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体重战胜糖尿病的基础(1).ppt

上传人:得****1 文档编号:79203217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体重战胜糖尿病的基础(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控制体重战胜糖尿病的基础(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控制体重战胜糖尿病的基础(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体重战胜糖尿病的基础(1).ppt(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糖尿病的综合防治健健 康康 大大 课课 堂堂2v随着生产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现代化以及老龄人口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v我国糖尿病患病率v70年代末不足1,现在23,每年以1的速度增加v如不加以有效控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v糖尿病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危害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糖尿病的现状 3什么是糖尿病?v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v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v同时伴有糖、脂肪、蛋白质、水、盐代谢紊乱的全身性疾病4 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作用异常,导致以人体糖代谢障碍、血糖增高为共同特征的慢性疾病。糖尿病的医学定义 5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

2、标准主要分为:v1型糖尿病v特点:起病较急、多发于小儿及青少年、胰岛素绝对不足,必须依赖补充胰岛素治疗v 2型糖尿病v特点:超过85%的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多发于中老年的成人,口服降糖药效果明显v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v妊娠糖尿病糖尿病分类和特点 62型糖尿病的病因缺乏运动遗传体型肥胖年龄生产过重婴儿(4公斤或以上)的母亲7糖尿病有哪些常见症状?v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其作用障碍时,首先是餐后血糖 不能及时降至正常而增高v当血糖增高超过肾脏可重吸收糖的限度,尿中就会出现 糖。大量糖从尿中排出的同时带走水分。出现多尿,口 渴,多饮v大量营养以糖的形式从尿中丢失,人体得不到营养补充,一方面代偿

3、性多吃以补偿消耗,另一方面就促使体内的 脂肪分解,导致体重下降v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8什么是胰岛素抵抗?v细胞好比一个“小房间”,血糖必须进入“小房间”才能转化为能量提供组织器官生命活动的需要v胰岛素好比一把“钥匙”,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好比房间门上的“锁”,血糖必须借助胰岛素这把“钥匙”来开锁才能进入细胞这些“小房间”v当细胞门上的“锁”(胰岛素受体)坏了,“钥匙”就不能开“门”了v这时,即使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并不少,却不能被机体组织利用,也就是所谓的胰岛素抵抗9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v糖尿病急性并发症v多在治疗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时发生v病情急,需紧抢救v包

4、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乳酸酸中毒等v随 着 胰 岛 素 的 临 床 应 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死亡率已大大降低10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v糖尿病慢性并发症v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机体器官和组织的病理和功能改变,几乎涉及全身所有的器官和组织,主要表现为心血管、脑、肾、眼、足的病变v所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都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加v由于不能早期诊断,一些患者可能确诊糖尿病时就可能已经存在了并发症11糖尿病并发症危害严重v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倍 v糖尿病的威胁在于它会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下肢坏死、肾脏功能衰竭、失明等慢性并发症3倍 25倍 17倍 5-10

5、倍 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 失明失明 尿毒症尿毒症 截肢截肢 12树立信心,战胜并发症 一项在糖尿病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时20年、对 5102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的一项研究提示,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v糖尿病相关的临床事件 12v糖尿病引起的死亡 10v所有原因的死亡 6v心肌梗塞 16v微血管并发症 25v12年后白蛋白尿 3313格华止,减少2型糖尿病远期并发症 在对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用格华止进行强化治疗,比磺脲类/胰岛素更多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格华止格华止 磺脲类磺脲类/胰岛素胰岛素v任何糖尿病相关事件 32 7v糖尿病相关死亡 42 20

6、v如何原因死亡 36 8v心肌梗塞 29 21v微血管病变 29 1614“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及早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的关键”15糖尿病的治疗原则v糖尿病教育v饮食控制v体育锻炼v药物治疗v自我监测16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目的v保护胰岛功能v控制血糖、血脂v预防和延缓并发症v供给合理营养17饮食治疗要点v饮食均衡,营养合理v减少简单糖类和高糖食品v适量选用粮谷类和含淀粉多的薯类v多选用蔬菜和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v减少油脂,避免食用含脂肪高的食物v少用盐和调味品v进食要定时,心情要舒畅v经常接受医师和营养师的指导18糖尿病患者的体育锻炼v体育运动对糖尿病病人的好处:

7、控制体重、增加组织对糖的利用、增强心肺功能、有利身心健康v运动的时间:最好在餐后1小时以后。切忌在饭前和空腹时锻炼,以免引起低血糖v刚开始运动时,每次运动时间可控制在15分钟,以后逐渐增加至30分钟左右,每周运动34次v运动期间要注意血糖监测,血糖过高或过低时都不宜运动19药物治疗v如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的基础上血糖控制仍不理想,则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加用药物治疗v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和胰岛素v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它不能代替饮食控制与运动疗法,也不能代替胰岛素的使用20主要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种类v 双胍类v 磺脲类v 糖苷酶抑制剂v 胰岛素增

8、敏剂21双胍类v目前主要品种有:二甲双胍(格华止)v双胍类另一品种苯乙双胍(降糖灵)因其副作用,近年来已被逐渐淘汰v二甲双胍适用于v2型糖尿病v1型糖尿病,以减少胰岛素用量22v改善胰岛素抵抗,不刺激胰岛素分泌v有效降低空腹、餐后高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v可以单药使用,也可与其它类抗糖尿病药物或胰岛素联合应用v单独服用不引起低血糖v控制和降低体重,是超重和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用药v改善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凝血功能二甲双胍(格华止)的特点23二甲双胍(格华止)的特点v 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用药早期,多表现为腹 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多较短暂,有自 限性v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v 乳酸性酸中毒发生率极低

9、24磺脲类降糖药 v品种较多,占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大多数,主要品种有:v长效:优降糖、瑞易宁、格列美脲v中效:达美康、糖适平v短效:D860、美吡达 v磺脲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为:刺激胰岛 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25磺脲类降糖药的特点v多用于非超重或尚有一定胰岛素分泌的患者,可同时降低空腹、餐后高血糖,也可与其它类抗糖尿病药物或胰岛素合用v易引起低血糖症,不同品种发生率不同v易引起体重增加和可产生高胰岛素血症26糖苷酶抑制剂v主要品种有:拜唐苹、倍欣v降糖机理:抑制小肠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v显著降低餐后血糖,但降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较弱v可单独应用以降低餐后高血糖,也可与其它类抗糖尿病药

10、物或胰岛素联合应用 v不易产生低血糖v易引起腹胀、排气多等胃肠道副反应 27胰岛素增敏剂v新一代的降糖药,改善胰岛素抵抗,不刺激胰岛素分泌v最早出现的胰岛素增敏剂曲格列酮因出现严重的肝损害而退出市场v与双胍类药物(格华止)联合使用时,降糖效果显著增加v不易产生低血糖v肝功能不全患者慎用28合理使用降糖药选择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v不盲目听信广告、传言吃药v超重和肥胖患者与非超重者的治疗方案有所不同,前者首选双胍类(如格华止),后者首选磺脲类v如需联合治疗,宜选择作用机理不同的药物v如已有慢性并发症及其它合并疾病,应同时治疗v服药同时,不要忽略糖尿病治疗的其它环节,如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血糖监测

11、等29血糖监测v血糖血糖 (即时血糖)v 与进餐有关的血糖变化v标准时点为:三餐前和餐后 2小时及晚睡前(7次/日)v简易时点为:三餐前和晚睡前,或早餐前和三餐后2小时(4次/日)v 与进餐无关的血糖变化:情绪、运动、生活方式变换,特殊事件30血糖监测v监测方法 快速血糖测定仪v影响血糖测定结果的因素v操作技术(采血点准备情况、采血量、点血量、操作时间)v血糖仪的配置性能(反应酶、需血量、获取血的方式、精确度)v毛细血管血与静脉血的差异作好记录,以便对照31血糖控制目标 理想理想 良好良好 中等中等 差差空腹 110mg/dl 140mg/dl 160mg/dl 180mg/dl (6mmol/L)(8mmol/L)(8.9mmol/L)(10mmol/L)餐后2h 140mg/dl 160mg/dl 180mg/dl 200mg/dl (8mmol/L)(8.9mmol/L)(10mmol/L)(11mmol/L)尿糖 +/+HbA1c 9%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