济变革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问题较多,变化缓慢先前素质教育的举措如减负、课程与教材改革效果不明显,力度不大一、基础教育课程
2、改革的价值观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观 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策略全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全面性主体性主体性创造性创造性基础性基础性多样性多样性可选择性可选择性新的质量观新的质量观(一)素质教育(一)素质教育 改革的特点改革的特点由由“双基双基”到到“四基四基”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能发展性能力发展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创造性能力(二)课程改革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1 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国家需要与儿童幸福国家需要与儿童幸福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 2 2、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与
3、间接经验 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 3 3、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过程认识过程与和谐均衡认识过程与和谐均衡发展发展 4 4、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城市化倾向与农村的弱势城市化倾向与农村的弱势地位地位 5 5、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如何理解课程?如何理解课程?改革应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改革应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漫主义 主要价值观在教育改革中的表现主要价值观在教育改革中的表现 关注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终身发展打好基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摈弃以考试为中心础,摈弃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义务教育阶段取消的教育教学,义务教育阶段取消升学升级考试,高中实行会考制度,取消高
4、考预选考升学升级考试,高中实行会考制度,取消高考预选考试,发展性评价与档案袋制度。试,发展性评价与档案袋制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设计更完善课设计更完善课程体系,关注情感、意志、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程体系,关注情感、意志、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主体性:开展主体性教学改革实验。培养主体性:开展主体性教学改革实验。培养创造性: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作培养创造性: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为必修课。注重个人的选择:选修课与学分制管理、建立三级注重个人的选择:选修课与学分制管理、建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取消高考年龄限制、春秋季两次高考
5、、课程管理体制、取消高考年龄限制、春秋季两次高考、实施小班化教学。实施小班化教学。(三)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三)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特点1、新课程改革的任务、新课程改革的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具体来说,改革传统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课具体来说,改革传统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课程,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程,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传统课程的弊端传统课程的弊端5传统课程的弊端教育观
6、念落后教育观念落后道德教育效果差,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道德教育效果差,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结构单一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结构单一课程教学是教师、课堂、书本中心课程教学是教师、课堂、书本中心教学评价标准单一,只重学业成绩和选拔功能,教学评价标准单一,只重学业成绩和选拔功能,忽视全面和谐发展忽视全面和谐发展1、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改革课程功能: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的“全人”发展。6()建设新的课程结构 体现课程的均衡性(一是学科知识与科学素养、实用技能之间的均衡: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
7、程作为必修课如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二是综合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均衡;三是不同课程领域的均衡;知识、道德、实践、体育、艺术等)。综合性(设置综合课如艺术、科学、历史与社会、体育与健康)。选择性(地方、学校、学生能够对课程进行选择)()课程内容的现代化(联系社会、科技、学生)(联系社会、科技、学生)()改变课程学习方式(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确立新的课程评价观念(选拔到发展性)(选拔到发展性)()建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3、新课程的结构:综合与分科相结合、新课程的结构:综合与分科相结合小学:综合课程为主小学:综
8、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与综合课程结合初中:分科与综合课程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高中:分科课程为主(新发展:基于学习领新发展:基于学习领域的、多样性、选择性基础性课程域的、多样性、选择性基础性课程;重基础、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课程结构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课程结构)74、新课程的评价:发展性评价、新课程的评价:发展性评价理念理念(1 1)目的是促进发展)目的是促进发展)目的是促进发展)目的是促进发展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而发展、学校的发展。而发展、学校的发展。而发展、学校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不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
9、不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不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拔拔拔(2 2)对过程的评价)对过程的评价)对过程的评价)对过程的评价(3 3)被评价者参与评价)被评价者参与评价)被评价者参与评价)被评价者参与评价过程过程过程过程功能功能()反馈功能()反馈功能()反馈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激励功能()激励功能()激励功能()反思功能()反思功能()反思功能()反思功能()记录成长过程()记录成长过程()记录成长过程()记录成长过程()积极导向()积极导向()积极导向()积极导向85、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1 1)处理好师生关系)处理好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培养学生能力,做学生人生发教师是学生
10、学习的促进者,要培养学生能力,做学生人生发展的引路人。尊重、赞赏、帮助、引导。展的引路人。尊重、赞赏、帮助、引导。(2 2)处理好教学与研究的关系)处理好教学与研究的关系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反思与研究。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反思与研究。(3 3)处理好教学与课程的关系)处理好教学与课程的关系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参与和选择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参与和选择(4 4)处理好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处理好学校与社区的关系 教师是社区的一员,是社区教育、文化、科学事业教师是社区的一员,是社区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共建者。合作(教师之间、家长)的共建者。合作(教师之间、家长)9新课程
11、改革中的三个关键问题课程结构的变化发展性教学评价教师培训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6、课程改革的层次、进程与实施中的问题n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理念和思想n课程内容、结构、标准,教科书编定n教学策略的选择 一般原则性策略的选择 具体的教学策略的选择 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关注教学策略的改革课程改革的进程:以课程改革的进程:以美国美国2061计划计划为例为例 美国2061计划全称为全体美国人的科学达到科学、数学和技术脱盲目标的2061计划报告书 1985年起由美国和欧洲的几百名专家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完成。为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新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把科学、数学和技术学科作为
12、课程的核心。美国课程改革的进程设计美国课程改革的进程设计美国课程改革的进程设计美国课程改革的进程设计 提出了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探讨研究教育改革的思想与理论(1985-1989)第二步:组织教育家和科学家小组设计不同的课程模式以及实施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条件、手段和战略,具体说明改革的保障措施:师资、考试与评价、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并进行试点实验(1989-1992)第三步:1993年开始用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把第二阶段设计的改革蓝图付诸实践。(目前由于改革的复杂性,这一步骤推迟了)当前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当前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1)政策目标存在
13、问题(如政策目标超前要求过高:课程改革中城市化倾向,对于农村、偏远地区来说要求过高)(2)政策投入不足,如资金、信息不足(课程改革的三个层面,第三个层面准备不足)(3)政策环境不利,如当前环境使政策代价过大(实施新课程高考、中考受不利影响)(4)政策实施人员素质偏低(课改的三个关键环节上合格的教师没有准备好:极度缺少综合课教师、教师不能使用新的评价方法、教师不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等)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多样化与综合化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多样化与综合化国外的教学模式:程序教学、发现教学、掌握学习、程序教学、发现教学、掌握学习、非指导性教学、暗示教学、范例教学、合作教育等;非指导性教学、暗示教学、范
14、例教学、合作教育等;C C国内的模式:传递传递接受接受”模式、模式、“自学自学辅导辅导”模式、模式、“引导引导发现发现”模式、情境教学模式、六步教模式、情境教学模式、六步教学模式、六课型单元模式;学模式、六课型单元模式;素素质教育的模式素素质教育的模式:和谐教育模式、愉快教育模式、:和谐教育模式、愉快教育模式、希望教育模式、希望教育模式、合格希望教育模式、希望教育模式、合格+特长特长+激励性评语激励性评语模式、模式、“三体三体”教育模式教育模式依依托不同的教学模式选择不同的教学策依依托不同的教学模式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略“二、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学策略的变革二、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学策略的变革中国教育:
15、赢在起点、输在终点中国教育:赢在起点、输在终点教学思想与策略在教育改革中具有特殊教学思想与策略在教育改革中具有特殊意义意义合理的教学策略是改革成功的合理的教学策略是改革成功的保障,素质教育的成功依赖于教学和课保障,素质教育的成功依赖于教学和课堂堂10年来两种教学思想策略年来两种教学思想策略的对立与启发的对立与启发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教学过程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书本知识与间接经验教师、书本、课堂三中心对我们的影响杜威杜威教学过程情境、问题、观察、解决、应用活动课程与直接经验学生、兴趣、活动三中心对我们的影响:新实用主义(一)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一)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发展性评价的基本要求:对过程进行
16、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要求:对过程进行评价、对价、对 过程进行控制需要目标分类。过程进行控制需要目标分类。目标要包含着方法的因素目标要包含着方法的因素特别关注人格和情感的发展目标受到人本主义的启示自我觉醒与自我发展课程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活动模式 目标:发展人格和情感 理论基础 步骤:确定学习目标、创设良好气氛、开放式学习、评价(二)教学要实现(二)教学要实现“迁移迁移”借鉴布鲁纳的迁移理论借鉴布鲁纳的迁移理论什么是迁移什么是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的类型迁移的类型特殊的迁移与普遍的迁移特殊的迁移与普遍的迁移迁移的地位迁移的地位普遍的迁移
17、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普遍的迁移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迁移的本质迁移的本质教给学生原理、态度、方法教给学生原理、态度、方法迁移的意义迁移的意义解决解决“高分低能高分低能”、克服、克服“剪刀差剪刀差”、实现态度迁移、实现态度迁移(三)实施研究性学习(三)实施研究性学习借鉴发现教学借鉴发现教学发现教学的涵义发现教学的涵义:启发性教学方法、教:启发性教学方法、教师帮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选择、自师帮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选择、自己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己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发现教学的目的发现教学的目的:培养探究性思维能力培养探究性思维能力探究性思维能力的要素探究性思维能力的要素:兴趣、兴趣、“岔道岔道思维思维”、动
18、手操作、动手操作研究性学习的要素动机与兴趣动机与兴趣岔道思维岔道思维选择性思维选择性思维动手操作动手操作研究性学习的特征研究性学习的特征从卢梭到杜威,再到布鲁纳;孔子与学记从卢梭到杜威,再到布鲁纳;孔子与学记学习者围绕学习者围绕“问题问题”展开探究展开探究学习者主动获取帮助他们解释、评价学习者主动获取帮助他们解释、评价“问题问题”的证据的证据根据所获得是证据解释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根据所获得是证据解释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假设”对多种解决问题的假设进行比较和选择对多种解决问题的假设进行比较和选择学习者交流、论证或应用假设具体解决问题学习者交流、论证或应用假设具体解决问题(四)关注教材呈现方
19、式(四)关注教材呈现方式 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关注教材呈方式关注教材呈方式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动机与兴趣关注教材的呈现方式()()从注重概念的、从注重概念的、逻辑的呈现,到注重符合儿童认知方式的呈现;()逻辑的呈现,到注重符合儿童认知方式的呈现;()教材作为蓝本到作为文本教材作为蓝本到作为文本小学生学习:2*9 与 9*2 的区别(五)建立新的学生观(五)建立新的学生观借鉴布卢姆掌握学习的理念借鉴布卢姆掌握学习的理念相信学生能力,相信学生能力,否定正态曲线否定正态曲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人格重视教学与学习策略重视教学与学习策略数量数量成绩成绩(六)改变学习方式(建构性(六)改变学习方式(建构性学习)学习)学习不是简单传递的过程,而是学生参学习不是简单传递的过程,而是学生参与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与和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主动选择、加工信息和知识学生主动选择、加工信息和知识学生的学习是个别化的、别人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是个别化的、别人不能代替影响学习有四个要素:学生的知识背景、影响学习有四个要素:学生的知识背景、情感状态、知识本身的意义、知识的呈情感状态、知识本身的意义、知识的呈现方式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