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儿童心理卫生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儿童心理卫生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国儿童心理卫生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目前有10%左右的少儿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其高峰期为710周岁。也就是说,这类少儿全国约有三千多万,且大多为入学不久的小学生。这一庞大的数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时期。在一般情况下,其心理发展是正常与健康的,但由于受认知水平和心理调节能力发展的限制,往往无法正确认识和理解各种自然、社会等现象,不会正确处理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及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从而产生心理困惑,带来紧张、焦躁与烦恼等不正常情绪,因而形成种种心理问题,这基本上是正常的。且当今社会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大部分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的成长和学习成绩。在生活上尽量使
2、孩子吃好、穿好,但往往忽视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造成不少独生子女任性、胆怯、缺乏自信心,经不起挫折和失败,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怕苦怕累,自理能力也较差等,社会上戏称他们为小皇帝。因此,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引起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注意和重视,及时发现他们不健康的心理苗头,并从日常生活入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欲增进与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应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较低,言语表达由简单句向复杂句发展;思维形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地位;动作对思维的影响较大;动作由简单向复杂精细水平发
3、展,动作技能由简单向复杂发展;好奇心、模仿力强;情绪化较强,情感、理智水平较低,言行易受情绪和情境影响;自我意识发展较快,个人评价易受他人评价的影响。二、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1. 学习焦虑问题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比较突出的是缺乏学习自信、厌学。国家教委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小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此外,现在的中小学教学内容过难,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调查,80%的中小学生学习理科内容有困难,这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形成更是雪上加霜,致使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2. 人际交往焦虑问题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躁
4、不安,无所适从。这种现象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大约有10%的小学生存在明显的情绪问题,人际交往方面的突出问题是自我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3. 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他们的心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4. 性格与行为问题比较突出的性格问题为依赖、固执任性,行为问题则突出表现为骂人、说谎、注意力不集中和考试作弊。5. 挫折适应问题小学生的挫折是来自多方面,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心理承受力差,遇到困难绕着走,一点委屈挫折受不了,很难
5、独立面对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难题。三、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 来自家庭的因素(1)父母的溺爱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国家鼓励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使我国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甚至子女犯错误时,父母都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2)父母的专制 有的家庭,父母从不把子女看作是同自己平等的一员,认为子女只能逆来顺受,惟命是从。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使子女的自尊心受损,独立性受
6、压抑,加之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在差别,很容易使父母和子女之间关系紧张,隔阂剧增,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为诱发子女变态心理埋下祸根。(3)父母离婚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发以来,在我国家庭变化的同时,离婚观念也发生急剧变化。离婚案占到民事案的一半,还有逐年增加的势头。父母离婚,最大的受害者是未成年的子女。在物质方面,他们的困难相对容易克服,或者说有的子女物质生活很富有,而在心里上受到的创伤很难愈合。离婚的父母,有的争着要子女,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7、。2. 来自学校的因素(1)学习负担过重 小学生不但背着越来越重的书包,更背着父母的希望,老师的期望。他们所处的学校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群体,大家好比赛跑,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我们所处的大社会。这种局面迫使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活动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其中一些人便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 小学本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一些学生施以体罚、变相体罚、侮辱人格等,他们完全背离了说
8、服教育、正面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结果,不争气的学生不但学习成绩没上去,还形成了不良的条件反射,见到某些教师就害怕,只要提及上某个教师的课就心神不宁。(3)小学阶段心理素质教育几乎是空白 过去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我国曾不公正地对待心理学。80年代初,我国在部分高校恢复了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尽管普及心理学科学知识的工作做了近20年,但心理素质教育尚未进入小学课堂,小学普遍没有心理健康指导机构,国内稀有的心理专家和心理医生对广大小学生来说更是鞭长莫及。3. 来自小学生的因素(1)气质类型的缺点 小学生同成年人一样,他们的气质类型亦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其中,抑郁质和胆汁质类型
9、的学生对不良刺激反应敏感,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做出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就教师批评而言,在我们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像辽源市一小学生因受教师批评而服毒自杀的事件,恐怕与那位学生的气质类型有直接关系。(2)人际关系的障碍 小学生也有社会交往的需要,这种需要能否满足,对个体心理有很大影响。有些小学生使尽各种办法,也处理不好同学关系、伙伴关系,在集体活动中,受他人排挤、冷落。独来独往、多疑、自卑、压抑、嫉妒便成了他们的特点。4. 来自社会的因素当前,一些改革的负面现象对小学生影响特别大。不适宜儿童的影、视、报刊、电子游戏及网吧,被相当数量的学生所迷恋,他们认为:国家允许放
10、的、办的都是好的,不管是积极的消极的都去学。有的学生公开说:饭可不吃,觉可不睡,电视不看不行,电子游戏不打更不行。看到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有的学生就产生了巴结权势,投机钻营的不健康心理。造成儿童丑恶不分,是非不明,思想复杂,心理矛盾,缺乏理想。四、如何增进与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了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也就必然会找到可以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为此,家庭、学校及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积极对策,着力解决这些问题。1. 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小学生身心赖以健康发展的第一把安全伞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家庭关系良好
11、,小学生在家里无忧无虑地快乐成长,家庭给予他安全感、归属感、满足感。这些是自尊、自信产生的良好基础。现在社会关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家庭经济状况不很理想,家长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焦虑、烦恼使良好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变得伤痕累累,小学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心理难免不受伤害,许多小学生心理变得很自卑、易敏感、易激惹,言行退缩、喜欢独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心理变得傲慢、喜显示、炫耀、影响控制他人的欲望较强等。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由于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父母溺爱孩子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是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相反,父母虐待孩子也是
12、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要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父母应注意:(1)多与孩子心理沟通 父母应耐心倾听孩子讲的话,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尊重孩子的一些权利(如玩、交友、隐私等),不以成人功利标准衡量和约束管制孩子,让孩子在有适当压力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让孩子理解父母的疼爱之情,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感激和敬仰之情,这样孩子就能自觉自愿与父母配合、协调,采取适宜行动来学习、做事。心理出现问题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不能与父母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2)寓学于乐 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已经缓慢萌芽、发展,但是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仍依据快乐原则行事。因此,父母应设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要把学的事情与玩的游戏巧妙结合
13、起来,既顺应了孩子玩的天性,又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技能。许多父母把玩与学对立起来,看作两个不可调和的事项,要孩子玩就必然影响学;要孩子学就必然影响玩,不能两全。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父母以关心孩子前途命运为理由强制孩子学习、陪孩子学习、请家教辅导孩子学习、不许看电视、不许玩、交友等等,这些作法都以忽视和泯灭孩子玩的天性为代价,最终导致孩子厌学、逃学、反叛等可悲结局。这些无视孩子心理发展现状和规律,一厢情愿拔苗助长的做法极大地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父母应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寓学于乐,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3)对孩子的行为予以选择性指导 孩子活动易受外在情境、内在好奇心等因素
14、影响,但是是非辨别能力较差,难分好坏。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能一味迁就,凡事都好,也不能把孩子看作一无是处,没有出息。行为、心理异常的孩子与父母的这两种极端态度有很大关系。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行为无论好坏都是习得的(本能行为除外)。儿童的好行为或坏行为在得到父母肯定、赞扬后都会巩固强化,在以后的活动中会再次出现。因此,父母应遵循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学习规律,对孩子好的行为及时予以肯定、赞扬,这样孩子好行为得到强化而巩固下来;对孩子不对的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并指出正确行为,帮助孩子改正,使不好的行为在萌芽中就被消除。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与形成坏的行为习惯是同样不易的,要改正不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好的行为习
15、惯就更困难了。因此父母不要无原则地看待孩子的行为,要帮助孩子提高对事情是非的鉴别能力,自觉扬善抑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 鼓励孩子交友 现在的独生子女和封闭的家居环境,使交友问题更加重要。年龄相近的同伴在一起游戏,能使孩子在许多方面增长见识,孩子的兴趣、注意力、语言、思维、情感、意志、动作、人际沟通、自信心、自尊心等诸多方面获得发展。孩子的模仿能力使他(或她)更容易接受同伴的影响。独学无友、孤陋寡闻会影响孩子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2. 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把安全伞(1)作好情感交流工作小学生向师性强,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能外,还应有健全的人格、优秀
16、的心理素质。可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这样的例子,由于某些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心理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如讽刺、挖苦、变相体罚,动辄就咎等等,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人为的情感隔阻,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这是很不可取的。例如:一位学生,一次由于摘眼镜而迟了一步做眼保健操而受到教师的呵斥,双方僵持,一直到教导主任出面才解围。以后,这位学生在这位教师所教科目的成绩一直下滑。心理受挫的危害决不会低于一场传染病。小学生的可塑性强,基础源于教师的心理素质与业务能力。在学校,教师的言谈举止无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所谓为人师表则简要地对教师提出了优化自身心理素质的要求。若教师经常闷闷不乐,使学生紧张;
17、情绪易波动;没有热情;甚至先入为主地对学生抱有明显的偏见这对学生无疑是一场灾难。所以教师为了在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施加有力的影响,以保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先培养自身的心理健康才有可能做好情感交流工作。教师要做到自身境界高。以爱作事业的基础,要对学生有耐心,以公正无私、民主、体谅人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利用表扬的方法。甚至应每天检查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令人有愉悦感,让学生一听到铃声有盼的感觉,让学生对教师有信任感,有安全感,有仰慕感。只有在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情感交流呈现了积极的状态,才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不断完善自我,竭力使自己成为
18、学生的表率。(2)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小学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不甚了解,又不善于自觉地主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及相应的外部行为。因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迫在眉睫。小夏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欺负同学,搞小动作,甚至影响不限于班级,涉及全校。老师对其批评教育收效甚微。针对这一情况,我开始从心理上找原因,经过观察和多次的谈话了解到他欺负同学,很多时候是没什么原因,搞小动作违反纪律,常常是因为他觉得没事干,而控制不了自己。究其实质,这主要是自我控制问题。经过教师的疏通和诱导,总是表示决心改正。老师对他的违纪行为有度地给予宽容,经常与他谈心,让他明白打人不对,应该怎样做,提高心理认识水平,从而在意识
19、上产生主动控制自己行为的愿望。过了一段时间后,他感到老师很看重他,并有了责任感,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他在参与学校的某些工作时,与同学之间互相鼓励互相监督,产生了良好的互助作用。老师对他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他的自我教育能力有所增强,违纪行为有所减少。(3)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独生子女在优裕的物质环境中成长,从未吃过苦,经受意志的磨练,他们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到家长的呵护,过分强调自我,唯我独好。一旦在生活中碰到不顺心的事或是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或是考试失败,心理就承受不了,表现出无所适从。老师要及时发现其心理不良的苗头,及时解开他们的心结,培养他们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自
20、信是成功的前提。不少学生自信心较差,如大部分中下生自认为是失败者、弱者,经常违反纪律的同学把自己比喻成过街老鼠。这样的观念不利于自信心的培养,老师要善于引导,让他们在参加活动中建立自信心。联合国专家曾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已愈来愈被人所重视。教师就应该在学生的养成教育阶段,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去感化、去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4)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适时的心理辅导是有计划地协助学生达到最佳心理状态功能,开发心理潜能和完善个性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它
21、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善于为他们排忧解难。一位学生上课时愁眉苦脸,忧郁不乐,教师发现后就要积极主动接近他,通过交谈,了解学生心事。3. 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三把安全伞人需要满足归属感、认同感。小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与其他同学在一个班级,同在一个小组等,与其他同学关系融洽,团结互助,这样他的认同感、归属感就得到满足了。除了班级、小组等正式的组织,还存在形形色色的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不能满足归属感、认同感时,小学生会转向非正式组织寻求归属感、认同感。非正式组织中有些对小生学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利的。教师及学校、家长应经常关注非正式
22、组织对学生的影响,对不适宜的、不健康的非正式组织要严加控制,积极改造,使其成为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组织。小学生更容易接受来自同伴的影响。由于同伴之间年龄相近、智力水平相近等共同特征较多,更容易进行比较、模仿、竞争。强烈的攀比观念和发展缓慢水平较低的是非鉴别能力,使得许多小学生受到不好的非正式组织的诱惑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既影响了学习,也影响了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家庭、学校、教师、社会都来关心小学生的交友活动,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积极、活泼、团结、平等的同伴关系,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正式及非正式组织,引导他们做健康、有意义的活动。脱离组织远离同伴独来独往的小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异常、心理疾病。让小学生拥
23、有一个悦纳他的同伴群体对维护、促进他(或她)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四把安全伞通过认真治理学校周边环境,加强对电子游戏机厅的管理,取缔非法网吧,加大对电脑光盘市场的监督,清除网络垃圾,多开发优秀的少年儿童的电脑软件,降低儿童图书价格,设立儿童影视频道,多建立社区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等一系列措施,努力为少年儿童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成长环境。综上所述,增进和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冷静深刻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今,人们称没有心理教育的学校是有缺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也必然是不合格的产品。为了新时代教育的最高价值和出发点-儿童,愿父母、教师和社
24、会的真爱,在和谐的氛围里,像一股股涓涓细流,时时刻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田,是他们在素质教育的沃土中,幸福地成长为具有健全的人格及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一)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负担过重表现为:整个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课外作业过重,复习资料繁多,考试名目多样等等。负担过重会造成学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应该制定一些解决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具体措施,以调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直接影响,教学方法不当,学习单调枯燥,死记硬背,学生缺乏兴趣,容易心理疲劳。因此,应采取一些灵活多变、富趣味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三)改进课堂教学管理 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过严,处处
25、专横武断,干涉指责、滥施处罚、学生常受心理挫折、情绪不安、呆板枯燥、神经过敏。这样的课堂气氛,学生容易疲劳。 (四)合理安排各科教学时间首先,课程安排要考虑各学科的疲劳值。课程应交换搭配,减少疲劳。其次,恰当安排一周最佳课时、课程安排既要照顾重点,又要合理搭配。第三,文理科合理搭配,可以防止同类学科的干扰,减轻大脑由于类似刺激而引起的疲劳。第四,作业量大与作业量小的学科合理搭配。 (五)减少过度焦虑的教学措施 1、减少考试次数,改革考试方法,重视不一定记分,不评名次的形成性测验。2、教师应该改变严厉、专断、斥责学生的错误态度,以正面鼓励学生为主。3、减少评比、纠正那些错误的评比方法。4、教育上要因材施教,给后进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减少他们的挫折和失败。5、各种知识竞赛不宜多、安排要合理。6、尽力减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恐惧心理,激怒心理和抑郁心理等不良心理状态。 (六)保证学生足够的休息与睡眠 休息可以消除疲劳,使身体消耗的物质能量得到补充。学习时间长,消除疲劳的时间也长。教学活动中多次短休息为宜。休息可以是积极的,课间操就是一种好的休息方法。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肌肉、神经系统的功能。睡眠时间长短,依据年龄、个人体质、习惯、环境气候不同而有差异。(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利用课外活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